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上大學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大多人畢業後,會發現不論自己還是身邊的人,都從事和大學專業不相關的工作。

一個物流管理的成了廣告公司的一名文案;

學了四年的特許經營,結果畢業後在琴行工作,成為一名吉他老師;

明明學的是對外漢語,卻不曾想畢業後做了一名銷售......

很多人不由得感嘆,既然所學不能致用,那我們為什麼要上大學,如果根本不知道學的課程將來到底可以用來做什麼,那麼上大學究竟有什麼意義?

  • 大學文憑是一張入場券,給予你選擇的權利

深圳有很多手機加工廠,在這些工廠裡,正值青春的少男少女們像一個巨大機器上旋緊了的螺絲釘,把年復一年的青春和夢想裝配在流水生產線上的零件中。一天的工作時間往往在十個小時以上,早上八點到晚上八點,期間不能看手機不能低頭交談,違者罰款,上廁所的時間不能超過兩分鐘,一天上廁所的次數不能超過三次,違者扣工資,週末通常沒有休息,一個月只有那麼一兩天可以什麼都不做。

他們大多數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讀到初中就輟學了,迫不及待進入成人世界,卻發現十幾歲的青春太過單薄,選擇往往有限,不是進這個廠裡做工,就是換一個廠做工,時間久了他們發現,自己與想要的生活之間隔著一堵透明的玻璃,雖然看得見別人令人羨豔的工作和生活,卻發現他們永遠都觸摸不到。

為什麼他們不去找一份時間更自由、薪資更高的工作?

因為當他們想要向前邁進一步的時候,發現因為學歷的問題,他們自身的努力、潛質統統被一票否決。

正如龍應臺說的一樣: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上大學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要上大學?大學不能保證你成功,也無法確保你學到的知識能夠應用於實際生活中,當然,也不會教你如何賺錢,可是它為你提供了一張入場券,社會上大多數職業不會把你拒之門外,只要你想嘗試,你總是有機會去嘗試看看。它給予你選擇的權利,不是讓你想做什麼做什麼,而是不想做什麼的時候可以不做什麼。有時間和金錢的自由去追求詩和遠方,而不是日復一日被生存打磨。

  • 大學,給你底線教育

好的大學,不僅會教給你知識,最重要的是教會你樹立自己的底線和正確的價值觀。

不妨回想一下大學裡面非常受學生愛戴的老師,不一定做得一手好ppt,卻能讓你的視線從手機上轉到他身上,他們往往擁有強大的個人魅力,雖然你多年以後不一定能記得他講的知識點,但他的某一句話卻可以在你心裡保存很久。

上大學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他或許會在大四課程快結束的時候,告訴你“不管今後你們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混得好還是差,年薪幾萬或者百萬,都要記住一點,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你的原則和底線雖然不會讓你成為成功的人,但至少不會讓你誤入歧途,喪失人最基本的品質。“

每個人在大學裡,不管有意無意,都會開始建立自己的底線:

你可以偶爾逃課,但是一旦逃課超過兩次且被逮到,你就會失去這門課的考試資格,所以如果是自己的選擇,自己去承擔選擇的後果;

在寢室,你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活動,想看劇看劇,想聽歌聽歌,想睡覺就埋頭大睡,但最起碼的一點是,不要打擾到其他人;

可以買自己想買的衣服、包包、鞋子,但是要知道,生活費是有限的,如果提前用完,就只能餓肚子,所以至少要保證買的東西不會超過預算......

高曉松在《矮大緊指北》中講到民國十大名校之一的金陵女子學院,其校長是吳貽芳女士在就職演講中表態“”他們的校訓是“厚生”,來源於《聖經新約》中的“我來了,是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將基督教精神滲透入人格教育中,

目的是告誡學生人生的目的不光是為自己活著,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來幫助他人,造福於社會,這樣不但有益於別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更加豐富。

她沒有要求學生們一定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只是給予她們最低的底線教育:做一個對他人、對社會有益的人,讓她們自己去探索,選擇家庭還是事業,亦或者兩者兼顧,得出各自的選擇。

這也是為什麼金女大畢業生雖然不算多,但是當時大學女畢業生還不多的情況下,她們在我國婦女界高級知識分子中佔有一定比重,其中相當一部分在我國的教育工作、科技工作中有一定貢獻。

  • 在大學,你有四年的時間夠發掘自己

不管你在哪所大學,每個人都擁有四年最寶貴的時間,人一生中很少有如此輕鬆自由的四年:你不必被課業負擔壓倒,也不用焦慮工作和生計,你有大把大把的時間浪費,做些無用之事,把圖書館裡的書都撫摸一遍,和來自不同地方的朋友胡吃海聊,談一場戀愛,逃幾次課,喝醉過,也任性過。

你有四年的時間去嘗試不同的事情,發掘更多的可能性和潛能。

上大學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即便不喜歡自己的專業,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你依然有機會調試校正到適合自己的頻道。

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中有一段演講,他大學曾在裡德學院就讀,有一次,他選擇了一門書法課,學了serif與san serif字體,學到在不同字母組合間變更字間距,學到活版印刷偉大的地方,他從沒有與其過這些東西能在他生活中起到些什麼實際作用,那時候,他只覺得書法這東西很迷人。

十年後,當他在設計第一臺麥金塔時,喬布斯想起了當時所學的東西,所以把這些東西都設計進了麥金塔裡,這也成為第一臺能印刷出漂亮東西的計算機。

他在演講裡是這麼說的:“我再說一次,你不能預先把點點滴滴串在一起;唯有未來回顧時,你才會明白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所以你得相信,你現在所體會的東西,將來多少會連接在一塊。你得信任某個東西,直覺也好,命運也好,生命也好,或者業力。這種作法從來沒讓我失望,也讓我的人生整個不同起來。”

在大學裡不要抱著功利心去學習,多做些無用之事,因為你永遠不知道,這些東西會在人生的什麼階段派上用場。

想要了解更多民國高校的故事,不妨讓高曉松在《矮大緊指北》告訴你他心目中的十大民國高校排名及背後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