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張家口人的文化習俗、生活方式和內蒙古南部地區類似,卻劃到河北了?

高考志願指導陳老師


張家口、大同自古就是農耕文明與遊牧民族的分界線,所以這兩座城市的人們兼俱著北方少數民族與中原漢族共同的文化習俗與生活方式。為何將張家口劃歸河北我覺得有有以下原因:



張家口若劃歸內蒙古,河北東北部將變成飛地,不利於管轄

河北省北部各市的情況比較複雜,歷史上與河北腹地的聯繫不是那樣緊密。張家口是察哈爾省省會,承德是熱河省省會,秦皇島人的語言、文化又類似東北,唐山的文化更是獨樹一幟,有著自己獨特的小圈圈。除了張家口,其餘三個市被北京與天津隔離在河北腹地之外,本身就和中南部聯繫不緊密,如果再將張家口劃歸內蒙古,那麼這三個市雖然行政上歸河北,但非常不利於統一規劃管理。

張家口南部與內蒙古聯繫不大,長城一線以及北部才與內蒙古聯繫緊密

張家口的面積達到3.6萬平方公里,只有在長城一線,以及長城以北的地區才與內蒙古聯繫緊密,南部的蔚縣、涿鹿等縣與河北腹地其他縣市文化接近。並且張家口的主體民族也是漢族,只有在北部壩上三縣中蒙古族人口比例稍微大一些。

與其說張家口人的文化習俗與內蒙古南部相似,不如說內蒙古南部人文化習俗與張家口、大同相似

我們要明確一個問題,就是到底是張家口人的文化習俗與內蒙古南部相似,還是內蒙古南部人文化習俗與張家口相似。曾經與張家口做省會的察哈爾省並存的綏遠省,行政區劃基本就是在今天的內蒙古南部。當時張家口和大同的人大量往綏遠遷徙,把晉北文化習俗帶入到了綏遠。當初撤銷察哈爾省、熱河省和綏遠省時將察哈爾、熱河的北部劃歸內蒙古,南部劃歸河北,綏遠劃歸內蒙古。基本是按照就近和農牧傳統分界線。察哈爾省的張家口大致屬於農耕文明且近於河北,而錫林郭勒屬於牧區又接近內蒙古,所以將張家口劃歸了河北省。

基於以上三點原因,張家口肯定會劃歸河北省管轄。

歡迎大家一起討論分享。有想法請在下方留言。請關注聽濤軒書法


聽濤軒書法


要是這麼說 現在的河北省地級市 有幾個和河北省有關係?掰指頭給你數 張家口是舊察哈爾省 承德是舊熱河省 這倆城市都是舊省省會 各自特點鮮明 秦皇島過去是東北地區 唐山 沿海城市 自古就有自己獨特的民風和方言 跟哪個都不靠 滄州說白了那口音和民風和齊魯山東差不多 邢臺邯鄲 口音物產以及風俗更接近中原河南省 石家莊 呵呵 著名的火車拉來的城市 因為鐵路沒有修到正定才有了這個城市 沒什麼特點 廊坊就更年輕了 現在基本上跟著京津混 保定 舊時的直隸省府衙所在 唯一算得上河北的代表 可惜還不是省會 河北省 就是這樣一個七拼八湊的省 沒有統一的方言 沒有統一的風俗 你是你 我是我 這在整個中國所有行政區中都是一個另類


用戶53154909353


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山水相鄰,風物相近

2.都是晉商活動的核心範圍

3.歷史上內蒙古中部地區在清朝相當長的時間隸屬山西;張家口在地理上和大同盆地沒有太大隔斷

不光是這幾個地區,甚至西至內蒙烏海,北至二連浩特,東北至錫林郭勒局部,西南至延安,南至焦作新鄉,東南至邯鄲邢臺,東至太行山東麓,都講一種異於四周官話地區的語言,這些地區在春秋戰國分別屬於晉,趙魏,現在學術上稱該地區的語言為晉語。該方言在河北省的範圍大致在太行山東麓沿線,由此推測,原來華北平原北部的人們和上述地區講相同的語言,只是後來平原地區人口遷徙頻繁,加上北京從金朝開始建都所導致目前平原地區講官話。


寧寧2082


先說一下張家口這個城市吧,張家口是河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河北省的西北部。張家口是一個地理位置很卓越的城市,位於河北內蒙交界的地方,在民國二年的時候,張家口是直隸省察哈爾特別區。民國十七年的時候,設立察哈爾省,張家口為省會。

張家口物產豐富,礦產資源,能源資源,生物資源特別的多,地質結構複雜,分為壩上高原區,壩下低中山盆地。張家口之所有後來劃分到河北省,而不是內蒙,我覺得有幾個原因。

第一,離北京近,第二,不是蒙古族地區,第三,山城沒有啥發展前途,第四把張家口劃分到內蒙,是不是要給省會,如果不給省會的話,劃分給誰其實無所謂,如果給了省會的地位,容易讓人聯想民國時期的偽政權。還有一些涉及到敏感因素的原因,這裡就不太方便說了,總之張家口是一個地貌複雜,資源豐富的城市,用來做北京的能源基地和天然屏障,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了。把張家口劃分到河北是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後做出的決定。


保定事兒


不是專業的,試著回答一下吧。

張家口隸屬河北,大同隸屬於山西的歷史並不是很長。與內蒙的淵源倒是比較多。

上述地區早在商周時期建立國家(政權,也就是分封)代國,其治所也就是國都在蔚縣,今天代王城。轄區範圍,大概是淶源,靈丘,廣靈,陽原,懷安等地區。

後來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強國強軍,之前趙襄子誘殺代國國君,滅掉代國。並將趙國的疆域擴大到呼和浩特的雲中地區,建治所在今托克托縣,治理連同大同在內。後來燕國與趙國的分界線就以張家口,宣化為邊界,張家口以北以燕趙長城為界。

秦國統一六國,設立郡縣制。以代國故地為代郡,雁門關南北為雁門郡,兩地涵蓋今忻州西北代縣,岢嵐等地。漢朝重新分封代國同姓王,後來為了增強抵禦匈奴的需要,增強御北實力,把太原郡劃歸代國。

三國兩晉南北朝,匈奴迅速同化。五胡亂華,北魏統一(後遷都平城)北方各民族民族,生活等進一步融合。

隋唐時期回覆秦的行政區劃模式,進入後唐混亂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實力不斷南侵。尤其是石敬瑭為了當皇帝更是把幽雲十六州送給遼國做交易。北宋統一併沒有恢復上述地區的管轄!

元明清直到52年之前的歷史大家都比較清楚。

總的來說,張家口,大同,內蒙南部歷史上受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時間很長,生活習慣深受其影響。中國文化深受少數民族影響和相互融合、同化,包括服裝,飲食,語言,性格等。元明清,近代,現代大一統時間很長,政治經濟交流日趨頻繁。生活習慣的一致性越來越明顯。

生活習慣的相近,還受到地形,交通,甚至一直以來的軍事博弈重地的影響。雁門關以東燕山山脈劃華北為兩部分。雖然歷史上張家口曾經長期受北京直轄(不包括壩上),但後來的察哈爾省的行政區劃就包括了上述地區(大致有錫林浩特,烏蘭察布,大同)。

察哈爾撤銷是因為王平將軍的建議,說察哈爾物資匱乏、地廣人稀。劃到河北是為了“扶貧”?呵呵,現在看來是不是挺無語的?


甲板上的海鳥


原來張家口是清朝時期蒙古察哈爾王都統府所在地,因蒙古察哈爾王反叛朝廷要搞獨立,被清廷滅掉。明朝時期宣化府歸北京直屬管理,明朝張家口是歸京城的。元朝忽必烈定都北京建元大都也是把張家口劃歸京城,方便和蒙古老家的來往關係和通商通貿,帶動蒙古的經濟生活發展,共產黨解放後因為定都北京,還要保護北京的安全所以圍繞北京建立軍事包圍圈,隨著科技和武器的發展圍繞北京的部隊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再加上改省制,所以張家口從原來的察哈爾省省會淪落到河北的一個地級市。解放後直到1995年才正式對外開放,剛解放中國所有都是軍管區,更何況為了首都周邊的安全,再加上國民黨殘餘部隊和各國敵特的猖狂。


散落的雲


張家口市地原遼闊,位於華北平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之過度地帶,東北京,南保定,西大同,北內蒙。語言主要是以晉語為主,毗鄰東北京南保定的區域,語言差異較大,非標準晉語,有北方官話及北京官話之語。人文習慣有華北平原與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之兼和。


零點漂移28480654


壩上四縣應該劃歸內蒙


燕北一散人


省份的劃分不來就不是依據文化,而是政治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