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在當前的大環境下,你怎麼看待醫院和醫生?你會讓自己孩子選擇學醫嗎?

草藥郎中張醫生


我不會建議我的孩子學醫,但是如果孩子真的喜歡,我會盡我全力輔助他支持他。我自己本身就是在醫院家屬院裡面長大,母親在醫院工作了一輩子,周圍都是醫生朋友比較多。

我想說,對於現在的醫院和醫生,很多人缺乏一個理性的,客觀的看待。的確現在我國的醫患矛盾比較緊張,醫生的工作也不能算是有錢有閒,尤其是對於需要長時間的學醫,考證,規培的醫學生們來說,想要掙大錢,來快錢,學醫真的不是什麼好的選擇。

但是醫生畢竟是一種工作,而且這種工作目前也沒有辦法讓其他的機器人來代替,所以總得有人來做這個工作。醫生辛苦,但是如果說能夠沉下心來好好學會知識,掌握好技術,能夠解決自己的溫飽,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在當前的大環境下,我們應該正確理性看待,醫學是一門科學,科學的發展和進步,需要有人來接下這根接力棒,很多人選擇了醫學是因為熱愛,因為醫學的學習可能冗長而且枯燥,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尊重和支持孩子們的選擇,也是我們家長需要做的。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在當前的大環境下如何看醫院和醫生?會讓自己的孩子學醫嗎?

我有2個朋友的孩子學醫,專業不同,但同行業,不知是否是行業的情況有無代表性?

第一個朋友的孩子在貴醫學院讀了5年書,畢業已6年了,現在工資約2500元,剛畢業要租房,工資僅2仟元,自己的生活費要活得大方點都不行,他在縣城醫院工作,最近聽說要辭工,問我意見如何,我答覆再堅持2年,如果再考轉正無望再作定奪,其實生活,工作不如願,工資不到位而已。

第二個朋友也是學醫,大量情況與前位背道而馳,生活,工作順利得不得了,買房,買車,結婚,生子一氣呵成沒有半點有阻,一帆風順,據說工資高於前位5倍以上,達萬元有餘,為何2個學醫有著根本的變化,有著根本的不同,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一個笑哈哈,一個哭啼啼,一個生活勉強,一個生活豐足,關健的差距是,第二個有靠山在衛生局,可以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畢業不久便轉正了,所以工資高得離譜,且常有去外地培訓的機會,培訓一次,加工資資本又多一些,至於總結孩子該不該學醫讀者自行作出平判,自行作出決定,本人不作出任何建議,如果想學醫,如果不想學醫,看了我的文章後相信你會作出一個正確的決定。


乾為山


我兒子就是學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的,本科出來在一家社區衛生中心醫院上班,一個月收入才2,3千元。幹了4年,結果沒辦法又在上班的過程中邊複習考研,現在還在讀研,而和我孩子同學們選擇了別的專業已經收入年薪有20至30萬了,都是自己買房和結婚。我兒子雖然也有房和結婚馬上要生子了,卻都是我們做父母給辦的,所以我們感覺到當初選擇學醫是錯誤的,但是世上沒有後悔的藥,加上看他每天學習那麼辛苦我們也只能忍氣吞聲了,但是人吃五穀雜糧是不可能不生災害病的,如果這個職業都沒人學將來誰來給人看病?假如現在要是給我來選擇的話,我堅決不支持他學醫,醫生學業時間又長又累,目前到現在還是靠我們做父母的來承擔家庭生活。我們感覺到做個醫生累,做個醫生的父母就更累!大家都說醫生不能學,上年18年考研別的專業國家線還降了分數線,而醫學還漲了5分。我個人認為醫學生還是很多的,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的?


徐林169964399


這種說學醫不好,傷醫事件,醫患關係緊張真是愚蠢無知,2020年1月3號報到高三學生把自己老師殺了,經常有殺老師,傷老師的報道。難道沒有學生報考師範院校,當老師了嗎,結果恰恰相反。考生是掙著搶著報師範院校,想當老師。不光是醫學有傷醫事件。每個行業都有極端事例,交警查車時,經常有司機不配合。把交警撞傷撞死的,你看一下有考生當交警嗎。考生是掙著進交警隊。消防員在滅火時。經常有犧牲的,難道沒人在當消防員嗎。考生是掙著進消防隊,公安局在逮捕罪犯時。經常有罪犯反抗。造成公安犧牲的。難道公安大學沒有考生報考嗎。考生是掙著考公安院校。今年還報到學生遇見自己的老師。打自己的小學老師。難道沒有考生報考師範院校嗎。考生是搶著當老師的。

每個行業都有極端事例。難道你大學都不去學?你遇到挫折不是積極進取,迎難而上,而是吹毛求疵。灰心喪氣。像這種人不要說學醫,你就是讓他學任何一個職業。他都是一事無成。吹毛求疵。



好醫生2792


醫患關係只是概率性事件,被整個行業和家屬們放大到充斥著整個網絡,可有必要?

事實,醫生又累又辛苦。

事實,醫生大班小班白班夜班不容易。

事實,醫生大考小考年年考不容易。

事實,醫生前期學習專業強、年限長、投入大、工資少不容易。

事實,醫生後期待遇高過同地、同層次公務員、老師也是事實,收入在當地屬於中上層,社會地位普遍比較高。

你告訴我

醫患關係“惡劣”

“天天”提心吊膽

“隨時”都有性命危險

……

你確定你是在講事實?

有的地方醫患關係,可能~比較~緊張

有的地方~確實~發生過醫患事件

就像~有的警察在執行任務時犧牲

這些都是概率性事件

那麼多患者和家屬

保不定就有瘋子

咱弘揚正能量不好嗎?

我始終堅信:

醫者仁心

每一個正規院校畢業的學醫的孩子

都是善良的救死扶傷的學霸

都是我們生命的守護神


零語堂


在當前的大環境下,我認為醫院就應該免費看病,所有費用有國家財政支出,或者經由網友票選出來該支付的富翁來支付。然後還有嚴格限定每個病人至少看病20分鐘以上,遇到疑難雜症的話那個醫生至少要陪這一個疑難雜症病人去到下一個專科醫生面前才行。

為什麼要由國家或者是網友票選出來的富翁來支付醫療看病費用呢?

這主要是因為只有免費看病了,才能夠安撫廣大群眾受傷的心靈。只有由網友票選出來的富翁付費,才能夠讓自認為可憐、懦弱的網友的仇富心理得到慰藉,畢竟富翁掙得多少錢都是有他們的一份功勞的。

看病確保每個人都有充足的看病時間

現在很多人抱怨排隊2小時,看病5分鐘。這是不正確的,怎麼能夠看病人5分鐘而已呢?這怎麼對得起他們排隊那麼久的時間呢?所以要保證每個人都有20分鐘以上的看診事件,如果碰到心理問題的,還應該用更多的時間慢慢調理,哪怕一個上午只看那麼一個病人也是好的。畢竟現在很多人都希望是這樣的,應該順應他們的要求才行,畢竟是個服務行業嘛。沒有充足的看診時間,可能會沒有五星好評的哦。

還學不學醫?

我認為應該把機會讓給更加厲害的人,特別是網上道德高尚的那些人。畢竟學醫聽說收入高,還有紅包收。這些難得發達的機會就應該讓給別人,我們的就不要去湊熱鬧了。


努力的90後醫書


說那麼多,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這個行業好不好,行業內的人最有發言權呀!怎麼發言?也很簡單!看行業內的人對後代職業的期望就知道了!絕大部分醫生都不希望後代再學醫確實是事實!如果真的像那些對醫生有偏見的人想的整天拿不完的紅包吃不完的回扣講不完的葷段子談不完的戀愛,為啥不讓後代繼續學醫呢?!不光是因為累,哪個行業輕鬆呢,主要還是因為身體累精神累的同時還被誤解被辱罵甚至語言暴力威脅,身心俱疲!前幾天就在快過年的時候,臘月二十幾,我們醫院急診輸液室一個護士,平時戴個黑框大眼鏡,經常滑到鼻子尖上,手上忙活的時候顧不上扶眼鏡,看人的時候越過眼鏡,一個30–40歲貧血的患者輸完蔗糖鐵後(整個輸液扎針過程都沒有任何不愉快),找上這個護士非說護士剛才瞪她了,怎麼解釋都不聽,不依不饒的,最後這個患者把自己老公叫過來,她老公二話不說就把我們護士給推了好幾把打了幾巴掌!當時我們也報警了!那男的一聽報警馬上就跑了,警察來了就是做了筆錄,說傳喚了那個男的讓24小時內到派出所,後面也不知道咋弄了。你說這輸液的女患者和她打人的老公要是在外面她敢覺得別人瞪她一眼就這麼鬧敢打人?!別說沒瞪她,就算真的瞪她,她也不敢!


漂流樹shui


為了規避醫療行業某些委曲與受氣遭遇,有人喊出“勸人學醫被雷僻”,當初也許是一種情緒化喧染,現在卻成為指導某些人的“升學傾向”與“職業規劃“實施措施,這是醫院的無奈,當醫生的無辜……。

借春節假期,引用郭德綱對醫院與醫生的一段笑料,希望全社會對醫療行業有個正確的認識與評估:

《看郭德綱說看病》:

人就是人,別把自己當畜生,你跟醫生護士較什麼勁,你有本事得病別找醫生,你有本事也別得病, 茅臺一瓶成本50賣2000你樂意喝! 香菸一條成本10塊賣1000你樂意抽! 20塊錢的神仙水賣幾百你樂意! 住賓館幾百元你不嫌貴你願意! 有護理,量體溫,測血壓,查房日夜守候你,住一天院床位費30元你嫌貴!你腦子沒病才怪呢!

火葬場燒你你不嫌貴,那麼個小匣成千上萬你不嫌貴。你跟醫生護士較勁,你什麼東西! 一盒巧克力上百元,一盒藥賣50受不了!

停個車起價10元樂意,掛個副教授號20元嫌貴! 給狗做個結紮都5000塊了,給人開顱救命5000塊錢你嫌貴! 你要是人就消停著點兒,別沒事找事 你找黑社會試試,你也就那點尿性 ,你自己都不拿自己當人了,醫生你何苦把他當人呢? 不說了,越說越來氣。

想活命對醫生護士好著點兒! 懂藥的醫生不準向病人推薦藥,不懂藥的明星可以在電視上推銷藥!懂營養的婦產科醫生不能向產婦推薦奶粉,不懂營養的明星可以代言推銷奶粉!

汽車修檢一下幾千元不貴,人體檢一下幾百元太貴!一頓飯幾千不貴,一粒藥幾塊太貴!明星唱首歌幾萬幾十萬不貴,醫生幾小時手術幾十塊太貴!定藥價人不捱罵,按價開藥的醫生天天捱罵……。

這段借“罵娘“式的“說理”貌似“不講理“,實質上是對當今醫患關係較通俗的說理而不乏哲理,其中有醫療體制與運營機制的弊端,亦應了魯迅老先生的意思,有那麼一些“中國人思想上的病比身體上的病嚴重多了”.........。

同理,當下有人把醫生當作既享受又掙錢的職業確實可考慮改行;若能把自己視同穿“白色衣服的戰士”;在如此令人困擾的時刻,一定會不忘初心、責任與擔當……


陳恭5


文教衛生都是民生工程。

不管什麼朝代,學校和老師,醫院和醫生都會存在,唯一的區別就是社會地位可能不同。

就現在來看,國內的醫院和醫生都有越來越好的趨勢。醫院在提升能力的情況下,越來越重服務,國家也在積極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基礎醫療也越來越好,公衛服務等也方便群眾。但也正因為他是民生服務,所以更容易產生民生矛盾。一方面患者抱怨醫院是殺人的地方,一方面人們一生病就去醫院。一方面人們希望醫生不要收紅包,治病救人為主,另一方面總有些人為了得到更好的醫療想方設法給醫生好處。一方面患者極度不信任醫生診療水平,另一方面患者又沒有水平自己診療等等。可以說醫院就是最容易出糾紛的地方。我們不評價誰對誰錯,因為各自的角度不同。但不得不承認,如果沒有醫院,醫生,和先進的醫療水平,隨便什麼病,都能死一片。現在醫生素質水平也越來越高,所以總體上我對國內目前的醫療還是持認可態度,但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至於會不會讓孩子報考醫學。我家裡哥哥和嫂子都是學醫的,所以我們家族不太希望孩子以後學醫,因為成本很高,很累,有風險,又不被人理解。但畢竟醫生也是一個崇高的職業,如果孩子喜歡學醫,那麼也會支持其在醫學上發展,救人性命。


話匣子紅追


眾所周知,現在隨著醫療相關法律的越加完善,我國的醫療環境還是在逐漸提高的,但是相對其他很多發達國家來說,我國醫療環境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在我們周邊或者媒體經常也有報道醫療環境相關的事件,醫鬧亦或是醫療糾紛。甚至於有很多醫務人員在醫療暴力事件中被患者傷身或被取性命



有時候,我時常在思考,醫生和患者兩個目標一致的群體為何會走到今天這種用暴力來解決局面?為什麼會有這種專業醫鬧出現?



在很多的醫療暴力事件中,很多人都是心聲怨氣,認為醫生沒有把自己的疾病看好就是醫生的責任。醫生不是神,並不是每個疾病一看就可以解決的。而且,在很大部分患者對醫生的看法基本形成了一個大致的印象:黑心,勞累,冷漠,紅包,藥扣等等。但又有誰真正瞭解這個行業呢?  

 每個行業都有它自身的運轉機制,經營模式,利益鏈,醫療行業也是。

從事醫療工作,就要有吃苦的打算。在進入臨床路徑上,要經歷本科、碩士甚至現在很多醫院醫生學歷已經基本上都是博士。要培養一個合格的醫生還要經過臨床規培三年,最後經歷過這麼多還需要更多的學習。因此說,當一個醫生並不容易。

如果父母有當醫務人員的,他們很多人都不會讓自己小孩繼續進入醫療行業,因為他們懂得進入醫療的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