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上海737人的“流調”隊伍如何工作?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流行病學調查”一詞進入人們的視線。

3月5日下午,上海市疾控中心主任付晨對外表示,截至3月4日,上海全市疾控專業人員組建了流行病學調查三支梯隊共737人,共對2850例病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完成外省市協查422件,落實10709例密切接觸者隔離醫學觀察,有效控制了疫情傳播。

“只聞其聲、不見其身”的“流調”究竟重要在哪?對此,付晨解釋,流行病學調查是防止疾病傳播和擴散的重要手段,主要調查病例的暴露情況、接觸情況、活動軌跡、就醫情況等多個內容。

“調查的主要目的,一是查明感染來源,二是查明傳播途徑,三是明確密切接觸者並實施隔離醫學觀察。”付晨表示,一言以概之,流調就是為了撲滅疫情的“零散火星”,切斷傳播途徑,防止進一步傳播。

據付晨介紹,流調的工作有三個關鍵的挑戰。

一,流調要儘可能摸清病例的活動情況,要做到“時間不留空白、密接不漏一人”。“但讓病人完全覆盤發病前14天中每一天的活動,甚至有些值得懷疑的環節要精確到分和秒,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付晨說道。

二,流調要幫助判斷感染來源。如果一個病人在發病前14天去過多個省份、多個城市,參加過多次活動,要判斷這個病例在哪個地方、哪個環節上感染,也是流調的一大挑戰。

三,有時候被調查對象不配合流調,甚至隱瞞信息,會讓流調工作更加困難。“為了解決這些難點問題,我們在詢問病例時,會通過特殊時間節點(如節假日)、標誌性人物和事件、手機和微信通話記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記錄等來提示和幫助病例回憶。”付晨介紹。

付晨表示,疫情發生以來,市疾控中心不僅組織了專題風險評估,並與蘇、浙、皖三省疾控中心開展聯合風險評估,還建立了疫情每日會商制度,對疫情趨勢進行研判,提出針對性防控措施。針對難以查明但是又比較關鍵的環節,市疾控中心就要利用起聯防聯控機制,在其他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對流行病學史進行核實和明確。

付晨舉了兩個例子:2月中旬岳陽醫院因患者隱瞞流行病學史,造成了醫務人員作為密切接觸者隔離,在這一事件中上海就是通過聯防聯控機制查明該患者的流行病學史以及其他密切接觸者。再比如2月26日,市疾控中心收到一例從伊朗經上海前往寧夏中衛的確診病例的協查函,也是多虧了聯防聯控機制,上海得以在12小時內迅速查明其在本市63名密切接觸者,切斷了疾病的進一步傳播。

付晨強調,配合流行病學調查、如實提供信息是每一個市民的法定義務,希望廣大市民理解並積極配合流調工作,共同阻擊疾病的傳播。

在流行病學調查之外,專業醫療人員對於消毒感控的防護指導和實驗室人員對於樣本的檢測也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環節。

付晨表示,市疾控中心制定了全市重點場所消毒、院內感染控制、隔離醫學觀察、個人防護等16個技術方案,完成醫療機構院內感染風險評估報告920份。在這些方案和報告的指導下,截至3月4日,上海共對確診病例涉及的場所消毒322次。

在實驗室,上海市、區疾控中心開展24小時全天候檢測,截至3月4日,共檢測6610例次,檢測樣本10852份,為疑似病例的及時確診或排除,以及確診病例出院提供了準確依據。

為了從源頭上解決疫情問題,市疾控中心也加強了科研攻關,在市衛健委、市科委的支持下,聯合本市高校、科研院所、醫院和生物醫藥企業,圍繞病原學、流行病學、檢測試劑研發、防控策略措施等集中力量進行攻關。付晨表示,目前上海已經完成了新冠病毒培養和分離,為下一步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撐。

針對市民的防控,市疾控中心加強了健康科普。據付晨介紹,截至目前,上海疾控微信公眾號發佈新冠肺炎相關推文72篇,其他公眾號轉載1295次,學習強國、上海發佈等平臺均進行了轉發;安排專家接受採訪70次,普及防控知識,回應社會關切。此外,上海還製作了健康科普系列宣傳視頻,在上海電視臺、東方明珠移動電視、電梯智能屏等滾動播出,並協助市教委拍攝《學做防疫小衛士》電視公開課。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藉此機會,我要感謝全市疾控系統3200多名戰友,與時間賽跑,爭分奪秒,忘我工作。”付晨最後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