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在中日甲午大東溝海戰中,差點擊沉日艦西京丸號的魚雷艇福龍號,後來命運如何?

大漠漫談


提起腐敗無能的“大清國”、一個字都不願意敲打……中華民族的恥辱都是從“大清”那裡來的!

Fu.Lung-“福龍”


號魚雷艇、是那個朝代一艘最先進的海上作戰艦艇之一。

是由德國schichau-EIbing造船廠建造的大型魚雷艇、艇長42.3M、航速達到了24節、排水量120噸,1886年下水、同年9月交付福建船政艦隊服役。
後調入“北洋水師”、參加黃海“大東溝溝”海戰,由於一群腐敗無能之輩控制“北洋水師”對外、對“倭寇”採取忍讓態度、對“倭寇”的情報、軍事動態一無所知造成多次海戰中屢戰屢敗。

“福龍”號雖然是一艘先進的魚雷快艇、性能優良,魚雷威力大、在黃海“大東溝”作戰中、德國原廠魚雷定深嚴重失誤、海戰連發三枚魚雷竟然沒有一枚擊中倭寇的“西京丸”號、當時“西京丸”號的艦長以及艦員已經準備等死……
(德國原產“福龍”號標配魚雷)

(日本人創作的油畫/“福龍號”大戰“西京丸”)


戰後總結教訓分析:

一、倭寇的“西京丸”號是由一艘吃水淺的商船改裝的作戰艦艇。

二、“福龍”號德國產魚雷定深過深、發射的魚雷全部從“西京丸”艦底下穿過……

黃海“大東溝”之戰、倭寇“西京丸”逃過一劫,“福龍”號灰溜溜無功而返。
更可悲的是1895年2月在威海衛突圍作戰中失敗竟然被倭寇俘虜了、被倭寇海軍收編後、艇名仍然繼續沿用“福龍”號……

腐敗無能透頂的“大清”……


孔乙己亂彈


福龍號在大東溝海戰中雖然沒能擊中目標,其表現還是非常英勇的,但是威海之戰時,福龍號臨陣脫逃,最終被日軍俘獲。

福龍號是一艘德國生產的大型魚雷艇,排水量120噸,裝備了3具14英寸魚雷發射管。航速24節,在當時屬於比較先進的大型魚雷艇。

大東溝海戰時,北洋艦隊有福龍、左一、右二、右三4艘魚雷艇在場,不過僅有福龍號投入了攻擊作戰,並向日本的西京丸號發射了3枚魚雷,可惜都未命中。雖然福龍號沒有擊中目標,但是考慮到當時的魚雷性能落後,射程短,福龍號作為一艘沒有裝甲保護的小型軍艦,能向日本艦隊發起進攻,甚至衝到了距離日艦僅有40米處,應該說它的表現還是非常英勇的。

大東溝海戰後,由於北洋水師損失慘重,5艘主力艦被擊沉,其他各艦也多有受傷,修理工作進展緩慢。因此北洋水師僅出海巡邏幾次,再沒有尋找機會和日本艦隊作戰。旅順淪陷以後,日軍又登陸山東半島,圍攻威海衛。

由於陸上炮臺陸續失守,北洋水師只能坐困劉公島,依託艦隊和炮臺抵禦日軍進攻。但是丁汝昌自知難以持久,因此在1895年2月7日,日本艦隊集中兵力攻擊威海東口時,丁汝昌下令魚雷艇隊13艘魚雷艇從西口出擊牽制日軍,而同時命水手教習李贊元攜帶求援信搭載“利順”號軍輔船隨後出發,前往煙臺去催討救兵。

而在“利順”號轉向煙臺時,魚雷艇隊按照命令應該返回劉公島,不過此時魚雷艇隊卻選擇了集體逃亡,日艦隨即展開追殺。在混戰中除了“左一”號趁亂逃走外,其他12艘魚雷艇大部被日艦擊沉,而“福龍”、“右一”、“鎮二”等3艘魚雷艇擱淺以後被日軍俘獲。

日本攻佔劉公島後,“福龍”號被日本海軍接收,保留了“福龍”的名字,後來還參加過日俄戰爭,直到1908年才退役。


不沉的經遠


“西京丸”艦曾遭多艘中國軍艦的攻擊,尤以北洋海軍魚雷艇“福龍”號的攻擊最具威脅性,當目睹“福龍”艇發射出一枚魚雷後,樺山資紀自覺無法逃避,瞑目待死,高呼“吾命休矣”,後“西京丸”竟僥倖未中魚雷,這成為海戰中的一個著名故事。


1895年威海保衛戰期間,蔡廷幹指揮參加了2月7日北洋海軍魚雷艇隊的逃亡活動,逃出威海灣後“福龍”艇被日軍艦隻追上虜獲,蔡廷幹被俘往日本關押。甲午戰爭結束交換戰俘時被釋放歸國,後投身於袁世凱幕府。



指文圖書


在1894年9月17日的那場中日黃海大海戰中,北洋艦隊中有一艘魚雷艇表現神勇,不畏強敵,向日艦“西京丸”發起猛攻,連發三顆魚雷,險將日艦擊中,嚇得在艦上督戰的日本海軍軍令部長樺山資紀大驚失色,魂飛魄散。這艘敢於向日艦發起進攻的魚雷艇就是“福龍號”,管帶是蔡廷幹。

這場大海戰是在中午開始的,當戰鬥進行到下午3時左右的時候,日本海軍軍令部長樺山資紀乘坐的“西京丸”遭到了北洋艦艇的攻擊。“西京丸”是後改裝為軍艦的,它是1888年日本郵船株式會社在英國購買的郵輪,排水量2900噸,長度99米,航速14節。豐島海戰爆發後,中日兩國宣戰,為了戰爭,日本海軍徵用了“西京丸”,經過一番改造,添加了武器,有120毫米口徑阿姆斯特朗速射炮1門,日本國產的仿哈奇開斯47毫米口徑山內式機關炮2門。總的來看,艦艇火力比較弱,因此,該艦在聯合艦隊裡被歸為非戰鬥序列裡,成為代用巡洋艦。該艦雖然武器裝備不夠強大,但是艦艇內裝飾豪華,生活設施較好,居住舒適,因此被樺山資紀這位日本海軍軍令部長一眼相中。

作為非戰鬥序列的“西京丸”,在戰鬥打響後,行駛在聯合艦隊本隊的外側,這個位置有本隊保護,相對比較安全。可是,戰場上形勢瞬息萬變,在艦隊運動中“西京丸”逐漸暴露在“定遠艦”前面。“西京丸”畢竟火力太弱,2時22分,在“定遠艦”的炮火打擊下,遭到重創。“西京丸”上有海軍高官督戰,容不得閃失。於是,迅速掛出“我舵故障”的信號,在其它日艦的掩護下,倉皇逃竄。可是,剛過去不到二十分鐘,倒黴的“西京丸”就遇到了從大東溝趕來增援的北洋水師“平遠號”、“廣丙號”和魚雷艇“福龍號”。面對若敵,北洋三艦在與“西京丸”的距離縮短到3000米時,立刻開火,“西京丸”垂死反抗。在雙方交戰互射中,於500米處交錯而過,“西京丸”繼續逃跑。這個情景實在是夠狼狽的,一個堂堂海軍軍令部長坐在上面,被敵人攆得嗷嗷跑,顏面何在。這僅僅才是開始,可怕的事情還在後面。“平遠號”和“廣丙號”沒有阻止住“西京丸”的繼續逃跑,這時,“福龍號”魚雷艇出場了。“福龍號”冒著“西京丸”的槍林彈雨,向“西京丸”發起了進攻,這也是甲午海戰中唯一的一次魚雷艇進攻。

說起“福龍號”,與被它進攻的“西京丸”有兩點相似的地方,它們都不是各自國家的產品,“西京丸”產自英國,“福龍號”來自德國;它們都是在戰爭前夕被編入海軍艦隊的。1884年,清朝船政從德國訂購了“福龍號”魚雷艇,這艘魚雷艇不大,排水量只有120噸,艦長42.75米,寬5米,吃水2.3米,測試航速為24.2節,這個速度在當時是十分驚人的。艇上安裝了 3具魚雷發射管,艇艏兩具為固定式,主甲板上1具為可調整發射方向的活動式。1886年,“福龍號”才交付給福建船政。

福建船政所以要買魚雷艇,是因為在1884年的中法戰爭中被法國艦隊的魚雷艇打殘了,打得福建船政水師幾乎全軍覆沒。戰爭結束後,痛定思痛,福建船政深感沒有魚雷艇之苦,於是,署理船政大臣張佩綸即著名文學家張愛玲的祖父,向朝廷申請為福建水師購買1艘魚雷艇。朝廷同意了這個請求,不過經費由地方自籌解決。開始這筆5萬7兩的單子準備交給德國的伏爾鏗船廠。中國從國外購買軍艦主要國家是英國和德國,這次選擇伏爾鏗主要是因為此前這個船廠為中國建造過兩艘魚雷艇,應該輕車熟路,沒有什麼問題。可是,出乎意料,伏爾鏗卻表示放棄這筆訂單,其原因是該廠從來沒有造過這麼大的魚雷艇,心裡沒底不敢

接單。最後,這筆訂單就轉到了德國挨呂平什好船廠。1886年,德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排水量超過100噸的魚雷艇建造成功,並於當年9月由德國海軍官兵駕駛到福州,交付給了福建船政。從此,中國擁有了當時世界上先進的頭等魚雷艇。到了1890年,船政大臣換成了卞寶第。他認為,魚雷艇作戰講究的是成隊出擊,單槍匹馬很難奏效。他的話不是沒有道理,福建船政僅1艘魚雷艇,力量過於單薄,又沒有資金增加新艇,難以形成有效戰力,不如放棄不要。他開價6萬兩銀子,不管南洋北洋,只要拿出這些銀子,就可以把“福龍號”魚雷艇開走。

就這樣“福龍號”魚雷艇轉賣給了北洋水師。“福龍號”歸到北洋水師後,由於北洋艦隊已經成軍,一時派不上用場,便被封存在天津大沽倉庫裡閒置起來。1894年,朝鮮半島上空的戰爭陰雲越來越濃,當年7月份,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向李鴻章申請啟用“福龍號”魚雷艇。李鴻章下令,從旅順魚雷營抽調官兵組成隊伍,趕赴天津大沽,啟封並接管“福龍號”。在對艦艇上的人員進行應急訓練後,編入北洋水師,隨艦隊行動。艦艇管帶為蔡廷幹。

蔡廷幹,廣東香山人,即現在的珠海市。1873年,被選為第二批留美幼童,赴美學習。1881年,在國內保守派的攻擊下,清廷下令全部撤回在美留學幼童,蔡廷幹回國後,在天津大沽水雷營學習,畢業後在北洋水師旅順魚雷營任教習,魚雷左一營都司、“左一”魚雷艇管帶,1892年轉為實授,後調任“福龍”號魚雷艇管帶。

“福龍號”官兵僅僅訓練了3個月就走上了戰場,勇敢地面對強大凶狠的敵人。頂著“西京丸”的瘋狂射擊,蔡廷幹指揮艦艇高速逼近“西京丸”。當距離“西京丸”400米處時,蔡廷幹當機立斷下令,用艦艏的發射管連續向“西京丸”發射出2枚德國製造的黑頭魚雷。由於距離太近,“西京丸”難以躲避,急忙左轉舵,迎著魚雷發射過來的方向高速行駛,企圖藉助艦艏掀起的波浪改變魚雷前進的方向。“西京丸”在危險中被迫採用的險中求生的辦法,僥倖躲過了魚雷的打擊。“福龍號”的第一枚魚雷在右舷與“西京丸”擦肩而過,相距僅僅1米!就是這短短的1米,讓“西京丸”逃出了地獄,避免了船毀人亡的下場。否則,這次海戰的結果,北洋艦隊絕對會打破擊沉日艦為零的記錄。然而,這一幕終於沒能出現,運氣繼續向“西京丸”傾斜,在躲避開第一枚魚雷的時候,“西京丸”無意中又躲開了第二枚並沒有發現的魚雷。第二枚魚雷從距離“西京丸”15米處再次遺憾地穿行而過。。

“福龍號”兩擊不中,並不氣餒,繼續向“西京丸”逼近。兩艦越來越近,幾乎用肉眼都能直接看到對方的面容。距離越近,“西京丸”上120毫米口徑的速射炮對“福龍號”的威脅就越大。防衛能力薄弱的“福龍號 ”只要被擊中1發,就會帶來滅頂之災。雙方在短距離內展開對射,“福龍號”的機關炮猛烈地射向“西京丸”。“西京丸”速射炮慌亂中出現操作失誤,5發炮彈沒有發射出去。“福龍號”在逼近“西京丸”只有40米左右時,猛然向右側迴轉,佔據了絕佳的發射位置。這個位置近的讓“西京丸”幾乎沒有任何躲避的機會,這是一個想打不中對方都難的絕佳位置。“福龍號”露天甲板上的第三枚魚雷發射出去了。眼前的這一切,“西京丸”的日軍看得清清楚楚,他們心裡明白,這次是在劫難逃了,明年今日就是他們的週年,個個嚇得目瞪口呆,心驚膽戰 。在“西京丸”上督戰的日本海軍軍令部長樺山資紀也沒好到哪裡去,他顧不上假裝鎮靜,閉上眼睛大喊一聲:“吾命休矣!”幾分鐘過去了,被認為百分之百會發生的那一聲巨響,甚至會改變戰局的爆炸聲並沒有響,這枚魚雷竟然鬼使神差般地沒有爆炸,它從“西京丸”的船底下穿了過去,從右舷浮出後無功而去。

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本不該發生的事情呢?原來“福龍號”在發射這枚魚雷時,為了確保命中率,與“西京丸”距離過近,魚雷入水角度過大,進入海里過深,當魚雷上浮到定深深度時,已經從“西京丸”的船底穿了過去。從而失去了一次寶貴的、足以改寫此次海戰史的機會。受到重創的“西京丸”躲過一劫,退出了戰場。面對此景,蔡廷幹及北洋官兵無不扼腕長嘆,抱憾終身。“福龍號”魚雷已經全部用完,無法再戰,只好全速退出戰鬥。不久,北洋艦隊另外3艘魚雷艇試圖集體向“西京丸”進攻,終因距離過遠,錯過了戰機。“福龍號”雖然沒有擊沉“西京丸”,但“福龍號”官兵們敢於單槍匹馬接近日艦,不惜犧牲,向其發起進攻的壯烈舉動,彰顯出北洋水師官兵們不畏強敵的高昂士氣,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亮劍”精神。“亮劍”精神永不過時,它將永遠被歷史所銘記。

"福龍號”在返航途中,不斷救起落入海中的北洋水師官兵。回到威海衛基地後,“福龍號 ”擔負起外圍遊弋警戒任務。 1895年2月7日,為打破日軍對威海衛的封鎖,掩護“飛霆”、“利順”兩船突圍,前往煙臺報信求救,丁汝昌向“左一”艇管帶王平下達命令,令其次日率領由9艘魚雷艇組成的魚雷艇隊集體出擊,向威海灣外的日艦發起進攻。第二天,當魚雷艇隊駛出港口後,被日艦發現,日艦第一遊擊隊立即以最快的航速進行追擊。魚雷艇隊的武器和航速都不及日艦,處於打不過逃不掉的境地。在日艦的追擊下,魚雷艇隊向煙臺方向駛去,隊伍失去了指揮,隊形混亂,四處逃散。於是,在威海衛出現了北洋水師史上最狼狽,也是最讓人痛心的的一幕,北洋水師魚雷艇隊幾乎全軍覆沒。“福龍號”在煙臺芝罘的金山寨至養馬島一帶時,包括蔡廷幹在內的“福龍號”全體官兵被俘虜。只有“左一”成功逃出至煙臺。“福龍號”被俘後,編入日本海軍,仍然保留了“福龍”的艦名。


濱城老王


福龍號是19世紀的大型魚雷艇,德國製造,1886年建成並交付福建水師,是福建水師少有的精銳艦艇,因此被北洋水師看上,於1890年調歸北洋水師。


福龍號長43米,排水120噸(不到鎮遠的百分之二),功率1600馬力(鎮遠的百分之二十多),因此其航速高達24節。編制20人,裝備14英寸魚雷發射管3具,魚雷3枚,另有47毫米“哈奇開斯”速射炮2門,裝甲略等於無。

在甲午戰爭的大東溝海戰中,福龍號和其他魚雷艇第二批加入戰場,之後就英勇無畏地向日本旗艦西京丸號直衝過去。西京丸號是日本海軍軍令部長的座艦,雖然只是一艘商船改造的代用巡洋艦,但其排水高達4000噸,火力比福龍號強大的多。而福龍號卻冒著日艦炮火,全力進逼,一邊用速射炮還擊,一邊發射魚雷。可是,全部三枚魚雷中兩枚被躲過,第三枚雖然射中日艦中段,卻因為生產時標定深度有誤,直接從日艦肚子下面鑽過沒有爆炸。之後,已經沒有攻擊武器的福龍號參與救撈己方落水官兵。

這一戰以後,李鴻章為了保住剩下的艦船,命令北洋水師退守威海衛,不許再出戰。於是福龍號也從此開始了避戰的憋屈日子,直到威海衛被日軍逐漸包圍封鎖,被日軍佔領陸上炮臺。1895年2月7日,北洋水師的10多艘魚雷艇違背丁汝昌軍令,集體出逃(叫突圍也可以)。結果在日本戰艦追擊下,只有“左一”艇出逃成功,有幾艘被擊沉,福龍號等則被日軍俘虜。蔡廷幹被俘後,將威海衛軍港內艦隊的虛實全部告知日軍,使得日軍趁機加緊進攻,於數日後全滅北洋水師。

福龍號魚雷艇則於2月27日編入日本艦隊。仍稱“福龍”,之後曾參加日俄戰爭,於1908年退役。


巴山夜雨涮鍋


“福龍”號魚雷艇,是中法戰爭後船政大臣張佩綸向德國訂造的大型魚雷艇,排水量120噸,最高航速22.5節,共有官兵20人。後來因為福建地方對發展魚雷部隊的戰略發生變化,而廉價轉讓給北洋海軍。這艘魚雷艇共有3具魚雷發射管,其中兩具位於艇首艇體內,屬於固定式發射管,另外一具露天安裝在魚雷艇中後部的甲板上,可以306度調整發射方向。

1894年9月17日黃海海戰爆發時,“福龍”號和“平遠”“廣丙”等軍艦正停泊在大東溝口(今遼寧省東港市的海口),後期趕赴戰場加入戰鬥。

在激烈海戰中,“福龍”號在艇長蔡廷幹指揮下,冒著日艦的炮火英勇出擊。在400米距離,向日輕巡洋艦“西京丸”發射了一枚魚雷,從右側滑過;再發射第二枚,“西京丸”緊急規避再躲過;“福龍”號索性衝到距“西京丸”50米,再發射出最後一枚魚雷,敵艦上一片哀嚎……。

令人感到遺憾的是!魚雷吃水太深,還沒來得及上浮,就從“西京丸”艦底穿了過去。該艦和搭乘該艦的日本海軍部軍令長樺山資紀中將等敵酋,僥倖逃過一劫。

1895年2月7日威海衛之戰,福龍號從威海衛突圍,失敗被俘。後來被日本編入日本艦隊,仍然稱為福龍號。

後來福龍號參加過明治33年的神戶海上閱艦式以及1905年的日俄戰爭。1908年4月被除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