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秦始皇陵內存在的大量水銀有什麼作用?真佩服古人的智慧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寶貴財富。如今秦始皇陵已經成為著名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每年都吸引這大量的國內外遊客前來遊玩參觀。關於秦始皇陵也一直存在眾多爭議,比如:秦陵坐向、兵馬俑的真實身份、宋代是否被盜以及裡面的水銀河等等。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揭開秦始皇陵內的水銀河真相。

秦始皇陵內存在的大量水銀有什麼作用?真佩服古人的智慧

在我國古代,煉丹家已經掌握了將硫化汞分解得到水銀的方法。有專家認為,如果秦始皇陵地宮中以水銀為百川大海,那估計至少使用了一百噸的水銀,秦始皇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目的,不單是營造恢宏的自然景觀,而且在地宮中瀰漫的汞氣體,還可使屍體和隨葬品保持長久不腐爛,再加上汞是劇毒物質,大量吸入可導致死亡,因此地宮中的水銀還可以防止盜墓者盜墓。

秦始皇陵內存在的大量水銀有什麼作用?真佩服古人的智慧

1981年,化探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在對秦始皇陵進行考古時,就在封土堆上發現了汞異常,當時他們推斷,可能是地宮中的水銀引起的,而這一次測量時,不僅汞測量的結果與上次基本一致,而且還發現,汞異常強弱變化非常明顯。有專家認為,汞異常有可能是封土的含汞量不同引起的。於是他們用封土堆上的土壤進行實驗,水銀有一種奇特屬性,當它被吸附在土壤上,大約在300攝氏度時,就會被釋放出來,而存在於礦物質中的水銀,則需要加熱到500攝氏度,甚至更高時,才能被釋放出來。物探化探所專家將土壤加熱到300攝氏度時,水銀就釋放出了絕大部分,這說明土壤水銀異常,是由水銀蒸汽被封土吸附而引起的,這進一步證實了地宮中藏有大量水銀的說法。

秦始皇陵內存在的大量水銀有什麼作用?真佩服古人的智慧

然而結果並非如此簡單,注意一下封土堆水銀異常的強弱變化就會發現,在地宮的東北側強度最高,西南側次之,而在地宮的西北側則幾乎沒有,這說明了什麼呢?

通過對水銀測量得出的圖像顯示,墓內水銀的分佈格局與我國東北有黃河、渤海,南方有長江、大澤的水系分佈大體一致,如果推斷被證實,那麼秦始皇陵就的確像司馬遷所記載的那樣,秦始皇把大秦帝國的版圖放進了自己的地宮之中。《史記》記載中的“下具地理”是符合事實的。

秦始皇陵內存在的大量水銀有什麼作用?真佩服古人的智慧

通過這次物探測量,考古人員斷定秦始皇陵的地下,一定存在著地宮,不過由於技術的限制,再加上不能對皇陵進行發掘,很多謎團到現在還沒能解開,就比如地宮內藏匿了多少奇珍異寶,地宮內有沒有防盜機關,秦始皇的棺槨是否就埋在地下等,我想隨著科技的發展,這些謎團終會慢慢被解開的。

秦始皇陵內存在的大量水銀有什麼作用?真佩服古人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