06.13 中國傳統文化——盆景藝術為什麼不能普及大眾?

中國傳統文化——盆景藝術為什麼不能普及大眾?

1. 價格昂貴,普通人買不起:

盆景要大眾化,先決條件是其消費也須大眾化!然而,目前倡導的盆景形式,光是換個土,買個盆,移個位,就不是普通百姓能輕鬆勝任負擔得起的,更何況那大體積的倡導又能有多少人具備條件呢?

所以到頭來,也只能讓一小撮人玩,其餘十四億人在觀望,這就是所謂的盆景事業?全民的文化遺產?難怪它如此輕易的被日本掠奪註冊了幾十年,這種冷漠對待,主要是盆景界中無人,全國就那十萬人左右在熱衷盆景,更甭說其中對學術的理解深渡了!

中國傳統文化——盆景藝術為什麼不能普及大眾?

2.教育普及及低,人民群眾對盆景認識薄弱

其實,盆景要走進群眾生活,敎育的普及才是關鍵問題。可是,回顧盆景的敎科書內容,除了各說各法,各自為陣之外,根本連個自圓其說的自家秘笈也謬誤百出,其中的學術性、科學性、理論性、哲理根據、技術原理……都顯示其貧乏無力的一面,原因何在?我唯有無奈的說,大家都被利字當頭給矇蔽了!有誰願意放下賺取暴利而去長年累月搞只能修心養性的正統小型盆景,探索如何在這小小的盆缽體積中把自然景觀擬真的再現眼前,而不計所花費的時間和心力,由於小型盆景體積不適土豪心態,無法任其展示其財大氣粗的氣概,所以唯大型盆景能賣個大價錢,這現象使得盆景發展趨勢被土豪牽著鼻子走,這在中國是必然性的!但這不應該是永久性的現象,因為土豪的霸氣取向,會在中國繼續富強的情況下,進入世家的高雅文化氣息,那才是盆景不受門外人行門裡事的牽引而正常重上軌道之際。

中國傳統文化——盆景藝術為什麼不能普及大眾?

3.急於求成,缺乏內功。

盆景生產方式粗放型,技術比較落後,市場佔有率低.主觀上急功近利,急於求成,沒有經過下地培養,蓄枝截乾的養坯過程。憑藉樹樁的優劣造型盆景。

中國傳統文化——盆景藝術為什麼不能普及大眾?

4.盲目跟風,誤導市場。

在盆景界,盲目跟風的現象比較突出,許多人以粗細大小來論盆景的質量和價值,認為粗細大小與盆景藝術價值成正比。眾所周知,藝術是不能以大小而論的,但現實中也確實存在這樣的怪現象,中小型和微型盆景總是沒有大型盆景價錢高,因而不論是選樁,還是購買成品盆景,抑或是參加盆景展覽,大賽評獎,推波助瀾,把人們引入“貪大”的誤區,許多人都崇尚大、老、殘、怪等,由於這種錯誤的價值取向和經濟利益的驅使,很多人競相盜採山野大樁、老樁,不惜破壞生態環境,尋求大樁,終因樹齡太大,樹體老化,截根太酷,運輸困難等多種原因而造成極高的死亡率,致使森林資源遭到空前劫掠。相反那些扦插育苗,自育樁材的中小型和微型盆景備受冷落,這與國家倡導的旨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是背道而馳的。

中國傳統文化——盆景藝術為什麼不能普及大眾?

中國傳統文化——盆景藝術為什麼不能普及大眾?

中國傳統文化——盆景藝術為什麼不能普及大眾?

中國傳統文化——盆景藝術為什麼不能普及大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