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成都成為新一線城市,對四川其他地方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菩提映明月


四川省是一個人口大省,位居全國第三,與歐洲德國全國總人口相差無幾。國土面積也很大,位居全國第五位。作為一個人口和麵積大省,經濟社會發展過度集中成都,其他城市人口、經濟發展完全與成都不在一個數量水平,這種畸形的區域經濟發展格局一定程度制約了四川省的發展水平。對於有一個人口、面積相對較小的省區而言,城市首位度較高,有利於發展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形成發展合力。但對於人口和麵積均較大的四川省而言,急需培育一至兩個次級中心城市,帶動全省不同片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全省的協調發展。

近年來,成都在全國經濟社會格局中,可圈可點的成績很多,值得中西部地區其他城市學習。但由於成都發展條件如經濟基礎、科技實力和人才,以及區位和政策等方面是省內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這也造成了各種資源、資金和人才等出現了“累積循環效應”,各種要素不斷向成都集聚,成都也很快進入全國新的一線城市。作為中西部地區的明星城市,成都在全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地位和作用不斷提升,同時也會整個西南地區發展起到一定程度推動作用。但不能忽視的問題是成都的“虹吸效應”也會進一步強化,近期對全省的資源、人才、資金等吸引作用會大於輻射作用。為此,四川省需要立足長遠發展考量,應處理好區域經濟效益最大化和區域均衡發展的關係,積極培育次級中心城市,解決全省人口和經濟過度“一級化”的問題。其實,我國經濟社會相對較好的省一般均有兩個以上相當量級中心城市,比如廣東省的廣州與深圳、福建省的福州和廈門、浙江省的杭州和寧波、江蘇省的南京和蘇州、山東省的濟南和青島、遼寧省的瀋陽和大連。總之,四川省不能以成都市進入所謂新一線城市而沾沾自喜,需要在發展好成都的基礎上,積極培育幾個次級中心城市,形成多點支撐的區域發展格局,才能實現由人口大省進入經濟強省的行列。


張文忠


四川能出一個成都這樣的新一線龍頭城市,真的是四川人民的福分,稍微有點良心的人也會認為,這也是中國之福,這是毫無疑問的。


那麼,為什麼偶爾時不時的,能聽到有人說成都吸了四川兄弟城市的血,才得以發展壯大,其實這些都是無腦噴,更多的是隔壁城市,巴不得四川城市都平均,巴不得沒有和它成為競爭城市的對手,更多的四川人才,資金,都源源不斷的流向隔壁的城市,以達到不可告人,坐享其成的目的。


翻開四川的歷史,翻開成都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成都自古就是四川天府之國的都城,自古就是富庶之地,水旱從人,一座不知饑饉的城市。

成都有二十二個區縣市,為四川省下轄區縣市最多的城市,人口也是最多的城市,成都戶籍人口1600萬,加上流動人口400多萬,成都總人口超過2000萬了,城市實力比四川別的城市大,實屬情理之中的事,如果成都沒落了,一厥不整,相信四川別的城市也好不到哪裡去。



世界500強來到交通,環境條件相對惡劣的四川投資,不投資條件更優越的成都,難道投資到山旮旯裡面?畢竟世界500強不是扶貧企業。


只有四川省會成都做大做強了,經濟溢出了,四川兄弟城市自然也不會差到哪裡去。想想現在四川兄弟城市和20年前,國家西部大開發前相比,難道沒有變化嗎?難道變化不大嗎?


見解派


拍錄:(川遊記):無錫為什麼是二線城市,離發展成“新一線”城市有多遠?😄比照無錫看“新一線城第一名”對四川縣市州的引響。

…無錫常駐人口,655萬,2017年GDP9200億。四川成都常駐人口1300萬~1500人萬,2017年GDP13000萬億。除成都外四川市州前四名最高GDP2000億。

…結論:四川除成都外的,前四個市州GDP不敵無錫。兩個“新一線第一名的成都”GDP才能與地級市“二線”城市無錫GDP相比。

…其它1:“新一線”出籠以來,不斷被扒皮。現在又將“一線”城市往“新一線”城市上靠。

…其它2:按“川遊記”的提問,與其說“二線”無錫離“新一線”城市有多遠?還不如說:“新一線”第一名成都離“二線”城市有多遠😁😁😁



木魚155811903


成都成為新一線城市,當然對四川有利。成都能夠發展起來成為國內有影響力的新一線城市,就會聚集國際國內經濟資源進入。經濟資源進入成都,難道不會給四川人福利?

地區經濟要發展要看城市,沒有一個像樣的城市,這地區只能被人遺忘。許多人對成都一城獨大有妄議,認為資源都集聚一地,再好都與自己無關。惡劣的甚至說這是吸其它城市的血變成的,可是不明白四川其它城市財政在依靠輸血過日子,哪有血供應人家吸。我們四川有地處內陸的劣勢,現在不是計劃經濟時代,經濟發展哪裡,企業去哪裡建設工廠,是企業自己的選擇,你只能搭臺子。改革開放建設經濟的突破點國家選擇建設深圳,浦東,其實那也是搭臺子。四川我認為把成都這個臺子搭得很好,現在發展經濟以建設城市群為抓手,國家都是這樣子。經濟建設就是要依託大城市,讓大城市先發展起來再帶動地區的發展來,四川選擇重點發展成都沒有錯,或者說決策是正確英明的。實際上也帶來效果,就是成都經濟總量進全國前列,成長為新一線城市的領頭羊,擴大了影響力,增強了城市競爭力,引導資源向以成都為代表的四川城市聚集。成都進入的世界五百強企業超過大多數沿海城市,成都流入的全國人才也不比沿海城市差。成都發展起來我相信經濟會向外溢,因為成都發展到一定程度,它需要產業鏈條向外伸延,需要產業升級把傳統的向外轉移。它也需要經濟腹地,也要拉一大群城市做大規模,作成城市群的霸主。就像現在北京上海,哪一個不帶了一群城市發起來。

看看現在經濟都集聚到了哪裡去了,都集聚到城市群了。離開幾大城市群的城市,還有什麼經濟可以言?離開發達的城市群都邊緣化了,還有更嚴重的弊嗎?


蓉城草根財經


成都市的經濟雖然比不上北上廣深這樣的我國的國際一線城市,但是成都的經濟水平經過這些年來的高速發展和國家的重視,同時加上四川省的“重點培養”,成都市的經濟水平也算是勉強拿的上臺面了,也算是不錯了,成都市的經濟水平,但是如果稍微對四川省各市的經濟水平有所關注的話,也不難發現,成都的經濟水平可以說是甩開了四川省其它市一大截,排名第二的綿陽的地區生產總值卻還不如成都的零頭,成都可以說是頂起了四川省經濟的半邊天,對於成都的發展是榨取了四川省其他地區的“血液”這種觀點其實我是持肯定態度的。因為的確也是這樣,四川省為了成都的發展,可以說是四川其它市都是在為成都的發展而發展,還有就是因為要大力發展成都,使得成都得到了絕大部分的資源與政策福利,所以我對於這種觀點是持肯定態度的。


螞蟻精品課


當然是利大於弊。說吸血的網民,很多都是人與亦云,具體又提不出什麼東西。成都這些年,據我所知主要發展的是信息技術、通訊、軟件、集成電路、面板、芯片、汽車及零配件……哪一項是從川內其他地方吸的?說難聽點一個華為研究所上萬人崗位一個紫光IC項目數年幾千億GDP......有必要去吸下面的血?總不成別人來投資攔著不讓?

就我所在的計算機培訓行業,絕大多數都是川內的學生,學習畢業後大多去了高新區天府新區或成都計算機相關公司,且薪水相對於傳統行業還不緋。

如果沒有成都成功的招商引資和發展,或者假設把成都弄倒,諸如華為中心英特爾等高新技術公司朝陽企業有多大機會落戶在川內其他城市?不要說創業,創業這一塊又有多少城市有成都這樣的補貼力度?


HirO_Chang


說實話說四川完全被成都吸血我是不贊同的,你們忘了重慶主城是被四川三邊圍住的,川東的資源都是向重慶彙集的,作為離成都近的四川人肯定希望成都更好,那些離重慶近成都遠的四川人就覺得成都沒什麼用輻射不到他們還不如重慶好,殊不知重慶的過剩資源肯定會給其它區縣而成都還會慢慢帶動四川


僅僅是個中立者


不請自來

本人有幸於96年在成都求學,後來又在成都工作到2001年,總的來說,成都成為一線城市利大於弊。


數據我就不說了,這個是社會學家乾的事。

我從幾個直觀感受來說。首先,起到凝聚四川的作用,96年的時候成都周邊有個縣叫金堂縣,每年有大量的人口到廣東沿海打工,98年以後成都逐步承接產業轉移,服裝,鞋類,箱包,電子產品後金堂縣出去的人少了。能夠在家門口工作誰願意不遠千里的南下呢?同樣也帶動了周邊的市周就業。



其次,城市的發展絕對是要依賴人口及人口素質的,城市發展也離不開工業,這個有利於全川的產業佈局,別滴城市不說,瀘州集裝箱港口就承接了成都發展的紅利。



再者,成都的戰略位置,在西部地區非常重要,起到穩定西藏的作用,是西藏物資的集散中心。

最後,西部地區本來一直是落後的代名詞,成都的崛起能夠帶動整個西部資源的有效整合。

非得要說弊,只能說人望高處走是整個社會現象,錯不在成都。

順便推銷下,成都人熱情,不排外,生活悠閒。


湧於分享


如果四川連一個有競爭力的城市都沒有,人力更要外流,更沒有資源匯聚的功能。人和資金都是往投資環境好,就業機會多的地方几何集中,從現在四川人外出務工數量逐年減少可以看出,成都越來越起到留住人才留住資源的作用。假設成都也像其他市州一樣發展的不溫不火,四川的經濟更得不到發展,永遠都是西部窮省,民工大省。以點帶面須要一個過程,你們真以為高層管理者比你們還笨?不要天天說成都吸血,要說吸血,你看哪個發展的好的城市不吸,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經濟虹吸效應不是你願不願意的問題,是一個自然法則。


用戶264635662


成都一家獨大當然是敝大於利,我有說服大家的理由,我拿五二年產值對比,四川二十四萬總產值,重慶當時是直轄市,三縣八區,人口不足六百萬,產值十七,七萬,是上海之後全國第二大經濟城市,比成都多數倍產值,川渝正在改革開放時,重慶無錢,無權,無交通優勢,成都地理位置靠後,沒有強大工業基礎,人口少,沒有交通優勢,沒有招商吸資能力,才向全川搬企業名校,資金,發展成都,讓一個強大工業基礎重慶失去吸資優勢,重慶鬧單立,過去川渝總產值排全國第三位,在上海江蘇之後,現在川渝總產值,五萬多億,至少相比與最多省份相比少兩三萬億,就算沿海先開放,以失去上萬億產業,主要重慶失去吸資大產業,復射周邊配套產業集聚,以就是現在三千萬人的產值重慶不如過去六百萬老重慶的產值排名,可以想象成都不一家獨大,省會搬遷重慶,重慶比現在強多了,可以幾千億大產業數個,對周邊增加上萬億配套產業,重慶不會有直轄機會。不會有這樣多外出打工,說明四川沒有學好三國,劉諸為什麼沒有統一全國,就是該設都重慶,才能統一全國,因為重慶地理靠前,第二可用兩江水上運輸,第三重慶川東山區丘陵,吃苦耐勞,大家看釣魚城,抗日戰爭中心,都說明是英雄之城,看元帥將軍都是川東川中巴國人,成都懶城,啥子都不佔優勢,就是劉諸錯設首都成都才是完整答案,因為不是劉諸不行,以不是將帥不行,是當地地方官員不行和士兵戰鬥力太弱,沒有重慶人的說幹就幹,如今又錯設省府成都,無地理,無工業基礎,無人口優勢,無交通優勢,還學三國,在改革春風搬來搬去,一家不大,才導致四川無法發展壯大。失去重慶在改革開放中發揮強大吸資大產業的能力和影響。成都太小無引資能力,只有搬企業名校,只有要錢,往後搬能發展好嗎?讓重慶影響力下降,比如改革初,長三角開始沒有重用上海,經濟一樣弱,上海弱長三角一樣弱,是一個道理,說明我們沒有學懂三國。上海是沿海之都,長江龍頭之都,可以說是國家大門,重慶內陸之都,長江龍尾節點之都,戰略安全縱身之都,可以說是人們踏心石。更不說是製造之都,因為內地之都就包含了,西安過去這樣牛逼,現在以要面對現實,何況是兄弟成都,無可爭議,重慶的優勢是中西部任何城市代替不了的區位,地理位置,地形,氣候,人力各種優勢功能。就比如重慶人走的路,流的汗,袍哥義氣,性格,吃苦耐勞的創新精神,一旦用好好,一個農民頂三個兵。在經濟發展時期創新精神非常強,成都的田園安逸與經長下江南見多設廣的袍哥,縴夫,商人,自然有很大差異。大家看出成都網上爭則孤,和則利的原因。成都優則有個川大,華西,是老百姓喜歡,其它有的優勢隨時都有可能是佔時的。長三角靠前優勢明顯,珠三角香港深圳靠前優勢明顯,渝蓉,重慶靠前自然優勢明顯的事實。只能說未來成都田園心過得安逸,因為成都人喜歡坐。重慶發展得大,要辛苦些這是事實,不過感覺爬坡習慣,因為喜歡動,以感覺幸福,各有各的生活習慣。任何一個省區都是向東發展的事實,比如山東,省會在西部、過去改革開放一直向東發展才有今天成就、川渝過去總產值和山東一樣多,如今差兩萬億總產值以上,如果重慶不劃直轄市才有些補就了經濟發展優勢,要不然可能川渝與山東總產值還多差一萬億,以就是川渝與山東差三萬億,以就是說川渝不分家,川渝最多總產值在四萬億左右,和蘭州貴州人均差不多,可能早亂成一鍋粥,如果山東一直和川渝一樣向西發展,可能現在比川渝強不了多少,山東一樣會讓東西方都同時失去開放發展引資的機會。如果當時省會設在重慶,經濟老大的重慶,必然先利用長江和向東及周邊發展復射,川渝必然只有一個大重慶,一個大交通中心,一個大都市,發展基礎好,交通復射優勢佈局強,引資效果佳,發展速度快,影響力大,結果大哥只有一碗粥,還要把大部份粥分給不勞而獲的小弟,大哥還能幹活嗎?當然不能幹活,如果重慶是省會有自己一碗粥吃,還有十幾個小弟節約兩碗粥給大哥先吃,你要乾重活,就多吃一點,那發展力量不可抗拒的優勢,本身重慶在未開放的實力知名度在前三位,從半碗粥增加到三碗粥,自然發展力量強,引資能力強,水陸交通強,引資發展強,人們出行向東,向南方面,不擾成都坐車,區位發展強,少說比現在多增加兩萬億產值,可能周邊地級市產值都在三千,四千億以上。結果大哥和很多小弟都把周給另一個不勞不懂事小弟吃,還能有多大貢獻。任何一個省都是向東發展,只有四川向西發展,能發展好嗎?川西平原就是一個糧食基地,重慶才是全國的工業基地。向西發展糧食嗎?沒有優勢自然坐吃三分。這些年的川東,川中失去大發展,大開發的機會,才弱不經風,過去就過去了,有些四川人還在黑重慶,重慶強川渝才強,還說過去天府是成都,成都有好點糧食經濟人口,能支撐年年爭戰的三國平衡,完全是天大笑話,秦川八百里能統天下更是笑話的笑話,過去無肥料的土地能產多少糧食和經濟,靠的是川東川中廣袤人口,和糧食,井鹽,桑蠶,絲綢紡織,各種油廠,生豬,幾條大江大河運輸的大經濟,順長江而下的貿易,和順江而下伐兵,這些糧草是從秦川,成都陸地運輸去的嗎?完全是假打,不現實。只是這些是政府機構的官員糊說亂寫。要實事求事瞭解現代歷史,跟著現代歷史的腳印發展才是道理,不要聽古代一個官員的糊吹來呼幼。東部是門戶的重要性,不要去懷疑,全是人口密集發達區,等到天旱呼籲成都都不可能解決問題。要不然川渝不可能有大發展,只有重慶是老大,向東交通,向東發展才有川渝希望,夢迴長安都沒有用,何況夢迴成都,古代沒有大工業,大商業,大人口,那裡設都都行,為什麼蒙古強大,人口又不多,就是高高在上的騎兵,居無固定靈活的游擊戰,運動戰。有心安頓無心人,出奇不易的勝利。我們面對的是飛機導彈,威力巨大,只有重慶的萬個洞,萬個橋,解決了經濟發展的交通,和戰略縱身安全觀,隨著一帶一路的完善,山水之城宜居宜業,還是人們的踏青石,重慶未來必定是中西部老大,重回雄風,我對重慶有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