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請尊重孩子的“胡攪蠻纏”,大部分父母不知道的祕密

請尊重孩子的“胡攪蠻纏”,大部分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來源丨親子育兒派

1

前幾天,派媽帶女兒去餐館裡吃飯,旁邊那桌也是大人帶著孩子,可是在等餐的那會功夫,那位媽媽一直在低頭玩手機。

孩子指著餐巾紙上的圖案說:“媽媽,你猜這張紙上畫的是什麼?”媽媽依然在低頭刷手機。孩子急了,又問了一遍:“媽媽你猜猜看這個上面畫了什麼?”

媽媽眼皮都沒抬下,說:“不知道”。

孩子不死心,繼續問:“媽媽,你覺得這個像不像一隻小貓咪?”媽媽隨口應了句:“嗯。”

孩子一臉期待的模樣立刻黯淡了。

這時候,女兒很認真的指著餐巾紙上的圖案說,這明明是小豬啊。我一看還真是。

原來那個孩子是故意說錯,只想讓媽媽能糾正她,把注意力從手機上轉移到自己身上來,不禁讓人心疼。

其實生活中,類似的事情很多,孩子不知道媽媽當時和自己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他們只知道自己被完完全忽略了。而媽媽也不知道自己的這個舉動竟然傷害了孩子。

2

《媽媽是超人3》裡,黃聖依和兒子安迪相處時,總有種若即若離的陌生感。

一路長途,安迪終於見到媽媽,黃聖依甚至沒有一個擁抱。安迪下車時手被車門夾到了,一直盯著手,說:“哎呀,我的手,我的手”,但媽媽不為所動,全部忽略。

請尊重孩子的“胡攪蠻纏”,大部分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甚至還依然在自己的節奏裡:“你告訴我累不累,我給你準備了吃的。”孩子根本不會被大人的準備分散注意力,只希望就在此刻,媽媽能注意到,我受傷了,很痛。

請尊重孩子的“胡攪蠻纏”,大部分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之後,安迪發現了媽媽有個可愛的髮箍,一臉開心地詢問:“媽媽,這不是你的嗎?”還把髮箍戴在了頭上,順便對鏡子做了個調皮的鬼臉。希望媽媽能注意到他,和他一起開心一刻。

可是自始至終,媽媽都在另一個次元:“這個水流為什麼這麼小”,想辦法解決水龍頭的問題,並沒有看安迪一眼。

請尊重孩子的“胡攪蠻纏”,大部分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而類似的事情屢見不鮮。還有一次,媽媽自顧自地認為安迪最愛吃的是小米粥,為孩子煮小米粥。安迪一個人有些無聊,把一個玩偶放在頭上,搞怪一下,希望博得媽媽一笑,興致勃勃地對媽媽說:“媽媽,看我看我!”

請尊重孩子的“胡攪蠻纏”,大部分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而黃聖依只是瞥了一眼,又將注意力放在了煮粥上。

最後,安迪失望地拿著玩偶孤零零地走了,小小的落寞的背影令人心疼,那麼努力引起媽媽的注意的樣子令人心疼。

請尊重孩子的“胡攪蠻纏”,大部分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母子二人似乎還不懂如何和對方相處,這種從屏幕裡快溢出來的陌生感,讓母子倆都無所適從。

當安迪的手被車門夾了的時候,媽媽如果說一句:“疼不疼,手給媽媽看看”,才算是及時的關心反應。

當安迪舉著玩具做出各種搞怪的動作時,媽媽就算忙碌也應當回應一句:“哇,真有意思啊!”,而不是視若無睹地繼續做手頭的事情。

哪怕是一句:“怎麼這麼不小心呢”的嗔怪,或者是“我們不玩玩具了,快來洗手吃飯”的阻止,也算是對孩子的回應了。起碼孩子知道,媽媽眼裡還是有自己的。

但是,如果媽媽接下來的行為和自己剛剛的表達毫無關聯,甚至無暇顧及,頭也不抬,哪怕是再和顏悅色的語氣,孩子都感受不到絲毫的愛,產一種自己被忽視的感覺。

請尊重孩子的“胡攪蠻纏”,大部分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3

有粉絲在後臺留言,問派媽:我家孩子怎麼總說“隨便,都行,一般般”,問什麼都是,總是事不關己的樣子。

孩子這樣的敷衍,明顯已經變成了習慣,甚至成了口頭禪一樣的存在。

你可曾想過,自己也是這般敷衍孩子、忽視孩子的。

敷衍,雖然可能會在當時把孩子暫時壓制下去,但孩子將來也會用同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無論是對朋友、同事,還是對待自己的孩子,可能都會陷入一種潛意識的習慣當中。這是一種非常可怕的“遺傳”。

及時反饋,肯定孩子的每一個進步,或許對孩子來說,是受益終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