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人民日報:發展靠實體經濟,強大還要靠實體經濟。那麼電商還有前景嗎?

東震木


電商和實體有區別嗎,簡直服了提問者的智商,難道必須租個商鋪才能叫實體?電商不需要水泥房子放東西和辦公嗎?更何況,電商賣的東西是虛擬的嗎?不還是依靠工廠生產,真是無腦者太多


小小電商家


我既做電商又做實體,不要總以為電商成本低,實體店成本高,其實這是一個誤解。我跟大家分析一組數據,同樣一件產品,假如電商進貨價是100快錢的衣服,平臺的推廣成本平均每件衣服達到20—50塊錢,物流費要5塊錢一件,平臺抽成, 員工工資,,現在前期刷單成本一般是10—28塊錢一單,最終這件進貨100元的衣服掛在平臺是最低價格也要168以上才有利潤可圖。

我再算實體店進貨100的衣服,現在很多店鋪的租金這幾年已經基本上趨於穩定,沒有那麼高得離譜,實體店基本上做零售也是在150—200之內出售。所以其實電商與實體店同等質量的東西已經沒有多少價格優勢可談。

實體店是一種體驗式購物,網店是感覺購物,不要說什麼七天無理由退貨,實體店如果有質量問題一樣可以退換。但是實體店帶動的經濟領域不一樣,市場經濟是環環相扣,每個領域都息息相通,衣食住行哪一個行業生意不好就影響別的行業發展


錦源國際


人民日報發文發展靠實體經濟強大還是靠實體經濟!

現在的中國有著世界所有的工業體系,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像中國一樣,包括美國。那麼實體經濟是什麼相信很多人不知道,看了許多評論都是實體店鋪,私營業主,認為他們是實體經濟。認為網店是虛擬經濟,其實它們是一樣都是實體經濟中的一個環節也就是商業服務業。

實體經濟是指物質的、精神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通信業、商業服務業、建築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識、信息、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

許多人認為現在的網店正在殺死實體店,讓人們不在出行,坐在家裡購物,讓出行購物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減少。不管是網店還是實體店都是靠銷售商品來實現盈利的,不同的是銷售方式而已,那麼為什麼人們更傾向網購呢?有沒有想過?

為什麼網購會成長的這麼快,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網購?真的試著網店搶了實體店的生意嗎?每個人都不是傻子,只能說明網絡購物的體驗比實體店好,比實體店方便。

國家大力宣傳發展靠實體經濟,記住國家裡的人才都不是我們老百姓所能比的,他們會看不到網店和實體店能給國家帶來什麼嗎?記住不管是網店還是實體店都試著要有強大的製造業支持的,沒有人制造它們賣什麼?只有強大的心製造業才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根本。

反過來講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進入製造業,因為待遇不高,寧願去送快點也不進製造業,這才是根本。所以要提高製造業的待遇地位,才是最重要的。為什麼現在美國要求製造業迴流呢,因為它們看到了金融給美國社會帶來了什麼。正因為如此國我國才會大力發展製造業,也去的了前所未有的成績,但是現在製造業的投入正在減少,反觀房地產,金融業正在吸走越來越多的金錢,這才是打擊實體經濟最為重要。是想一下所有的錢都去投機,沒有人願意投資製造業,那哪來的技術革新,哪來的科技進步,國家還怎麼發展。

所以不要盯著網店還是實體店在哪裡爭鬥了,它們只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更多關注製造業的從業者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和待遇才能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進入實體,這樣國家才能更好的發展!!!






感性的中年人


本人實體服裝店開過,8年淘寶經營,單從投入對比,實體:房租15+裝修10+工資10,淘寶最低2000起,旗艦店買個2-5萬,工資:客服+運營+拍圖+倉庫。給新手建議,淘寶屬於投入少的行業,沒有創業項目比淘寶簡單粗暴,實力和運氣都重要。建議可以試試,前面投入2000淘寶保證金,隨時都可以退出,阿里巴巴或者杭州、廣州檔口的產品可以一件代發,不需要投入資本,認真運營,成功概率還是有的,如果可以接受一個月2000的投入,可以找好產品,每天平臺刷5-10單,這樣一個月有了200銷量墊底,自己就知道如何處理訂單、如何賣出貨、發貨、售後。運營的本質區別:推廣、刷單。推廣就是淘客、直通車、鑽展。(新手不用瞭解,等入行有銷量後在考慮),至於在平臺刷單,90%淘寶商家都會有,多的一月刷1萬單的top商家,刷少的商家每天去刷單平臺,10-20左右補單,補單的原理是新品曬圖、控制每天轉化。


念你時光


我來說說實體是怎麼死掉的,這麼多年,深有體會。

實體承擔的各種社會責任太多,房價高企迫使租金增高,消費增高和新勞動法迫使人工成本增高,各種費用增高,實體企業已經生不如死。

看著你做個實體,就以為你賺大錢,人人眼紅,各種刁難,坑蒙拐騙,吃拿卡扣。小企業小鬼纏你,大企業大鬼纏你。請客送禮各種灰色付出也是一筆不小支出。

電商的平臺化操作集權化效應,迫使競爭加劇,打價格戰。低價格需要低成本,催生低品質,假冒偽劣盛行。好產品好品質成本高,賣不起價沒利潤,死掉了一大批。

傳統實體企業大多精力在研發和生產產品,突然的銷售模式改變,不善於玩電商的,沒有生意可做,又死掉一大批。

擅於玩電商,終於生存下來的一批實體,隨著電商競爭加劇,推廣成本越來越高。原本的一點點利潤也被電商平臺媷了羊毛。又死掉一批。

原本實體的銷售渠道是分散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是現在,全國的實體銷售渠道,全擠在了這麼兩個電商平臺上。又擠死一大批。

電商的平臺效應等於扼住了大小實體企業的咽喉,你想活,你得先把電商平臺餵飽。問題是,電商平臺看你沒死,就以為你的血還很多,直到你死了它才知道把你炸幹了。

但是,已經晚了。

這就是惡性循環……

國家想搞好實體,沒有強有力的支持和有利於實體企業生存的大環境。在我看來相當困難。



卡萊雅定製家


電商只是一種銷售方式,跟實體經濟搭不上邊吧。工廠是實體經濟,那工廠裡出來的產品,搭上電商的平臺去銷售,省確了中間商,店鋪租金,讓產品直接到消費者手中,中間省了多少環節,這不還是人民得利嗎。電商只是損害了一部分房東的利益,其他真的百利無一害。電商帶動了快遞,電商能把產品送到家裡,節省了多少時間,對吧。實體店的老闆做不下去了,那你也可以學做電商呀。電子商務勢不可擋,這是時代的潮流,你為什麼不跟著時代走,卻在怨電商呢?汽車時代,拋棄了抬轎伕,作為轎伕,總不能怨恨汽車生產商吧?農業的機械化,使許多手拿鐮刀的麥客失去了生機,難道國家會為了照顧這群老實人的生機,而去阻止機械化的使用?所以說,關鍵的問題是,人的思想觀念要進步,要與時俱進,不能固步自封。要跟著時代的腳步走,活到老,學到老,這樣才不會被時代掏汰。


蓮塘田舍翁


大家做電商的都知道,舉個例子,你9.9特價包郵的兒童玩具,用的是什麼塑料,工業垃圾醫療垃圾回收再利用,雖然我家也有這樣的玩具,都是孩子爺爺奶奶看直播看拼DD買的,倒不是為了省錢就是覺得即方便又新奇,但不知道這樣的垃圾工業產品對孩子的損害有多大,實際成本1.5-2元,快遞2.5元,扣掉平臺的點賣家賺個2-3元,你說這種垃圾偽劣產品是不是在拉低消費水平,我寧願週末帶著去玩具反斗城買貴一些的正品玩具。珍愛生命不要用垃圾造垃圾,再賣這種垃圾,


旅徒買手


這句話沒錯。實體經濟和實體店是兩個概念。

實體經濟是製造加工企業,如果實體企業再加上電商的促銷只能是如虎添翼,越來越歷害。

實體店是銷售工業產品的傳統店面,它不生產產品,僅僅是銷售的渠道而已,實體店遇到電商,還真鬥不過電商。因為實體店的成本高於電商店。


飛飛貓說話


實體經濟不等於實體商業,是應該理順一下了。以前熱門的廠礦沒有人幹了!以前一定要學門手藝沒有人學了!以前一定要有個正式工作沒有人認同了!大批的年輕人在幹什麼?房屋中介,飯店的服務員,浴池的服務生,美團的外賣,物流的快遞,站崗的保安,晚上飯店門口的代駕。以後可怎麼辦?四五十歲完全可以幹以上的工作,但是沒人幹,全部都是年輕人幹。現在是沒手藝,無工作精神,不想出力氣,不想學技術,不想低工資。就是脾氣大。滿市場的散工,有單位招工都不去。還是都沒餓著,工作太好找。啥時候一說招工能上來一群有技術的人應招那就好了。


高飛888655591


不要只考慮自己買東西少花錢了,要從大局考慮,實體店提供了一大批社會就業,如果都死了會提高失業率,就會產生社會動盪,只怕到時候從電商買東西的錢都沒有,便宜有什麼意義。有錢一起賺才是硬道理,都集中到一個人身上他也不會給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