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回乡偶感 贾贵怀

清明节回乡祭祖,探望父亲,看到故乡的巨变思绪万千。

自己离开故乡,调来大同工作,一转眼已经三十多年。魂牵梦萦的故乡在自己离开的三十多年中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时熟悉的街道没有了,展现在眼前的是宽阔平坦的大道;原来坡坡梁梁沟沟里乡亲邻里的房屋院落,大都废弃荒芜无人居住了,都在平坦开阔的地方建造了新房,家家户户迁入了新居,昔日熟悉的乡邻的家门也不认识了。三十年的变迁,真是旧貌换新颜。还有很多故人已作古,很多儿童青年不认识我,给人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凄清之感。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见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意境和情感。

得知我回乡的消息,在乡的亲戚和朋友都抽空去看望我。我们一起聊一些别后多年的人和事,无话不谈,话题很多,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时代变迁,人生遭遇,儿女工作,目标任务都说得津津有味。但探讨最多的还是国际时事,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对我们普通百姓的影响。

特别是和几个发小在一起聊天时的话题更是感慨万千,儿时的记忆历历在目,仿佛就在眼前。

小时候的衣食住行,大家都记忆犹新。小时候一个同学在我们的印象中一年四季就只有一身单衣服,受尽了饥寒交迫之苦。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们读高中时,学校离我们村二十五里地,当时连个自行车也没有,只能和同学们结伴步行。小时候粮食不够吃家家户户都差不多,各种野菜树叶能吃得差不多人人都吃过,住的房屋全村人都差不了多少,要么是不很宽敞明亮的木结构土坯瓦房,要么是土窑洞,土窑洞尽管冬暖夏凉,但光线很差,也是千百年来黄土高原人民的无奈选择。

回乡偶感 贾贵怀

通过改革开放前后四十年的故乡的发展变化,说到社会的进步变化之大。

尤其我们对最近网络上关于五零,六零后的评说有同感。都说五零,六零后经历了多少磨难,尝尽了种种辛苦。但我们如果改变一种态度,客观辩证地对待我们的人生经历,就会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是由贫困向小康,经历科技进步最快,社会变化最大,生活方式变化最显著的一代人。

我们曾面朝黄土,背靠皇天,受过劳苦,挨过饥饿,经过彷徨,有过失望,做过美梦,有过理想。儿时有过"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三转一响,西装革履"的期盼,大了也享受过呼机,手机,电视,电脑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几十年间,入地(地铁),上天(飞机),超越了历代帝王的待遇;隐身(网络)亮像(视频),集结了千古神仙圣贤的智商!

回乡偶感 贾贵怀

从当年骑自行车出门的美感,到如今驾驶汽车,乘坐飞机出行的平常;从漂洋过海的环球旅行,到旷世缥缈的虚无网游。我们这一辈,人生经历跨越了几千年,生活品质超过了无数代。

而如今,从童音朗朗到了白发苍苍,从推铁环,跳皮筋到坐高铁游遍祖国秀美山川。

我们这一辈,没有经历兵荒马乱的战争,流离颠沛的逃亡,国破家亡的痛泣,妻离子散的悲伤!国有不平,我们基本生活无忧!世有不公,我们依然逍遥自由!虽也辛苦,却是为了儿孙!虽有苦衷,总还对得起人生!虽经磨难,却能劫后余生!我们要放飞梦想,抚平心情,笑看世界,乐对人生!特别是,我们还搭上了科技发展的未班车;我们聊微信,健康快乐每一天;我们搞网购,新奇物品送身边;我们打滴滴,专车接送自动付;我们搞团购,吃住打折很随便;我们常聚会,同学朋友乐翻天!

我们是活得最值得的一代人,五六七十岁,似乎经历了五六七千年。看到过原始社会的痕迹,经历过封建残余的侵袭,干的是伟大的社会主义。

我们这一代,出生在困难时期,成长在文革时期,学习在拨乱反正时期,工作在改革时期,养老在追梦时期!

亲爱的朋友,当你晨练在林荫小道上,当你闲逛在闹市人群之中,当你夜半聚会归家在无人的街道上,你带看悠闲哼着小曲徜徉在大街小巷,可有过一丝恐惧吗!

但你可知道在这种环境之下,世界上有多少国家特别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如果这时候独行,绝对是最恐怖最危险时刻。

能活在当今,是我们的幸运,再这不要说我们的国家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放眼全球有哪个国家能与我们的祖国比,要时刻记住自己是中国人!

回乡偶感 贾贵怀

作者简介:贾贵怀,男,1964年生,1982年参加工作,现在大同市云冈区职业中学任教,职称,讲师。

学习经历:1971一1978在神山一村上小学、初中

1978一1980在原平中学

1980一1982在忻县师范学习

2002一2005自学考试取得山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文凭

工作经历:1982一1988在原平崞阳中学任教

1988一2000在大同市皮鞋总厂工作

2000一现今在大同市云冈区中学任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