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1994年就有人介紹智能合約,直到今天才逐漸實現

摘要: 1994年就有人介紹智能合約,直到今天才逐漸實現 1994年就有人介绍智能合约,直到今天才逐渐实现

1994年,薩博寫了一段文字,這一年也是第一個網絡瀏覽器進入市場的年代。他說的智能合約是電腦化的決定機制,可以用來執行某些合約的內容,智能合約的設定概念通常是建立在滿足一般的合約內容,比方說是付款條款、資產抵押保密的約定和強制執行條款,並儘可能降低例外狀況的發生,不論是出於惡意還是出於單純的意外,同時減少信託給中間人的必要性,相關的經濟目標包括減少詐騙的損失,減少仲裁和強制執行的成本,還有其他可能的交易成本。

在1994年的時候,智能合約的概念就像是空中樓閣一樣不切實際。因為當時還沒有合適的科技能夠實現薩博的構想。雖然那個年代已經有電子數據,交換機之類的電腦系統,可以在買賣雙方之間提供格式化資料的標準傳輸平臺,但是還沒有任何一種科技可以達到真正的及時交付,在買賣雙方之間完成現金流的交換。

比特幣和區塊鏈可以改變這一切,現在的交易的各方可以通過協議安排在達成一定條件和自動完成比特幣的清算,最簡單的案例是你的親戚和你對賭球賽比數以後再也不能賴賬,比較複雜一點的,當你購買一個股票以後,可以立即結清交易同時,將持股登記在你的名下,更復雜一點的,當外包者傳來的軟件程序符合內部開出的規格時就能夠立刻收到酬勞。

執行一部分智能合約的技術其實已經存在一段時間了,所謂的合約就是在實際交易之前針對可以執行的交換過程,討價還價後的結果,安東諾普洛斯,用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如果你和我達成協議,不願意付你50元交換你桌上的筆,這就是一個可以執行的理想合約,我們可能達成的協議大概會是我答應給你50元去換你放在桌上的那隻筆,而你的回應可能是好啊,我接受這個提議,這是一個經考慮後同意報價的過程,所以我們達成了協議,而且是可以經由法院強制執行的協議,在這個案子中完全不需要什麼高深的科技,就能夠實現我們雙方作出的承諾。

安東諾普洛斯認為,區塊鏈的優點在於分權化。在計算機制的技術環境,履行交易當中的財務責任,他說這是很酷的一件事,因為可疑,我可以立刻付錢買你的筆,你也可以立刻看見錢款入賬,然後你就可以把筆給我,我也可以收到包裹寄出的通知,這跟我們一般做生意的方式沒有什麼兩樣,法律界也慢慢開始試探這個領域的商機,就跟各種中間人一樣,律師也有可能受到區塊鏈的衝擊,所以勢必要做出調試不可。而智能合約的專業能力,反而可能帶給律師事務所龐大的商機,可惜的是法律界對這項衝破性的發展所知還很有限,法律律師的反應是很遲鈍。

1994年就有人介绍智能合约,直到今天才逐渐实现

(1、 內容來自鏈得得內容開放平臺“得得號”,稿件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得得官方立場。2、 凡“得得號”文章,原創性和內容的真實性由投稿人保證,如果稿件因抄襲、作假等行為導致的法律後果,由投稿人本人負責。3、 得得號平臺發佈文章,如有侵權、違規及其他不當言論內容,請廣大讀者監督,一經證實,平臺會立即下線。如遇文章內容問題,請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