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孩子寫作業老是動,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解決?

自由的憤青


首先,小學生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有的小學生可能會在一二年級就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有的會在大一點年級出現這樣的問題,那麼我們總結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什麼跟學習習慣的培養有關係呢?我們有講過,早期還是在一到三年級階段呢,孩子的學習,光靠自己,很難培養出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個階段是需要父母的監督和陪伴,慢慢的幫助他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比如說一開始他寫作業的時候,我們規定,把數學題寫完,可以動一動,然後接著把語文寫完,可以動一動,再把英文唸完了,可以動一動。慢慢的,他可以控制自己的時候,時間可以自己支配的時候,她就能夠自己安排好自己需要寫的作業有哪幾項,怎麼寫完等等。很顯然我們這個孩子可能是學習習慣的早期培養不夠好。



第二方面的原因就是,他的學習不是發自於內在的內驅力,或者說他沒有興趣。他學習的東西沒有興趣,很顯然,他就會放棄。沒寫幾個字兒就懶得寫了,或者他從心裡面認為,這個學習根本不是在給自己學,而是給媽媽學,或者給他人學,這樣的心理狀態,決定了他的態度行為。

第三個原因就是,他專注力差,注意力不能夠集中。表現在他的視聽統合可能有失調的症狀,也就是感覺統合失調。那是什麼失調呢,前庭覺失調,前庭覺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視聽統合。他不能夠把聽力和視覺放在一起去統和,所以他達不到。

最後一點就是大腦控制自己身體行為的能力差。控制不了他的行為了,所以他一會兒就要動一會兒就要動。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如果你的孩子是學習習慣培養不夠,從現在開始,重新陪伴。也許早期,父母由於種種原因不能夠陪伴孩子一起學習,那你現在抽一點點時間,真正的去陪伴孩子吧。具體的陪伴方法,在這裡我簡單的講。咱們在陪伴的過程中,我們要有方法,要有技巧技術在裡面。比如寫作業的時候,父母只需要在他的斜下角兩邊的位置,身體兩邊的斜下角的三十度位置,坐下來,拿本書,跟他一起互動。比如說給他讀讓他寫。我們不要在他的前面,也不要在桌子上使勁的盯著他,因為壓力大,會讓他產生厭學情緒。最好在早期的陪伴中,在陪同寫作業的過程中,減少這種壓力,導致孩子厭學的情況。比如說,我們要兩個人共同約定一下,今天你是怎麼想的,怎麼計劃的,先學哪門兒。他說先寫數學,好的,那你先寫數學,數學裡有什麼不會的,需要我們幫助時叫我。那你就坐在後面,默默地看著他寫,我們可以拿一本書,看著就行了,當他能夠完成的時候,及時的鼓勵他、表揚他,“你做的很好,你昨天用了半個小時才寫完,今天用了二十五分鐘就寫完了,哇,你是怎麼做到的?你能夠提高效率節省五分鐘啊!”。用這樣的鼓勵的方式,讓孩子慢慢的學會規劃自己的作業。

第二方面,就是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也就要把孩子的學習內驅力給他激發出來。不是我們人為地告知他“孩子你要好好學習,好好學習是為自己”。孩子越是不能夠接受和理解,他越是認為我們在說教。我們怎麼辦?把所有的責任推給他,當他完不成作業的時候,讓他自己去面對學校老師的批評和指責。只要有這麼一回,他就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我應該去主動完成作業。讓他主動完成作業,我們給他點個贊,他覺得這麼做才是更好的。當然了,最好的模式是孩子在校期間一定要培養一項到兩項音樂的,或者是運動的興趣。因為這些興趣有助於孩子的學習的增長。我們很多人說,培養興趣是影響孩子的學習,其實不然。可以給孩子培養一下運動的興趣愛好和藝術類的興趣愛好,都是對他將來的學習有幫助的。比如說我們要讓他打球,傳球類的遊戲,讓他去彈琴啊,當然這些都是他自己喜歡,而不是我們認為這個對她有幫助,才讓他去學,這是不可取的。所以我們要在家裡多讓孩子玩棋類的遊戲,跟孩子玩兒跳棋玩象棋,本來這個玻璃球這些呢,是練習專注力的很好的桌遊。那麼同時也增進了親子關係。



如果戶外呢,我們可以多帶孩子打羽毛球兒打乒乓球,籃球等等這些球類的運動,還有跳繩,這些都是鍛鍊。很好的戶外或者是室內的一些遊戲。最關鍵的一點,孩子已經進入小學的高年齡段兒,我們親愛的媽媽要學會跟孩子溝通,溝通的過程,溝通的最重點就是要注意孩子的情緒問題。我們要做孩子的情緒指導師,而不是像老師一樣,指責說他這不行那不行,他應該怎樣應該更好。應該是我們來安撫孩子的情緒,感受他的感受,接著把它需要解決的問題拋給他,讓他自己想辦法去面對和解決。這樣孩子才能有擔當,有責任,才能夠發掘他的內驅力,他能夠主動的去體驗和感受學習帶給他的喜悅和快樂。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教育秀秀看



作為家長要知道,孩子正在發育階段,尤其是男孩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是正常現象。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步改善的,不必過於擔心。

我們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努力,克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第一要注意和老師溝通。把孩子的這種情況反映給老師,讓老師在課堂上關注孩子的表現,遇到上課走神發呆或者玩東西及時提醒孩子。

第二在規定時間完成學習任務。孩子在家學習時,把孩子的作業分為幾部分。然後讓孩子自己定一下每部分作業完成的時間,然後看孩子能不能按時完成。如果完成了,要及時鼓勵。

第三通過遊戲訓練孩子注意力。訓練孩子注意力的小遊戲有很多,例如寫數字遊戲、迷宮遊戲、找兩幅畫不同之處等等,這些遊戲能夠很好地鍛鍊孩子的注意力。

其實,克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方法有很多。作為家長,對孩子一定要有耐心,多鼓勵,切記不要呵斥,或者表現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有疑惑,歡迎溝通。


志為人梯


孩子寫作業時注意力不集中,這是中國家長最頭疼的事情,坊間有句話:不寫作業母慈子孝,寫作業雞飛狗跳,就很能映照現在家長跟孩子在寫作業這件事情上的對立態度。不能全怪家長著急上火脾氣大,孩子確實存在寫作業東摸摸西搞搞注意力不集中,晚上十一二點都幹不完活兒的情況,不僅效率低還影響正常休息影響孩子正在發育的身體。那麼孩子寫作業時注意力不集中該怎麼辦呢,這裡有一些方法供參考:

減少孩子思想上的“雜念”。孩子“雜念”太多,跟家庭環境有關。比如父母感情不合經常吵架、打架或者冷戰,孩子總是擔驚受怕無法靜心學習;親子關係不良,母親或者父親總是盯梢孩子寫作業,稍有動靜就問孩子在幹嘛,孩子對付家長像玩老鼠躲貓,哪有心思專注學習?父母之間有什麼分歧意見不當著孩子的面說,孩子學習的時候就少打攪干擾,給孩子營造一個有利於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學習環境。

學習=快樂的事。儘可能讓孩子把學習跟快樂、積極、正向的事情聯繫起來。一些家長檢查孩子作業、試卷的時候,就像審判官宣判犯人一樣,一臉嚴肅、義正言辭,一道題一遍兩遍講不明白就火冒三丈;一些家長對孩子過於嚴苛,作業一點都不能錯,錯了就要責罵,要求重新來過,家長的這些不經意、主觀上對孩子好的外在表現實際對孩子幼嫩的心靈是沉重的打擊,他們會因此害怕做作業、害怕學習,遇到寫作業就會無意識地逃避。因為這樣的學習只是帶給他們痛苦的體驗。孩子在學習上弄不懂的問題,家長千萬別訓斥,要用“帶著孩子去探索”的態度耐心引導孩子積極求索,體會求知的樂趣;孩子有失誤,家長不要嚴厲批評,要以“跟出題老師見招拆招”的態度、和氣的語言據理說服,讓孩子饒有興趣挑戰對手;要關注到孩子在學習上一絲一毫的進步,並且大力加以表揚,肯定孩子的成績和努力,讓孩子產生榮譽感。

提升自信心。學習上經常這也不會那也不會、考試屢戰屢敗,這些都會讓孩子對學習喪失信心,缺乏興趣,所以寫作業遊思不定。提升孩子自信心可以採取“以點帶面”的辦法,孩子在某一方面比較擅長,家長就要加強引導,幫助孩子在這方面出類拔萃,比如孩子在數學上見長,可以鼓勵孩子做難題,當孩子發現自己能解的題其他同學都不會,孩子就感到自己比別的同學強,再加上老師同學的稱讚,他就知道背後努力的樂趣,慢慢就會喜歡上學習。

注意勞逸結合。家長要幫助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高效利用時間。有些孩子習慣回家吃完晚飯就趴寫字檯一寫寫一晚上,不少家長也鼓勵孩子一鼓作氣做完作業再痛快玩,其實這樣的學習效率並不高。孩子寫作業也需要勞逸結合,有效利用時間。例如,可以讓孩子做30分鐘作業,運動10分鐘。在做作業的時間裡,家長要監督孩子集中精力,每一道題都要規定完成時間,要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還要高質量地完成。運動的時候,要讓孩子暫時把作業拋到一邊,讓大腦徹底放鬆;運動結束以後,要讓孩子忘掉運動內容過程,快速投入到學習中。這樣長期訓練,孩子就會輕鬆出入學習狀態,勞逸結合,時間利用率和學習效率都會提高。

專注力訓練。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注意力能力是不同的。小學低年級學生一次性集中注意力時間在10到20分鐘之間,超過這個時間孩子會累會走神。家長可以讓孩子在這個時間範圍內完成學習任務。如果孩子能夠專心完成,父母要給予一定的鼓勵,比如口頭表揚、擁抱、親吻等等,再讓孩子休息5到10分鐘。然後以同樣的方式完成下面的學習內容。當孩子能夠做得很好了,就可以延長一次性集中做題的時間。專注力訓練也可以求助於專業的沙盤遊戲專注力訓練課程,效果更快更好。


心理專家劉愛民


在課堂裡還是在家裡確實有這樣的孩子,寫作業時手腳總是動,這望望那看看,注意力不集中,寫寫停停,這是一個不好習慣,作為家長或者是老師要特別留心觀察,孩子寫字時有沒有想別的事情,是不是專心,其次是有些孩子確實有多動的現象,家長就要有步驟的去改掉多動現象,使其不要成為習慣和發展,這對陪養孩子從小做事要專心很有益處。


天下為空


我的建議是先和孩子溝通,是不是因為不會做才拖延,精力不集中。

如果孩子不是不會做,而是專注力不夠,那平時要有針對性的去訓練孩子的專注力,而不是寫作業愛動,就依然拿寫作業來訓練專注力。

千萬不要吼罵孩子,給孩子心理造成壓力,這樣不會改善他的習慣,還可能加重寫作業愛動的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