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支付寶上的定期或基金都是電子貨幣操作,無紙質憑證,數據會被銀行或機構篡改掉嗎?

超級颶風g


    這是一個好問題。這個問題隱含的是“一家公司用什麼方法規避管理層竊取公司資產”,這個涉及到內部控制、IT審計方面。

    內部控制機制

    涉及到公司財務和資金往來,批准人、操作人、審計人是相互分離的,管理層有相應的批准權限,但是沒有權限執行這個操作,此外中間還有審核人,操作人的行為也是受到監控的。


    現代公司架構、會計制度是相輔相成,會計制度成為一門學科,每個公司都離不開會計,這些都是相互牽制的。在財務上,財務審計對賬目進行審查,IT架構上,IT審計對系統隱患進行審查。

    從IT系統考慮,CEO完全沒有必要擁有IT系統的最高權限,這個也沒有任何意義,而且會存在很多潛在的風險。


    受到監管

    在我國,資金結算賬戶只能由銀行開設和管理,受到人民銀行的直接監管。資金變動必須是同步的,你可以修改為1億,但是銀行賬戶必須流入支付寶1億。


    根據人民銀行的《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規定,每天存管銀行都要和支付機構進行對賬,在對賬中,如果資金流出大於資金流入,形成了單邊賬,那麼就存在問題。如果支付寶、基金公司修改賬戶資金,在次日對賬之前,完成這些操作,但是隨後就會被發現。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可以多多點贊哦,也可以隨手點個關注哦,謝謝。

Geek視界


目前隨著信息技術越來越發達,網絡類的理財也越來越多的被廣大用戶所接受。支付寶目前就是在國內市場中用戶接受度較高的一款軟件。支付寶功能強大,用戶可以在裡面進行消費,轉賬甚至是進行理財,如購買基金。也有用戶提出質疑,購買的基金沒有憑證,萬一電子數據會被篡改了,怎麼辦?

對於這個疑問,我可以明確的做出答覆,這是不可能發生,也絕不會發生的。

電子數據不會因沒有紙質憑證而遭篡改。這就得從在支付寶上購買基金開始說起。支付寶上購買的基金並不是買在支付寶內,而是買在基金公司內。投資者、基金管理人,基金託管機構構成基金管理的三個主體。投資者買了基金後,由基金管理人進行運作,支付寶作為基金的託管機構,用戶的購買記錄除了在支付寶內會有明確顯示,基金公司在收到用戶購買指令後也會生成相應的購買記錄,基金公司需要進行核算登記。這樣用戶購買的數據由兩方面共同進行記錄。支付寶無法進行篡改,篡改後兩邊的數據無法匹配,用戶一眼就會看出差異,這時國家的監管機構如銀監會,人民銀行就會進行調查並作出處罰。因此支付寶是無法篡改數據的,另外支付寶作為國內乃至全球最大聚合支付商戶,其數據安全保護措施是及其可靠,安全的。支付寶甚至與國內的政府機構合作,利用其巨大的數據庫為國家提供必要的幫助。

因此從支付寶的安全性上看,更不會出現篡改數據的可能。


欣奇理財師


很多人可能都有類似的擔心,貨幣電子化後如何確認貨幣的安全呢?

這確實是一個問題,前幾天剛報道的華夏銀行技術處處長覃某,就是在總行服務器植入病毒程序,實現跨行ATM取款但賬戶餘額不減少,個人盜取資金717.9萬元。

正如題主所擔心的,支付寶上的定期或基金也沒有紙質憑據,會不會被管理機構篡改掉呢?我們的投資安全嗎?

幾年前我也有這樣的顧慮,因此每次網上投資之後都要自己記賬,然後每月或者不定期進行對賬,後來一直沒有發現錯誤,紙質記賬太麻煩就免了。但是我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在每月月底對投資的電子化產品進行截屏保留,一是為了盤點理財效果;二是可以作為對賬的憑據。

通過6年多的互聯網理財,我一共碰到3次因為理財機構系統故障導致的賬務不準確問題,都是他們自行恢復的,其中某P2P出現兩次系統故障,一次資金顯示歸零,一次只顯示本金沒有收益;京東金融的眾邦寶出現一次系統故障,投入資金顯示歸零。系統修復完成後,資金賬目都是準確的。

至於題主說的自行篡改的現象,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現或者聽說任何理財機構有這樣的做法,我認為他們不會,應該也不敢這樣做。

因為,首先電子貨幣操作都有電子流水,這個記錄是要求完整保存的,真出現問題,可追溯性非常強,很容易查處。

其次,要通過系統修改必須具備超級權限,需要多層審核,而且要有人工干預,這也是病毒程序難以攻破金融系統的原因。

因此,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


互金直通車


感謝您的閱讀!

事實上,真的可以改!可是,你以為一般權限的人就可以改嗎?而具有特殊權限的人,他們如果更改了數據,我們想想是什麼後果呢?——他們牽一髮而動全身。因為一個數字的更改,可能會影響到數據庫的數據。我們簡單的來說,就是賬目不平衡!

權限➕安全。你得知道,並不是只有一個人在看著這筆資金,哪怕100元,都可能會涉及到多個部門,比如說基金持有人、基金管理人、基金託管人等等,因此,每個人對於支付寶基金的權限不同。

其次,銀行的數據管理員,以及系統監控,數據如果被更改,直接被監控到,數據的不統一,就會直接報警。

賬單,更清晰?你在支付寶購買基金,它是有賬單的,這些賬單能夠清晰的記錄你的使用情況,購買情況:


一旦你購買後,這些記錄會更清晰的給你查詢,如果你的財富出現波動,我相信你肯定會有所察覺。

別擔心資金安全。我們知道支付寶提供了一個非常有用的安全保障——500萬的財產保障。如果出現了問題,支付寶會及時進行資金的賠付,除非是正常的投資波動。


LeoGo科技


這種可能是存在的,但只是理論上,實際操作很難很難很難。首先,支付寶的業務吞吐量,每秒都在幾萬至幾十萬筆。這中間會牽扯全國所有支持支付寶綁定的銀行。各家銀行都有帳,而銀行間清算,又有央行做總賬,比如你支付寶上是中行的卡,買了東西,對方收款是農行額度卡,這種銀行間清算是聽中行的,還是聽農行的,所以只能央行出面,總賬在央行。各家銀行自己的服務器會有備份,會有災備,而且是異地災備。你要篡改數據,就得同時把所有支持支付寶的銀行的服務器數據全改了,而且還得把央行的服務器也改了,這樣才有可能不被發現。全國銀行的都給同時改了,還包括央行,這可能嗎?所以說只存在理論上的可能。


xz磊哥


理論上來說是有可能的,畢竟銀行的技術系統,也是由技術人員開發出來的,如果技術人員要操作,當然能做得到,2018年10月,法制晚報不就有個報道:華夏銀行技術處處長覃某利用職務便利,在華夏銀行總行核心系統內植入計算機病毒程序,使跨行ATM機取款交易不能計入賬戶,然後成功取款700多萬元歸為己有。

不過這個技術科的科長雖然技術很厲害,但是卻沒有好好學一下會計,你搞了700多萬出來,現金和系統的賬目匹配不上,賬目做不平,銀行肯定要追查的,所以最終落網了。所以不論是銀行還是支付寶,如果要篡改掉用戶的數據,單打獨鬥肯定不行,要一系類的人配合起來才有可能實施,但是人一多,事情敗露的風險就高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想去坐牢的,所以這種問題在現實裡,基本是不可能發生的。

至於說在支付寶上購買的產品,更不用擔心了,它涉及到跨系統,你從支付寶內的餘額去購買定期或者基金,你的錢是從支付寶轉入發行定期或者基金公司的銀行賬戶裡,那麼支付寶這方有轉入的記錄,相應的發行方的銀行賬戶裡也要有轉入記錄。如果你購買成功後顯示持有了該產品,證明已經入賬成功,後續假設對方要抹去你的持有記錄,除非它把支付寶的轉入記錄也抹掉了,否則有轉入的痕跡,卻沒有相應的轉出痕跡,這筆錢怎麼可能憑空消失?

曾經的我,一度也跟你一樣,疑神疑鬼,總覺得銀行會黑自己的錢,所以每個月都投資多少錢,存款餘額多少,都會記入在記事本里並截圖,但是登記了一年後,我發現賬務從來就沒有出錯過,所以很多時候,往往都只是我們過於杞人憂天而已。


鯉行者


  哪方面的篡改呢?當你購買理財或基金時,它就以貨幣的形式轉化為收益憑證,不再是貨幣。

  這好如你花一百元買了兩隻兔子,你持有的便不再是貨幣,而是兔子了。假如一年後,兔子從兩隻繁殖成十隻,那你依然持有的是兔子,而不是貨幣。如想轉化成貨幣,那你必須在市場進行賣出兔子。

  十隻兔子一定比兩隻賣得多錢嗎?不一定,這還取決於市場供應,在貨幣方面對應的就是通貨膨脹。

  還有兔子數量一定能增多嗎?同樣是不一定的,可能被你養死了,這就是投資風險。

  回到問題本身,支付寶的電子貨幣去買理財或基金,這其實就是一手交貨一手交錢的賣買——用戶操作將支付寶的電子貨幣給投資機構,投資機構收到錢後給你收益憑證。

  這其中參與方主要包括用戶、代銷支構螞蟻財富、對應理財產品管理人、對應理財產品託管人,以及參與轉賬的銀行機構。不管是哪一方,它都會對金額與份額進行核算,怎樣篡改呢?一但篡改交易便會終止。好如你買兩隻兔子,賣家只給你一隻,你無所謂嗎?


三人聚眾


從很大程度上來說不會

為啥這麼說呢?

因為支付寶就只是一個窗口 ,一個通道,一個頁面展示各種各樣的理財“商品”,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去購買。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不能保證數據真實、防篡改性,那支付寶支撐不了多久,就得被人告了,對吧。

而且,現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互聯網化,金融服務也是一樣的,有關數據方面的技術是各方面都需要做好防護的。

阿里這方面,應該不會出現這麼大的漏洞。


莫吝金錢


現在的網上理財都是電子化操作,沒有紙質憑證。很多人也會擔心數據會被銀行或者其他理財發行機構篡改。其實這種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金融機構篡改的可能性非常小

首先,我國的正規金融機構的風控體系都比較健全。一項具體業務的操作通常需要經過多個工作人員,防止個別員工借職務之便,徇私舞弊,為己謀利。一項審批也往往需要經過多個部門,內部利害相關的部門會做好隔離措施,防止部門間的串通違規行為。此外,正規金融機構一般會設有負責審計稽核和紀檢監察的部門,對業務部門進行監督。

我國的銀保監會、證監會、各地金融辦等職能部門還會對各大金融機構進行持續的監督。

所以說,一家金融機構以集體的意志篡改客戶的數據,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出現個別人造成的違規行為,也必將受到處罰。

如果通過支付寶銷售,可能性更小

如果如題主所說,這些理財產品是通過支付寶進行銷售的,這種可能性就更小了。

因為相關數據是通過支付寶向用戶發佈的。機構想要篡改數據,不僅要在內部做一些處理,還要買通支付寶。支付寶作為我國的頭部互聯網金融平臺,是不可能做這種嚴重損害自身品牌的事情的。

提高網上理財的安全性,個人應該如何做

當然,通過網上渠道理財,個人也要注意操作風險的防範。比如防止手機遺失、密碼洩露,防範惡意軟件和購買賬戶安全險等等。

針對數據的安全性問題,也可以適當的做相關數據的備份。支付寶一般會提供電子版的交易記錄和對賬單,可以直接進行保存,或者保存打印後的紙質版本。


謝謝閱讀,關注七寶飯財經,瞭解更多金融財經知識!


七寶飯財經


這問題問的,當現代投資監督管理制度是擺設麼?

能不能改?投帥以前在銀行科技線裡混過8年,可以負責任的說,能改,只要有生產環境的讀寫權限,一條update語句就可以。但是,會不會改,絕對不會,而且改了也沒用。

投帥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吧,現代資本市場的設計,環環相扣,可不是大家想的那麼簡單。

首先,是角色分工,一支投資產品,不管是定期理財還是基金,涉及到的主要角色,有管理人,一般是基金公司或者銀行保險的資產管理部或子公司;託管人,一般是有託管資質的商業銀行;銷售,包括管理人直~肖,和銀行及支付寶、天天這樣的第三方互聯網平臺帶~肖;TA,也就是註冊登記機構,包括內置型、外置型(一般就是中登)和混合型,(真的是在說TA,不是那啥)。

管理人負責投資增值;託管人負責資金安全;TA負責份額登記、分紅計算、淨值公佈等等;銷售,比如支付寶這樣的,只負責提供交易渠道,讓大家通過有個平臺可以進行申購贖回等操作。

然後,就是份額對賬了。對每一支基金或是理財,銷售手裡都有一份數據,每天申購多少贖回多少,多少資金多少份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TA手裡都有一份數據,每天申購多少贖回多少,多少資金多少份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託管人手裡也有一份數據,每天申購多少贖回多少,多少資金多少份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每天,注意是每天啊,各家銷售的數據彙總跟TA的數據,必須是一致的。TA的數據,跟託管人的數據,必須是一致的。對基金會計、託管核算來說,最可怕的五個字莫過於“對賬不一致”,因為只要出現不一致,就要查原因,要調賬,直到最後全部一致才能結束一天的工作,才能下班。

三方相互獨立的金融機構啊,任何一方修改了數據,當天就會被其他兩方發現,它修改這東西有什麼用呢?

第三,就是動機的問題。人家為啥要改你的數據?

TA:我只管份額,資金全在託管人那裡,我改數據有什麼用?再說我好好的收著賬戶管理費,我改數據圖什麼?本來就不是我的,改了也不歸我。

託管:我只管資金,份額全在TA那裡,我改數據有什麼用?再說我好好的收著託管費,我改數據圖什麼?本來就不是我的,改了也不歸我。

銷售:我就是幫著賣賣東西,錢和份額都不在我這,我改數據有什麼用?再說我好好的收著手續費,我改數據圖什麼?本來就不是我的,改了也不歸我。

管理人:我只管投資賺錢,其他和我沒關係,管理費和業績報酬費歸我,數據是啥,我不管,也管不了。


綜上,金融機構能不能修改自己數據庫裡的數據?可以的。但是他們不會這麼做,因為制度設計決定了,他們既沒有機會也沒有動力去修改用戶數據。非要說,整個金融市場全部串通起來坑您那點錢,投帥覺得,有點被害妄想了。


我是仁義禮智投,國有商業銀行總行註冊國際投資分析師,有關投資方面的問題歡迎大家相互探討交流。碼字不易,各位老鐵都看到這了,不妨點個贊再走吧。PS:我不是什麼小編,如果嫌ID太長,一定要起個暱稱的話,就叫我投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