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讓小孩從兩三歲起就直接看原版無中文的純英語動畫片,小孩就會慢慢聽懂英語嗎?

獨向遠方


親愛的,不會哦。針對這個問題,美國腦科學及早期語言專家帕特里夏·庫爾(Patricia Kuhl)教授專門做了研究。

她首先發現,無論母語還是外語,7歲前的孩子都能掌握他所處環境中的任何語言。也就是說,人在嬰幼兒時期都是語言天才,能自然習得多種語言。想想我們自己,是不是從小就會一門方言和一門普通話?(你能夠在孩子2、3歲就有這個意識,很棒哦。)

然後她和團隊接著做了一個研究。她們設置了兩個對照組,一組是真人互動,也就是媽媽一直跟孩子對話;一組是純粹讓孩子看視頻、聽音頻,結果發現,對話那一組能夠很好地習得第二門語言。而單純看視頻的那一組沒有任何效果。

也就是說,只有藉助有意義的互動交流,語言輸入才能得以納入孩子的小腦袋中,然後被他加以分析和統計,繼而有效地輸出。

因此,如果想讓孩子像學母語一樣自然習得第二門語言(英語),不只是給孩子大量聽音頻、看動畫片就行,還需要跟孩子互動,通過互動幫助她理解聽入的語言。

完整的TED視頻鏈接在這裡,可以詳細地瞭解教授研究哈:

https://www.ted.com/talks/patricia_kuhl_the_linguistic_genius_of_babies/transcript?language=zh-cn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哦~~如果覺得有用,可以點個贊鼓勵一下典媽嗎?嘿嘿


典範英語


安安今年4歲半了,上週我帶她去一家英語機構試聽。第一堂課上,她就和外教老師愉快地聊起天來。外教老師問的問題,她都搶答。外教老師讓她的中文助教問我安安是不是有過出國學習的經歷,說她很impressed(很震驚)。

我心裡樂開了花,可是他們並不知道,在安安三歲半的時候,我帶她去同一家機構試聽時候,她不但全程不說話,下課時候還抱著我哭鼻子,說再也不想來上課了。

究竟這一年發生了什麼呢?

像題目中所說,在安安兩歲的時候,我就堅持給她看原版動畫片,聽英文童謠。她就算不看,我也開著給她磨耳朵。買了很多英文繪本,卻沒有堅持讀下來。從安安上幼兒園起,我開始給安安找英語培訓機構,但安安在試聽課的表現讓我覺得她還沒有準備好。而且每次給她看動畫片時候,她都告訴我,我想看中文的。對於安安的英語啟蒙,我是心裡著急,卻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正在我一籌莫展的時候,我在網上聽到了蓋兆泉老師的英語啟蒙講座。 她的一個觀點,一下子給我指明瞭方向。她說“沒有親子啟蒙就送外教班,等於浪費銀子。”只有孩子具有了一定的詞彙量和聽力水平,才能最大程度上吸收外教的口語。

(圖片摘自蓋老師講座PPT)

她還表示那些基礎詞彙很好教,哪怕蹦單詞都行,讓家長先啟蒙再送班。就在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孩子,雖然外教課上的氣氛營造得很輕鬆,經常做遊戲。可是把孩子突然扔到一個陌生的語言環境中,那種不安與緊張是顯而易見的。我暗下決心,為了孩子能夠更高效地參加外教班,我決定自己先給她進行英語啟蒙,積累詞彙量。


啟蒙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我自己不知道說什麼。市面上的口語書大多不針對親子內容,少數的幾本口語書,關於一個梳頭就有三四十個句子,一句就有好幾個詞不認識,更別說要用在生活中了。我捧著口語書跟讀 了一遍,那感覺像回到自己高中時候被強制背新概念英語一樣痛苦。在網上搜索的結果也是,什麼樣的表達都有,不知道哪個是正確的。

就在那時候,我開始學習親子日常口語。每次就學三句日常用語,是美國家庭每日必用的親子對話用語,由外教老師朗讀。要求就是,將這三句短語代替中文,用在生活中。

我當時第一反應是,哎呦,這也太簡單了,一看就會啊。可用起來才知道,理解一句話和運用一句話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一句短語就三個詞,我愣是練習了10分鐘才敢跟孩子說。第一次開口在安安面前說,我也是躊躇了好久,不好意思加不自信兩種情緒交織著,完全不是那種想象中的脫口而出。

後來經過每天練習,我對自己的發音才稍微開始自信起來。安安經常看著我對著手機讀,過了幾天,她竟然開始糾正起我的發音了。這時我才開始逐漸開始運用那三句短語。

我的操作方法是,一週只替換三句,其他還是用中文說。比如“It is time to get dressed.” (該穿衣服了)和 ”Put on your clothes “(穿衣服)這兩句,在我家出現的場景就是:

安安,快點快點,要去奶奶家了,it is time to get dressed!

快,put on your clothes. 奶奶已經打電話來催了。

這件好不好?Put on your clothes!

就這樣堅持了幾周,孩子也開始和我和她爸爸說it is time to get dressed了。當時我真是高興壞了。

印象很深,有一天我讓孩子在看小豬佩奇英文原版第一季第十二集的時候,動畫片裡小豬佩奇說:The snowman needs some clothes to keep him warm(雪人需要穿衣服保暖)。她竟然轉過頭告訴我:媽媽,the snowman needs clothes!(雪人需要衣服)。


親子啟蒙另一個普遍難題就是,孩子對家長說英文有牴觸情緒。我記得當時聽完蓋老師的講座,像打了雞血一樣,回家就開始說,What is this? What is that? What color is that?(這是什麼,那是什麼,那是什麼顏色?) 孩子就一臉漠然地看著我說,媽媽,別說英文。

在我開始持續用英文替換日常吃喝拉撒睡有關的日常用語,帶著安安開始適應英文語句以後,當安安開始聽到別的小朋友和大朋友都在說一樣的英文以後,她才漸漸不再對我說英文有牴觸情緒了。

比如在學有關水果日常用語之前,我每次用英文告訴她水果名字,教她顏色的單詞,她都沒有任何反應。等我們開始把吃水果這一場景的日常會話開始用英文替換了幾周以後,有一天,她就突然指著西瓜告訴我說,

媽媽,這個叫watermelon(西瓜)。It is green(綠色的)。

這時我才深刻了解,英語啟蒙真的就在吃喝拉撒睡裡,在離生活最近的點點滴滴裡。孩子一定是先學會和吃喝拉撒睡有關的表達,才會慢慢開始學習顏色等的基礎名詞。就像學中文一樣,先學會說我想吃蘋果,再慢慢會說蘋果是紅色的。順序一定不能反。

親子英語啟蒙第三個難題就是怎麼堅持?

有一次有人分享了柏力果日常程序卡片。找了天下午,我就和安安一起找出彩紙和彩筆,畫出了我家特有的日常程序卡片。這裡分享一下我們早晨的卡片。

我們不僅有早上的程序卡片,還有晚上睡覺之前的,吃飯的,休閒的各種卡片。

怎麼用呢?

最開始的時候,我在她的床頭把卡片擺成一排。第一個是wake up,我一看到卡片,我就知道這裡我要替換語句,我就會說,安安,it is time to wake up. 然後我把卡片拿到手裡。

第二張是get dressed,我就會說“安安,it is time to get dressed. 今天你想穿哪件啊?”然後我叫安安把第二張卡片拿給我。

之後是上廁所,我說:“安安,go use the potty ”,然後讓她把第三張卡片拿給我。就這樣,刷牙,梳頭,吃早飯,穿鞋襪,我們一項一項把卡片上所有的內容都做完。這些日常程序我們每一天都會做,每一天都會重複,這樣既培養了好習慣,又不知不覺中練習了英文。

大概過了兩週左右吧,孩子就把這一切熟記於心了。有時候我忘記了,她還會用英文提醒我。

我覺得理想化中的一人一語言在我的家庭裡實現起來有困難,畢竟我的母語是中文。而這種新的學習方法,不僅能保證自己的英文是地道的,發音是準確的,還可以讓我和孩子堅持下去,確實為我的親子啟蒙開啟了新的篇章。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強大,一旦她對英文沒有了牴觸心理,她的進步比我快多了。

現在,孩子在外教班裡如魚得水,找到了一個能完全用英語來溝通,展現她水平的平臺,我真是很高興。對於我來說,和一年前試聽課我的“兩眼一抹瞎”相比,我也大致能聽懂外教老師的話,認識老師教的單詞。孩子下了課,我還可以陪她繼續練習和互動。

我覺得我們身處在中文的強大語境中,親子英文啟蒙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需要一些思考,一些方法,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堅持。

從我的個人經驗來看,盲目地看動畫和磨耳朵,對孩子沒有特別大的幫助。

作者簡介:柏力果雙語家庭 (bilingualfamily) 由美國雙語教育博士、應用語言學碩士、以及資深美國外教共同創建,為您提供最有價值、最具操作性的幼兒雙語啟蒙知識、親子口語課程和繪本童謠課程。此文為柏力果邀請安安媽媽撰寫。

柏力果雙語家庭


我想說說我的一點經驗。先說背景,我是英語專業本科畢業,畢業後工作十一年到目前和專業沒有一點關係,以後估計工作中也不會用到。可以說四年的專業知識全扔了,唯一能用的就是看美劇。美劇確實能提高聽力,口語發音及詞彙量,但前提是你得有一定的語言基礎。所以,轉到兒童英語上來說,僅僅讓孩子通過英語動畫片去灌耳音,練口語,太難了!!!關了電視,孩子依舊在一個全是漢語的環境裡。她就是在動畫片裡學到了英語,去跟誰說,去跟誰練?所以我的方式就是看書,看兒童英文書,和孩子一起看一起學。還有各種兒童英文學習軟件,下下來一起聽,一起練。不要覺得自己發音不標準,孩子剛開始學習也不標準,有大人陪著一起學,一起糾正發音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哪怕是看英文動畫片,也和孩子一起看,一起學。要讓孩子明白,never too late to learn.什麼時候開始學習,都不晚。下面介紹幾本我買的英文書,我家孩子今年剛上一年級,除了學校的英語課本每篇我要求她背過,平時我也會帶著她看一些兒童英文書。




這本是雙語,而且都是些很經典的迪士尼故事,我之所以給我家閨女選擇男孩系列,是因為男孩故事裡大部分是講勇敢,友情,誠信,忠誠這些好的品格。女孩版裡大部分都是白雪公主,睡美人這類,個人喜好問題,我實在是不喜歡。


照片沒法調整方向,湊合一下。這是我買的很接地氣(down to earth今天剛學的接地氣的英文表達,顯擺一下,哈哈)的一套專門給中國孩子的英文學習期刊,閨女很喜歡,基本上每本書會翻三四遍。還可以掃二維碼聽音頻,怕自己發音不標準的爸媽可以考慮入手。


這套蘇斯博士的兒童書在美國很出名,內容短小精悍,一句話四五個詞,都很押韻。很像我們小時候學的兒歌的感覺。畫風也很奇特



這兩套是我打算讓她背下來的。年紀太小的寶貝可以先等等,但是作為一個一年級的孩子,背美國幼兒園的課本應該綽綽有餘吧。學英語,除了會聽,還得能說出來,聽和說是相輔相成的。語文課文要求背過,古詩要求背過,為什麼?因為要儲存詞彙量,為以後寫作文打基礎,為口才做積累。英語也是同理啊!!



這套是京東打折時候買的,叫《我的第一套圖書館》內容很簡短生動,也比較押韻。而且書後還有簡短的知識小考點,和小遊戲似的。不過我目前還沒有開始給孩子看這套,慢慢來吧。


這套著重推薦小學生看,內容很詼諧,貼近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基本上算是英文版的《米小圈》or《馬小跳》系列,而且是雙語版。

最後再推薦幾個英語學習APP,有我需要的,也有孩子需要的。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只需要一個學習app就夠用了。


嘰裡呱啦,估計用的寶媽們很多,裡面內容確實不錯,英文歌,英文動畫短片,還有互動教學都有。足夠孩子們用的了。

說實話,我覺得學外語,不管什麼時間都不晚。不要太迷信兩三歲是語言爆發期,過了這個歲數再學就會很難,怎麼樣怎麼樣的。我就是從她五歲左右開始才一點點涉及英語,沒有報過任何英語學習班,就是平時從早上好,晚安,去洗臉,去刷牙,一點一點跟她說。說實話,雖然現在沒有看出比別的孩子英語好多少,但是我相信以後肯定不會差。語言學習是靠積累的,咱們語文課學了十二年,為什麼英語就非要速成呢?慢慢來,彆著急,培養興趣是關鍵,日積月累,水滴石穿。


GNE玩遊戲不通電


學習語言在於積累以及大量的練習。只聽英語的動畫片,並不能完全幫助孩子學會英語。

大家可以觀察到,嬰兒是如何學習我們的母語的。首先他身處在這個環境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給他說中文,他看見我們的嘴唇如何發音,然後模仿。在他正確模仿之前,他已經聽了幾萬甚至幾十萬句的中文。

磨耳朵

家長之所以在兩三歲就給孩子聽英語的動畫片,只希望在潛移默化中給孩子一個英語環境,幫助孩子磨耳朵,培養孩子的語感。

我身邊有一位朋友,孩子只看英語動畫片,但是並沒有語言環境。孩子到了四五歲,跟別的孩子最大的差別就是:沒有摸耳朵的孩子,聽到英語的動畫片,發現聽不懂,就要求切換成中文的,這個時候孩子有了分別心。但是因為朋友的孩子一直聽英語動畫片,所以,雖然聽不懂,但他也能看下去。甚至偶爾還會蹦一兩個單詞。

但是說到真正的英語啟蒙,確實沒有的,孩子要想真正學會英語,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英語跟中文相差很大,有的人說經常看粵語的電視,就學會了粵語。那是因為粵語跟中文之間是同源的。英語和中文,沒有絲毫相似,無法從一個英語單詞猜到它的意思。僅僅只靠看動畫片,要想學會英語是很難的。但是掌握一些單詞沒問題,比如簡單的apple很多孩子都會說。

最好的英語啟蒙方式。

最好的英語啟蒙方式就是親子共讀。以前我認為要想孩子學好說話,最開始的時候應該培養孩子只聽一種語言,語言聽多了會導致孩子的語言系統紊亂,說話較晚。

但現在我認為,從最開始直接給孩子做中英文雙語,甚至多語的啟蒙是合適的。

如果家裡缺乏雙語環境,家長就要為孩子創造一個環境。孩子兩三歲的時候進行親子啟蒙,一點兒也不晚。只要家長掌握適當的方法,就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很好的語感。

如果家裡同意給孩子看英語動畫片的話,可以推薦清華幼兒英語、洪恩幼兒英語給孩子看。一週看一集,這一週也就使用這一集裡面的內容,跟孩子進行對話。

另外也有很多分級的英語繪本推薦。比較著名的有牛津樹,從簡單到難,可以一步一步培養孩子的日常會話。

最重要的是,家長和孩子在家裡的時候需要把英語運用起來,比如說做遊戲,比如說某個特定場景的時候,總是用這句話代替某一個行為。

只要堅持下來,孩子的英語啟蒙就會大有長進。如果家長英語不好,跟孩子學的課本,家長同時一起學。看動畫片,家長跟孩子一起看,甚至家長首先備課。當你學會了某個詞,在生活場景中就儘量多運用。比如,你們學習了hello,在生活中見到什麼物體都跟他say hello,孩子很快就會掌握。再比如你們剛學banana這個單詞,家裡經常買一些香蕉放在家裡,然後指著香蕉說banana,你要嗎?

家長英文不好,中英文夾雜的說也沒有問題。要把學的單詞反覆的給孩子輸出。慢慢的孩子記住了,然後自己能把這個物體用英語說出來,就表示孩子已經能夠進行簡單的輸出了,說明孩子真正掌握了這個單詞。


作者:舒心(Annie媽媽育兒),情緒教練、正面管教講師、高級兒童情商指導師、兒童財商講師。


Annie媽媽育兒


純英語動畫片是孩子學習英語的好幫手,但是小孩看原版無中文的純英語動畫片並不能讓孩子聽懂英語,孩子看原版動畫片更需要家長的保駕護航。


針對這個問題,美國有位教授就專門研究過,天發現,無論是母語還是外語,7歲之前的孩子都能掌握所處環境中的任何語言,換句話說,人在嬰幼兒時期都是語言天才。


這位教授和她的團隊做了一個研究,就是把10個孩子分成兩組,每組5個成員,一組讓家長或者親人陪著聊天、玩遊戲、交流,也就是真人互動;而另一組就是純粹的讓孩子看視頻、聽音頻(在此說明下,父母給孩子看視頻,首先要選擇適合孩子年齡階段的動畫片,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性格的孩子,喜歡的動畫片也有很大的區別。那麼作為父母也不能長時間讓孩子看視頻、聽音頻,畢竟孩子還小。建議每天觀看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內。)。經過一段時間,結果發現,真人互動那組孩子掌握英語程度普遍比看視頻的那組要好。說明了小孩要想學好英語,並不是讓孩子從小就看原版無中文的純英語動畫片就能學好的。


學好一種語言,作為父母要努力創造語言環境,哪怕父母本身英語口語不標準,父母也可以每天簡單用英語與孩子進行交流,比如每天早上問候早安,見面打招呼,晚上問候晚安等等,只要父母日復一日重複,長久必然對孩子的英語學習有所幫助。


決勝網


現在好的美語教材其實做的非常專業,符合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我孩子看的第一部英文動畫片是洪恩教育出品的《Bolooloo》,每集5分鐘。幾句簡單對話,分三種場景反覆練習,剛開始每次看1集,一週反覆看這一集。

不要覺得無聊,幼兒的學習就是在情境當中反覆練習學來的。就像我們教孩子說話的時候,會反覆指著自己和他們說“媽媽、媽媽…”,然後他們會將媽媽和我們連接在一起。

幼兒學英語也是一樣,最重要的是需要找到適合他們理解的動畫片。當動畫片中小人偶邊跑邊說”run”,反覆幾次折後,他們也能理解這個動作就是run。

當然這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不可能僅僅因為看過幾部似懂非懂的動畫片孩子就能聽懂和學會英語。但持之以恆,培養基礎語感和詞彙量是個不錯的選擇。


宸寶的雜貨鋪


99隨便語:當然不可能。這個問題涉及到嬰兒的母語系統,以及我們每個人是如何學會一種語言。

人體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包括“嬰兒母語系統”。

科學研究認為,嬰兒具有學習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的天賦,因為每一個嬰兒都有一套“嬰兒母語系統”,這套系統,足以讓一個嬰兒,快速學會任何一種語言。

就是說,一個嬰兒無論其父母說哪種語言,都不影響他學會另一種語言,任何語系。

但這並不代表,一個嬰兒僅僅依靠看英語動畫片,就能學會英語,哪怕他的父母是英國人,美國人也不行。

第一,母語系統在嬰兒學習語言過程中的演變。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每個嬰兒都有學習任何一種語言的天賦,但世界上的所有語言,由於口腔發音和聽覺系統存在差異,是相互排斥的。

比如,漢語發音屬於“前口腔發聲”,發聲部位集中在口腔的前部。

英語屬於“後口腔發聲”,說話時口腔後部發力,發聲部位也集中於口腔後部。

當一個嬰兒,在生活中接觸某一種語言,並逐漸掌握這種語言,他的學習其他語言的功能,就會逐漸消退,直至消失。

這個過程,隨著嬰兒的母語水平的完善,功能也逐漸消失。

通常,一個孩子長大到12週歲,學習第二種語言的天賦,完全消失,再也不能利用“母語系統”的優勢,快速掌握另一門語言。

第二,孩子學習第二種語言,最佳年齡是幾歲?

答案是3~12歲左右。

3歲的孩子,是語言學習最迅速的事情,已經掌握母語的最基本詞彙,可以說出複雜的複合句,我們可以認為,3歲的孩子已經掌握了一種語言。

這就是他的母語!

但有趣的是,這一時期的孩子,他的“母語系統”雖然有了一定的退化,但並未消失,依舊具有快速學習另一種語言的天賦。

所以我們看到,假如一個孩子的父母說的不是同一種語言,這個孩子被認為“從小就會說兩種語言”。

這種說法其實不準確,準確的是,這個孩子在3歲之前,掌握了一門語言作為他的母語,然後在3歲以後,又學會了另一種語言,同樣具有母語水平。

第三,什麼是母語呢?

人類的語言很複雜,分為“外部語言”和“內部語言”。

外部語言指的是用來交流的語言,比如一箇中國人學會了英語,他就可以使用英語,進行連貫性和嚴密性的語言交流。

內部語言,指的是人在心裡想問題時使用的語言,不能用來交流,只針對自己。

“母語”或者“母語水平”,指的是一個人使用一種語言,不僅具有與人交流的能力,同時也可以在心裡,用這種語言進行快速思考。

第四,孩子學習語言,具有明顯的功利性。

研究發現,當一個孩子生活中同時出現兩種以上的語言,他僅會挑選其中一種語言,作為自己的母語,同時放棄其他語言。

這是什麼道理?

因為,語言是一種工具,孩子學習語言不是為了“炫耀”,更不是為了“考高分”。

孩子讓自己學會語言的目的很單純:有用!

比如說,當一個孩子同時接觸到漢語和英語,他會依靠本能,迅速作出判斷,假如他的生活環境在中國,周圍人使用的都是漢語,他就會自動選擇漢語,反之,他會自動選擇英語。

沒有被選中的語言,就是垃圾,被拋棄!

第五,3歲孩子看英語動畫片,會慢慢聽懂英語嗎?

當然不能。

這個孩子生活中需要的語言,是漢語,他不需要學習英語,當他看英語動畫片時,他注意的僅僅是動畫片里人物的動作,表情,對於語言部分,僅僅會注意一些語氣助詞。

對於動畫片中的大段英語,等同於噪音,被人腦忽略掉!

一個孩子他不是上帝,他聽不懂動畫片里人物的對話,就是聽不懂,這些聽不懂的內容,是孩子不需要的信息。

換句話說,一個3歲中國孩子看英語動畫片,有沒有英語配音,效果相同。

如此就很清楚了,3歲孩子哪怕看了再多的原版英語動畫片,他也無法學會英語。

結束語——

孩子雖然具有世界上最複雜的“嬰兒母語系統”,但孩子學會任何一種語言,必須以“有用”為前提,若想讓中國孩子掌握英語,必須有人教導,自學是學不會的。


99隨便


有一種教育模式,叫做“浸潤式”教育。目前“嘰裡呱啦”是我接觸的運用“浸潤式教育”比較成功案例。嘰裡呱啦作為英語教學的平臺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聽說讀寫,它主張讓孩子接觸,無論是剛出生的嬰孩還是幼兒園的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所聽的兒歌、所看的動畫片,所玩的遊戲,統統用英語來呈現,從而製造英語的語言氛圍和學習環境,慢慢的孩子就會開口去說。就像呱呱學語的孩子學說話一樣,不可能先學習語法、句式,或者拼音,就是一個字,一個詞,慢慢的連成了一整句。那麼,經過長時間的聆聽和薰陶,相信孩子們開口說英語也會更加簡單。我的一個同事,在給中考生補習,該名學生英語成績長期保持在130分以上,但語法和知識點掌握的並不是特別好。我同事問他怎麼答題的,他竟然說憑感覺。後來才知道這個學生的父母都是海歸,小的時候每年都會去國外旅行,口語能力非常強。可見語言環境有多麼的重要。不過想要聽懂英語,除了看純英語動畫片是遠遠不夠的。畢竟大多數還是被畫面和故事情節所吸引,雖然被大量的英語對話灌輸,但聽進去的並不多。想要學好英語,還是需要開口聯繫的。畢竟聽了再多,看了再多,不開口都等於零。有娃同志們,做好準備,守著電視看《汪汪隊立大功》、《小豬佩奇》、《愛探險的朵拉》吧。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無憂精英網


這事我有親身體驗,兒子小學二年級時,每次英語考試成績都不太令人滿意。後來去拜訪英語老師求支招。英語老師曾留學英國,經歷過英文環境的薰陶,她琢磨了一法兒讓我們試,簡單說就是讓孩子在無意識狀態中沒有壓力學語言。後來我們買了復讀機,每天三餐時,孩子玩玩具時,尤其睡前半小時和睡醒起床階段,循環播放英文課本的朗讀磁帶,天天兒子生活的背景音就是牛津英語......半年後,孩子覺得英語課太簡單,聽力沒得說,口語更地道。後來,一直到高考,英語學得極輕鬆,順利讀本科,直至考取英國交換生資格和留學海外讀研,一路順風。回過頭來看,伴聽工作我們堅持了整整四年,後來就由他去了。


酡生活i可墨色


會的!聽純英文的動畫片對聽力確實會有幫助。

舉一個我閨蜜8歲女兒學英語的例子。閨蜜是英語老師,她老公是法語老師,住在省裡最好的大學。平時他們家的興趣愛好就是一起去圖書館,爸爸媽媽如果去上課,女兒就自己拿飯卡去飯堂吃飯,去圖書館看書寫作業。

閨蜜從來沒有刻意教她英語語法單詞什麼,只是一開始胎教就直接聽英文歌曲,英文故事,平時在家放英文動畫片,但不是讓孩子沉迷動畫片的那種,甚至父母之間對話都用英語,後來發現孩子英語語感出奇的好。

她在學校是英語課代表。平時說話動不動也是和媽媽隨口說英語。閨蜜媽媽教育觀很正確,只要開口說就好了,從來不去糾正太多。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孩子的英語上道了。


但是,一定要記住以下幾點:

1、不要沒有英語啟蒙就把孩子送到英語培訓班,孩子跟不上反而自信心下降;

2、動畫片學英語只能是掌握一些詞語和語音, 平時最好還得通過其他英語的薰陶;

3、動畫片的選擇很重要,謹防孩子是為了動畫片而看的,而不是學語言;

4、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眼睛。



我是桃李媽媽,孩子4歲,從事教育工作,致力於孩子的成長成才,爸爸媽媽可以關注“桃李媽媽育兒說”。堅持每天優質原創作品分享,有問題歡迎私信,我會為您一一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