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孩子十歲了有點叛逆,說什麼都不聽,需要放棄工作陪他讀書嗎?

守望幸福110928


首先我認為孩子不聽話,叛逆,這問題不是家長在家陪讀就能解決的。

我們家長要知道孩子為什麼叛逆,不聽話。為什麼別人家孩子就很乖又懂事,這些都要從我們自身根源說起,小孩生下來到會說話每個孩子幾乎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區別,認知能力很淺,到了會說話了,他就會隨著大人的引導一步步快速成長起來,這之後我們大人平時的所有舉動,說話方式,以及對他的教育,都潛移默化地對孩子產生了影響。平時溫文儒雅,有知識,有素養,對孩子教育很耐心,很條理化,這樣家庭的孩子,表現就很乖巧,聽話,懂事。反之平時說話無所顧忌,粗魯,對孩子教育沒耐心也不用心,不聽話時非打即罵,或教訓,這樣走出來的孩子一定是不聽話,叛逆。十歲的孩子,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思維也已逐步成熟了,大人的脾氣,秉性他基本都掌握了,並且他自己的性格也在這十年裡基本形成某種模式了,如果家長教育不當,孩子的性格也就成了固有模式,很難改變,除非他換另外一個對他產生好的影響的生活環境,或家庭生活有了更好的改變,或孩子自身承受了某些挫折,導致從他的內心就有了改變,甚至是突破,這時他的叛逆和不聽話也都褪去了,變成另外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

所以我認為孩子不聽話,叛逆,不是家長在家陪讀就能解決的,要想徹底改變孩子,必須改變你所有之前的生活和教育方式,但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如果做不到從內心改變他,那麼在家陪讀也是無濟於事


讓知識改變你


我也是一位寶媽,我的觀點可能和很多人不一樣,我個人覺得如果發現孩子出現各種問題,很需要媽媽陪伴的話是可以辭職陪他的。

錢是可以再賺的,但孩子的成長過程錯過了就再也沒有了。尤其是單親家庭,媽媽就是孩子的全部。

我自己是有工作的,我的孩子現在很小,所以他出生後我陪他的時候還算長,這段疫情期間也一直在家邊工作邊陪他,今天要去單位,早晨,他見我收拾準備出門出門,也跑出拿他的棉襖讓我給他穿,想跟我一起出門,關起門的那一剎看著他茫然的眼神,我很難受。

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多陪陪孩子就多陪陪孩子吧,這比任何禮物都珍貴。


豆腐家的日常


這是個過渡階段,我小時候也是如此,老爸打我我更加叛逆,老媽講大道理我當耳邊風。其實打他罵他,這個年齡的小孩心態還不成熟他是聽不進去的,要循序漸進地慢慢來,比如說多帶他參加一些捐款活動,夏令營活動,讓他學會對別人有愛心,學會獨立,平常也不要心疼,適當叫他幹些家務活,讓他體諒體諒父母的不容易。

遇到孩子犯錯誤時,不要光顧著打罵他,要理解他幫他分析原因並一起改正。這可是我爸媽後來管教我們兄妹三人的法寶喲


起點笑談


很高興能和大家分享如何幫孩子度過叛逆期,就我自己的經歷和教學經驗和大家一起學習學習,但願我們能通過討論共同提高自己!孩子的教育是一個讓眾多父母頭疼的問題,人民常說三歲看小,七歲看大。孩子的人生中好的習慣是一輩子的財富,好的性格決定著孩子的未來。可惜無論是哪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都有叛逆期,面對叛逆期的孩子我們需要做哪些重要的準備:

1:孩子叛逆期是一個自我為中心的時期,在這個似懂非懂的特殊階段,父母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你若不在他身邊,不能及時發現他自身的問題,有時讓他越走越遠,當有時間時性格習慣已經形成定性,想把孩子拉回培養好這個確實太難了。

如2011年日本留學生在母親回答不給他錢時,在車站當場用水果刀把母親捅了九刀後揚長而去!在看這個真實的例子後大家有何感想呢?若是有媽媽,爸爸的陪伴,互相溝通,兒子知道母親為了他,工作辛苦,省吃儉用,無論怎麼節約也無法供他在日本留學消費,悲劇肯定不會發生。

2:我覺得智力投資遠遠勝過經濟投資,若在孩子叛逆期遠離孩子,在生理心裡慢慢成熟時候孩子總是是把不秘密的東西藏在心裡,沒有及時溝通,容易讓孩子形成缺愛的心裡陰影!

總之關鍵時候的陪伴是讓孩子健康成長的最好措施!不知大家是否看過葵花的第十三封信,留守兒童的最大願望就是和父母團聚。



隨緣在這裡等你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同樣身為單親家庭,我也是在賺錢買房,一個人的壓力很大,只為了能給小孩更好的教育,更高的起點。

如果以經買過房子了,該準備回去陪孩子了,他的長成必須要有父母才完整。一個孩子有父母陪在身邊,知道那種自豪感,自尊心會強大到那種地步嗎?有那個小孩沒有叛逆期,不聽話。

話說你只生了他,一年到頭沒有陪在他的身邊,你那來的臉面,那來的勇氣,那來的臭脾氣。還打罵,只能說佩服。現在每個人都把不吭聲,好脾氣,留給也別人,壞的只留給了你最親的。

本人在小孩明年上一年級,就回老家,陪小孩上學,必經現在小孩作業太多了,也需要父母的教導,與陪伴,以上是本人生活方式與態度





王生666


這個歲數的孩子👶🏻正是經歷叛逆期的階段,他們在學校有自己的朋友👬,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有些事情從孩子的角度並不認同大人的思想這是很正常的,作為家長,咱不能再用老一輩時的教育方法來管束孩子,不聽話就打或者罵,只會適得其反,反而會讓孩子從心裡產生疏遠感,更不利於以後的教育,嚴重的還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心裡傷害。現如今這個時代,在孩子的管教上還是重溝通,輕體罰相結合的策略,從小給孩子樹立好正確的三觀,即使再淘也差不到哪去。

至於是否要陪孩子讀書,這個還得看您自身,從您的實際需求出發,平時在學校🏫正常上一天課,您也陪不了。假如您在週末或是節假日給孩子報了一些培訓班,您肯定也能陪孩子一起學,這跟工作應該不會太沖突,只是會辛苦很多。如果不工作也無所謂的話,還可以更好的照顧全家人,那當然可以全心的陪伴孩子成長。

古有孟母三遷,今現辭工陪讀。為人父母都有各自的不容易,希望您找到合適的方法。




八零後張小白


像您這種情況我個人覺得是不能放棄工作而去陪讀的!首先需要肯定一點,孩子十歲有些叛逆的情況是很正常的,您這邊不要反應太激烈!但是像您之前那樣每天都忙於工作而忽視孩子成長這種是絕對不可取的,我建議您能夠每天都抽出來一定的時間陪陪孩子,陪他聊聊天,陪他寫作業,甚至陪他一起看電視,探討一下劇中人物都可以,總之在孩子的成長中是不能失去父母陪伴的,只有參與到孩子成長,孩子才能深切感受到溫暖和被關心。而根據您的情況,35歲,單親家庭,已經讓他失去了父母其中一方的關愛,而您又以為了給他好的生活為藉口忽視他的成長曆程!站在孩子角度去看待,這會讓他越來越自卑,甚至產生易怒,暴躁等情緒,沒有人陪伴他,也沒有人真心照顧他,瞭解他內心世界,他才十歲就無法對任何人敞開心扉,忍受這個世界的孤獨寂寞,所以這些您明白了嗎?他的缺點,他的叛逆還有您所謂的打罵都不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起源於你做父母的沒盡到自己的責任,導致他內心孤單而產生的!所以你現在要做的就是每天儘可能抽出多些時間去陪他,無論做什麼事都好,只要讓他感覺你一直在他身邊,一直關心他!但是放棄工作專業陪讀,同樣不可取,過度寵溺最終會導致他不自立,不成熟,這些我相信您也不願意看到,看似是對孩子的關心,最終對孩子的成長也沒有好處!


可樂哥是球迷


你好!單親家庭的孩子特別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發展。要儘量跟孩子處成朋友型關係。因為孩子如果慢慢懂事了就會了解他目前所處的家庭情況,而且現在的孩子都早熟。所以會有一定的心理障礙。

這個時期,要多詢問孩子是否受到了什麼委屈,是否在學校裡受到了欺負。多用平行交流的方式與孩子溝通,而不是一味的責罵,否則會離家鄉越來越遠,把心事都藏在心裡,不願溝通,反叛、孤僻等。

至於你說的要不要放棄工作陪他讀書,個人認為在考慮家庭經濟的條件下,儘量能找到一些與接送孩子時間岔開的工作。充實了自己也陪伴了孩子。

另外,現在的教育都是學校、家庭、培訓相結合的,不是孩子放在學校或放在培訓機構那就好了,家長在九年義務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尤為重要,學校是教知識,培訓結構是查漏補缺,錦上添花的。而家長是孩子人格成長路上的指明燈。所以儘量多陪陪孩子。


太湖一葉舟vip


孩子都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父母始終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整體的就在說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

首先,單親家庭,孩子本來就缺少了一份愛,孩子自己心裡也很明白。單親家庭的男孩子在讀書期間容易遭到同學的欺負和嘲笑,這對孩子心理是巨大打擊。因此,父母一定要好好疏通孩子的心理壓力。

其次,單親的孩子,有的很容易形成自卑心理,不願意和同學相處,習慣一個人獨處,這樣也容易讓孩子產生心理問題。

然後,孩子往往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3—6歲是兒童心理發展的第一個敏感期,心理會產生急劇變化。第二個敏感期差不多在三年級左右第三個敏感期在初中二年級

等。處在這些年齡段的孩子需要別人的陪伴,理解。是給他物質生活上的滿足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更重視他們的精神生活。

最後,本次疫情,也給了很多家庭和孩子一起相處的時間,平常我們總是因為工作上的種種事情,而沒有時間來陪伴自己的孩子,而這次疫情其實提供了一些教育契機,我們可以這樣培養親子關係:

1、在空閒的時間找自己的孩子談談心,聊聊天,瞭解孩子心裡到底需要的是什麼。

2、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件事,一起合作,一起思考,共同努力。

3、陪孩子一起學習。父母就是孩子的學習榜樣,孩子學習需要氛圍,我們一定要在家裡營造適合孩子學習的和諧的氛圍。

4、換位思考。家長想和孩子建立和諧親子關係,一定要多去了解幼兒的心理,不要用你認為正確的方式去強硬的教育孩子。當孩子犯了什麼錯的時候,一定不要馬上責罵,瞭解經過,做到相互理解。

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切忌打罵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並不能得到孩子真正的認同。我們需要的是溝通,交流。


愛生氣女士


我覺得你還是沒有經驗,一方面從孩子自身成長來說,也差不多開始進入青春期,叛逆心理日漸滋長,另一方面,是因為你們平時在一起的時候太少,現在一下子這麼長時間在一起相處,當然會發現很多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和問題。其實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不論從孩子的角度還是從你自身的角度看。


首先,打罵的方法肯定是錯誤的。我們傳統思想都是認為不打不罵不成才。可那是過去的老觀念,也是比較落後的觀念,想你也是80後,不應該認識不到這一點啊?!其次,要辯證的看待孩子身上的缺點,特別是叛逆心理,由於你長時間沒有陪伴,孩子的成長中的愛是缺位的,本來已經沒有父愛的陪伴,你又因為工作極少相處,造成孩子養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什麼的,這裡面責任首先在你,不要過分責備孩子,但糾正缺點肯定是必要的,關鍵是方式方法,方法得當,事半功倍,方法不當,適得其反。


我認為,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改善你們的關係,糾正孩子的缺點。


一是注意多渠道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可以通過老師,也可以自己觀察,要做個細心有心的媽媽,這是改善關係糾正缺點的前提。


二是多和孩子交談。談什麼都可以,因為畢竟是母子嘛,心是想通的,要學會平等的和孩子交流,不要以大人自居,其實通過了解,你就會發現,孩子的世界很簡單,你都已經到而立之年了,怎麼說經歷閱歷也有一點兒了,交流的主動權還是能把握住的吧。


三是換一個思路看孩子。有時候我們覺得孩子的缺點很多,比如不愛惜東西啦,吃飯挑食啦,學習不上心啦等等等等,其實我覺得這都不是問題,為什麼呢?!因為這些說白了只是習慣養成不夠而已,千萬不要上綱上線的,直接把孩子否定了。十歲的孩子只是個孩子,他能有多大的缺點、錯誤,如果不是這次疫情,你可能還照樣覺得孩子是完美的呢?!現在時間多了,距離近了,當然就看的多了,瞭解全面了,也不排除我們總是對孩子期望值太高,有挑剔的心理和複製完美的潛意識。


因此,孩子有缺點是正常的,叛逆期是必須經歷的,關鍵是我們怎麼去引導,去糾偏,一味的打罵只能會使事情變的更糟,改變孩子先從改變自己開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