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怎看待互聯網中的人際關係?

faqiangu


任何事情有兩面性,網絡有真愛也有虛情假意,需要睜大眼睛看清楚!


sammygz


正確的溝通方式也就是設身處地地傾聽,至少包括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複述語句,這至少能讓人專心聆聽;

"上學真是無聊透了。"

"你已經受不了了,覺得上學太無聊。"

第二階段:加入解釋,純用自己的語句表達,但仍用左腦的邏輯思考去理解;

"你不想上學了。"

第三階段:摻入個人的感覺,右腦發揮作用。此時聽者所注意的已不止是言語,也開始體會對方的心情;

"你覺得很有挫折感。"

第四階段:既加以解釋,又帶有感情,左右腦並用;

"你對上學有很深的挫折感。"

運用第四階段的方式來溝通,不僅能瞭解對方,更能幫助對方認清自己,勇於表白。

再以前面的例子說明:

"上學真是無聊透了!" (我想引起注意,與人談談心事。)

"你對上學有很深的挫折感。"(對,這正是我的感覺。)

"學的都是些不實用的東西。"

"你覺得讀書對你沒什麼用處。"(想想看,我是那麼說的嗎?)

"對,學校教的不一定對我有用,你看王明,他現在修車技術一流,這才實用。"

"你覺得他的選擇正確。"

"恩……"

"恩,從某個角度看確實如此。現在他收入不錯,可是幾年後也許會後悔。"

"你認為將來他會覺得當年做錯了決定。"

"一定會的,現在在社會里,教育程度不高會吃虧的。"

"教育很重要。"

"對,如果高中都沒畢業,一定找不到工作,也上不了大學。有件事--我真的很擔心,你不會告訴媽吧?"

"你不想讓媽知道?"

"不是啦,跟她說也無妨,反正她遲早會知道的。今天學校舉行閱讀能力測驗,結果我只有小學程度,可我已經高二了。"

兒子終於說出真話,原來他擔心閱讀程度不如人。此時才是父親發揮影響力,提供意見的時候。不過在開導過程中,仍然要注意孩子言談間所表達的訊息。若是合理的反應不妨順其自然,但情緒性反應出現時,必須仔細聆聽。

"我有個構想,也許你可以上補習班加強閱讀能力。" "我已經打聽過了,可是每星期要耗掉好幾個晚上。" 父親意識到這是情緒性反應,又恢復設身處地的傾聽。

"補習的代價太高了。"

"而且我答應同學,晚上另有節目。"

"你不想食言。"

"不過補習如果真的有效,我可以想辦法跟同學改期。"

"你其實很想多下點功夫,有擔心補習沒用。"

"你覺得補習會有效嗎?"

孩子又恢復了了理性,父親則再次扮演導師的角色。

有時候,不要別人開導,只要能暢所欲言,就已經足夠讓人釐清問題,甚至找到答案。

心情不好的時候,最需要善解人意的好聽眾,如果你能適時扮演這種角色,將會驚訝對方會達到毫無保留的程度。但前提是,你必須真心誠意為對方著想,不存私心。有時甚至你不用言語,僅僅一分心意就能感動對方。


教培狼人


在人類社會的形成之初,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非常狹窄的,無非是家族圈子,親友圈子,以及鄉鄰圈子而已,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受教育的程度不斷提高,交往圈子也在不斷擴大,也就形成了同學、戰友、同事、朋友等新的社會圈子。

互聯網的形成與發展是人類歷史上又一次巨大的技術飛躍,它以無比的開放性與互動性,每天都在以高速不斷創造新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人與人的距離可以被迅速拉近,建立一張巨大的人脈網。尤其是以QQ、微信、陌陌為代表的社交平臺,積累人脈比以前更容易,主要運用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線下聚會,二是最常用的方式也就是建立微信QQ交流群。正常情況下,每一次的線下聚會,組織者就會建個群,因此這樣的微信QQ交流群是非常多的。而且在如今,不管是全國性還是本地屬性的,獲取同行或者大佬的微信QQ號不難,但能讓行業大佬通過微信QQ好友,甚至還與之有交流,在互聯網時代卻是很難的。

我們都知道,良好的人際關係會帶來很多好處,比如讓我們身體更健康,更少患病,更加長壽,以及更幸福等等。而當社會關係不佳,在社交中感到被排斥時,我們大腦裡的反應和感到生理疼痛的反應是類似的,也就是說,社交中的痛苦和身體上真的疼,在我們的感受中是一樣的。社交問題還會影響到我們的自尊和自我價值感。

我們對社交的需求是如此本能而強烈,那麼,隨著線上的、虛擬的社交的發展,會對我們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一系列關於社交網絡的研究表明,虛擬的社交併不能真的擴大你的交際圈,相反,你越多地使用網絡社交,可能會越感到孤獨。當人們在社交網絡上溝通時,只有接收私人層面的溝通內容,會有利於孤獨感的減輕和幸福感的提升。社交網絡上的行為分為三類:

“點贊式交流”,即沒有實際內容,只是通過機械性的點贊等動作或者“易於生產的”方式來交流,比如泛泛的讚美和祝福。

“廣播式交流”,即瀏覽信息流上的朋友最新動態、彈出的新提醒或各種不經意接收到的信息,比如看到別人在國外遊玩的照片、新做的午餐、新生孩子的趣事等等。

“創作式交流”,即溝通的內容是個性化的,通常是定向的、一對一的,也是更發自內心的交流。

社交網絡上與溝通對象的關係則分為兩類:強關係(和比較親密的朋友,通常在線下也認識)和弱關係(和不認識或不太熟悉的人)。

從總體上來說,社交網絡的使用頻率與人的孤獨感、幸福感並不直接相關。接收到來自“強關係”的交流會使人的幸福感提高,與“弱關係”的交流則對幸福感沒有影響;接收到“創作式交流”,會明顯地提高人的幸福感與連接感,而“點贊式交流”、“廣播式交流”則對連接感、幸福感沒有影響。

當人們接收到來自強關係的“創作式交流”時,幸福感和連接感的增加最為明顯。而無論是來自弱關係的“創作式交流”,還是來自強關係的“點贊式交流”、“廣播式交流”,都對幸福感和連接感沒有影響。在社交網絡上的“被動消費”會降低人的連接感和幸福感。“被動消費”指的是非有目的地,而是不經意地接收信息,比如“廣播式交流”。

這與現在的人們,在社交網絡上,已經過於在意自我展示有關。如今,社交網絡是一個展現自我的渠道。一個人在社交網絡中體現的形象(你的個人頁面介紹、朋友圈照片)已經成為個人品牌的象徵,這也使得我們格外在意在社交網絡上的個人形象維護。我們同時也看到了越來越多他人精心設計過後的形象,被動消費了這些形象之後,我們下意識的“社會比較”會無形中使我們更無法安於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為焦慮。

更重要的是,在朋友圈裡我們並不能選擇合適的比較人選, 而是隻能被動接受他人積極完美的自我形象(在朋友圈裡展示的那一面),並有意無意地,以這種過高的比較標準來評估真實的自己。從而,我們就很容易產生消極的自我意識。

而那些只在朋友圈分享一些很酷的事情的人,也有著他們的焦慮。通過發佈的狀態和照片來加深自我認同感的人,在現實中往往是脆弱的。那些美好的照片和狀態是他們建立一個好的自我形象的手段,讓他們感到自己是有價值的、好的。久而久之,Ta會傾向於相信,那個完美的自己就是現實的自己。人們可以精心地修飾每一張照片,編輯每一段文字,展現一個完美的自己。但正是這種對於塑造完美自己的需求,使人們被“囚禁”在自我表現的監牢中。

因此,人們正在慢慢喪失一些基本的交流能力,很多人都更喜歡用短信、郵件溝通,因為在面對面談話時,無法對說出來的話進行編輯,也就“無法展現我想給人看的那一面”。而短信、郵件進行的碎片化交流,雖然字句都經過了精心編輯,卻失去了那種用交談來真正理解彼此的能力。現在,有時候我們會自我感覺到自己彷彿有許多朋友,可是現實生活中真正能在危難時刻幫助你,能夠和你徹夜長談、吃飯以真心換誠心的知己朋友能有幾個呢?


安全視線


互聯網切切實實的顛覆了人際關係。

從前慢說:從前車馬郵件都很慢,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是一句。買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這熱氣,是豆漿的熱氣,也是人情的溫度。

互聯網快:一條微信可以群發,可以再同一秒聯繫到許多人,只是大家相交泛泛,有一句沒一句。賣豆漿的小店,還是冒著熱氣,只可惜人們都對著手機,少了人與人之間的溫度。


帥帥影視賞析


因為時代在發展,現在的人的關係都說不準,很多人都是在互聯網上交流,但是有什麼關係又都含糊不清,我曾經加過一個年齡比較小的女生,她對我說有好幾個對象,而且還換很多情侶頭像,這樣是不對,我知道,但是這個正要說明的就是現在的互聯網對以後得社會關係很大影響,但是也並非沒有壞處,就說最簡單的一個,有什麼事,打電話,聊聊天就可以解決,人際關係雖然說不上比以前好了,但是不影響。

總得來說有好有壞吧,好像再說廢話


小嚶的嚶


這種即使是虛擬的人際交流,其質量也

取決於交流內容的質量和頻率。瞎胡鬧的交流應不參考,不要圍著消極的陰暗的信息轉。如果整天在這裡轉,你很快就會陰暗充心,消失希望,喪失信心,胡思亂想,別人救不了你!


用戶65212670511


任何東西都會有正反兩面。你會從網絡中認識到真朋友,也會遇到騙子。

那麼如何去辨別呢?

1.提高自己的認知,辯證地看待事物。

2.不要抱著佔便宜的心態去交友 ,有時候便宜或者免費不一定是好的。

3.不要對陌生人全盤托出自己的隱私,凡事多留一點餘地,雖然是在網絡上,你感覺不到他能找到你,但是現在人肉搜索是分分鐘的事情。


邇邇


我來頭條,是學習別人之長,勸善抑惡,傳播正能量,不求任何回報。


用戶曦睿


去除抱欺騙,廣告推銷,搏流量掙錢目的者之外,互聯網中的人際關係便是君子之交的,不求利益,只因情趣相投。


陳燎原776


可能每個人都不同吧,因為有的時候你不知道在網絡的後面是什麼?有事時候也許網絡會比現實還要真,真真假假需要自己去分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