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劉備是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都說他是哭出來的?

兔牙傳說


劉備是漢朝皇室後代,善於用人,得到了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的大力幫助,才在蜀地稱王。

因在三國演義的小說中,劉備沒談到漢室衰落與故人時,經常流淚,獲得了別人的肯定與認可,所以衷心為其效力,所以說他是哭出來的


一起學法律


說這話的明顯是被《三國演義》給騙了,在《三國演義》裡劉備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哭,遇到問題都是靠諸葛亮來解決。不過正史裡劉備也是一代人傑,無論文治武功都非常出色。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最後只剩下曹操、劉備、孫權三家。而這三大勢力中,劉備無疑是起點最低的一個。因為父親死的早,劉備和母親“販履織蓆”為生,在族人的資助下才得以拜盧植為師。後來靠著鎮壓黃巾軍的建立軍功,劉備正式出仕為官。開始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縣尉,一步步從底層做起。此後劉備多次創業失敗,顛沛流離,年過半百以後才創立了一份基業。

雖然出身低,創業之路艱難,但是劉備還是網羅到了不少人才。像關羽、張飛有萬人敵的美名,曹操、周瑜等人對他們都有很高的評價。但是關羽和張飛卻始終追隨在劉備左右,不離不棄,可見劉備的人格魅力還是很高的。

而劉備的軍事能力也不錯。和演義裡打仗靠諸葛亮不同,劉備的基業其實基本都是靠自己打下來的,直到他死後諸葛亮才接管了軍權。敗在劉備手下的人不少。像曹操手下的劉岱、王忠、蔡陽、夏侯惇、于禁等人都先後被劉備擊敗過。甚至曹操在漢中之戰時也吃過劉備的虧。

也正是因為劉備文治武功都很出色,曹操才會評價“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袁紹、劉表、孫權、劉璋等人面對曹操的軍事壓力,都會想起劉備,請他來幫忙。能得到這麼多人的認同,可見劉備能力之強。

因此正史上的劉備絕對不是演義中那個只會哭的廢物,能力強,性格堅韌,是個可怕的對手。


不沉的經遠


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劉備的為人一直存有爭議,大多數人認為劉備是仁德之君,少數人認為劉備有“腹黑”的嫌疑。

為什麼很多人都說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從三國演義角度來看,這種說法其實是有一定原因的,很多關鍵時候確實劉備“哭功”起到了一定效果。

一哭得來諸葛亮

劉備軍師徐庶,因母親被曹操擄獲,不得以要辭別劉備,投身曹營。劉備送別徐庶時,聲淚俱下,徐庶感其至真至誠,許諾終生不為曹操獻上一計。此外將諸葛亮推薦給了劉備,這才有了劉備“三顧茅廬”的典故,從此如魚得水

二哭換來“仁德之君”稱呼

曹操征討荊州時,劉備無力抵抗曹操大軍,只有逃亡,劉備不願捨棄新野百姓,決心帶著百姓一起走,行走過程中看到百姓艱苦,徒步艱辛,不禁潸然淚下。百姓更是感其恩情,喚之“仁德之君”

三哭換來趙子龍的忠心

趙子龍七進七出帶著劉備之子劉禪,逃出曹操包圍圈,當劉備看到帶子而歸的趙子龍,不管劉禪,大手將劉禪一扔,抱著子龍淚如雨下,從此趙子龍忠心護主,數次救劉備性命。

四哭換來荊州之地

劉備巧借荊州時,東吳的魯肅前來討要荊州,劉備又是一哭,一番匡扶漢室之類的正義之詞,換的感性之人魯肅的同情,以此設定期限歸還荊州,從而短期內佔得荊州,以此為根據,圖謀霸業。

五哭換來蜀漢皇帝

當得知漢獻帝劉協為曹丕所害之後,號啕大哭,以至於混到暈厥,不能理政。此時以法正為首的蜀國大臣,全力勸劉備繼承漢室大統,成皇帝位。






暴雪長空


劉備是一代英雄,辛棄疾有詞雲:“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詞對三國三位大佬的評價,不可謂不準確。只有曹劉才是真正的英雄,孫大帝也算梟雄,但籍父兄之名,再加上合淝十萬送人頭,終究差點意思。為什麼說劉備是哭出來的天下,這個印象應該和《三國演義》脫不了干係。


魯迅曾評價《三國演義》雲“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羅貫中先生作為蜀漢忠實粉絲,為了凸顯劉備的仁德,不斷地給劉備增加戲份。從而把一切優秀品質都堆加在劉備身上,以致露出一些有悖人情道理的馬腳,比如摔阿斗和不停地哭鼻子,最終達到了一粉頂十黑的作用,使得人民大眾覺得劉備虛偽和無能。但這些其實都只是羅貫中先生的藝術創作,只是小說家之言,如果把這些小說情節帶入歷史裡面,便是不準確的。

歷史上的劉備其實並不愛哭,年輕時和好朋友田豫分別的時候哭過一次,中年功業未成,髀肉復生哭過一次,後來龐統,法正去世哭過,以及晚年殺劉封哭過。但這些在正史裡的描述只是痛苦哭“流涕”,也就是流眼淚,和曹操比起來還是算不了什麼。


在正史裡,曹操才最愛哭,而且還是痛哭。年輕時,年輕的時候東征陶謙,把家人託付給好朋友張邈,後來活著回來了,兩個人面對面流眼淚,那場景想起來就很有感覺。諷刺的是張邈馬上在陳宮的唆使下造反了,劫持了時任郡功曹畢諶的家人,曹操說你走吧,畢諶說不管他們了,我就跟著您幹,曹操又感動哭了。最後捉住陳宮時,曹操在殺他前又為他哭了一場。袁紹死的時候,他又痛哭流涕,轉眼把人家全家老小殺得乾淨。荀攸跟隨策畫三十年,死時當然要哭,龐德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當然也要哭。但是任峻只是個負責屯田的官僚,袁渙更是一輩子忘不了在劉備那裡的時光,這些人曹操通通都要哭。至於哭曹衝什麼的,都不用提了。人死了哭一下還不算什麼,作為老牌文藝青年,平時也是要哭的,他看古書的時候看到樂毅蒙恬的事蹟,就會忍不住哭(己亥令),不知道是不是為了自己逝去的漢忠臣夢想。死前,曹操把曹林託付給其他兒子的時候又哭了一次。


那為什麼說劉備是英雄呢?劉備龜縮益州,三分天下最弱,屢戰屢敗怎麼能算英雄呢?怎麼評價比國家更強的孫權更高呢?

1.劉備出生微末,白手起家

劉備雖然是漢室宗親,但在東漢末年,這個名頭著實是沒什麼價值。大漢國運400多年,漢室宗親基本滿地都是,軍閥裡面漢室宗親就有劉虞,劉表,劉焉劉璋父子,還有劉繇,劉岱,就連曹操的謀士裡也有漢室宗親劉曄。劉備這個淪落到織蓆販履的遠房窮親戚,有誰會拿正眼瞧?袁術就曾經不屑一顧的說道:“術生年以來,不知天下有劉備”。

而劉備對手曹操呢?曹操爺爺就是十常侍出身,父親也是太尉,雖然被人嘲笑,但也是高幹子弟。幼年就可以和四世三公的袁家兄弟玩耍,年紀親親就被舉孝廉,隨後擔任洛陽北部尉,而同時代的劉備還在和老母親賣草鞋補貼家用。劉備和曹操的區別,就像國級幹部子弟和路邊流動小販的差距,可這個小販竟然能被這個幹部子弟視為一生最大的對手,可見這個小販的能力。

2.劉備屢敗屢戰,從不放棄

眾所周知,劉備前期缺乏合格的團隊和穩定的地盤,屢戰屢敗,一路從河北流亡到湖北。年過半百都還沒有一塊土地,要知道在當時的平均年齡,劉備可能說不準哪天就病死了。可劉備卻依舊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失敗了大半輩子還在堅持,這種精神,又有幾人能做到?袁紹,袁術這些人不厲害嗎?袁紹官渡之戰一輸,本錢還在都還接受不了,轉眼氣死了。袁術也是,輸了幾次而已,可淮南還在,就氣的吐血而死。要是劉備也是這種性格,徐州一丟,劉備也就氣死了。

3.當時的人也認為劉備是英雄。

陳登陳元龍曾說:“有王霸之氣,吾敬劉玄德。”袁紹也曾說:劉玄德宏雅有信義。”曹操更是直說:“天下英雄,唯使君和我耳。”

劉備前來投靠,曹操是“禮之愈重”,表劉備為左將軍,袁紹親自出鄴城二百里相迎,劉表也是“表自郊迎,以上賓禮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對劉備更是沒話說!

而陶謙更是一見劉備來徐州,就甘願以徐州拱手相讓(而且還是一讓再讓)?反覆無常的呂布奪了劉備的徐州、抓了劉備的妻子,劉備一無所有了,為什麼呂布還會歸還劉備的妻子,讓劉備屯兵小沛,給了他安身之地,盡力討好他?難道這些軍閥都是老好人?看劉備可憐同情他?

還有關羽,張飛,諸葛亮,這一大群人才為什麼一直跟著劉備,為了劉備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4.劉備仁義

劉備攜民渡江這件事也是真的,而不是小說虛構的,想當年曹操數次屠徐州,官渡之戰坑殺數萬袁軍,孫權也屠殺了沙羨一城,相反劉備不但沒屠城,還帶著百姓一起逃跑。難不成,真像易中天說的:“把百姓作為資本吧?”都生死存亡了,還搞這些,不早點跑路,不是蠢就是真的仁義。看其他人對劉備的評價和諸葛亮,關羽張飛的行為,我更願意相信後者。


百勝軍節度使


劉備這個人在遍地都是人才的三國的故事裡顯得並沒有那麼多過人的才能,他沒有什麼軍事上或是政治上的特殊才能,可能正是因為如此,劉備這個人的魅力才得以顯現出來,我認為單看劉備這個人他真的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人,不是表現在軍事政治上的那種魅力,更多地散發出來的是那種人性的魅力,那種發自內心的善良、忠厚,毫無疑問劉備真的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領導者,接下來我們就一起感受一下源自劉備的特殊魅力,體會劉備有哪些比別人都厲害的值得稱讚的地方。

首先,劉備是一個非常善於騎馬和射箭的人,畢竟劉備的開國的人,對於他來說,他經歷了非常多的大大小小的戰爭,而且他一直都是處於戰場的最前線,所以可以說是非常的有經驗的,騎馬射箭這種最基本的事情對他來說是非常的容易的。第二是非常值得一提的一件事,那就是劉備是一個具有超高情商的人,他為人真的十分的善良、真誠、忠厚,並不像那些行事陰險狡詐的人一樣,他的渾身上下都散發著人格的魅力,正是因為他的這個特質,他也得到了各諸侯國的尊重與信任,而且許多軍事上非常有才能的政治家們也是十分的欣賞劉備,可以說劉備的人緣真的是非常的好了,能夠得到所有人的認可,這和他的真誠善良的本質是分不開的,從這點看,劉備是比其他人強百倍的。

第三點是劉備是一個非常會賞識人才的人,在選拔與任用人才方面,劉備有著非常過人的天分,他能夠非常敏銳的發現人才,並盡最大的可能讓這些人才發揮出自己的優勢,使得優勢最大化,作為一個領導者,這樣的才能是非常的了不起的,劉備憑藉著自己的人格魅力,更加能夠感染到手下的所有人,能夠讓大家都忠心耿耿的對待他,而且劉備待自己手下的人也是非常的好的,只要是別人需要,他就會為身邊的人做很多事情,這樣的做法無疑是聰明的,很好的把手下人的心都團結到一起,只要這樣才能發揮最大的優勢,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關羽和張飛就是被劉備所選拔任用的。劉備曾經重用過草根出身的魏延,當時很多人都不看好魏延,劉備卻能一眼就發現他的過人之處,並且加以重用,後來就連張飛的風頭都被他壓過了,可以說是非常厲害的了。劉備不僅能發現和任用許多的人才,也能非常準確的指出手下人的缺點,令其改過,這一點也是非常難得的。

第四點是劉備是一個具有堅強品質的人,大家都知道,在歷史上劉備打過非常多的敗仗,失敗了很多次,但是對於劉備來說,這些失敗並沒有把他打倒,而是使他更加的堅強,這樣的境界我覺得普通人是非常的難以達到的,即使經歷再多的挫折與失敗,劉備也從來沒有忘記過自己的初心,依然堅定不移的朝著自己的目標向前走著,正是因為如此,劉備身邊有非常多的追隨他的人。

第五點是劉備真的可以算是一個非常有胸襟和氣度的男人,他是有作為領導者的獨特氣質的。說一個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在一次大戰中,劉備慘敗,有人告訴他可以去找諸葛亮,尋求諸葛亮的幫助就會有機會平定天下,於是劉備就帶著關於張飛去拜訪諸葛亮,第一次沒有見到諸葛亮,劉備就又在一次大雪天裡去了第二次,誰知第二次依然沒有見到諸葛亮,如果當時去的不是劉備,而是其他的什麼人,恐怕早就生氣放棄了吧,然而劉備卻十分的有氣度,他非常堅定地去找了諸葛亮第三次,還在諸葛亮的門外等了他很長時間,如此有毅力有胸懷的人,自然是得到了諸葛亮的肯定與幫助,要知道諸葛亮可是歷史中不可多得的人才,劉備能夠如此幸運的得到諸葛亮,和他本身的氣度和人格魅力是萬萬分不開的。劉備能夠成為一個非常厲害的領導者和統治者,和他的這些過人的才能是分不開的,即使他在軍事或者政治上比不過別人,但是僅憑他的這些優點,他也是一位非常英明的統治者,劉備的這些品質更是十分可貴的。


明珠啟航


一、劉備是個什麼樣的人

劉備作為一個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愛民愛材、寬厚仁義、知人善任,待人公正真誠。

二、劉備的哭

劉備經常哭是因為要收攏人心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

最經典的一次哭:

劉備捱了打,後邊有曹操在緊追著,準備要了劉備的命。當時那種情況下該落跑了吧,可劉備不跑,抓緊時間掉了幾滴淚。為啥啊,想帶著百姓逃難但是帶不走啊。於是劉備情真意切的哭了一哭,這一哭,百姓們算是鐵了心要跟著劉皇叔打天下了。

還有一次:

劉當初結盟的時候,把妹妹給許配給劉備了,意思是讓她當個間諜,隨時彙報情況,孫尚香也應了。劉備回不去荊州的時候,哭著對孫尚香說,我捨不得你才不走。給孫尚香感動的鼻涕一把淚一把,間諜的事也忘了,直接倒戈成劉備集團的人了。

所以說,劉備為何總愛哭?當然是為了籠絡人心。




品勢怪獸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劉備確實是個“愛哭包”,動不動就潸然淚下,而在真正的歷史當中,劉備卻是一個心胸寬廣,性格堅毅的英雄,並不像《三國演義》描寫的那樣是哭出來的江山。

在《三國演義》中,哭是劉備的拿手好戲,和趙雲分手時哭,感動了趙雲,後來終生為劉備盡忠,諸葛亮不出山時哭,感動的孔明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到江東招親時哭,要離開江東時哭,逃跑的路上遇到追兵時哭,回到荊州想起在江東的逍遙生活還哭,每一次眼淚都能感動對方,收買人心,解危救困。

但是在真的的史書《三國志》中,劉備卻是真正的梟雄,和曹操和劉權比起來,劉備既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也沒有現成的基業,二袁,呂布,劉表等人紛紛退出歷史舞臺,劉備人少將寡,財薄力微,到處寄人籬下,卻能夠成就大業,三分天下,都與劉備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堅毅寬厚的性格有關,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他:知人善任,寬厚待人,有漢高祖劉邦的風範,當時也有很多人評價他嫋雄之姿,王霸之器,可見歷史上的劉備是天下公認的真正英雄。

歷史上的劉備也哭過,劉備在荊州依附劉表時,過了幾年相對安逸的生活,大腿上因為之前常年騎馬而磨消的肉都重新長出來了,劉備感嘆落淚說:歲月飛馳,人已經老了,功業還沒有建立,怎不教人可悲!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劉備強烈的進取心,大多數人因安逸自在而高興,劉備卻因為生活安逸墮落而悲傷,這壯志難酬的英雄淚讓人可敬可嘆。


詩雨花魂


1籠絡豪傑,深得人心

劉備寡言少語,喜怒不形於色,能謙恭待人,城府極深。劉備年輕時不愛讀書,喜歡弄狗騎馬,喜歡結交豪爽之士。因此,青年時代就有不少年輕人爭相依附他,這是他性格的優點。 劉備寬仁、忠厚、慈善、好施、善於收買、籠絡人心,這是他性格中遠遠勝於曹操的地方。曹氏父子佔據北方大部,挾天子以令諸侯,政治上、軍事上都佔有明顯的優勢。但曹操行事殘暴,動不動就屠城,劉備行事多與曹操相反:曹操急暴,劉備寬仁;曹操狡詐,劉備忠厚;曹操篡漢,劉備扶漢,因此,劉備深得人心。劉備入蜀後,實行拉攏當地豪門士族的政策,發還他們的田地和房屋,鼓勵發展農業生產,因而深得民心'。

2識人善用,終成大事

劉備禮賢下士,慧眼識才。在愛才、用才上,儘管劉備、曹操、孫權三人有共同的特點,但劉備比他們兩人更勝一籌,在用人方面,毛主席認為:"劉備這個人會用人,能團結人,終成大事。"這是他成功的關鍵。 陳壽也評價劉備為:“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劉備創業之初,勢單力薄,顛沛流離。雖然兩次佔據徐州,但都最終失敗,但是他注意收買人心,不論什麼情況,他都以民為先。後來,三顧茅廬得諸葛亮,有了著名的"隆中對",形成自己的立國綱要。他一生重用諸葛亮,如魚得水,共謀大業。他在鄉黨之中得到後來勇冠三軍的關羽、張飛,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成功地鎮守了漢中這個戰略重地……從另一方面說明劉備知人善任的本色,很會籠絡人心。 劉備性格中還有堅韌不拔、屢敗屢戰的優點。劉備創業之初,艱辛異常,東奔西走如喪家之犬,依靠袁紹時,受公孫瓚節制,依附曹操時,曹操眾謀臣想誅殺他。曹操兩次都免殺.並以禮相待,後他又趁機逃脫,聯吳拒曹。他也曾依賴劉表,忍辱存身,以圖稱霸。可見他有堅韌不拔、鍥而不捨的精神,是一個打不敗、拖不垮的硬骨頭。

3感情用事,慘敗夷陵

劉備感情用事,這是他性格中的弱點,導致了他的失敗。關羽被孫權所殺,劉備執意發兵討伐,眾將士從大局出發勸阻,他將奏章擲於地上說:"朕意已決,勿得再議。"立國大業每一步皆出於理智,劉備此次討伐卻是復仇行動,並不是征戰大業,從而一反"隆中對"中確定的戰略決策,背離眾意,終於,被陸遜敗於夷陵。 對蜀漢來說,夷陵慘敗,大損國力,元氣大傷,許多將領在此戰中陣亡,如張南、馮習、傅彤、沙摩柯等,還有一些奇謀異能之士也在此戰中陣亡,如馬良等。蜀漢後來的幾十年,再也沒有恢復元氣,。諸葛亮隆中對策時制定的宏偉戰略藍圖也就此成為泡影,給日後蜀漢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4寬以待人,心胸廣闊

夷陵之戰中,劉備大軍潰敗,部將黃權再不得已的情況下,率軍投降曹魏,當時大臣們都勸劉備將黃權全家滿門抄斬,劉備卻說,黃權投降曹魏是不得以的舉動,還說:“黃權並沒有辜負我,是我辜負了黃權!”,如此廣闊的胸襟,實為難得,所以後世人都以寬以待人評價劉備


戰鬥大黃蜂


劉備勇敢好戰,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讚。

1、出色的眼光:無論是看人識人的眼光,還是洞悉天下的眼光,劉備都是非常敏銳的,所以他才能擁有如此多的名將名臣;

2、堅韌不拔的意志:劉備一生敗多勝少,顛沛流離,但是他卻從來不放棄,劉備二十多歲奮戰於亂世,輾轉數十年,到了將近五十歲才終於有了自己的事業;

3、巧妙的處世與待人手段:劉備前期數次易主,但是卻能始終保有較高的聲望,而且能駕馭關張、諸葛等能力遠在自己之上的名臣,可見他的手腕之強。

劉備雖然在機權幹略上略有不足,但是卻有著高尚的道德情操,並曾以此感化了刺殺他的刺客。劉備臨死前還以此來教育他的兒子劉禪,即“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陸霏霏愛看劇


為什麼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

劉備不僅是一位政治家,而且還是一個全能演員,他能演哥們義氣,劉關張自不必說,那趙馬黃也是對他死心塌地;他能演外交專家,袁紹、袁術、曹操、劉表處,處處能來能去;他還是心理專家,既能從別人那裡搶地盤,又讓別人主動送地盤;該殺他的人總殺不了他,該忠他的人必鞠躬盡瘁。

人們常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但失徐州,投袁紹,附劉表,多少挫折,劉備沒有哭,可見其堅強,唯有欲得人心時,男兒淚隨叫隨到。即使這樣的眼淚不完全真誠,但也算是“以人為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