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4 中外作家难以释怀的情感来自于东莞观音山

广东文化名山东莞观音山,总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呈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总有美丽的东西在岁月流逝中不经意的镌刻在人们的心灵深处,让人难以释怀。这就是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景色俊美的森林公园、声名远播的文化名山的魅力之所在。

中外作家难以释怀的情感来自于东莞观音山

2018年4月中旬,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东莞观音山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一群知名的中外作家。

中外作家难以释怀的情感来自于东莞观音山

来自吉林省的著名作家夏鲁平走进东莞观音山后,情不自禁地说:“我从吉林老家走的时候家里还在下雪,冰天雪地,天寒地冻,出门时我还穿着厚厚的棉衣。来到东莞观音山后,我却穿起了夏装短袖衣裳,南方真是春光明媚,温暖如夏。”

从他的言语中体会到,尽管千里迢迢,一路劳顿,旅途较为疲惫,但他来到观音山洗个热水澡后就甜甜地睡着了。天放亮的时候,他朦朦胧胧地听到树上小鸟叽叽喳喳清脆的叫声,已经美美睡了一夜的他,干脆起床走到外边,静听鸟儿地叫声。他说他第一次来到东莞观音山,当他抬头仰望晨曦中的观音山时,被观音山的美景惊呆了,震撼了。他说他很久没有这么激动惬意过了,心中积聚的一些烦心事,来到东莞观音山后被这里的美景一扫而光。

中外作家难以释怀的情感来自于东莞观音山

美景能让人激动,它的秀色就像美少女一样让人心动,能让人抹去心中淡淡的忧愁。夏鲁平作家所听到的和所看到的与同来东莞观音山参加“中外作家交流营暨中外作家中国故事研讨会”的中国文联名誉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主任丹增,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秘书长赵晏彪,人民武警出版社副社长、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温亚军,(美国)茶文化作家夏云峰等众多中外作家有着一样的亲历和感受,大家都是因为来到东莞观音山而心情美好,激情难抑。

中外作家难以释怀的情感来自于东莞观音山

美景赢得众人来,这是一个旅游景区的致胜之宝。美名远扬的东莞观音山就是这么惊喜不断,有着国家级别的森林公园就是这么大气,这么人心所向,众望所归。3月下旬,央视《乡约》栏目连续第八次走进东莞观音山刚走不久。4月中旬,东莞观音山又成功举办了在国内也是很有创新意识的“中外作家交流营暨中外作家中国故事研讨会”这样高规格的文化活动,并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众多知名作家雅聚东莞观音山。而且这次的亮点特别精彩,这不能不说是东莞观音山的高明和创新举措,更是东莞观音山前行路上的一朵奇葩。

中外作家难以释怀的情感来自于东莞观音山

走出去,引进来。搭好台,客人爱。多年来,东莞观音山总会迸发出一些超前的智慧火花,让中外游客们频频回头,心系观音山,向往观音山。“中外作家交流营暨中外作家中国故事研讨会”,就是一项新颖举措。由“一路带一路中国文化教育与国际交流基金和广东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联合主办,此举牵扯感动了一大批中外作家走进东莞观音山进行采风活动。意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希望作家把情感凝聚于笔端,以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感好好书写中国故事,以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基础,写好美丽中国,让国内外更多的友人知道美丽的中国有一座美丽的东莞观音山。让有着“南天圣地、百粤秘境”美誉的东莞观音山更加享誉世界民族之林。

中外作家难以释怀的情感来自于东莞观音山

“汗水浇出新生活,勤劳人生结硕果”。亲手创建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黄淦波董事长,不愧为是中国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在百忙之中他亲自带领中外作家们走进观音山进行采风,并亲自担当导游和解说员,在观音广场给中外作家们讲解东莞观音山的前世今生,沧桑变迁,以及观音圣像的构成和观音山深邃的佛教文化,中外作家们被黄淦波亲力亲为的创业精神和面面俱到地讲解而深深的震撼了,大家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并交口称赞。

中外作家难以释怀的情感来自于东莞观音山

来自西藏的中国文联名誉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主任丹增,也是第一次走进东莞观音山。丹增,这位中国著名的老作家,一走进东莞观音山也来了兴致。他亲自点香顶礼膜拜观音圣像,并双手并拢,口中念念有词,围绕观音圣像徒步走了三圈,其虔诚之心苍天可鉴,无不让众人倍加感动。

作家的灵感往往来自于生活深处的灵动,中外作家踏足观音山是深有感触的。老作家丹增对观音山赞誉有加,他直言不讳地说:“一直以来,我走过很多地方,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自以为了解很多。但第一次走进东莞观音山后,我的感觉和认知发生了质的变化。是东莞观音山的佛教文化、生态理念给了我新的审美视角。东莞观音山坚持走“以生态为基础,以旅游为载体,以文化为灵魂”的发展道路,是爱国惠民的善举,我给予高度赞赏和认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友谊不在乎水远山长。来自美国的茶艺作家夏云峰对东莞观音山的禅茶文化十分感兴趣,他亲自沏茶让大家品尝。他说他本身是一个茶艺作家,对茶文化有着深厚的兴趣,此次在异国他乡的东莞观音山上沏茶,让中国朋友们品茶,他是很欣慰的。他说他喜欢中国,也喜欢中国的东莞观音山。

中外作家难以释怀的情感来自于东莞观音山

来自白俄罗斯的达莎,不仅人长得美丽,还是青年汉学家,她在《青年》杂志上发表过若干徐志摩译诗,并写得一手漂亮的中国汉字。她说她至今已经学习了16年的中国汉语,除了语言,她对中国的文学、文化同样有着浓厚的兴趣。闲暇之余也喜欢游览中国的景点。她说她也是第一次来到东莞观音山,就被这里的美景给深深的吸引住了。当她游览了观音山,对这里一步一景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印象特别深刻和美好,她说她在心里从此记住了中国的东莞观音山。

中外作家难以释怀的情感来自于东莞观音山

应传锋,男,1964年6月出生,河南信阳市人。1994年到广东东莞打工,在工厂做过8年保安,在政府部门做过8年文秘,在新闻媒体单位做过多年记者,编辑。本人从2001年开始在南粵10多家报纸,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及新闻报道900多篇。在《今日头条》等高端传媒上发表许多有影响力的大作,有30多篇文学作品获奖,本人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中外作家难以释怀的情感来自于东莞观音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