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渭南合陽的一處風水寶地,《詩經》的故事起源地,人傑地靈好去處

說到黃河,相信大部分人會想到壺口瀑布那壯觀的景象,奔流而過的黃河哺育了幾千年的華夏文明,也滋養著後世子孫不斷的繁衍生息,如今依然矗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渭南合陽的一處風水寶地,《詩經》的故事起源地,人傑地靈好去處

其實陝西還有一處地方,也是黃河流經而過的地方,也正因為此,這裡在幾千年前就被載入了史冊,更是無數青年男女“兒女情長”、“比翼雙飛”的嚮往之地。

這裡就是洽川——相傳周文王和太姒的相遇相知之地。

渭南合陽的一處風水寶地,《詩經》的故事起源地,人傑地靈好去處

關於洽川

洽川久負盛名,最早在《詩經·大雅·大明》記載:“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在洽之陽,在渭之涘”

古文記載中的洽字讀“he”(因古有洽水而得名,古代曾設夏陽鎮,又曾改作夏陽縣,所以亦稱夏陽川)。但新華字典的注音讀“qia”。合陽人,特別是洽川一代的人喜歡把這個字讀“xia”,而讀洽“he”才是正本清源。

渭南合陽的一處風水寶地,《詩經》的故事起源地,人傑地靈好去處

這裡曾經因有洽水而得名,然而在漢代洽水就已乾涸,所以《詩經》中唯美的“洽水之陽”就被人們改為郃陽縣,而《說文解字》中“阝”是山丘的意思,洽川依山傍水和山丘顯然不符,人們根據滄桑之變改用“洽”來代替,1964年9月國務院更改生闢地名時又把“郃”改為“合”,從此合陽縣就成了這裡的稱呼,但洽川的名字卻一直延續了下來。

渭南合陽的一處風水寶地,《詩經》的故事起源地,人傑地靈好去處

相傳古代洽川的女子在出嫁前都要由姊妹陪伴到該泉洗浴淨身,這裡蘆葦從密集,剛好形成了天然的屏障。

之所以選擇這裡沐浴,也是因為這裡獨特的泉水特質:洽川的泉水是從一個個大小泉眼組成的泉群裡噴出的,浮力特別大,即使不會游泳下水後也不會沉下去,並且水質又富含各種微量元素(當然古代人不知道這一點),因此在這裡沐浴特別滋養人。傳說周文王的母親在出嫁前也由姊妹陪伴到該泉洗浴淨身,也正因如此,這裡後來的名字處女泉由此而得名。處女泉泉水常年溫度保持在31℃,衝力極大,人入水不沉,泉湧沙動,如綢拂身,有 “沙浪浴”之美譽。

正是如此,過去人總說“洽川出美女”。而洽川最“出名”的美女,莫過於文王之妃太姒了吧!

渭南合陽的一處風水寶地,《詩經》的故事起源地,人傑地靈好去處

文王與太姒

太姒,生卒年不詳,有莘國(今陝西郃陽縣東南)人,姒姓,周文王的正妃,周武王之母。太姒天生姝麗,聰明淑賢,分憂國事,嚴教子女,尊上恤下,深得文王厚愛和臣下敬重,被人們尊稱為“文母”,在《詩經》和《列女傳》中都有對太姒的讚美。

武則天在其御製文章《臣軌》中盛讚文母太姒善於治理政事,太姒被上諡號文定皇后,陵曰德陵。

現如今,這裡早已成為了人們出行遊玩的好去處,而洽川又靠近黃河邊上,也讓這裡成為了觀賞黃河美景的有一處“寶地”。

歷史悠久的洽川


渭南合陽的一處風水寶地,《詩經》的故事起源地,人傑地靈好去處

洽川歷史悠久,人文資源豐富。清乾隆三十四年,關中名士許秉簡在《洽川記略》序言中稱:

洽陽古莘園地,山有飛浮之異,水有神瀵之奇,大河浩蕩,又自龍門環繞之,人煙輻輳,廬舍之屯,花鳥航舟之勝,不殊楚越,蓋名區也。以故古帝高辛殞於斯,有商阿衡耕於斯,三代聖母誕於斯,子夏設教志於斯,達摩西遊憩於斯,其他學士、大夫、孝子、貞節延於斯者,累代不絕。

而讓這裡最為出名的,莫過於《詩經·大雅》中“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 子好求”及成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兩個典故了吧!

渭南合陽的一處風水寶地,《詩經》的故事起源地,人傑地靈好去處

《詩經》中的美人

在過去,洽川這裡一直被認為是一塊“風水寶地”,這裡景色迷人,人傑地靈,仿若人間仙境,世外桃源一般。

現在的洽川

洽川自古就是旅遊勝地,有著“山有飛浮之異,水有神瀵之奇”的美譽,而這裡也成為了人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來這裡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呢?一起來看看吧:

蘆蕩溼地

渭南合陽的一處風水寶地,《詩經》的故事起源地,人傑地靈好去處

蘆蕩溼地是水深不超過6米的沼澤、溼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被稱為“地球之腎”,在全球生態系統平衡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洽川溼地中15萬畝蘆葦蕩一望無際,被譽為“天下第一蕩”,堪與寧夏沙湖和河北白洋淀相媲美。

百種珍禽

渭南合陽的一處風水寶地,《詩經》的故事起源地,人傑地靈好去處

洽川地處我國候鳥南北遷徙的中軸線上,大片的黃河灘塗是鳥類的樂園。這裡水源充足,魚蝦豐富,蘆葦茂密,氣候溼潤,每年10月至來年4月,都會有丹頂鶴、白天鵝、大鴇、灰鶴等70餘種國家保護的一二級鳥類來此越冬,而黑鸛、蒼鷺、鴛鴦以及赤麻鴨等40餘種留鳥則常年在這裡繁衍生息,為洽川增添了無限生機。

大河風采

渭南合陽的一處風水寶地,《詩經》的故事起源地,人傑地靈好去處

黃河流經合陽,水面寬闊,浩浩蕩蕩,氣象萬千,顯得細膩溫柔。“地啼”、“揭底”兩大奇觀雄渾神秘、滌魂蕩魄,黃河漂流驚險刺激,河灘踩泥童趣無限。

處女泉

渭南合陽的一處風水寶地,《詩經》的故事起源地,人傑地靈好去處

處女泉又名東鯉瀵,伏魚泉、位於洽川景區的蘆蕩之中。其得名來源於當地一個古老的民俗,古代洽川的

處女泉女子在出嫁前都要由姊妹陪伴到該泉洗浴淨身。在幽靜的黃河灘塗之中,中華民族母親河的懷抱裡,飄浮著白雲的藍天下,茂密的蘆葦圍成一道天然屏障,用清純的泉水洗去姑娘滿身的塵土和疲勞,光彩照人地去迎接人生的幸福時刻,泉由此而得名。

大美洽川

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開篇之作《關睢》中所描寫的地方就在洽川,生動地描寫了周文王和太姒人定情、迎娶的場面。洽川曾有“四聖母廟”,供奉禹母,湯妃,太妊,太姒人四聖母,是洽談川獨有的廟宇,今擬恢復。處女泉邊廣袤的河灘上,清風徐來,天高雲淡,蘆葦茂密,夏日蘆絮漂香,冬季泉水水氣浮空,綿延十里不絕。環顧四野,令人心曠神怡,對於遠離了喧囂的城市的人們來說,置身於野趣盎然的處女泉邊,確實是難得的人生享受,因而有“不下處女泉等於沒到洽川”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