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過的農曆是按哪裡的算的?

用戶1209085888313468


我們所講的農曆,是我國採用了幾千年的一種傳統曆法,又叫夏曆,舊曆,中歷。有人誤以為就是陰曆,實質上是一種陰陽合曆。現在許多人還弄得不太明白,以為農曆就是陰曆,農曆就是按陰曆算的。嚴格地說陰曆就是太陰曆,那是依據月亮運行規律特點而制定的歷法,反映的是月相變化特點。我國人歷來重陰陽,把太陽定為陽,月亮定為陰,陰曆就是反映月亮變化週期特點的,陽曆就是反映太陽運行變化特點的。我國的陽曆,實際就是節氣歷,以二十四節氣表示太陽運行的變化。我國古人多生活在中原,黃河中下游一帶,制定陽曆,陰曆主要以中原,黃河中下游一帶為基準。現在我們使用的北京時間,則以東經120度東八區的光黑時間為準。不同經度,光黑時間是不同的,越東見光越早,每差一度,就差4分鐘。在民間,過民間傳統節日,是以陰曆為準而作的,如今中秋,除夕,春節等就是。中秋是八月十五,除夕是臘月三十(也有廿九),春節是正月初一。



陰曆把太陽和月亮黃經相同的日期,稱為合朔作為月首初一,望為月中十五。因為朔望月長約29天半,所以大月三十天,小月廿九天,每月初一,是根據太陽與月亮的位星精確地來推算而得。因一年十二個月,陰曆天數比陽曆少了十多天,為陰陽曆協調,陰曆就要置閏,並形成19年置7閏的特點,形成閏月年有13個月384天,以閏月無中氣的特點來安排閏月,如2020庚子鼠年,閏四月,閏月裡就無中氣小滿,只見五月節芒種在裡面。


農曆裡包含了陽曆與陰曆,農曆不僅僅是陰曆,但許多人卻把農曆只看作陰曆了。農曆裡使用的節氣,就是依陽曆而定的。


樹德漢碩


農曆是我國採用的一種傳統曆法,又名夏曆、中歷、舊曆,民間也有稱陰曆的。它用嚴格的朔望週期來定月,又用設置閏月的辦法使年的平均長度與迴歸年相近,兼有陰曆月和陽曆年的性質,因此在實質上是一種陰陽合曆。農曆把日月合朔(太陽和月亮的黃經相等)的日期作為月首,即初一。朔望月的平均長度約為29.53059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日。稱月大;有的月份是29日,稱月小。月初所在的日期,按太陽和月亮的位置推算定,不機械地安排。農曆以12個月為一年,共354日或355日,與迴歸年相差11日。為此,通過每十九年安插七個閏月的辦法回以協調。閏月的安排由二十四節氣來決定。


書畫報道網


農曆是我國曾長期採用的一種傳統曆法,相對公曆而言。又名“夏曆”、“中歷”、“舊曆”,民間也俗稱為“陰曆”。它以朔望的週期來定月,用置閏的辦法使年的平均長度接近於迴歸年,兼有陰曆月和陽曆年的特點,實質上是陰陽合曆。農曆安排二十四節氣指導農業生產活動,主要在農村中使用。它把日月合朔(太陽和月球的黃經相等)的日期作為月首,即初一,由於朔望月的平均長度是29.530588日,所以有的月份是三十天,稱為月大;有的月份二十九天,叫做月小。農曆以十二個月為一年,共354天或355天,和迴歸年相差十一天左右,所以隔三年要安插一個閏月,再過兩年又要安插一個閏月,古四分曆平均十九年有七個閏月。農曆月份的名稱根據“中氣”來確定,如包含“雨水”的月份叫正月,包含“春分”的月份叫二月等。不包含中氣的月份定為閏月,沿用上個月的名稱叫閏某月。這就是無中氣置閏。我國辛亥革命前,除太平天國曾頒行《天曆》外,其餘的歷法都是陰陽合曆。


文藻巧翁


我國的農曆是陰陽曆。就是同時考慮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其中24節氣是完全根據太陽迴歸的。所以每個節氣的公曆日子是基本確定的,而農曆日子反而相差甚遠。

但農曆每月是根據月亮盈虧制定的。大家知道朔基本總是在初一,望在十五。在我國的農曆中其實一年的開頭是立春。我們說的“丙戌年”、“甲子年”應該都是從立春算起。“時辰八字”就是這樣計算。這個許多中國人都不知道。

但立春和月相沒有關係。而農曆一個月必須從初一開始,也就是從月朔開始。所以就把離立春最近的月朔作為正月初一,就是春節。不過這天有時在立春前,有時在後。這就是為什麼農曆中常有閏月的原因。


呦喂發現


陰曆在天文學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週期來安排的立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週為一月,權繞地球一週持續29日12時44分兩分八秒,如果按照每,年按照每年計算,每年只有約354天左右,比如2018年,2019年,所以這兩年我們的春節間隔時間與陽曆一年相比,差距11天左右


智慧聰明


農曆(中國的陰曆),是把朔望月的時間作為歷月的平均時間。這一點上和純粹的陰曆相同,但農曆運用了設置閏月的辦法和二十四節氣的辦法,使歷年的平均長度等於迴歸年,這樣它就又具有了陽曆的成分,所以它比純粹的陰曆好。

現在所有的農曆,據說我們的祖先遠在夏代(公元前17世紀以前)就使用了這種曆法。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夏曆。解放後還仍然叫做夏曆,1970年以後我國改稱為"農曆"。至於"農曆"一名的由來,大概因為由於自古以農立國,所以制訂曆法必須為農業服務。

農曆的歷月是以朔望月為依據的。朔望月的時間是29日12小時44分3秒(即29.5366日),因此農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純粹的陰曆並不完全一樣,因為純粹的陰曆是大小月交替編排的,而農曆年大小月是經過推算決定的。

農曆每一個月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陽地球中間,且以黑著的半面對著地球的時候)。有時可能出現兩個大月,也可以連續出現兩個小月。由於朔望月稍大於29天半,所以在農曆的每100個歷月里約有53個大月和47個小月。

農曆是基本上以12個月作為一年的,但12個朔望月的時間是354.3667日,和迴歸年比起來要相差11天左右。這樣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個多月。

為了要把多餘的日數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一個月,這就是農曆的閏月。有閏月的一年也叫閏年。所以農曆的閏年就有13個月了。至於閏哪個月是由節氣情況決定的。


中華藝術風采


“農曆”是夏朝人以黃河流域中下游氣候變化,以太陽光照度數計算出二十四節氣。農曆也叫“夏曆“是古代的“陽曆”它不是“陰曆”!!!


陳相因631


按夏朝的夏立算的,也叫農曆。


魯北居士


農曆是按月球的公轉週期計算的


來自南通的龍捲風


過的農曆是按二十四節氣來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