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速覽

3月2日下午,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在市疾控中心舉行第39場新聞發佈會,邀請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鄭錦、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張建明、市規劃資源局副局長許健、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副總經理吳英姿,介紹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佈處處長尹欣主持新聞發佈會。來看文字實錄↓

鄭錦:一、病例情況。2020年3月2日0—12時,上海市排除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病例1例;新增治癒出院2例;無新增確診病例。

截至3月2日12時,上海市已累計排除疑似病例2428例,發現確診病例337例。確診病例中,男性175例,女性162例;年齡最大88歲,最小7月齡;145例有湖北居住或旅行史,34例有湖北以外地區居住或旅行史,158例有相關病例接觸史;外地來滬人員111例,本市常住人口226例。

確診病例中,現有42例在院治療,其中33例病情平穩,9例病情危重;292例治癒出院;3例死亡。尚有19例疑似病例正在排查中。

二、醫療救治情況。繼續做好本市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醫療救治。按照“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日常服務”的工作原則,進一步指導各級醫療機構做好日常診療服務。

各市級醫院恢復普通門診,住院、手術服務繼續有序開展,眼科、口腔科、五官科等部分防控高風險科室的診療項目也將在採取嚴格防護措施的前提下,逐步恢復開展業務。同時,要求各區衛生健康委指導各區屬醫療機構同步恢復日常診療服務工作。我們一定強化管理、不斷改進,努力把各項工作舉措落細、落實。

三、防控措施。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與相關部門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信息溝通,為做好服務型行業、公共場所管理提供技術支持。繼續對住宿場所、醫療機構等開展疫情防控督導檢查。

市商務委指導行業協會制定發佈《餐飲行業復工復產工作指引》,發佈餐飲外賣服務企業名單。積極引導消費者採取分餐制等新風尚。市市場監管局發佈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廣告審查管理暫行辦法,實行“三品一械”廣告申請、審查全程網上辦理。

市民朋友們:當前,我們必須要持續加強疫情輸入性風險、流動性風險、集聚性風險的防控,必須保持高度警惕!希望大家繼續“屏屏牢”,堅持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保持社交距離、使用公筷公勺,守護來之不易的安寧,共同期待“疫情平息,我們相約”的那一天!

張建明:市經濟信息化委積極貫徹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堅持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現將具體情況介紹如下:

一、企業復工復產復市基本情況。2月29日,本市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94.5%、人員到崗率64.6%、復產率66%。大集團復工率97.4%、人員到崗率63.8%、復產率58%。中小企業復工率53%、人員到崗率45%。2月28日,全市工商業用戶用電量恢復率達到83.6%,其中大工業用電量恢復率為80.3%,一般工商業86.9%。

各區情況。金山區規上工業已全部復工,青浦、閔行、浦東、松江、嘉定、寶山等區的年產值10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已全部復工。從復產率看,郊區規上工業均已超過60%。

重點行業情況。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復工率接近100%、人員返崗率93%。大數據行業重點企業復工率90.4%、人員到崗率85.4%,工業互聯網行業重點企業復工率94.2%、人員到崗率71.8%。人工智能行業重點企業已全部復工。集成電路行業重點企業全部復工,人員到崗率80.3%、復產率64%。

重點園區情況。臨港產業區、閔行開發區復工率接近100%。從用電量恢復率看,洋山港區、紫竹高新區、化工區奉賢分區、外高橋保稅區、青浦出口加工區、合慶工業園區、閔開發等園區均超過90%,金橋開發區、臨港裝備產業區、漕開發、松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園區均超過80%。

重點企業情況。產能接近滿產的大集團有:上海石化、華虹、中芯國際。復產率較高的有:寶武、上藥、華誼、東方國際、高化、航天局、上海電氣、化工區、光明食品等。

二、工作推進情況。一是制定政策文件。2月8日,市經信委下發《關於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2月14日,市經信委發佈了《上海企業復工指南》,並進行了動態調整完善。2月17日,市經信委會同市應急管理局,下發了通知,對各區、街鎮、園區、樓宇加強督查,嚴禁自行放鬆或加碼。

二是建立三複工作機制。本市成立了復工復產復市工作協調機制,通過專題例會,協調解決復工復產中的共性問題,如員工返崗難、供應鏈配套難、流動資金緊張等,並協調推進跨地區、跨行業、跨部門等重大問題的解決。

三是建立白名單制度。2月26日,市經信委印發了《關於做好白名單企業復工復產復市工作的通知》,共兩萬三千多家(其中包括規上工業企業、專特特新企業、外地要求本市復工產業鏈配套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要求各區在防疫措施到位的情況下,努力推動白名單企業復工復產;未復工的逐個協調解決。

四是正在研究負面清單制度。比如針對一些經營場所空間密閉、人員集聚、防疫風險高的行業,正在研究開展負面清單管理。

五是抓產業鏈復工復產聯動。建立長三角產業鏈復工復產協同互助機制,已為本市42家重點企業協調外省市318家供應鏈配套企業,304家企業已經復工復產,其中長三角217家。協調為蘇浙皖配套的本地108家企業復工復產。

六是發佈企業復工指南更新版。2月28日,市經信委發佈復工指南更新版,較上一版本,主要變化有:

一是隻要是做好防疫條件準備,白名單企業和一般企業皆可復工;

二是一網通辦從過去的人員信息報備平臺變為復工工作申請辦理平臺;

三是復工申請無需審批,企業只需通過一網通辦上的企業復工人員網上登記報備系統填報企業相關信息,上傳防控方案,就復工有關疫情防控措施內容承諾進行確認即完成備案,可以復工;

四是將國務院印發的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的有關內容補充完善到新版內容中。

三、下一步工作考慮。一是進一步加快各項政策落實到位。對“滬28條”及實施細則,要制定政策示意圖,聚焦企業關注較高的租金減免、財稅優惠、金融支持、社保優惠、靈活用工等領域,提高政策受眾面,惠企政策要讓企業看得懂、用得上。

二是進一步總結好案例推廣好經驗。推廣精細化管理經驗,提高全市復工復產復市水平。

三是進一步優化企業服務助力提高復產率。著力解決招工用工難、流動資金難、原材料零部件配套難、物流運輸難等問題。支持企業包車包機包專列接員工,研究與勞務輸出地政府對接,組織人員集中來滬務工。更好發揮長三角協同機制作用,優化原材料協作供應、推動快速通關。聯合市金融辦、市財政局,用好綠色信貸政策,落實技改專項、財政補償、應急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等政策。

——熱點問答——

在特殊時期實行“欠費不停電”政策

Q

文匯報:請問疫情發生之後,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在疫情防控工作上做了哪些努力?

A

吳英姿: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後,國網上海電力立即啟動了一級應急響應,在積極落實國家電網公司先後出臺的30項舉措基礎上,又推出了上海疫情防控期間供電服務保障10項舉措,助力社會各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在這裡,我主要向大家介紹四方面工作:

第一,全力保障上海電網的安全運行。首先,我們強化安全生產部署,對事關電網安全的關鍵部門——電網調控中心採取應急狀態下的主調備調雙場所值班模式,實施“互相備份”、物理隔離,確保電網調度運行雙保險。每天安排400多名運檢人員,對131座重要變電站和5400公里的重要輸電通道開展運維巡視,確保主電網的安全運行。

同時,在全市範圍內設置了173個駐點,配備4000多名搶修人員24小時待命,日均處理搶修任務746起,確保配電網的可靠運行。另外,我們還對地鐵供水、供氣、通訊等民生行業重要用戶開展專項巡視,確保城市運行的平穩有序。當前上海電網最高負荷接近1900萬千瓦,最高供電能力2400萬千瓦,全市供電可靠性達到99.996%,中心城區供電可靠性達到99.999%以上,電力供應穩定充足。

第二,全面保障防疫重要場所可靠供電。加強與市衛健委、市經信委等政府部門對接,對全市防疫定點醫療機構、疫情防控用品生產企業、省際高速公路測溫點、臨時隔離點等289家防疫重要場所已經開展了6080人次,並在全市配置38輛應急發電車就近待命,及時提供應急支援。

第三,高效對接防疫用電需求。對醫療救治重點醫院、定點醫療機構、疫情防控醫療研製生產、醫療器械物資生產等重點單位應急用電需求,我們開闢了綠色通道;對防疫物資生產企業用電的新增、增容業務實行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的“三零服務”;對疫情防控物資生產企業確因流動資金緊張、交費有困難的,也在特殊時期實行“欠費不停電”政策。疫情期間,我們已累計為15家涉及防疫保障、物資生產的單位新增用電容量11113千伏安。

第四,用心開展疫情期間優質服務。全市79個營業廳,目前在營業的71個營業廳,在做好防疫消毒前提下,工作日全部正常對外營業。我們積極推廣線上渠道,實現與客戶的網上見面服務。截至目前,我們已經通過網上渠道為全市客戶辦理各類用電業務480多萬筆,電費線上繳費率超過90%。

促進建設項目早開工、早投運

Q

澎湃新聞:

請問市規劃資源局,最近重大項目正在逐步恢復抓緊落地。針對重大項目建設,請問有哪些規劃和土地方面的推動措施?

A

許健:各類重大項目建設對於穩增長、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市規劃資源部門專門建立全市重大項目推進工作機制,確保重大工程“專班管、專人盯”。

在促進重大項目方案穩定方面,由規劃資源部門牽頭,通過利用“多規合一”業務協同平臺建立項目實施庫,協調各相關部門開展信息會商、協同辦理、聯評聯審等前期工作,提升項目生成的質量和效率。

在加強用地保障方面,做到加強市級統籌,重大建設項目用地計劃指標“應保盡保”。在完善徵地補償管理方面,在充分保障被徵地主體權益前提下,簡化徵地供地銜接。對於道路、河流、市政線性工程可結合徵收補償工作的進展情況,分期分段完成規劃土地審批。

在優化項目審批流程方面

,一是合併、取消部分審批事項。比如,合併了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和用地預審意見,合併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用地批准書、國有建設用地劃撥決定書,對於符合條件的項目,還可以採用告知承諾的方式進行辦理。二是簡化、優化開工竣工環節。通過採用備案制、承諾制、容缺辦理等方式,促進建設項目早開工、早投運,儘早發揮經濟和社會效益。

重塑產業發展格局,為疫情過後的經濟高質量發展增能蓄力

Q

央視:請問市經信委,疫情催生了市民的“宅經濟”,請問本市有哪些新產業發展機遇,經信委將如何支持這些新產業發展?

A

張建明: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一方面導致經濟出現暫時性的困難,另一方面新經濟新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一是生物醫藥產業得到加速發展。部分生物醫藥企業比如防護器械、診斷試劑、消殺用品等贏來短期急速擴張機遇,如之江生物和捷諾生物生產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獲批上市成為首批檢測試劑盒。

二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加快應用。如依圖科技開發了基於CT醫學影像的"新冠肺炎智能評價系統";商湯將AI算法用於熱像測溫儀,電信運營商用大數據分析支撐疫情防控工作。

三是新業態新模式迎來重大機遇。在線問診、遠程醫療成為需求爆發點,阿里健康今年以來在線義診訪問用戶超過280萬;在線教育、數字娛樂回到風口,嗶哩嗶哩預計一季度營收增長118%,喜馬拉雅一季度增長32%。生鮮電商需求旺盛,如叮咚買菜春節7天完成400萬訂單,近期訂單量增長80%;遠程辦公業務迅速成長,華為的Welink業務量增長80%,為上海4萬多家企業和組織30萬多人提供服務。

下一步,我們將研究制定全市在線科技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在無人經濟、在線經濟、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方面,前瞻佈局新興市場需求,通過定製化的政策,在我市率先培育若干細分市場龍頭,撬動一批在線科技、產業互聯網、智慧醫療、生命健康項目落地,重塑產業發展格局,為疫情過後的經濟高質量發展增能蓄力。

繼續提振企業信心、激發市場活力

Q

勞動報:針對復工復產,規劃資源局有哪些惠企利企政策?採取了哪些舉措方便企業落實?

A

許健: 按照統籌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發展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項目建設前期工作。為了提振企業信心、激發市場活力,市規劃資源局印發了《關於全力應對疫情支持服務企業發展的若干土地利用政策》,努力減少疫情影響,支持企業渡過難關。

一是降低產業用地成本,包括免除疫情期間企業的土地租賃費用、產業用地地價實行底線管理,存量工業用地經批准提高容積率和增加地下空間面積的,不再增收土地價款等。

二是適當調整土地合同履約監管工作,對於受疫情影響、未能按照土地出讓合同約定繳付土地價款的,不作為違約行為,不計滯納金和違約金,企業可以申請延期繳付或分期繳付。土地出讓合同中,約定關於開工、竣工、投達產的履約時間要求,也可以根據疫情情況自動順延,並可在疫情解除後通過簽訂補充土地出讓合同調整履約時間。

在服務企業方面,規劃資源部門充分利用網上辦、掌上辦、電話辦等方式主動對接,引導企業網上報送電子材料,並及時提供指導服務。同時,我們也進一步創新管理方法,用更便捷、更高效的方式開展各項項目前期工作。如採用網絡視頻會議、線上專家研討等方式,在政府各部門內部審批環節實現圖紙、文本等材料在線審查、無紙化流轉,確保審批“不掉線”。

切實降低企業用能成本,充分挖掘電力大數據效能

Q

解放日報:請問這次疫情期間,國網上海市電力在支持企業發展,特別是全社會企業復工復產復市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

A

吳英姿:國網上海電力當前堅決貫徹市委、市政府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部署,正在努力以安全可靠、智慧高效的供電服務,支持社會復工復產復市。

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舉措:

首先,全力保障上海電網的安全運行。這一點在我剛才回答第一個問題時已經做了介紹,這裡不再重複。

第二,切實降低企業用能成本。我們主動對接本市延遲復工的企業,為他們快速辦理暫停用電、減容用電業務,優化調整基本電費結算方式,已累計為216家此類企業節省了電費支出。近期,我們還積極落實國家關於階段性降低企業用電成本的政策:從今年2月1日起至6月30日,對上海所有非高耗能的大工業企業與一般工商業企業的電費按95%結算。這項舉措將惠及上海地區的75萬家企業,累計可降低企業用能成本約15億元。

第三,充分挖掘電力大數據效能。基於我們對電力大數據深度挖掘,研究構建各行業復工率、復產率模型,實施動態監測分析,為政府部門指導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和決策依據。

第四,全面推動電力工程的項目建設。目前,上海電網各類基建項目已經逐步有序開工,整體開工率超過了80%。我們正積極加快政府重大項目、重點產業、重要企業的電力配套工程開復工,全力推進臨港特斯拉超級工廠二期配套工程、滬蘇浙配網跨省互聯互通工程等一些項目建設,確保今年全年130億電網投資計劃落實到位,全力帶動上下游產業復工復產。同時,我們還進一步做好張江科學城、自貿區臨港新片區、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的電力先行工作,為助力上海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能源保障和營商環境。

——健康科普——

董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主任兼脊柱外科主任):市民朋友們:面對疫情,我們提倡"非必要,不出門"。現在很多人宅在家裡,以不出門的方式,為抗擊病毒做貢獻。但是,刷手機、玩ipad、在家辦公用電腦姿勢不正確,時間久了就會出現“宅出來的痛”。該如何緩解這些“宅出來的痛”呢?

第一個“宅出來的痛”是頸痛。當低頭看手機或者ipad等電子設備時,頸椎大約屈曲60度角,這時由於頭的重力作用,頸椎的肌肉就要承受25公斤左右的重量。如果長時間頸部肌肉維持這樣的姿勢,頸部承受這麼大的重量,就會損傷肌肉,出現肌肉僵硬和疼痛。

第二個就是肩背痛。同樣道理,長時間的“葛優躺”,不正確的姿勢躺在沙發上或者床上,也會造成肩背部肌肉損傷,有時候覺得頸部不舒服,也會感覺肩背部痠痛和僵硬。

在家裡,我們可以做一些簡單的頸部和肩背部的健身動作。

第一組:頸部自由活動。1、前後低頭和仰頭。2、左右旋轉頭部,維持它的活動範圍。

第二組:頸部極限活動。1、低頭時儘可能往下面低,仰頭時儘可能往後仰。2、左右緩慢旋轉到極限,往右轉把右手搭到左肩膀上,極限的時候維持一下。往左邊轉時左手搭在右邊肩膀上轉到極限,維持一段時間。

第三組:頸部肌肉對抗訓練。1、頸椎保持中立位,雙手抵住前額,頭部同時儘量向前移動,兩個動作形成對抗。2、雙手撐在頸後,頭部同時儘量向後移動,手掌對抗頭部後伸運動。3、手掌放在頭部一側,推移頭部,頭部向反方向與這一動作對抗。

第四組:肩背部活動。對於肩背部痛,我推薦大家可以做一個YTW動作。首先,將雙臂向兩側斜上方伸直,這時我們身體呈現英文字母Y的形狀。接下來,雙臂側平舉,這就是T。

最後將肘關節彎曲,掌心向前,雙側肩關節向後打開,類似做擴胸動作,像W的形狀。這一組就叫做YTW動作。

這四組動作可以明顯地緩解症狀,每次可以做3-4個循環,當然如果一兩週不緩解,那還是建議到醫院檢查,目前,上海各級醫院已經逐步恢復門診了。這樣的鍛鍊,不僅僅疫情期間,平時鍛鍊也有好處,希望大家能堅持長期鍛鍊,會對頸椎的保護有很大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