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趙普怎樣解決了唐末的動盪政治?

用戶2346737999346


準確來說這個問題五代亂象是源自於唐末藩鎮割據的延續,而徹底解決這個亂象的是宋太祖趙匡胤,太祖在那個時代也認識到了哪個時代武將造反,中央政府無法有效約束地方。所以太祖陳橋驛兵變後採用了三板斧穩定了朝政。第一收集財權,當時宋太祖為避免各地方造反,所有就把原本屬於各個地方片區的財權全部收回到朝廷,由朝廷專門建立了一個機構來管理這些事情,機構設立了很多不同的崗位,這其中就有很多轉運使,每個轉運使輔佐不同來路的財政收入,每個地方管轄片區除了留有日常開支外全部上繳到朝廷,如果其他有需要用錢的地方,再由片區官員實施申請。這是一招釜底抽薪。

第二太祖通過杯酒釋兵權的手段,回收各個地方兵權,他開始向全國發送“軍事樣本”。全國所有地方發現身材高大,能夠發揮特種部隊潛力的士兵應該迅速將這些士兵交給朝廷。經過培訓,納入禁軍,不斷增強朝廷的軍事實力。朝廷重新獲得軍事力量後,也開始接手各個地方的管轄權。從那時起,再由朝廷統一派人去管理各個地方,完全避免了各個地方官員擁有過大的權利和兵力。這樣同時將兵力和各個地方的管轄權都掌握在了朝廷的手裡!

第三個方法:獲得司法權,當殺人時不必承擔任何責任,人性中最醜陋的一面將被暴露。在五代十國期間,法律制度遭到嚴重破壞。官員謀殺了無辜的人民,導致百姓生靈塗炭,借鑑以前的教訓,宋太祖下令全國各州的所有死刑案件從現在起向朝廷報案,並經刑事部門調查。 各地方的官員沒有處死犯人的權利。




忠武校尉


普曰:“陛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此非它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奪其權,制其錢糧,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

眾所周知,安史之亂後,唐朝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這是因為參與平叛的各位將領,幾乎都被唐朝政府授以節度使之名,並在內地廣泛建立大軍區,使節度使制度得以在更廣大的範圍內實行,這就為藩鎮割據創造了條件。此外,參與叛亂的大部分將領、士兵依然存在,他們雖然投降了,但割據思想仍然根深蒂固,而朝廷沒有力量消滅他們,就只能安撫他們,期望他們能改過自新。

戰爭剛剛結束,唐代宗就任命安史降將張忠志為成德節度使,並賜名李寶臣;薛嵩為相衛節度使;李懷仙為幽州節度使;田承嗣為魏博節度使。與唐朝優崇安撫的初衷相左,這一任命給這些已有割據之志的將領們提供了成為新的割據者的條件。在各藩鎮中,有一部分能夠服從中央指揮,但相當數量的藩鎮存在不同程度的割據,其中平盧、成德、魏博三鎮的割據性最強,被稱為“河朔三鎮”。在這些藩鎮中,節度使父死子繼、自闢僚屬、財政自治、掌控軍隊。而各個藩鎮之間,為了各自利益,還經常爆發戰爭,使國家處於長期戰亂之中。

所以趙普認為是地方藩鎮勢力太強,導致君弱臣強,中央受制於地方。解決的辦法是收奪地方的權力,控制地方財政,限制地方軍事實力,天下就可以安定。


不講李說史


五代十國天下大亂,後周都點檢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而後一統天下。鑑於唐朝末年及五代亂世,大宋趙普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解除了憂患。

趙普的出生

革故鼎新

大宋成立之後,趙普審時度勢。以唐朝末年及五代亂世,提出了很多政策,解決了這一切憂患。

1.酒釋兵權,蕩除番鎮

唐朝從玄宗年間之後百年,各地番鎮節度使擁兵自重,自主錢糧。對於中央的命令,一度絲毫不理,在他們的管轄範圍內,儼然就是土皇帝。他們所依靠的就是手中的兵權,只要有兵,他們也可以造反當皇帝。趙普便向宋太祖提議,先給各路將領吃個糖衣炮彈,然後再收回兵權到中央。宋太祖接受了,就請大將石守信等喝酒。酒席上,太祖說出他是各位推上皇位,如果有一天你們的手下推舉你們該怎麼辦呢?各將領心領神會,第二天便交出兵權,安樂享福。趙普此舉,解決了唐朝與五代節度使各自為政,收兵中央,解決了番鎮對中央的威脅!

2.以文抑武

雖然收繳了各個將領的兵權,但是他們依然在軍隊中擁有威信,還是可能一呼百應。趙普隨及提出,大宋應該以文立國。重視科舉取士,建立諫言官巡查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所以大宋三百年,未殺一位文官。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從此,武官只能是低級將領,無權無錢。再也無力造反。

3.成立中央禁軍制度

戲說裡經常說,大宋禁軍八十萬。趙普為保大宋萬世,建議宋太祖建立禁軍制度。從各地軍隊中抽取勇士,組建禁衛軍。平時,駐紮汴京周圍拱衛皇權。戰時,有皇帝命令才大軍出征。

趙普提出的這一系列舉措,徹底消除了唐朝末年以來蕃鎮對朝廷的威脅,並且讓皇帝的手裡永遠的抓住了兵權。後世稱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真乃實至名歸!


無敵紫荊


趙普宋初期重要謀士,號稱“半部論語治天下”,其才智、權謀均是一流,雖沒有諸葛亮、劉伯溫等人出名,但他對歷史的貢獻很大,他最大的貢獻就是協助宋太祖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戰亂,避免了生靈塗炭,實在是華夏之福。他主要建議從以下幾點解決戰亂不斷地局面:

一、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藩鎮勢力,建立有皇帝統領的禁軍,禁軍獨大,地方小勢力無法抗衡,杯酒釋兵權,讓實權武將交出兵權,無兵就不可能造反。

二、重文輕武,許多重要位置皆是文人控制,文人不善打仗,更不會造反,武將權利不大,只是統兵,執行任務便可。這樣讓宋朝的文人地位達到空前的高度,好多人讀書,忽然想起那句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三、制定更戍制,兵和將分離。練兵有專門的武教頭,《水滸傳》中的林教頭就是八十萬禁軍總教頭,聽起來很霸氣,不過林教頭只是箇中低級武職 。生活在宋朝的武將,確實壓抑。

四、收繳地方勢力錢糧,錢糧是支撐戰爭的基石,讓地方勢力沒有多餘的錢糧,自然拉不起隊伍,發動不了戰爭。

總的來說,趙普的這些建議,解決了國內戰亂的問題,卻也帶來其他問題,面對鄰國的騷擾,宋朝缺乏一定的武力值。


饕餮中國


趙普認為,唐末以來的社會動盪和分裂割據問題根本原因:藩鎮太重,君弱臣強。措施:①收精兵: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控制對軍隊的調動,經常調換軍隊將領,定期換防。②削實權:削弱相權,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並設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權力。③制錢谷:下令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在地方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





詩雨花魂


趙普認為是地方藩鎮(節度使)勢力太強,導致君弱臣強,中央受制於地方。解決的辦法是收奪地方的權力(奪其權),控制地方財政(制其錢糧),限制地方軍事實力(收其精兵),天下就可以安定。


戰鬥大黃蜂


版本論語治天下。不過也只治了半個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