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報告發布】中國銀行業協會、普華永道聯合發佈《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9)》

近日,由中國銀行業協會聯合普華永道聯合發佈《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由中國銀行業協會和普華永道所共同發起,已經連續第十一年公開發布。本調查項目由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教授主持並負責。


【報告發布】中國銀行業協會、普華永道聯合發佈《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9)》


2019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外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猶存、“三期疊加”影響持續疊加。儘管如此,中國仍處於重要戰略發展機遇期,即使是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也沒有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和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作為中國金融機構體系的重要主體,銀行業不僅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三大攻堅戰”中發揮著積極作用,而且在當前支持打贏“新冠疫情阻擊戰”中貢獻了重要力量。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銀行業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外匯局等各項決策部署,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金融服務工作,以實際行動助力新冠疫情防控這一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發佈工作也積極響應當前疫情防控要求,十一年來首次以線上形式公開發布,繼續為讀者全方位解讀中國銀行家對當前階段銀行業發展的看法與思考。


本次調查主要呈現五個特點:一是“點面結合”。由中國銀行業協會負責組織銀行家的問卷調查,由巴曙松研究員帶領課題組成員選擇有代表性的金融機構對銀行家進行專題訪談。二是平行展開。問卷調查在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域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平行展開,基本覆蓋了各類中國銀行業機構,全面保證了工作高質量高效率。三是形式多樣。調查不僅有面向銀行家的電子問卷調查,而且還有面對面訪談、電話訪問、書面函詢。四是針對性強。調查緊跟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著重對行業熱點、重點、難點問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專題調研。五是內容詳實。通過長達八個月有序工作,共回收有效問卷2258份,獲取了大量真實、準確、有價值的數據信息。


《報告》共涵蓋十一個部分,包括宏觀環境、發展戰略、業務發展、風險管理和人力資源、金融科技、公司治理與社會責任、監管評價、發展前瞻、銀行家群體、同業評價和專題篇。其中,專題篇針對銀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銀行業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銀行業加快資本補充步伐、銀行業理財業務轉型、銀行業資產質量提升、銀行業服務小微、民營企業等六個銀行業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調研和訪談。


《報告》主要內容如下:


01

【報告發布】中國銀行業協會、普華永道聯合發佈《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9)》

銀行家預期未來中國經濟將延續平穩增長態勢


中國經濟正處在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時期,銀行家預計未來中國經濟將延續平穩增長態勢。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成為銀行家最為關注的社會經濟發展趨勢。銀行家對宏觀經濟政策維持較高評價,對宏觀經濟政策效果中的就業政策最為關注。銀行家預計國內房地產市場銷量和價格將保持穩定。銀行家認為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有助於平衡好穩增長和穩槓桿的關係,利率市場化下一步重點在於完善LPR定價機制。在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過程中,統一債務統計口徑有助於做好債務管控。為了支持製造業發展,銀行需向綜合金融服務商轉變,加大對製造業的信貸投放力度。


02

【報告發布】中國銀行業協會、普華永道聯合發佈《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9)》

全面提高風險管控能力仍為中國銀行業戰略轉型的重點


隨著中國經濟金融的發展和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中國銀行業深入推進戰略調整和風險防範工作,努力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穩步推進銀行綜合化經營,構建全品類全覆蓋的產品體系,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促進普惠金融發展,以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為依託提升商業銀行國際化發展水平。


超六成銀行家將推進特色化經營作為商業銀行重要戰略選擇。隨著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傳統的銀行經營和盈利模式受到挑戰,差異化、多元化的競爭格局逐步形成。在此背景下,中國銀行業積極推進戰略轉型,基於自身市場定位,形成專業化的盈利模式,打響專業金融服務品牌。


小微企業客戶是銀行家最為關注的客戶類型。從2017年至2019年的調查結果來看,小微企業客戶與高淨值客戶持續受到受訪銀行家的關注。在推進資產管理業務過程中,超半數的銀行家最為關注的是構建全品類全覆蓋的產品體系(57.4%)。超過八成銀行家認為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和亞太自由貿易區建設等國家戰略(81.3%)是中國銀行業進行海外發展的首要關注點。


03

【報告發布】中國銀行業協會、普華永道聯合發佈《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9)》

城市基礎設施業、信息技術服務業及醫藥業信貸支持力度加大


在商業銀行信貸投放策略中,城市基礎設施業、信息技術服務業、醫藥業的信貸支持比例大幅提升。自2015年起,城市基礎設施業已連續五年成為銀行信貸投向的最重點支持行業,2019年選擇此項的銀行佔比達到67.2%。此外,信息技術服務業的選擇佔比由2018年的47.3%提升至2019年的64.4%,位列重點支持行業的第二位。醫藥業、農林牧漁業、公路鐵路運輸業等重點民生服務行業的信貸支持比例也較上年有較大幅提升,依次位列第三至五名。


04

【報告發布】中國銀行業協會、普華永道聯合發佈《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9)》

銀行業經營管理精細化水平上升,注重資產負債結構優化


2019年在面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內外部經營環境日趨複雜的情況下,加強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受到銀行家的廣泛關注。同時,銀行業也更加註重人員結構和資產配置等方面的調整和優化。


風險管理方面,2019年信用風險仍然是銀行家最為關注的風險類別。人力資源管理方面,新型金融業態的衝擊是中國銀行業人才流失的主要外部因素,而薪酬問題與激勵機制是人才流失的主要內部因素。資產負債配置方面,未來一年資產配置中貸款佔比將上升,且以資產收益率與監管導向為主要考量因素,負債來源中一般性存款佔比將增加。


05

【報告發布】中國銀行業協會、普華永道聯合發佈《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9)》

大數據技術備受青睞,信息安全值得關注


近年來金融科技的發展通過降低成本、增加用戶黏性,為中國銀行業發展帶來了廣闊的應用場景。總體上,銀行家對金融科技持積極接受的態度,雖然銀行在發展金融科技的過程中存在如團隊技能不足、技術發展的前瞻性研究不夠等諸多困難,但是仍舊持續加大投入力度,拓寬應用場景,加大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以爭取市場。


金融科技發展帶來的信息科技風險和信息安全壓力問題受到銀行家的普遍關注,成為銀行家最為關心的風險類別(57.1%)。同時,與金融科技發展相匹配的監管措施仍有完善空間。調查結果顯示,銀行家認為,“監管能力與金融科技發展的匹配性仍需提高”(59.4%)和“金融科技的監管定位仍需精準化”(43.1%)是當前金融科技監管領域的重點問題。在相應監管手段上,56.8%的銀行家認為“統一監管標準和指標體系”是較為合適的監管手段。


06

【報告發布】中國銀行業協會、普華永道聯合發佈《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9)》

中國銀行業公司治理水平總體較高,重點在小微金融和扶貧領域踐行社會責任


銀行家對銀行業公司治理水平比較滿意,但是現階段激勵和監督機制仍是短板,銀行家與銀行長期利益的關聯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與2018年相比,銀行家對獨立董事的獨立性和履職能力評價有所提高。


小微金融服務和扶貧工作分別是銀行在經濟金融領域和社會領域履行社會責任的重點方向,84.9%的銀行家表示將大力提升小微金融服務質量和能力。扶貧工作一直是銀行在社會領域履行社會責任的重點,45.6%的銀行家認為銀行應提升產品創新能力服務扶貧工作。銀行業積極發展綠色信貸業務,48.8%的銀行家預計2019年綠色金融業務穩定增長,同比增長率在10%以內。


07

【報告發布】中國銀行業協會、普華永道聯合發佈《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9)》

銀行家對監管指標體系評價較高


銀行家對2019年銀行業主要監管指標體系整體評價總體維持在較高水平。特別是資本充足率指標作為銀行監管的核心指標,在給定的主要監管指標選項中,已連續七年評價最高,表明在目前嚴監管的環境下,資本監管的執行力度和檢查力度更加嚴格。


超九成銀行家感受2019年監管強度較2018年增強。與此同時,銀行業合規內生動力不斷增強,超六成銀行家表示銀行業應通過完善內部控制相關制度流程,加強內部審核和風控措施,積極主動識別和防控合規風險;47.6%的銀行家表示銀行業應主動“調整經營思路、轉變發展方向”,增強銀行自身競爭能力。


08

【報告發布】中國銀行業協會、普華永道聯合發佈《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9)》

銀行家對未來三年銀行業經營狀況保持樂觀


2019年以來,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壓力有所上升,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加大了經濟下行壓力的預期。調查顯示,銀行家對未來三年銀行業經營狀況謹慎樂觀,七成左右的銀行家預計未來三年的營業收入增長率將低於10%,約四成的銀行家預計未來三年的稅後利潤增長率將會在0-5%之間。但長遠來看,銀行家對銀行盈利能力不斷增強擁有信心。六成左右的銀行家預計未來三年銀行不良貸款率能保持在0.5%-2.0%之間,對未來三年銀行不良貸款率的預期呈現逐年下降趨勢。


09

【報告發布】中國銀行業協會、普華永道聯合發佈《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9)》

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總體保持較明顯的競爭優勢


中國銀行業整體競爭格局保持穩定,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仍維持著較明顯的競爭優勢。中國銀行多年位列國際結算與貿易融資業務領域第一名,建設銀行終維持在個人按揭業務領域的龍頭地位,工商銀行在小微信貸、同業、債券投資、資產管理、資金、資金清算、代理服務、資產託管與金融科技9項業務領域中排名第一。同時,股份制銀行也努力提升業務競爭力,不斷髮展特色化經營,其中招商銀行在信用卡與私人銀行業務領域競爭力評價保持在第一位。


《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9)》發佈辭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


各位銀行界、新聞界的朋友:


大家好!《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由中國銀行業協會和普華永道所共同發起,由本人主持並負責報告的執行與實施,已經連續第十一年公開發布。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這一年,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更趨複雜,經濟增速放緩壓力較大,儘管如此,中國仍處於重要戰略發展機遇期,即使是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也沒有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和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作為中國金融機構體系的重要主體,銀行業不僅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三大攻堅戰”中發揮著積極作用,而且在當前支持打贏“新冠疫情阻擊戰”中貢獻了重要力量。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銀行業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外匯局等各項決策部署,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金融服務工作,以實際行動助力新冠疫情防控這一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報告》發佈工作也積極響應當前疫情防控要求,十一年來首次以線上方式公開發布,繼續為讀者全方位解讀中國銀行家對當前階段銀行業發展的看法與思考,以促進海內外金融界與監管當局、金融機構與公眾之間的相互溝通了解,共同推動中國銀行業的改革發展。


本次調查主要呈現五個主要特點:一是點面結合。由中國銀行業協會負責組織面向銀行家的問卷調查,由巴曙松研究員和課題組成員選擇有代表性的金融機構進行重點調查。二是平行展開。調查在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域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平行展開,基本覆蓋了各類中國銀行業機構,全面保證了工作高質量高效率。三是形式多樣。調查不僅有面向銀行家的電子問卷調查,而且還有面對面訪談、電話訪問、書面函詢。四是針對性強。調查緊跟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著重對行業熱點、重點、難點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題調研。五是內容詳實。通過長達八個月有序工作,共回收有效問卷2258份,獲取了大量真實、準確、有價值的數據信息。


《報告》共涵蓋十一個部分,包括宏觀環境,發展戰略,業務發展,風控、人力和財務管理,金融科技,公司治理與社會責任,監管評價,發展前瞻,銀行家群體,同業評價和專題篇。其中,專題篇針對銀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銀行業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銀行業加快資本補充步伐、銀行業理財業務轉型、銀行業資產質量提升、銀行業服務小微、民營企業等六個銀行業普遍關注的問題進行調研和訪談。


一、預期中國經濟增速依舊穩定,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銀行家對中國經濟增長較有信心,超七成銀行家認為經濟增速穩定在6.0%以上,在中國經濟處在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時期,銀行家預期經濟運行的穩定性進一步增強。同時,超過六成的銀行家認為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主要風險是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博弈及經濟增速趨緩,中美貿易磋商第一階段協議落地情況及後續貿易爭端的磋商和發展,將是2020年中國經濟面臨的重要的風險之一,經濟增速變化同樣受到銀行家的一致關注。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脈”,可以有效促進科技創新。實現科技與金融的有效融合,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新途徑,有利於科技型企業贏得更大的發展機遇,推動科技創新型企業從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成長為主力軍。銀行業可以從創新金融產品和提高服務能力入手支持科創企業發展。


二、推進特色化經營發展戰略,關注服務“一帶一路”的國際化發展戰略核心


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商業銀行傳統的經營和盈利模式受到挑戰,金融機構將形成差異化、多元化的競爭格局。商業銀行特色化經營正是基於對自身準確的市場定位,形成專業化的盈利模式,打響專有服務品牌。找準自身擅長的領域,集中資源打造特色化金融產品來服務特定客戶,成為大多數銀行家的共同選擇。


中國正加快實施高水平對外開放戰略,銀行業國際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多數銀行家對國際化經營持積極態度。超八成銀行家認為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和亞太自由貿易區建設等國家戰略是中國銀行業進行海外發展的首要關注點。一方面,“一帶一路”突破了各國間原有的貿易壁壘,加強各國間的貿易投資合作,為銀行跨境業務的發展提供了便利,實現互利共贏。另一方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基礎設施投資產生大量的資金需求,促進了銀行業海外業務的發展。


三、重點發展小微企業貸款,同業業務發展迴歸本源


2019年,人民銀行提出“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30%以上、小微企業信貸綜合融資成本降低1個百分點”的目標。小微企業貸款在針對銀行業公司金融業務發展重點的調查中連續第八年被銀行家列為首位。


同業業務作為銀行實施資產負債管理的主要手段,在經歷了前期的快速發展和監管整頓後,目前已逐步迴歸業務本源,傳統的同業存拆放業務、票據貼現和轉貼現業務已成為同業業務的主要發展方向。


四、信用風險仍最受關注,合規風險關注度提升


2019年,中國銀行家最為關注的風險是信用風險。在錯綜複雜的宏觀經濟環境下,銀行家努力提升信用風險管控水平,認為需要從行業、區域維度優化信貸結構,完善信貸管理體制、強化信貸審批的責任意識,以及優化資產結構等方面提升信用風險管控能力。


與此同時,在近年來監管機構“嚴監管”的整體基調下,銀行家對合規風險的關注度顯著上升,銀行家重點關注加強合規文化建設、完善內部控制制度、防範違規操作。


五、銀行積極擁抱金融科技,持續加大金融科技投入


2019年是中國金融科技(FinTech)快速發展的一年。金融科技的發展通過降低成本、增加用戶黏性,為中國銀行業發展帶來了廣闊的應用場景,同時使得風險的複雜性和跨界傳導性有所增加,增大了銀行業風險管控難度,給銀行及監管體系帶來諸多挑戰。近九成銀行家對金融科技持積極接受的態度,同時有堅定信心克服金融科技發展過程中的困難,通過持續加大投入力度拓寬金融科技應用場景等手段做優客戶體系,擴大潛在市場份額。


六、監管整體評價維持在較高水平


2019年,銀行家對主要監管指標的評分較2018年有所上升,資本充足率指標作為銀行監管的核心指標,連續七年評價最高,反映出銀行家對各項監管指標的設定及監管實際運用表示認可。銀行監管在2019年總體上堅持“穩中求進”的基調,銀行家感受監管強度穩步增加,商業銀行在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和貸款撥備率上面臨較大壓力。但銀行家普遍對於嚴監管給予積極評價,並積極應對監管政策變化,採取完善內部控制的制度流程,調整經營思路、轉變發展方向,以及增加內部審計檢查力度等措施增強自身經營管理能力。


七、銀行積極助推普惠金融發展,強化服務小微、民營企業能力


2019年,是黨中央、國務院《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實施的關鍵之年和攻堅之年。為改善小微和民營企業融資環境,國務院、人民銀行、銀保監會不斷出臺各項優惠政策,重點支持銀行擴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發揮精準滴灌作用,引導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中國銀行業積極落實政策要求,切實加強服務小微、民營企業能力,推動建立健全服務小微、民營企業的長效機制。通過調查顯示,超過七成的受訪銀行家滿意目前服務小微民營企業的政策推行力度,正全面響應國家號召、大力推進政策落實。


最後,藉此機會,我謹代表項目執行組向整個調查過程中一直提供支持的銀保監會領導和銀行家,以及參與調查的全體工作人員表示感謝。同時,感謝社會各界對報告的廣泛關注與大力支持。今後中國銀行業協會將繼續開展本項目的研究工作,對中國銀行家進行更加深入的跟蹤調查,讓社會各界人士能夠通過中國銀行家持續瞭解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動向。由衷地希望本報告能夠促進國內外金融界、金融機構與監管者,金融機構與公眾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