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疫情中,我學做飯來修行


學習心得與您分享,大家抱團取暖,一起探索創新理念的新邊疆。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談人生?因為我們沒有宗教。


西方有上帝安放人們的心,中國人靠的是哲學。


我們這個民族可能是世界上最有哲學思維的民族,也是最喜歡談人生的民族。


我們人生的哲學是來自於實踐的,中國哲學的精髓就是做事和用什麼“心”去做事。


我們通過做事明白許多道理,通過做事提高靈性,通過做事看清我們自己的內心。


不做事的人生不是真正的人生。


什麼事才能稱得上“事”呢?


從吃喝拉撒到談情說愛,從做學問賺錢到隔離在家躲避疫情,凡是能夠鑽進你心裡的事,讓你的身心發生變化的事都叫做“事”。


不在你內心引起變化的事情就不叫事。


用怎樣的心去做事?


佛教、道家、儒家,經歷了千百年的探索歸納成了三句話。


道家做事講“無為而為”。


“無為”不是坐這裡整天不幹事,而是順乎事情的本然,而不要有人為的因素在裡面,你一刻意,就偏離了事情的本性,而事情往往就幹不好了。


佛家對做事的態度是“無心而為”。


這裡說的“無心”,不是我們做事不上心,而是把你認為應該做的事情做好,成敗不是你能定得了的。


如果做事前過於注重結果,而不想著如何把這件事做好,往往這件事情就真做不好,失敗的概率會更高。


儒家對做事的態度是“無所為而為”。


你覺得這件事該做就去做,而不是把這件事看成下一件事的前提和手段。


比如這次疫情中,很多白衣戰士奮不顧身衝在一線,他們這時候想的是國家有難,戰士上前線打仗天經地義,假如這時候想的是我回來能夠升官發財,那他們一定沒有這樣的勇氣,也不會有沒有那麼多驚天地泣鬼神的事蹟。


一直到明代王陽明,他綜合了佛道儒如何做事的精髓,創立了“心學”,告訴我們:如何在做事中修身養性。


講完了大道理,說點接地氣的事。


我幾次下決心想學做飯,因為有依賴所以總是常立志,除了大年三十裝模作樣洗個碗,平常連廚房都很少進。我一聞到炒菜的油煙味心裡就難受。


疫情來了,隔離在家徹底沒了指望,總吃方便麵體力會下降,於是下決心學習做飯。


我沒有把這次學習做飯當做無奈的對付,而是把它當作一件修身養性的事去做。心態就完全不一樣了。


我在抖音上找了20幾個家常菜的菜譜,第二天要做什麼菜,頭一天先把菜譜背熟,然後把菜譜抄下來貼在冰箱門上,以防炒菜時手忙腳亂忘這忘那。


我帶上浴帽,外面再穿上一件有帽子的運動衫,再繫上做飯的圍裙,再帶上口罩,這樣油煙味就不會落在身上鑽進鼻子裡。


我把學做飯當成做公司,儘量把每個環節做到精細而不是能湊合就湊合,從擇菜洗菜切菜開始,一直到做好菜出鍋,每一步都按照背好的程序去做。


真沒想到從第一天下廚房第一個菜就做的出乎意料的成功,於是信心大增。


每次吃完飯以後,還要把這道菜的體會和不足進行復盤寫在紙上,再用手機拍張照片存檔。


這樣一個月用心做下來,我在廚房裡像變了一個人。


我在做飯中修行,不僅身心得到了滋養,還能吃上自己做的香噴噴的清蒸鱸魚和回鍋肉。


我的目標是今年春節由我為全家人第一次做一次年夜飯。


如果我不是用這樣一種心去學做飯,不僅在疫情期間吃不好飯免疫力下降,而且還會很煩很無聊。


飯到肚裡變成屎,道在屎尿中。


疫情中,我學做飯來修行


都是些心裡話和大家分享,今天送給大家的彩蛋是一組抗擊疫情的照片,這次疫情可是一次大事情,我們這個民族也在這個事情當中修行,從而變得更加堅強和成熟起來。


保持一份好心情的成本是很高的,經風祝您好心情。


疫情中,我學做飯來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