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重慶為什麼能成為第四個直轄市?

歷史常談


1、重慶長期屬於四川管轄,四川自古以來稱為天府之國、巴蜀大地,重慶代表巴,成都代表蜀。當時的四川省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省份,佔全國百分之九,比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口還多。當時四川省貧困人口很多,發展壓力就相當大。

2、重慶市是中國八年抗戰的戰時首都,當時大量的工業遷往重慶,大量的人才湧入重慶,為重慶市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新中國成立後,出於三線建設的需要,再加上重慶良好的地形地貌,中央在重慶佈局了大量的軍工企業,重工企業,這也讓重慶的經濟發展產生了質的飛躍。重慶屬於四川省管轄的時候,其GDP長期是排名四川省第一位,甩了成都一個跟頭。這就讓重慶人長期不服成都人,認為是重慶掙錢成都花,心裡一直不服氣,一直想分家。

3、重慶人和成都人的性格和愛好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的對方,比如重慶人性格潑辣,敢作敢當,敢愛敢恨。成都人性格溫順,是出了名的耙耳朵,愛老婆。重慶妹子比較火爆,成都妹子比較含蓄。重慶火鍋又辣又麻,成都火鍋麻辣柔和。

4、1997年國家出於三峽工程建設需要,高瞻遠矚,把重慶從四川省分離出去,升格為直轄市,直接歸中央管轄,同時把當時經濟發展落後的涪陵、萬州、黔江也劃歸重慶,給了重慶很大的政策和財政支持。這也為四川省的發展減輕了很大的負擔,後來四川陸續的,從南充市分離出了廣安市,從內江市分離出了資陽市,從樂山市分離出了眉山市。這也為重慶和四川各自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才有了今天的重慶城市群和成都城市群,重慶的兩江新區,成都的天府新區,並駕齊驅,齊頭並進的良好發展勢頭。



西凌詩社


全國副省級城市本來有16個,有一個從副省級城市升為“正省級城市”,就變成了15個。

這個城市,就是重慶。

有人說重慶太幸運,從四川省下轄的地級市一躍成為直轄市。其實呢,1997年設立重慶直轄市,不是新設,而是恢復。重慶的歷史,足以支撐這座美麗的山城在1997年鯉魚躍龍門。

重慶古稱巴國。巴蜀,重慶為巴,成都為蜀。秦統一後,設巴郡,自古就是成都的東面門戶,丟掉巴郡(江州),成都難保。東漢初年的岑彭滅公孫述,末年的劉備滅劉璋(張飛義釋嚴顏之地),以及東晉時的桓溫滅成漢,劉裕派朱齡石滅譙縱,都是攻下巴郡後,成都無險可守。

南北朝後期,重慶曾改為楚州,名義上是省級州,但當時州太多,實際上是地級。隋文帝開皇元年,公元581年,重慶更為渝州,此後便簡稱渝。唐宋時稱渝州,但宋徽宗覺得渝州不好聽,公元1102年,將渝州更名為恭州。又過了八十多年,公元1189年,南宋光宗趙惇繼位。他當皇子時封為恭王,封地就在恭州。為慶祝自己繼位,趙惇把恭州升級為重慶府,一直用到現在。宋朝的府,相當於現在的副省級市,在南宋,重慶就已是副省級的級別。

在元朝末年,明玉珍定都重慶,建立大夏國。雖然大夏國沒幾年就被朱元璋滅了,但重慶曾是國都,地位又所有提升。明清兩朝,重慶府一直隸屬於四川省,是四川省內第二大城市,僅次於省會成都。

因為日本東犯,民國在1937年11月離開舊都南京,來到了地勢相對易守難攻的重慶。雖然在名義上,重慶只是陪都,但卻是實際上的首都,南京已被攻陷。

當時的重慶,是中國的兩座抗倭燈塔之一,另一座在陝北。毫不誇張地說,重慶是中國當時城市的南波萬,重慶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中國的抗倭大局。

你說重慶能是普通的城市嗎?

抗倭勝利後,民國雖然把首都遷回南京,但不忘重慶對歷史做出的巨大貢獻。民國把重慶“陪都”的身份正式寫進法律。

新時代後,重慶成為西南委的駐地。西南委是大省概念,類似於元朝的行省,管轄好幾個省。西南委管著四川、西康、雲南、貴州四個省,重慶作為西南委的“省會”,比現在的省會還要高一級。

最重要的是,此時重慶的身份,是西南地區唯一的直轄市,由西南委代管。

重慶直轄市在1954年7月撤銷了。之所以撤銷,主要是西南形勢逐漸穩定了下來。當時的重慶直轄市併入四川省,但也不是一般的城市,還是個副省級城市。全國當時十幾個直轄市,除了京津滬,其他的都成為省轄。但重慶依然被認定為在行政和經濟上有特殊地位的城市,原來直轄的待遇不變。

五六十年代,為了全國的工業佈局,大三線多點開花。而重慶市,則是大三線佈局的核心城市之一,堪稱經濟上的直轄市。

重慶雖然在行政上隸屬四川省,但地位依然要比普通的地級市要高一些。1983年2月開始設置的計劃單列市,重慶就是第一個試點城市。所以有人說:重慶在行政上地級,經濟上副省級。而計劃單列市在1994年改為副省級城市後,重慶依然榜上有名。1997年,重慶再次設立直轄市,比副省級城市又高了一級,成為“正省級”城市。

為什麼要恢復重慶直轄市?一般來說有兩個原因:第一、四川面積太大,省會成都又相對偏西,對川東地區的輻射力有點遠。而重慶是四川第二大城市,經濟上又非常特殊,在重慶設直轄市再合適不過。

第二、當初的設想,還不是設重慶直轄市,而是設省會在湖北宜昌的三峽省。三峽省的籌備組都成立了,設在宜昌。三峽省構想範圍在宜昌、四川的萬縣、涪陵、黔江(皆地級),面積也是8萬多平方公里。後來考慮到三峽工程太過巨大,不宜過急,在1986年5月,撤銷了三峽省籌備組。

三峽工程,需要大量移民。而在移民中,有70%在川東,很多地區經濟不太發達。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一個規模相對較大的城市來帶動川東的經濟發展。綜合考慮之下,決定在設重慶直轄市。

在全國十大城市中,只有三個不是省會,就是大連、青島和重慶,都是副省級。即使重慶不直轄,也是全國十大城市之一。無論是副省級城市,還是直轄市,重慶都是完全符合條件的。


地圖帝


重慶為什麼能成為第四個直轄市?眾所周知新中國成立時重慶就是直轄市兼西南首府,西南軍政委員會統管整個西南包括雲貴川藏和西康省,1954年把最為發達富足的重慶直轄市和貧困的西康省、四川省整在一起設立新四川省。

而四川省1935年也是由5道:東川道、嘉陵道、永寧道、西川道、建昌道拼湊在一起不久,人口眾多、成分複雜、族群雜亂、語言繁多,除重慶直轄市外其它都是極度貧困、愚昧。而中心卻又選擇偏遠封閉川西高原山區上的成都,而不是世界知名的這一地區最發達富足的重慶直轄市。

這一模式註定維持不了多久就會解散,恢復重慶直轄市是其必然,跟建不建三峽沒什麼關係,只是後來考慮要建三峽(民國時期就提出要建三峽,民國政府就請了國外專家來三峽考察的),恢復重慶直轄市才延遲到1997年而已。

重慶退出四川是其必然,本身重慶屬於巴,不屬於蜀,巴蜀千年本就不是一家,只能說是鄰居而已。重慶跟西康省更沒什麼關係。現四川省仍然是西康省和四川省合併的。

重慶為什麼能成為第四個直轄市?確切地說,重慶只不過恢復了直轄市的名頭而已!對此觀點你有異議嗎?


沙漏遺愛


其次,就要說到重慶直轄前兩年開工的“三峽工程”,尤其是很多人都並不知情的三峽省……這是1980年代被正式列入日程的專門為三峽工程配套和移民的省級行政區……

1984年,也就是重慶直轄前十年,在論證三峽工程的時候,國務院提出在三峽庫區建立一個省級行政區,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鵬表示,這主要是“為了解決三峽工程的移民問題。”

在具體的方案中,這個行政區大體上包括了從湖北宜昌市到重慶涪陵市的沿長江兩岸水庫淹沒區的縣市,具體的名稱則從“三峽特區”、“三峽行政區”到“三峽省”,引發了不少爭議,最終被確定為“三峽省”。在1985年,“三峽省籌備組”正式成立。

鄧小平多次視察三峽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時的三峽省行政區方案中,除了被湖北一直不肯鬆手的當陽、之江、宜都、五峰這幾個富裕縣之外,剩下的26個縣市清一色的貧困縣,所以要從湖北手裡拿走四個財政狀況相對寬裕的縣市,受到的阻力可想而知。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於在1985年的全國兩會上,對於三峽工程的爭議和討論,使得本來箭在弦上的三峽工程被迫再次擱置、重新論證,“三峽省”就此無果而終、不了了之。。。


差不多7年之後,1992年,全國人大通過決議,正式上馬三峽工程,1994年,在距離上次籌備三峽工程十年之後,這一偉大工程正式開工。

三峽工程開工典禮

也是在同年秋天,將三峽工程波及區域獨立出來,更好地完成為三峽工程配套及庫區移民工作,這一次,重慶直轄提上了議事日程。

當然與十年前不同的是,1990年代中期,經歷了1992年爭論、統一思想的中國經濟開始進入快車道,各界也已經慢慢接受對於省區調整的決策。


就此,重慶直轄就變得順理成章,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去看看重慶市地圖,隱約可見當年三峽省的影子。

從比較官方的口徑,重慶直轄,基於如下幾個原因:

第一,當時四川省人口1.1億,全國第一;第二,三峽工程需要;第三,重慶在中西部大開發中能起到領頭羊的作用。

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批准設立重慶直轄市的決定

1997年重慶正式成為中國的第四個直轄市。


搬不動的小強


重慶之所以能夠成為直轄市,絕不是偶爾的,也非幸至,而是天時地利人和所導致的,是時代使命選擇的結果!具體原因,主要是以下幾點:

第一,是西部大開發戰略使命的需要。經過改革近二十年的發展,中國經濟逐步形成了東中西三大階梯,西部地區與東部沿海地區的差距非常大,兩極分化嚴重,所以為了國家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必須加快對西部地區的開發。要開發大西部,必須選擇一個戰略支點,而重慶很幸運的成為了這個直轄,而且這個支點必須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政治地位,於是國家就將重慶設立為地級市,並且給予了非常大的支持。這是重慶直轄的原因之一!



第二,是三峽庫區移民安置的需要。我們知道三峽大壩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發電工程,因此佔據的面積也就非常大,附近許多地方在水庫蓄水後都將進行移民,而需要移民的縣市區多達20來個,最終移民多達100 多萬,而且大部分位於今天的重慶地區。所以,當時為了更好的安置三峽大壩移民,需要一個大的城市來容納、吸收它們。本來當初計劃成為三峽省的,但是最終三峽省被放棄了。而作為區域內最強的城市,這個重慶當然非重慶莫屬。這也是重慶能夠成為直轄市的原因之一。



第三,就是自身實力過硬。重慶曆史上曾經做過陪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經濟實力強大,曾經一度與成都並稱為雙子星。這也是重慶成為直轄市的原因之一。


第四,那就是四川人口太多,面積太大,省會城市影響力有限,無法兼顧到合方面。當時四川省人口一億多人,面積60多萬平方公里,成都雖然是省會,但是影響力也極其有限。所以為了加快川渝地區,就把重慶劃出去,併成立直轄市。這也是重慶能夠成為直轄市的原因之一

重慶之所以能夠成為直轄市,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就是指西部大開發和三峽庫區移民安置。地理就是位於居四川的一個邊角地區;人和則是四川人口太多,經濟發展緩慢,需要進行分開管理,以有利於川渝地區的發展。



麻城漫談


重慶是長江上游的最後—個大都市,是大西南出入重鎮,下有宜昌,上有重慶死守長江最後一線,保住宜昌和重慶,大西南有希望保住,保住了大西南,中國才有重大希望(這是戰爭問題),總之是大咽喉,要穩定大後方,重慶要先行,國家花很大財力打造重慶成都經濟圈,輻射到新疆,西藏陝西,甘肅等,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虧本生意,但為為了國家整體上的安全和政治,經濟的需要而不得不採取的行動,世界局勢動盪,大西南特別重要,第二政治軍事中心就在大西南重慶成都這一大片。重慶成都的發展,是西南人的安全感!中國人的安全之魂!打造安全大後方,湖北也更需努力!


不要傷害人民


因為重慶是西部大開發的橋頭堡,重慶如果都發展不起來,那西部還有什麼盼頭呀?重慶直轄完全是國家戰略格局需要,帶動三峽庫區人民發展致富的大背景下作出非常正確的戰略安排!經過二十年的實踐證明這樣的政治方向是完全正確的。


風雨無阻199199


重慶為什麼能成為第四個直轄市?這其實是一種“迴歸”

歷史上,重慶曾經有兩次直轄的經歷:國民政府時期,重慶作為陪都,也是特別市,同時也是直轄市;新中國成立以後直到1954年,重慶先為直轄市,後改為西南行政大區直轄市。
20世紀60年代,此時的重慶已經不是直轄市了,而是四川省的一個地級市(計劃單列市),但是仍然是四川省甚至整個西部地區最大、最好的一個城市,當時的重慶,工商業繁榮,總人口超過400萬,而同時期的成都人口不足200萬。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鄧小平同志就提出把重慶從四川分離出來,單獨建立一個省,帶動三峽庫區發展。後來,鄧小平同志找了當時擔任國務院副總理、三峽工程籌備領導小組組長李鵬同志,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並詳細諮詢了三峽工程的建設情況。當李鵬同志說“正在考慮成立三峽行政區、用行政力量支持三峽建設,做好移民工作”的時候,小平同志就對李鵬同志說“我們可以考慮把四川分為兩個省,一個集原來的四川省,還是以成都為中心,另一個以重慶為中心”。

中央考慮重慶成為直轄市的原因,主要有四個:

1:當時的四川省,人口基數大,多達1.1億人,相當於英國和法國人口總和。

2:四川省行政地域面積廣闊,有57萬平方公里,管轄23個地級行政區、221個縣級行政區,是中國管轄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單位最多的省,任務繁重,不便管理,壓力巨大。

3:當時的重慶,是長江上游最大的城市,重新設立直轄市,可以充分發揮其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帶動庫區發展。

4:之所以成立直轄市,而非成立省,是因為成立直轄市可以減少行政編制,減少政府班子。從而形成“小政府、大社會”的格局。
1994年,中央正式醞釀重慶成立直轄市的方案,1995年中央派人到四川和重慶調研工作,1996年,江澤民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通過了重慶成為直轄市的方案,1997年3月,第八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重慶恢復直轄市的議案,同年6月18日 重慶直轄市政府機構正式掛牌!重慶自此在歷史上第三次成為直轄市。


愛尚重慶CQ


我們知道,為了國家重點工程的建設,為了長江三峽水利水電工程,為了長江沿岸大批移民的搬遷安置工作,四川的重慶市,四川的涪陵市,四川的萬縣市,四川的黔江地區但38個區市縣,人口超過三千萬,土地面積八萬多平方公里,一起劃出四川,一起成立第四個直轄市-重慶市。

八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相當於中國中等省級規模,比中國臺灣省的面積,還多的多,與中國浙江省的面積不相上下,所以不少人說新重慶市,其實是省級規模,一點不假。



新中國成立後,重慶為四川省內城市也有四十多年的歷史,國家和四川對重慶加大了扶持的力度,許多的三線企業,軍工企業,都安排在了深山老林裡面的重慶,四川省重慶長安汽車,嘉陵摩托,重慶鋼鐵公司等等,重慶十里汽車城,名噪一時,為國人所羨慕,是四川的驕傲,也是重慶的驕傲。


重慶曆史最好水平是在四川省內城市的時候,1989年,重慶的gdp僅次於北京和上海,為全國的第三大城市;四川重慶38個區市縣劃出四川,直轄已經二十年了,仍未達到歷史最好水平,所以我們要為重慶加油。

四川外國語大學,四川美術學院,至今仍在重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見解派


因為黨中央國務院批准了,所以重慶成為第四直轄市了。

至於原因:

1、戰爭的需要,看看現在北京的地理位置,就能明白要是出現戰爭會有多危險,而且發生戰爭的機率很高,如果發生戰爭,必然要有一個大後方,現在你在看 看重慶 的位置,內陸,盆地,山區,特大城市,從任何方向都有大山阻攔。而且水,電,氣都充足。另外,重慶跟周邊的四川地區還有眾多的兵工企業。二戰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他的安全了。2、三峽移民的需要,三峽移民70%在原來的四川管轄內,且80%屬於貧困縣,成都距離三峽太遠,管理難度重重,而移民的成功與否是三峽工程成功的關鍵。用距離三峽最近的特大城市去帶動肯定好過四川的管理。而且在重慶的帶動下可以讓三峽地區的800萬貧困人口儘快脫貧。所以原屬於四川的涪,萬,黔江劃給了重慶。3、重複行政的安排,開始中央是準備設立三峽省的,後來發現要是設立省,省會重慶的話就會 多很多 行政部門,等於重複設立,所以經過論證就變成了現在這種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人口最多的城市。為此國家節約了數十億的開銷,和減少了數萬公務員隊伍。4、經濟建設的需要。原來的四川,湖北,湖南,貴州交接處的數十個縣大部分都是貧困縣,貧困人口2000萬,要發展就需要一個有輻射能力的大城市帶動,而重慶以前只是個省轄市沒有能力也沒有義務去帶動這些地區,直轄後通過重慶的總體招商,採購的擴大和路網的建設,已經有很多的縣已經脫貧。5、在直轄前重慶就是全國十大城市。是三個不是省會城市的特大城市之一(其他兩個是青島和大連)。相比青島跟大連成熟的經濟跟定位。重慶在四川一直是很被動的。相對於人口跟面積都很巨大且經濟相對落後的四川,重慶每年都有繁重的稅收任務,使得重慶的 經濟投資 環境越來越難。而把重慶從四川劃分出去,對雙方都有好處,四川可以把2000萬人口的負擔減掉,重慶可以把經濟補上去,而重慶的經濟好了後還可以帶動 重慶周邊 的四川地區。6、歷史曾經的選擇,剛解放的時候,重慶就是直轄市,而且是西南大區的區府所在地,當時做陣重慶的是鄧小平,陳毅,劉伯承,當時的重慶總管雲,貴,川三省。只是1955年全國從新規劃,重慶連降三級。而當時的直轄市基本上都成了省會城市,所以重慶現在直轄並不是開天闢地頭一遭。以上就是重慶直轄的一家之言,大家可以參考參考。如果還有這樣的城市那麼直轄就不遠了。當然,重慶直轄並不代表就一步登天了。要補的課很多。要完成中央的期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