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種李子“一條龍”服務,靠旅遊全村發家致富

當李子還沒進入成熟期時,開州區渠口鎮毛坪村的村民杜興林已經靠著賣“李花”,提前收入了1萬多元,而今,不少村民在毛坪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像老杜一樣吃上“旅遊飯”,還有60戶500多村民通過抱團種李子,實現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种李子“一条龙”服务,靠旅游全村发家致富

去年在合作社的帶動下,他開辦了村裡的第一家農家樂,算上旅遊收入和賣果子的錢,去年掙了十多萬元。在他的李子樹,不僅由合作社提供從種植到銷售“一條龍”的服務,他還有更多的業餘時間,到縣裡參加一些鄉村旅遊知識的培訓,或是到合作社裡擔任李子苗的技術顧問……他家的生活,也開始變得寬裕起來。“肩挑背扛,辛辛苦苦背到鎮上或是城裡賣,一兩元一斤都無人問津,扣除車費和人力成本,算下來根本掙不了錢,有的李子就這樣爛在了樹上。”

种李子“一条龙”服务,靠旅游全村发家致富

回憶起前些年的情形,村民喻世功有述不完的苦。“好端端的果子,怎麼落到如此境地?”回到村子,他將目標鎖定在土李子賺不到錢的“病根”上。當年4月,喻海波成立了毛坪種植專業合作社,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通過土地、果樹入股,帶動村民一起抱團發展,當年就吸引了51戶113名村民入社種果樹。為了保證李子的品質,他請來村裡的“李子專家”對土李子的品種進行篩選,培育出成熟期更長的晚熟李。改良後的果樹迎來了第一次掛果,抱團發展很快就讓村民們嚐到了甜頭。“3畝李子,沒想到賺了近萬元。”入了社的喻世功,高興得合不攏嘴。

种李子“一条龙”服务,靠旅游全村发家致富

而5社的杜興林則依靠合作社舉辦的“李花節”,不僅吃上了“旅遊飯”,還銷出了不少自家的土特產。不少村民則在基地找到了“新工作”。45歲的唐向田是村裡的貧困戶,3畝土地入股能有1000多元的分紅,他和妻子王小燕一年在基地務工,能掙1.5萬元,還照顧了老人和小孩。看到李子產業的效益,7社的喻昌彬去年底也開始返鄉,開墾100畝荒山種上李子樹。去年底,看著同村的杜興林將7畝李子地加入合作社收入翻番後,貧困戶羅先彬坐不住了,開始戒酒戒賭,將荒山荒坡開墾出來,種上李子樹。如今,合作社有固定社員60戶500多人。

在毛坪,果農不僅可以賣果子,還可以“賣風景”,吃“旅遊飯”。合作社的帶動下,果農增收變得輕鬆,貧困戶脫貧的信心也變得更堅定。

本文來自生意我最行,創業家系授權發佈,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關注創業家公眾號(ID:chuangyejia),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