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富強發達的德國,GDP總量為什麼會排在日本之後?

雨夜鋼琴1


德國的GDP要趕上日本,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兩者都是工業強國,處於發達國家的頂端,在新技術、新工業革命還未到來前,想要往上大幅突破非常有限。相對日本,德國在很多方面已經難以再提升。

2016年,德國人口,8200萬,GDP 3.467萬億美元,人均GDP 41936美元;日本1.27億人口,GDP總計 4.939萬億美元,人均GDP 38894美元。從人均來看,德國強於日本,但人口絕對值畢竟少日本4000多萬,雖然日本老齡化比德國嚴重,但日本國內基本都是單一的大和族,德國本土民族只有7000萬,其餘都是外來移民,日本比德國具備絕對的人口優勢。

德國貿然發動2次世界大戰,損失了太多土地和人口,到現在還在支付戰爭賠款,戰爭賠款對德國經濟傷害是不小的,而日本由於被美國單獨佔領,出於扶持日本的需要,美國幫日本避免或減少了許多受害國的賠款,這對日本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戰之前,德國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大學、科研單位、科學家,可惜德國人作死,戰前趕走了大量非雅利安人的科學精英,戰後剩下的科學家精英又被美蘇洗劫一空,雖然現在德國技術還是槓槓的,但是相對日本,略顯不足,科技發展後勁還是弱於日本。

兩國面積差不多,但日本是島國,德國只有北部靠著波羅的海內海,海上貿易天然是個缺陷。在經濟發展上,德國對外貿易依賴度很高,常年在40%以上,沒有對外貿易,德國經濟要垮掉一半,而日本雖然也是貿易大國,但是它是典型的內需性經濟,日本常年對外貿易依賴度只有10-15%,即使沒有對外貿易,日本經濟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雲中史記


原因有兩點,

  1. 德國人口總量跟日本有顯著差距

  2. 日本也是一個發達國家


人口差距太大

我們看看2017年的世界人口排名前二十位的情況。中國高居第一,超過十四億,印度緊隨其後有13億。而我們題目中說到的日本和德國分別位列第10位和16位。

日本人口總數接近一億兩千七百萬,德國則只有不到八千萬。差距相當明顯。日本總人口達到德國的1.5倍以上,接近1.6倍了。這個時候,比總量日本是有天然優勢的。

再看看總量,日本GDP4.35萬美元,德國接近3.6萬美元。日本大概只有德國的1.2倍多一點點,所以,在人口優勢巨大的情況下,日本的GDP總量優勢不算很明顯。

我們之所以會把德國和日本拿來對比總量,就是因為兩家的人口差距不是很清楚,不像美國和中國對德國的人口優勢都太過於明顯,眾所周知。因此,大家對於德國GDP總量少於中美一點都不意外。


日本也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

當然,除了人口原因之外,日本本身也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這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德國人口位列16位,GDP總量高居第四。絕大多數人口數量大於德國的國家,GDP總量都比不過德國的。唯有三家比德國GDP總量高的,分別是美國(人口第三,經濟發達),日本(人口第十,經濟發達)和中國(人口第一,經濟發展比較良好)。印度人口優勢極其明顯,但是GDP總量差距也還明顯,就是因為印度經濟目前為止還是相當落後的。而中國的經濟經過長期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擺脫了落後狀態的水平,所以總量上也就超過了美國以外的其他任何國家。而日本則是憑藉人口優勢,抹平了人均上的微弱劣勢,在總量上超過了德國,高居第三。

德國當然是毫無疑問的高度發達國家,但是日本也是。所以,德國沒辦法靠發達程度把人口數量的劣勢抹掉。除了中美日,德國就是因為經濟發達,把所有人口比他多的國家GDP總量都超了。


毒舌好心人


因為人口少呀!

先來兩張圖片


這是日本人的普通一餐


這是德國人的普通一餐

怎麼樣?是不是發現跟德國人相比,日本人吃的寒酸得多?

德日兩國,均為經濟大國,兩國的人均GDP也相差不多(德國稍微高點)。

而德國只有8000萬人口,日本有一億兩千多萬人口,憑藉人口優勢,日本的GDP總量超過了德國。

但是不是說日本比德國還發達嗎?

顯然不是。

因為日本GDP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廣場協定之後,日元大幅升值,導致GDP的面值看上去很高。

但這種表面上的高,顯然對普通民眾的生活沒啥好處。所以,儘管兩國的人均GDP差不多,但德國人的生活比日本要好的多——日本的人均肉類的消耗量只有德國的1/3(如果你認為是日本人愛吃素,那我也沒辦法)。

而在產業結構上,德國居第三級,也比日本要高一個等級。也導致了隨著近年中韓企業的迅速發展,日本經濟節節敗退——因為產業層級相似,中韓發展了,必然導致日本衰退。而德國經濟越發堅挺——因為中國和德國不存在產業競爭,相反,中國想要產業升級,需要從德國進口大量的技術設備,從而促進了德國相關產業的發展。


雁去無痕ty


德國雖然排在日本之後,但兩者的發達程度實際上是差不多的。之所以存在差距,主要是因為國體規模和國際形勢。

從國體上,雖然作為一個島國,看起來很狹長,但只是相對於中國而言,其國土面積還是比德國多的。從人口規模上,日本有一億多,德國只有八千萬,所以單論國體,德國的規模要小很多。

從國際形勢看,德國是美國在歐洲的棋子,日本史美國在亞洲棋子,英國是美國聯繫歐洲的紐帶。相比於日本,發動二戰的德國顯然威脅大的多,所以美國必然不會讓其過於強大,對於德國和法國一心組建的歐盟,美國也是又打又拉。

而日本不同了,日本的西邊是中國、俄國、朝鮮,可以說美國的對頭一多半在亞洲,為了遏制這些國家,美國必然要扶植日本。通過朝鮮戰爭軍事訂貨等讓日本快速發展起來。在國際分工體系中,日本除了不完整但發達的工業體系外,高附加值的金融和房地產也很發達,從這個角度看,日本的經濟是有一定的水分的。


青年史學家


富強發達的德國,GDP總量為什麼會排在日本之後?

儘管我們在一定範圍對比了日本和德國的GDP結構以及GDP數量,但仍然很難描述兩個國家發達程度的高低勝負。國家經濟發達和國家整體實力並不同步,經濟基礎僅僅是國家實力保障的一個基本條件。反過來說,同樣是發達國家,國民的生活水平,幸福度也各不一樣。這取決於社會經濟,政治,科技,軍事,人文籌多方面。

另外德國陸地面積只有35.7萬平方公里,而日本是37.7萬平方公里,基本相當。但在人口方面,德國是8300萬左右,而日本是1.27億,兩國都是經濟和科技大國,製造業發達,但日本的體量要大於德國,GDP總量高於德國也屬正常

德國有著雄厚的工業基礎,在精密機械製造和冶金、化學工業等方面優勢明顯。世界頂級汽車品牌德國就佔了不少,比如著名的寶馬、奔馳、保時捷、大眾等。在化工領域方面比如拜耳公司、巴斯夫等。電子方面的西門子、光學方面的蔡司等等,德國的製造業在世界上有著重要的影響。近些年來德國提出的工業4.0受到了中國極大的關注,中國也提出了自己的:中國製造2025。德國人的嚴謹、保守、思變和對產品的精益求精,使得德國製造成了高質量的代名詞。德國是世界上主要的出口大國之一。

其實在GDP方面來看,單論技術的高低是不行的,還得看一個國家的體量,比如我國,現在GDP在世界上排名第二,可是我們也知道,在工業上我們和德國日本有很大的差距。同樣日本和德國也是存在這樣的問題。

如今可以看見德國工人的福利遠比日本好,雖然日本的福利遠強於中國,福利太好也不是好事,因為這樣會降低每個人的產值,日本一個工人的工作量可以抵得上德國兩個工人了,所以為什麼大眾汽車規模比豐田大,工人是豐田的二倍,但產值和利潤還不如豐田,就是這個道理,不止是德國,整個西歐發達國家都擁有太好的福利,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很高。而我國其實就相當於70年代的日本,人民幹太多的活,但是拿不到多少收入,沒有什麼福利,人民生活水平較低,但中國的經濟經過長期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擺脫了落後狀態的水平,所以總量上也就超過了美國以外的其他任何國家。而日本則是憑藉人口優勢,抹平了人均上的微弱劣勢,在總量上超過了德國,高居第三。

日本國際品牌

雖然相對於德國而言日本老齡化比較嚴重,但是不可否認的日本國內基本都是單一的大和族,而德國自己本身的本土民族只有7000萬左右,其他的都是來自於外來的移民,因此這一點人口優勢是日本所具有而德國沒有的。德國之前貿然得發動了2戰,從而他們損失了太多土地和人口,現代如今的德國還是到處在支付戰爭賠款,在這一方面對德國經濟傷害也是比較大的,而日本被美國單獨佔領,美國出於扶持日本的需要也幫日本避免或減少了許多受害國的賠款,這對日本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德國在經濟發展上對外貿易依賴度很高,他們常年沒有什麼對外貿易,因此經濟也就垮掉一半,日本雖是典型的內需性經濟貿易大國,即使但是就算日本沒有對外貿易,經濟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德國在產業結構上居世界第三級水平比日本要高一個等級。日本隨著近年來中韓企業的迅速發展經濟在慢慢的敗退。而因為中國和德國不存在產業競爭所以德國經濟越發堅挺。而且我們中國很多時候都需要從德國進口大量的技術設備,由此促進了德國相關產業的發展。
德國有著雄厚的工業基礎,在精密機械製造工業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德國創造了很多世界頂級汽車品牌。德國的製造業在世界上有著重要的影響。但其實日本的家底也不弱。因為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的經濟發展就有了一定的基礎,還得到美國的扶持,日本在朝鮮和越南戰爭之後進行了廣泛的社會改革並且大力發展生產力,開拓國際市場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並且促進出口等等。




謝謝大家查閱 歡迎指正 關注“劉家五叔”,與“劉家五叔”一起談古今趣事!


劉家五叔


德國和日本都是二戰的戰敗國,但令人驚訝的是,兩個國家都在二戰後迅速崛起,成為經濟大國。日本在1968年經濟總量超過德國後,直到現在,日本的GDP總量都在德國之前,沒有被反超。2016年德國的GDP為3.47萬億美元,而日本GDP則為4.94萬億美元。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德國是一個富強發達的國家。確實如此,二戰之前,德國就已經是一個經濟大國了。二戰結束後,在美國馬歇爾計劃的援助下,再加上德國本身就家底厚,所以這是二戰後德國能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德國有著雄厚的工業基礎,在精密機械製造和冶金、化學工業等方面優勢明顯。世界頂級汽車品牌德國就佔了不少,比如著名的寶馬、奔馳、保時捷、大眾等。在化工領域方面比如拜耳公司、巴斯夫等。電子方面的西門子、光學方面的蔡司等等,德國的製造業在世界上有著重要的影響。近些年來德國提出的工業4.0受到了中國極大的關注,中國也提出了自己的:中國製造2025。德國人的嚴謹、保守、思變和對產品的精益求精,使得德國製造成了高質量的代名詞。德國是世界上主要的出口大國之一。



日本的家底也不弱。明治維新後日本經濟發展已經有一定的基礎,而戰後的日本又受到美國的扶持,朝鮮和越南戰爭的相繼爆發極大的促進了戰後日本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日本進行了比較廣泛的社會改革,大力發展生產力,制定外向型發展戰略,廣泛參與國際競爭,開拓國際市場,重視科技教育事業,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促進出口等等。二十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日本實現了年均9.6%的經濟發展速度,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蹟。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經濟還曾經一度有趕超美國的態勢。

日本的製造業能和德國媲美。日本的“工匠精神”世界聞名。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日本形成了許多強大的財團,比如三菱、三井、住友、富士等。湧現出豐田、本田、日產、松下、索尼、東芝等等一大批優秀企業。



德國陸地面積只有35.7萬平方公里,而日本是37.7萬平方公里,基本相當。但在人口方面,德國是8300萬左右,而日本是1.27億,兩國都是經濟和科技大國,製造業發達,但日本的體量要大於德國,GDP總量高於德國也屬正常!


錦繡中源


德國富強發達,日本同樣是富強發達。日本德國都是以製造業立國的國家,並且他們的製造業水平和規模都處在世界第一梯隊。2017年日本製造業增加值102551美元,排名全球第三;德國製造業增加值7599億美元,排名全球第四。兩國製造業佔GDP的比重均超過20%。

兩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其實差不多。以GDP為衡量指標的話,德國稍微領先日本。2017年德國人均GDP4.45萬美元,日本3.84萬美元,比德國低了約14%。

當時日本人口規模遠高於德國。2017年末日本人口1.27億,德國8270萬。日本人口規模比德國高了54%。

所以即使人均水平低了14%,人口數量卻多了54%。因此日本的GDP總量是超過德國的。2017年德國GDP3.68萬億美元,日本4.87萬億美元。日本比德國多了33%左右。

總體上日本經濟實力是強於德國的。這一點從世界500強企業的數量就可以體現出來。2018年日本有52家企業入圍世界500強,但德國只有32家,比日本少了20家。


財經知識局


簡單說,德國的個人GDP超越日本,但是日本人口領先德國很多,所以總量上日本領先。

日本:

人口

• 2018年估計

126,560,000 人(2018年2月確定值)

• 2014年普查

127,082,819

• 密度

340.7/km2GDP (購買力平價)2016年估計

• 總計

5.266萬億美元[8](第4名)

• 人均

41470美元[8](第22名)GDP (國際匯率)2016年估計

• 總計

4.938萬億美元(第3名)

• 人均

38895美元[8](第20名)吉尼係數37.9(2008年)中 · 第74名人類發展指數▲ 0.891(2014年)極高 · 第20名

德國:

人口

• 2016年6月30日估計82,349,400](第16名)
• 密度

227/km2(第58名)GDP (購買力平價)2016年估計

• 總計

3.979萬億美元(第5名)

• 人均

48,189美元](第18名)GDP (國際匯率)2016年估計

• 總計

3.494萬億美元(第4名)

• 人均

42,326美元(第18名)


吉尼係數30.7(2014年)


人類發展指數▲ 0.926(2016年)極高 · 第4名


FriedrichWang


很簡單,因為德國人少。這是二戰導致的。

德國的前身普魯士就是一個喜歡以一敵十的國家,歷史上他們多次被戰略包圍過。連年的戰亂導致德意志人一直無法達到他理應有的人數。二戰的失敗導致東普魯士和西里西亞被永遠的分割出去,德國的人口和土地都遭到了巨大的損失。而日本的損失則小得多。

目前,日本人口有一億多,而德國只有八千多萬,日本的人口幾乎比德國多了50%。德國雖然發達,但日本也差不了多少,人均GDP乘上總人口,德國肯定不如日本。

但德國的發展明顯比日本要好,德國的經濟處於平穩而緩慢增長的態勢,他們是歐元區最有分量的成員國。然而日本近幾十年來幾乎停滯甚至出現了倒退,以目前的狀態,德國遲早會追上日本,德國能提出工業4.0,日本則只能試圖恢復自己曾經的經濟地位。

德國的物價相對日本來說也不是很高,但他們的人均收入則高於日本。他們的人民過的更加幸福。

德國弱點也很明顯,他們嚴重依賴對外貿易,而日本的經濟則是相對封閉的。


看球人


其實德國的國土面積也不如日本大...日本gdp那麼高,我大概說一下:人口( POP) 。人口是影響能源消費的傳統因素, 較高的人口增長率會增加能源消費。隨著居民收入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能源消費隨著人口增長、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而增長。進入後工業化階段,人口成為決定能源消費的主要因素,經濟增長對能源消費的影響不再顯著。

為了衡量人口增長對能源消費的影響,採用我們和日韓三國人口總數代表人口增長,三國人口數據來源於世界銀行HNP 數據庫。 從我們和日韓三國數據整體的修正迴歸結果看,GDP和人口對能源消費總量均有顯著的正的影響: 保持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國民生產總值每增長1%,能源消費總量就上升0. 495 6個百分點; 保持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口總數每增加1%,能源消費總量就上升5. 847 3個百分點,顯然,人口對能源消費的影響要比GDP 的影響大得多。

從三國分別考察看,日本人口對能源消費的影響最大,其次是韓國,我們人口對能源消費的影響呈現負相關;我們城市化對能源消費的影響最大,其次是韓國,再次是日本; 日本GDP 對能源消費的影響最大,其次是韓國,我們最小; 我們第二產業對能源消費的影響較大,日本和韓國第二產業對能源消費的影響都呈下降趨勢,韓國下降最多; 三國第三產業對能源消費的影響都呈下降趨勢,韓國下降最多,其次是日本,最後是我們。滯後一期的能源消費量對當期的能源消費顯著: 在其他條件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上期能源消費每增長1%,當期能源消費會增長0. 813 6%。我們和日本前期能源消費對當期能源消費的影響是正相關的,而韓國則負相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