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全國各地千里馳援、團結一心 援鄂醫療隊與當地醫院相互扶持、共渡難關

央廣網武漢2月3日消息(記者常亞飛)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自疫情爆發以來,全國各地的援鄂醫療隊相繼前往武漢,其中,廣東援鄂醫療隊是較早奔赴武漢的一支。除夕當天,廣東省就派出128名醫護工作者組成的醫療隊,搭乘包機赴湖北支援。

這個醫療隊由廣東省人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9家醫院的醫護工作者組成。今天(3日),是他們支援武漢市漢口醫院的第10天。在這裡,他們經歷了什麼?和本地醫院的合作是否順利?工作開展中存在哪些困難?

除夕當天晚上11點多的飛機出發,大年初一凌晨兩三點,廣東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隊長郭亞兵和他的127名隊友抵達武漢,簡單收拾行李和休息後,就開始了對醫護人員的感控培訓,並和武漢市漢口醫院進行對接。“帶著我們去看準備接的一個病區,是39張床位的一個病區,我們現場看了一下說沒問題,當天晚上就排了班。第二天我們去跟他們院裡開見面會,他們介紹了一下醫院的情況,他們的王院長跟我說,我們的任務,接的病區有70多接近80張床位。”郭亞兵告訴記者。

說好的任務突然變了,這讓郭亞兵和他的隊員們一時很難適應,翻了一倍的床位,意味著需要多付出數倍的辛苦,來都來了,硬著頭皮也要上,但接下來病區的實際情況讓他們頭皮發麻。

“一看挺亂,本身放假,沒有後勤,沒有打掃衛生……這點人手,要管病人,要去打掃,是顧不過來的,整個是一片混亂的狀態。我們一進去看到這個狀態很吃驚,沒有見過這個陣勢,南方醫院、中山醫院等這些醫院都是三甲醫院,突然看到這種狀態,很多人是沒有見識過的,所以當天我們進去的醫護人員回來以後反應都很大。”郭亞兵說。

第一天的情況不太順利,郭亞兵說因為來得比較匆忙,沒有時間去充分了解漢口醫院的情況,隊員中相當一部分還是年輕人,醫院的條件和實際的任務量讓隊員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第一,跟想象的不一樣。第二,這些病人看得讓人很揪心,那麼多,怎麼去有效地治療。本身工作的忙亂,加上從一個平時很放鬆、很適應的環境,突然一下到了很不適應的環境,它不是井井有條,它沒有次序,這是很害怕的事情。所以包括醫生、護士,很多人心理壓力還是很大,甚至有的醫生說晚上做噩夢睡不著覺。再加上一床難求,很多病人收不進來,收進來太多也很難弄。到初二這一天下來,大家情緒很低落,甚至有哭的。”

出師不利,郭亞兵當晚就動員隊員,給他們加油鼓勁,同時讓醫生、護士長和領導帶頭衝到一線,消除隊員的疑慮。他說:“首先我們自己內部要治理好,內部不能亂,包括精氣神、組織,尤其是組織,9個單位突然一來,互相之間都不認識,政令統一都很困難,這個不能亂,一定要講究紀律性、協作性,不能每個單位是各自的。其次,領導帶頭,帶著他們工作,這是要做到的,不能說你往前衝,我指揮你往前走,那不行。這個時候我們也提出,黨員的先鋒作用要體現出來。”

經過領導和骨幹的帶頭示範以及漢口醫院的積極協調,儘可能地提供更好的後勤保障,隊員們慢慢適應了這種不適。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由於漢口醫院的硬件設施較差,本身也不是傳染病的專科醫院,氧壓不足成了救治病人的一大瓶頸。郭亞兵說:“不是沒有呼吸機,啥都有,就是上不去,它能保障原來綜合醫院的需求,但現在所有的病人都要吸氧,肯定氧不夠。對於這種病人,吸氧是唯一救命的特效藥。醫院本身沒有這種搶救條件,它不適合收重症病人。但是收病人的時候,一起來,只得接。”

醫院的管道氧壓不足,臨時改造管道重新施工也來不及,為了保障廣東援鄂醫療隊的救治工作順利進行,漢口醫院聯繫了製氧廠,確保有充足的氧氣瓶來維持供氧。郭亞兵說,這也是他們之間的一種配合。“他們也很早就反映了這個問題,但是臨時解決不了,只能向上級去提這個事情。比如我們提出需要鋼瓶,部門領導馬上聯繫製氧廠,解決這個問題。雖然解決不了管道,重新施工不太可行。他們儘量跟上面各個部門聯繫去解決這個事情,這也是一種配合。 ”

對於其它即將到來的援鄂醫療隊,郭亞兵總結了三點經驗供參考:和援助院方共同決策、按照自身實際情況量力而行分配任務、來之前做好培訓和物資準備。他說:“首先要共同決策,共同面對,互相出主意,這樣才能更好解決問題。其次,各個醫療隊要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不能給他超出他心理壓力和能力的東西。應急狀態就像比賽,平時100分,但應急狀態下受各種因素影響,發揮不出100分的水平,必須量力而行。此外是心理的調試,來之前不要那麼匆匆忙忙,要了解清楚,該培訓、該配的物資得準備好了再來,這樣會盡量減少出現混亂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