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成軍僅二十餘年即退役的65型護衛艦

65型護衛艦,是國內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型大中型水面作戰艦艇,屬於火炮護衛艦,全都採用國產材料和設備,北約將其稱為江南級。

1964年8月,首艦在上海江南造船廠開建,至1969年6月,501下關艦、502南充艦、503開源艦、504東川艦、529海口艦全部5艘艦服役。

該艦長90米、寬10.2米、吃水2.92米,滿載1249.5噸,2臺柴油機,雙軸推進,航速20.5節,續航力2700海里/16節,編制148人。

成軍僅二十餘年即退役的65型護衛艦

艦載武器為3門100毫米單管艦炮,4門61式37毫米雙管高炮,2挺14.5毫米雙聯機槍,2座65式250毫米5管反潛火箭,4座64式432毫米深水炸彈發射炮。

65型艦,作為火炮護衛艦,其火力卻不如排水量200噸級的21型導彈艇,配備有4枚上游1號反艦導彈;其航速、排水量也不如引進蘇聯技術的01型火炮護衛艦,只是火力配置和01型火炮護衛艦十分相似。

作為一型海軍的主力艦艇,60年代末期建成的護衛艦,艦上既無魚雷,又無反艦導彈,所以以軍迷的眼光來看,65型火炮護衛艦,是一型奇葩的艦艇。

成軍僅二十餘年即退役的65型護衛艦

其最大20.5節的航速,無法和對方大型水面艦艇過招,只能用於掩護登陸艦艇,也不適合打擊對方中小型作戰艦艇,因此在對抗對岸海軍的行動中,65型艦實際上處於上下都不著邊的尷尬境地。

如此看來,65型艦設計時就側重在缺乏強敵的南海海域進行巡邏警戒和護漁作業,同時加強海南島方向的防禦,因此才主要部署於南海艦隊,使海軍在南海有了可以與周邊威懾相抗衡的艦艇,相對菲律賓等在局部形成壓倒性優勢。

成軍僅二十餘年即退役的65型護衛艦

1974年1月,西沙海戰後,海軍派遣東海艦隊的4艘01型護衛艦加入南海艦隊,提升海軍在南海海域的戰力,以期利用其高速能力防範南越海軍可能進行的報復,65型護衛艦的低航速,使其無力對抗南越海軍配備的多艘美製護衛艦、驅逐艦等大中型艦艇。

90年代初期,隨著海軍053H1G、特別是配備點防空導彈系統的053H2G、053H3等系列導彈護衛艦的陸續服役,65型火炮護衛艦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501下關艦、502南充艦、503開源艦、504東川艦、529海口艦全部退出現役。

總之,65型護衛艦性能落後,既無魚雷,也無導彈,特別是航速極低,僅為20.5節,在海戰特別需要大機動航行時,其動力不足的弊端暴露無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