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不断成长的RPA 大规模“超级自动化”实现的关键

“超级自动化”是在Gartner《2020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中独占榜首的关注焦点,而在未来实现大规模“超级自动化”的关键因素,则是将RPA整合到更广泛的数字转型战略中。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这一爆火软件将如何发挥优势,拉开超级自动化趋势的序幕。让我们从RPA优势和其发展的“四大阶段”一窥究竟。

不断成长的RPA 大规模“超级自动化”实现的关键

RPA的优势

1、无需更改原有IT系统——由于RPA的运行是在更高的软件层级,这决定了它不会侵入已有的软件系统,而是在表现层对系统进行操作。这是于传统自动化最大区别,不再依赖技术基础设施,要求其做出相应的改变来匹配实现RPA。

2、快速上手——部分RPA已经实现让用户无需任何编程技能,只需要关注自动化提供的功能就可以使用。

3、快速部署——RPA软件是过程驱动的,只需要数周的时间,便可以实现从定义到上线的全过程。例如2019年5月25日,中国建设银行总行RPA系统上线,从招标到实施、上线,仅用时半年。

RPA的“四个阶段”

RPA作为一个软件机器人,可以处理大量在计算机上的任务,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但这一重任,对探索发展中的PRA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目前RPA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RPA 1.0阶段:实现单独个体业务的自动化

在这一阶段,RPA几乎涵盖了桌面自动化软件的全部操作。例如中国最早的RPA应用:按键精灵。通过制作脚本,可以让按键精灵代替双手,自动执行一系列鼠标键盘动作。

RPA 2.0阶段:实现跨部门业务合作的自动化

在这一阶段,RPA可以实现端到端的自动化,让多部门的业务合作自动化成为现实。RPA机器人可以7*24全天候工作,并用业务流程代替了人机交互,释放出更多的应用可能。但在这一阶段的RPA工作仍然需要人工的控制和管理。

RPA 3.0阶段:RPA“上云”

在RPA的第三阶段,RPA通常部署在云服务器和SaaS上,特点是实现自动分级、动态负载平衡、情景感知、高级分析和工作流。缺点是处理非结构化数据仍较为困难,需要更强大的技术融合。

RPA 4.0阶段:RPA+AI

RPA是企业切入AI最好的“切口”。运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可以实现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预测规范分析、自动任务接受处理等功能。这也是RPA走向成熟,助力实现超级自动化的关键一步。

不断成长的RPA 大规模“超级自动化”实现的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