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歷代公認的13幅書法“神作”


歷代公認的13幅書法“神作”

王羲之《蘭亭序》

《蘭亭序》是中國晉代(公元353年),書聖王羲之在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點畫猶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

歷代公認的13幅書法“神作”

王獻之《中秋帖》

《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書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曆(乾隆皇帝)譽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寶。行書3行,共22字,釋文:中秋不復不得相, 還為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無署款。

歷代公認的13幅書法“神作”


歷代公認的13幅書法“神作”

王珣《伯遠帖》

《伯遠帖》,是東晉王珣(350-401年)書寫的一封信,紙本,行書,5行共47字,縱25.1cm,橫17.2cm。 《伯遠帖》原文:“珣頓首頓首,伯遠勝業情期群從之寶。自以羸患, 志在優遊。始獲此出意不克申。分別如昨永為疇古。遠隔嶺嶠,不相瞻臨。”

歷代公認的13幅書法“神作”

楊凝式《韭花帖》

此帖的字體介於行書和楷書之間,布白舒朗,清秀灑脫,深得王羲之《蘭亭集敘》的筆意。《韭花帖》被稱天下第五行書。儘管《韭花帖》無論在用筆還是在章法上都與《蘭亭序》迥然有別,但其神韻卻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黃庭堅賦詩盛讚其說:“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

歷代公認的13幅書法“神作”

柳公權《蒙詔帖》

此帖傳為柳公權寫的一通信札,告訴對方自己年老體衰,能力有限,雖然有個閒官職位,可也不能為別人辦什麼大事,請諒解自己的難處。書法的前四行用筆較雄暢,結字亦尚穩妥,而後幾行用筆逐漸瘦薄,結字多鬆散,末行的“權”字筆畫也不成結構,與柳氏遒媚勁健的書風懸殊較大。種種跡象表明,此帖非柳書,乃是宋人仿本。

歷代公認的13幅書法“神作”

歐陽詢《季鷹帖》

《季鷹帖》,唐歐陽詢書,屬於原《史事帖》的一部分,是歐陽詢僅存的四件墨跡之一。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歷代公認的13幅書法“神作”

米芾《蜀素帖》

《蜀素帖》為北宋書法家米芾的墨寶。寫於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以行書寫成。今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蜀素帖》縱長27.8釐米,橫長270.8釐米。“蜀素”指的是這卷仁宗慶曆四年(1044年)在四川東方所織造的名貴絹。捲上的烏絲欄也是織出來的,可見是專供書寫用的。

歷代公認的13幅書法“神作”

黃庭堅《松風閣》

《松風閣詩帖》是黃庭堅七言詩作並行書,墨跡紙本,縱32.8釐米 橫219.2釐米,全文計29行,153字。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歷代公認的13幅書法“神作”

李建中《土母帖》

《土母帖》是李建中存世墨跡的代表作。天下十大行書之一,土母帖排第十。《土母帖》,行書墨跡,紙本。縱31.2釐米,橫44.4釐米,10行,共104字。 作品中,字的結體緊密而修長,用筆沉著而豐腴。雖寫的是行書,但起筆、收筆處仍見嚴謹的楷法筆意,可看出不少唐人書法的特質。此外,由於尺牘內提及“新安門”,地近洛陽,所以推測這是李建中晚年居住在洛陽時所寫。

歷代公認的13幅書法“神作”

懷素《自敘帖》

《自敘帖》,紙本墨跡卷,懷素書於公元777年(唐大曆十二年)。大草(狂草)書,凡一百二十六行,首六行早損,由宋代蘇舜欽補成。《自敘帖》乃懷素草書的鉅製,活潑飛動,筆下生風,“心手相師勢轉奇,詭形怪狀翻合宜”,實在是一篇情愫奔騰激盪,“潑墨大寫意”般的抒情之作。

歷代公認的13幅書法“神作”


歷代公認的13幅書法“神作”

張旭草書《古詩四帖》

《古詩四帖》墨跡本,五色箋,狂草書,共40行、188字。傳唐代張旭書。通篇筆畫豐滿,絕無纖弱浮滑之筆。行文跌宕起伏,動靜交錯,滿紙如雲煙繚繞,實乃草書巔峰之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