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是否存在漢語拼音無法拼讀的漢字?

談清


有的,而且好多。


漢語拼音主要是北京普通話為基礎,有四種基本聲調。但是還有區域的語言無法表達出來,只能修正或近似讀。還有現代網絡發達了,許多字造出來但是沒法去讀。比如duang

不得不說漢語拼音的發明極大的降低了學習識字的難度,只要會讀字母拼寫,所有的字都能讀出來。但是這個拼音是借鑑西方字母和拼寫規則,結合中國國情制定出來的。這本身就有很多方言字和兒化音是無法拼寫,但是實際生活中經常用到,所以還是有許多無法識別的。

建國後把北京話作為普通話標準,所以拼音也就以北京人發音為基礎進行聽讀。但是除了北京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語種,像我們江蘇宿遷就有三種,江淮官話,中原官話,灌南那邊的話。南方許多古老讀音都是5個語調,而普通話拼音只有4個,有一個虛音讀不出來。當然也沒法拼寫。還有少數民族的語言更多字更多詞都是隻能意會不能言談拼寫的。


我是灰太狼爸爸


我覺得很可能有!但是幾個點得先說明白:

第一,題中的拼音指的是漢語拼音系統,而不是指的英文字母。要知道,漢語拼音系統是為普通話設定好了的,所以不同於英文字母。所以,你不能把“duang”當成拼音,因為這是新造的,還未被正式認可。看下圖,是沒有“duang”這個音節的。

二、這裡的漢字,是以普通話口音為基礎的。因為我們有太多的方言,同一個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口音,而我們的漢語拼音系統是為普通話設計的,所以這裡只能從普通話上說起。


總結一下就是,我們的漢語拼音是以普通話為基礎設計的,而普通話也只是眾多口音重的一種。

那麼可想而知,有的字普通話裡沒有,而別的方言中有,那麼有些字就有可能不能用漢語拼音來表示;而且普通話有的字沒有收錄,那些字裡也有可能有不能用漢語拼音來表示的。

所以,我覺得很可能有。

其實我相信是有的,但是拿不出證據,畢竟我不知道哪裡找沒有拼音的字典。


老向沐浴國風哦


在女子撒嬌時,通常會發出一個與第三聲(上聲)相反的音,即發第二聲後緊接著又向下曲折的音即“嗯”,雖然我們都熟悉其語音(en)特點,但由於漢語拼音四聲(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以及不標調的輕聲都不能反映其實際發音,所以我在大學《現代漢語》語音教學中只好把這個生活中有而拼音四聲中卻無的語音,稱其為“第五聲”。因為“嗯”這個漢字在發這個音時目前尚無相應的調號用以標示這一特殊的語音,所以,可以認為它是用拼音無法準確標註的一個漢字。


手機用戶56940362503


我首先默認您所說的“漢語拼音”是指1955~1957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訂、1958年 2月1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公佈、1982年國際標準化組織承認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的這套“漢語拼音方案”,並先說說它的性質。

一、“漢語拼音方案”制定之初的目的是為了推廣普通話,而普通話的性質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標準漢語”,其中語音方面放棄了北京話裡的少許土音。所以,漢語拼音方案生來就是一個被優化的、限定在一定範圍內的語音系統。在普通話中,不算四聲一共有400個左右的音節,算上四聲約1600個左右,但是一部分音節並非四聲全有,實際上現代漢語普通話只有1200個左右的有效音節。

二、漢語從古到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今天賴以考證古今語音變化發展的《切韻》音系,存在一個和北京音系轉換的方法,這是由於中古音到北京音系的傳承與發展關係。體現在技術上,人們通常用《廣韻》《集韻》等韻書的反切的“變讀”辦法,來給不常用的漢字“賦予”一個普通話的讀音。因此,今天的大部分讀音可考的漢字,都可以通過“反切變讀”這個轉換器,生成一個現代讀音,即可被“漢語拼音方案”記錄。至於那些字書、韻書上收錄,但是讀音不可考的字,以及出土文獻中出現的從未被著錄過的字,除了學者研究和交流之時為了便於稱說臨時賦予一個讀音外,一般不存在需要給它讀音的問題。

三、今天的大部分方言和普通話是不同的語音系統,但系統層面它們之間存在類推關係。所以往往具備類推條件的,可以類推之後用漢語拼音來記錄。而有的方言自造字(比如粵語中大量口字旁的字)所記錄的詞,是遊離於這個轉化關係之外的,本身沒有進入普通話,也就無所謂用“漢語拼音方案”來記錄的問題。當然,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都給自己的方言專用詞找到了古籍中的“本字”,或者重新自造了方言用字,或者給自己的方言制定了專用的拼音方案。

四、對於長得像漢字的那些並非記錄漢語的字(比如西夏文、女真文、越南喃字、日本自造字、朝鮮自造字)或者符號等(比如這樣的:㔔㔖㖙㖚㖛㖜㖝㗊),能不能算漢字還是個問題,也就無所謂“漢語拼音無法拼讀”的問題了。當然,隨著近些年中日學術交流,一些日本字也被專家賦予了普通話讀音。比如辻,日語讀作つじ,原本沒有普通話讀音,後來我們就按形聲字讀成了shí,且已經收入《現代漢語詞典》。

所以,理論上,漢語拼音是可以拼讀的所有“漢字”的。當然您可以舉出一堆反例,但我想那都不是“漢語拼音方案”本身的問題。


八磚學士


有有音無字的:

問:姓名?答:ruang biang juang

有有字無音的:

問:住址?答:河 ma er(門裡一個外字,ma音加兒化,家門外及附近)

方言裡有較多此類現象。


高山流水2247529


沒有。所有的漢字都可以用拼音拼出來,前提是要用普通話。

漢字是表意的文字,同一個字可以用各種方言去讀。你做這種嘗試的時候會發現:很多字的讀音用拼音拼不出來。這是因為現行的漢語拼音方案是建立在普通話基礎上的。

我小時候有過一個夢想:發明一種能夠拼出所有人類語言的拼音。。。希望這個夢想能傳給提問的你。


夏天的蟲4


重慶話裡的許多字就無法用漢語拼音拼寫、拼讀。比如泥巴的泥,儀容的儀,疑惑的疑……重慶話旣不是ni也不是yi,而是舌頭貼緊上顎發出的近似於ni、yi的音。還有“念”、“年”、“業”、“娘”等等都是舌面緊貼上顎發出的有別於普通話的音。我常想,這些字的發音是不是屬於古漢語遺留下來的“入聲”?非常希望能有語言專家能為我們說個明白。我的小學、中學都是在故鄉重慶郊縣上的。當時中學的“漢語”課雖然也學了普通話,但並沒有學到家,除了一兩月看一次電影,再沒有“正宗”的普通話可供參照。教漢語的老師都是經短期普通話培訓就倉促上崗的,講普通話發音不準。儘管學校也提倡講普通話,但誰也講不好,最佳水平也就是個“四川普通話”。(那時重慶市屬於四川省)。學校周邊的群眾常把我們師生講普通話譏諷為“貴州騾子學馬叫”,普通話熱潮只維持了幾個月就草草收場,學校的“官方語言”又恢復了四川話,也就是現在的重慶方言。近年我回鄉探親,接觸的人多半還是一口家鄉話,雖倍感親切,但又發人深思:看來普通話要在神州赤縣遍地開花,真還任重而道遠!


宗太浩


這個問題首先要有個規範的標準,個人意見。首先漢語拼音或者說漢字指的是什麼?是國家語委收錄的漢字還是說方言俚語都算。當時推廣普通話和漢語拼音是以掃盲為目的的,讓人可以快速簡單的識字。這才是它的作用,而不是為了深入的文化研究。第二,很多方言俚語裡面的詞,其實可以用普通話來表達的,雖然讀音不同或者說拼不出來,但是可以用普通話裡的詞語來代替的,更有一些方言本來就是普通話裡的漢字。只是方言的發音不一樣而已,這不代表拼不出來?舉例說明,普通話裡的“跨”是四川話裡發音“KA”內褲成都話叫“腰褲兒”但是這些都可以轉換為普通話的!再拿大家說的成龍那個“duang"的一下,可能普通話會說”噹“(個人意見,不一定轉換得準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