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魏延是軍事才能十分卓越的將軍,但為何諸葛亮一直都不喜歡魏延?

彭林靈


魏延最大的特點,就是自信,換句話說高調——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自稱漢中王那會,選擇鎮守漢中的大將人選,大多數人都中意張飛,結果劉備卻提拔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而且魏延此時,還僅僅是個牙門將軍,一下子晉升到鎮遠將軍,消息傳出,舉國震驚。

若是尋常人,在此時就會明白自己的尷尬,行為舉止肯定會選擇低調一些(因為嫉妒的人很多),但魏延卻不是如此,劉備曾在大庭廣眾之下問他:“今天委任你這個重任,你打算說點什麼?”魏延朗聲答道:“如果曹操舉傾國之力前來,我請求為大王擋住他,如果是一偏將率十萬大軍前來,我請求為大王吞併了他。”

如此豪氣,劉備聽後自然十分滿意,可是臣下會怎麼想?固然表面上都跟著劉備喊好,實際上相當一部分人,既有文臣也有武將,會認為這小子就會吹牛。而眾所周知,自信高調在一部分文人群體裡,是一種貶義詞。一般文人做了大官,都會貌似很謙虛低調,儘管只是貌似而已。

但諸葛亮,其實還是比較賞識魏延的。首先,反骨一說純屬文人虛構——《三國演義》雲:魏延投誠劉備之際,諸葛亮跳出來說他腦後有反骨,此人決不可用,必須殺掉。這完全就是子虛烏有,諸葛亮若在,一定會出來闢謠。

事實上,在諸葛亮執掌軍政大權後,魏延還是受到重用,被委任以“總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的職責。他曾獨自帶兵攻打羌中,與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大戰於陽谿,魏延獲得了完全的勝利,因此提升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當然,魏延與諸葛亮的最大爭議,在於北伐之際,他曾請求諸葛亮給他分撥一支部隊(《魏略》說是五千人),另闢蹊徑,由子午谷直取長安,就好像當年韓信一樣——結果遭到了諸葛亮的拒絕,理由是太冒險。

諸葛亮的這個理由並不成立。首先軍事行動,本身就是一種冒險。你不冒險,還打什麼仗?其次你得看對手是誰,如果當時的長安守將是司馬懿曹真這樣的人,的確風險很大。但實際上當時的長安守將是無能的夏侯楙,你依然不願冒險——這個,就實在說不過去了。

結果,諸葛亮白白浪費了一次難得的機會(實際上也是唯一的機會,日後司馬懿鎮守關中,這項策略實施成功的可能性就更低了)。魏延因此很不滿意,反覆在蜀漢大本營提起這茬——這,很可能就是魏延與文臣群體交惡的直接原因,諸葛亮固然不會直接表態對魏延亂說話的厭惡,但他的手下,譬如楊儀、劉琰,是比較明顯的;董允、蔣琬,是比較隱性的——但整體而言,他們都不喜歡魏延。

這一點,魏延很像關羽。呂蒙說關羽:“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凌人”陳壽說關羽“剛而自矜”;毛澤東說:“關雲長大體上是不懂統一戰線的,這個人並不高明。”這些話統統可以運用到魏延身上。魏延的問題,其實就在於不會搞人際關係,因此與那些文人關係很差。

人際關係上的劣勢,在關鍵時刻就成了決定魏延成敗的關鍵。當諸葛亮死後,魏延和楊儀發生爭議之際,文官群體的立場便起了決定性作用,董允、蔣琬二人都擔保楊儀懷疑魏延——也正是這種選邊站的結果,導致了魏延的被殺。

所以,問題是有點偏差的,不喜歡魏延的是整個文官群體,而不是諸葛亮。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我覺得提問者是看了三國演義,如果你去看一下三國志,你就知道魏延,諸葛亮也是很欣賞的,絕對沒有討厭。三國演義裡面為什麼要寫諸葛亮討厭魏延呢?主要是為了諸葛亮最後設計殺了魏延這件事情做鋪墊和解釋。

因為諸葛亮在三國演義裡面是非常智慧的,那麼一個很神人,如果是為了大局殺掉魏延,而且還是用計逼反的,這明顯是說不過去,而且對諸葛亮的形象是有很大的損傷。

但是這難不倒羅貫中也難不倒那些評書的人,他就給魏延按了一個反骨,諸葛亮七星燈救命時,魏延踢滅了,這裡就暗示說蜀漢滅亡就是魏延的過錯。很多人看到這一段的時候,就覺得魏延太該死了,太可惡了。


所以最後魏延是沒有人同情了。這也就完美的解釋了三國志裡面諸葛亮殺魏延的理由。諸葛亮的形象三國志和三國演義裡面是不一樣。也不需要去過分的糾結,因為一個是小說,一個是歷史。


知常容


蜀漢後期,尤其是在五虎上將統統掛掉之後,其實那時候的蜀漢政權已經到了基本無大將可用的窘境,別跟我說五虎上將之子如張包,關興云云之類的,雖為將門之後但確實與之父輩差距甚遠。唯一能稱作上將的,也就魏延了(姜維湊合著也算個吧)。不是我給魏延打氣,魏延之才絕不亞於五虎。之所以魏延不得志,個人認為完全是受到諸葛孔明的壓制。蜀漢丞相為啥要壓制魏延?其實表面看很簡單,此人有反骨。當然這也許估計是三國作者故意編造的理由。其實更應該是諸葛丞相的問題,難道是諸葛丞相故意刁難魏延?那也未必,作為劉禪的相父,劉備託孤最核心的人,亮自當殫精竭慮,死而後已,正是這個原因,使孔明不相信任何人,事事都要躬親。孔明其實是累死的。子午谷奇謀就是足以證實魏延的軍事才能。魏延到底是個什麼人呢?三國志記載,魏延性格孤傲,勇猛過人。其實就說明了問題,孤傲,使得魏延目中無人,朝中很少有好友,也就是能說的上話的好朋友。雖膽識過人,但孤膽英雄卻是很累啊。而且極度自負,誰都瞧不起看不上,那有人喜歡你呢,況且自負還樹敵過多?你在有本事沒人說你好,就算諸葛丞相也要顧及群臣,顧及大局。雖用你,而不大用。可惜魏延最終為他的性格付出了代價。孔明深知自己死後無人可及魏延,誰都管不了他,他誰都不服,那我還留著你幹啥呢?就算蜀漢政權搖搖欲墜,也要殺你。留你魏延在,後主就不得安寧隨時會被你篡逆,乾脆殺了,靠著一幫群臣還能堅持幾年,也算是對劉備的最後盡忠。


GHYCS


魏延敢說、敢當、敢幹,性格孤傲,誰也不服誰的勁,軍事才能可以。諸葛亮在世還能控制他,他不敢反。諸葛亮六出岐山都敗,是在以攻為守。



諸葛亮受託孤之命,精勵圖治,勞苦功高。自知天命將損,怕魏延有反骨,萬一不聽話咋辦,留遺計在魏延說反時,身後將軍立砍之,以斷內亂。魏延到是有本事,只是不隨夥,得罪人,很難得到大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