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怎樣解釋三星堆文化的存在?

零休止符0201


大獅本是歷史問答達人,不過今天也來湊湊熱鬧,答一答三星堆。因為大獅除了喜歡歷史也喜歡一些神秘的未解之謎,很巧,三星堆就在其中。

是什麼發現了三星堆

這三星堆位於四川廣漢南興鎮以北,此間有條“馬牧河”,河道北部形似月牙,因此得名“月亮灣”。而而三星堆則得名於河道南岸的3個大士堆。話說1929年2的一天,家住附近的燕氏父子在澆灌農田的過程中無意中鋤到了一塊石板,撬開石板,竟然發現滿坑光彩奪目的玉石器,他們卻肯定這是寶物,於是在深夜將300多件玉器取出搬回家中。一年後燕氏父子見周圍並無異常反應,便將這些玉器偷偷販賣,這些被他們變賣的玉器至今仍下落不明。事情不脛而走,人們紛紛去尋覓寶物。

華西大學地質系任教的葛維漢先生機緣巧合得到了幾塊玉器,他感覺這些東西不一般,初步認定了這些玉器是周代禮器,是稀世珍寶,在1933秋,葛維漢先生與華西大學教授的林絡鉤先生、戴謙和先生等人組成了對三星堆遺址進行考察的考古隊,考古隊在發據中,發現了許多陶器、石器,玉珠、玉主等稀世珍寶。1936年,考古隊將發據所獲加以整理,並認定為“廣漢文化”。但1937年開始的日本侵華戰爭阻斷了考古過程。後50年個63年又分別進行大規模考察挖掘。四川大學歷史系考古學教授馮漢演認為這裡極有可能是古蜀人的“都城”。後來的考古發掘證明了他的預言是正確的。

三星堆文化重見天日

1980年,在全面發掘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組織的對三星堆遺址搶救性的發據全面展開了。這次歷時3個月的發掘,收穫顏豐,不僅出上了不少的陶器、玉器、石器,並且還發現了大量的房星基址和4000多年前的墓葬。這些讓人們瞭解了4000多年前古蜀人的文化特點,從而也從它們身上見識到了古蜀文化和古蜀人的生活方式。

1986年7月23日,考古人員又有了一個重大收穫,考古學家現了一小點在燈光照耀下閃閃發光的黃色物體,慢慢這個物體顯示面積越來越大,顯出花紋來,先是一尾雕刻逼真的魚映入眼簾,接著人們又發現了一隻振翅欲飛的小鳥。這彎彎曲曲的黃色物體不斷竟長達一米多,令人驚奇的是,上面除了有魚,鳥紋外,竟然還刻有一個王者之像,考古人員將這一發據物稱為“金腰帶”。而後又發現大量跟我們平日看到的形狀和圖案不一樣的文物。

後來,考古學家,又發現了一具具神奇的青銅面具,金魚、金葉子,大型青銅人。另外最神奇和最神秘的是一顆顆被稱為有“不死”和“通天”功能的神樹,這些神樹由青銅製成,最大的高4米,上面落有小鳥和果實,簡直令人不可思議。

三星堆之謎

三星堆遺址重見天日,令世界震驚,但是它為什麼跟其他中國文物不一樣,成了一個迷。因為在4000年要將青銅冶煉成這種高度,簡直不可思議,難道古代蜀國真的有能力來完成這些,於是眾說紛紜,有的甚至說成了外星文明,當然這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假設。歷史學家認為三星堆的文化表明了商的勢力和文化已經影響到了成都中原。但又一個問題出現了,經過研究商王朝根本就無能力攻入四川這樣的遙遠地帶,那麼它是怎樣將文化傳播到這裡,雖然經過種種猜測,到今天也沒有明確答案。最認可的一種答案是商文化可能再從西向南的推進過程中,經由淮河流域,穿過洞庭湖沿長江流域逐漸到達四川。

到今天為止,三星堆是由商文化的傳播而來已經被證實,只不過是什麼方式傳播過去的,還未有答案,希望有一天,有人能揭開這個謎團。


大獅


三星堆文明不是外來文明,也不是中原文明,她是長江流域文明的代表之一,是古蜀國的重要遺存,是蜀王蠶叢氏的都城。

在三星堆遺址發現之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唯一發源地,而隨著以三星堆為代表的長江流域文明遺蹟的發現,表明了另一個事實,那就是長江流域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而長江也應該和黃河一樣,同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之所以說三星堆不是外來文明,是因為三星堆是由從岷江上游地區遷徙到成都平原的氐人建立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有根據的。

史料記載,蜀王蠶叢氏最大的特點就是縱目,就跟青蛙一樣眼睛往外凸著,很是奇特,而這與三星堆出土的青銅面具一模一樣,表明這裡就是蠶叢氏的遺留。

有人會認為不可思議,人為何眼球會向外凸起,有原因的,史書中說,蠶叢氏來自岷山一帶,而岷山一帶不產鹽,而人在長期缺少鹽分的情況下,就會生一種病,眼球就會向外凸起。這就是蠶叢氏眼球凸起的原因。

為什麼說蠶叢氏是氐人?有原因的,史書中有記載,蠶叢氏,最早居於岷山石室中。而根據今天岷山一帶羌人的史詩記載,羌人南遷到達這裡,同當地的戈基人發生戰爭,羌人打敗了戈基人,成為這片土地的新主人,而羌人中的戈基人就是居石室,死後以石棺葬。

所以,蠶叢氏,應該就是被羌人南下岷山打敗的戈基人,也就是氐人的一支,他們戰敗後逃離岷山一帶,南下成都平原,並建立了三星堆。



之所以說三星堆不是中原文明,是因為三星堆遺址中出土的文物與中原文明有著十分明顯的差異,表明在三星堆文明時期,古蜀國與中原文明的交流還很少。

所以三星堆應該是一個獨立存在的文明,他與同時期的中原文明是平行發展,相互獨立,互不隸屬的關係。


Mr種茶家


三星堆文化,實際上就是四川廣漢中興遺址所體現出的蜀文化。

這裡的文化早就1931年就已經被發現,1934年就曾經進行了試挖掘。建國後,又進行了大量的挖掘。其中最近的一次在2012年三星堆考古獲重大突破,發現了青關山大型建築基址群,並初步確認“倉包包城牆”和“北城牆”兩道新城牆。另外還包括各時期墓葬41座、窯址13座、灰坑149座、文化層堆積27處。可以說它是繼1986年一、二號祭祀坑發現、發掘以來,收穫最大、取得突破最多的一次。

根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古蜀王朝第一位國王蠶叢“其目縱,始稱王”

那麼,三星堆遺址究竟是什麼時期的呢?

學者把當地的遺址分為四個時期,也就是說,三星堆文化大致歷經四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新石器晚期。第二期是夏代至商代早期。第三期是商代中期或略晚。第四期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

三星堆小平底罐

專家在這裡發現了諸如小平底罐、高柄豆、鳥頭形勺等器物,它在川西平原上,自成序列。上至新石器晚期,下至商末周初或略晚。也即上文所說的四個時期。而除第一期外,其他四個時期均與人們已知的春秋戰國時期以柳葉形青銅短劍、煙荷葉包式銅鉞、三角形青銅戈為代表的巴蜀文化相銜接。即三星堆文化更早一些,人們稱之為早期巴蜀文化。

三星堆高柄豆

這個文化範圍,其實分佈範圍在北抵綿陽,南到長江兩岸,西至江源,東面到湖北宜昌的廣大地區。他們又和川東大溪文化,川西山區新石器文化有很大不同。卻和中原龍山文化,河南二里頭文化,有不少的類似之處。比如說,同為泥質灰陶第,多高足豆,多袋足,三足,尖底器等。典型器物有盉、大口尊、豆等。這說明什麼問題呢?說明三星堆文化受中原文化影響很深。


歷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兒


好奇害死貓,你們不要知道的太多奧。

據《山海經》記載:古都廣地區(據考證是現在的四川地區)為世界中心。這裡生長著建木,高寬各萬丈,外生九枝杈,枝葉繁茂,遮天蔽日,神靈通過此樹上下天地。

在這裡我們不禁要問了真的有這樣的神樹嗎?——看三星堆就知道了。

山海經中記載的建木生長地:都廣地區,剛好就是今天的三星堆遺址!而且三星堆也出土了一件青銅神樹,貌似和書中的記載也是相差無幾!

那麼我不禁又要問了,到底是誰創造了這樣的文明呢?——蠶叢、魚鳧

據《蜀王本紀》記載:“古蜀候蠶叢,其縱目,數百歲”。巧合的是我們同樣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中找出了這樣縱目的形象。可以理解這是古蜀人對蠶叢、魚鳧兩位蜀王的懷念。

另外《蜀王本紀》中還記載:“(魚鳧)王獵至湔山,便仙去。”意思是有一天蜀王正在打獵,不知發生了什麼就飛昇了(古人說的仙去,就是飛天、白日飛昇的意思)。

這兩位蜀王長相異於常人,能活百歲,還具備隨時飛昇的能力,這能是普通人嗎?

在這裡我們可以想象,這兩外蜀王來自於地外文明,正是他們擁有異乎尋常的外貌和能力,才被人們奉為神靈。而那棵建木是否就是這些外星文明修建的發射塔,或者說它本身就是外星文明的飛行器呢?

以上言論僅為本人粗俗見解,不值深究,各位看官有不同看法,正常不過,胡言亂語只為博大家一笑爾。


翻滾吧腦洞君


三星堆文化悠遠綿長,由於時代久遠,我們已不知其出處,從我對歷史的研究來看,三星堆以西為崑崙山,又名崑崙墟,從上古的傳說之中,崑崙墟是天帝所居之所,山高萬仞,俯仰萬邦,崑崙山和青藏高原就是世界的中心,上古文化的源流基本發源於崑崙山脈,中華文化的源流也是以崑崙為父為母,世界很多河流也發源於青藏高原,所以從我對歷史的研究看,世界文明發源於青藏高原。是天帝隔絕了人類於天帝的聯繫,上古時候人類可以和天帝交流,甚至於人神混居,由於人神混居和結合,生出了很多似人非人的怪獸,而怪獸又禍害人間,世界十分混亂,所以三千年是一個界線,天帝關閉了人神之間的大門,消滅了各種人不人獸不獸的異種,三星堆就是三千年前的異種產物,很多看似怪異的頭像就可迎刃而解。三星堆文明創造了輝煌的青銅文化,而且真實再現了上古文明的真跡,所以在我們看來很多頭像十分怪異,似人非人,似神非神。也許這才是三千年前真實的歷史。天帝,人神都是真實的存在,只有三星堆真實記述了歷史的原貌。


獵戶神兵


四川廣漢的三星堆和成都西面的金沙遺址,裡面出土文物中的雕像,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耳朵很大,眼珠很長。這個面具,實際上是“蠶叢崇拜”。猛地說起蠶叢,大家可能不知道,但要說起李白的《蜀道難》“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就會意識到,蠶叢是古蜀國的開國之君。

蠶叢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真的是長這樣子麼?

想來是的。

後世的古蜀人,只不過是把蠶叢氏的特點放大了而已。比如他的眼珠可能很凸出,而耳朵又很大。還有一種可能,是蜀地經常性地見不著太陽,因此人們對太陽充滿了崇拜,對於望向遠方也有期待。有個成語是“蜀犬吠日”,說的就是因為四川少見太陽,忽然出了一回太陽,狗就亂叫,以為是要出什麼事了。

所以,無論是三星堆,還是金沙遺址,都有大量文物證明,古蜀國有太陽崇拜。下面是金沙遺址的太陽神鳥圖案,即四隻一足烏環繞太陽的金箔。

下面是三星堆太陽輪:

很多遊客說這是幾千年前古蜀國發明的方向盤,實在是太像了。

但多數還是認為是太陽輪。

我們觀察三星堆的鳥崇拜,也是類似金沙的環繞太陽的飛鳥形象。只不過,金沙遺址的鳥是一足的,其他地區出土的有兩足的,也有三足的。三足烏是中國神話傳說中駕馭日車的神鳥名,《山海經·大荒東經》: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這裡的烏,就是這種馱著太陽循環的鳥。

在西漢哀帝時,中國民間出現了一次十分恐怖的喧譁奔走的情況,百姓爭相奔走,說是王母娘娘派縱目人來抓人了。這裡的“縱目人”,就是蠶叢。而蠶叢為什麼又與西王母有關呢?大略蜀地在西南方。漢代的畫像上,總有一隻三足烏,位於西王母的座位旁邊,只不過這三足烏,是西王母的食物。

可以猜測,古蜀國文化與中原文化是有接觸的,但又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即蠶叢(縱目人)以及太陽的崇拜。而到了漢代,人們認為,西王母掌控者長生不死的秘密。西漢時全國人民奔走,是有人傳帖,說西王母告訴大家,如果不信西王母,不傳抄此書,就會令人變白髮,且縱目人要來,到時候必死無疑。

西王母的鳥休息在一棵樹上,那就是三星堆出土的青銅樹。

青銅神樹與扶桑樹、太陽神鳥有關,傳說在遙遠的東方和西方各有一棵巨大的扶桑樹,是太陽神鳥升起和棲息的場所,每天早上太陽神鳥從扶桑樹上升起,晚上就落在扶桑樹上休息。

圖:青銅神樹

三星堆的存在是很有趣的,但也不至於太過難於理解。要知道,在外人看來,炎帝的牛角和透明腹部,也是很神奇的。



豆子人民藝術家


三星堆遺址的發現,可謂是發現了一個新大陸,具有跨時代的意義,令人腦洞大開,為什麼這麼說呢?

三星堆文化獨立於中原的黃河的文化,是我國的長江文化之源。三星堆遺址的發現,它的珍貴並不僅僅是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而是代表了一種新的文化的發現,堪稱文化領域的新大陸。三星堆文化獨立於中原的黃河文化,是一種全新的文化,為古代的東方文明增添新的篇章,意義非凡。

三星堆文化的發現,證明了古蜀國的存在,並且與商周的甲骨文相驗證。在甲骨文中記載,古蜀國是一個獨立的王國,不是所謂的中原王朝的藩屬國。在商人與古蜀人的戰鬥中,多無疾而終,而在三星堆遺址中發現了大量商朝貴族的兵器、權杖等戰利品,可見古蜀國之強大。

三星堆遺址的年代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到商末周初,三星堆文化是古蜀國的本土文化,而且高度發達,跟中原文化可以媲美,都是古代東方文化的輝煌。


密探零零發


一、我國青銅器是商人的專長,商人起家與陝西商洛,與四川隔秦嶺而已,所以古蜀國有青銅器也不稀奇。

二、從現代全國銅礦分佈看,四川是一個較大成礦區,另一個是沿著崑崙、祁連、秦嶺分佈。從山海經記述看,四川也是多銅地區,即在《山海經》時代四川地區已經有銅了。

三、按照世界青銅器開採歷史,銅器使用是從西亞傳來,其傳播路徑經一是中國天山、河西走廊,再沿涇水河谷進入陝西,再進入中原。二是沿著崑崙山、青海、川藏走廊,進入我國西南。如此,與中原乃至陝西比,四川先活動青銅器冶煉技術也正常。

四、從《山海經》記述看,崑崙山秦嶺南的新疆、青海、四川,乃至廣西是一個地域單元一樣,可見其文化是通的,先得青銅器冶煉技術在情理之中。

五、從《山海經》看,上古中國文化中心範圍南陽洛陽到關中、大西南、大西北比較發達,著墨較多,應該文化是相通的,沒有必要非要將古蜀國分開。

六、從三星堆文物看,對目、光明、樹、鳥、蛇等比較崇拜,目與光明與中原的崇陽傳統一致,鳥與蛇,正好與中原的龍鳳文化一致。致於樹,扶桑樹是太陽與生命崇拜,與中原更相通,再仔細研究,估計青銅器冶煉鑄造技術工藝也應該一樣。那個蜀國的蜀,現在解釋為蠶,我看倒是像目與蛇,《山海經》有巴蛇之說,巴為巴人,這個蛇應當就是古蜀國了。蛇圖騰是與中原華夏是一致的嘛。


野也史記夫


三星堆遺址處於四川省廣漢市。

馬牧河流經廣漢平原,傳說玉皇大帝曾經撒下三堆土,有如天上落下的三顆星。故這裡的遺址被定名為三星堆遺址。

該遺址的發現,始於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八十年代的多次再發掘,揭開了三星堆的神秘面紗。出士的大量文物,金器,銅器,玉器不少,遺憾的是上面無一文字。破解工作成了千古之謎。

本人出於收藏的愛好,對三星堆遺址產生濃厚興趣。曾於去年寫過專題評論,發表在頭條上。

下面僅就幾個重大問題,再談談意見。

《三星堆人》哪裡來?

有一種觀點認為,三星堆人來源於古代的波斯西域。所以得出結論,三星堆文化是西方文明的傳入。本人不認同。

①文化的傳承離不開文字。中華民族的文字始於象形文字。而西方文化的古希臘是使用字母文字。

成都金沙遺址與三星堆遺址,從出土文物考古可見一脈相承。這兩個遺址均無字母文字。

②中國的青銅器出現在商代,河南婦好墓出土文物可以證實。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而那個歷史時期古希臘還沒有出現青銅器。

西方也有銅器,但是白銅,白銅成份含鋅,精美的銅器與銀器相映。

我國商代青銅器,成份含錫,色澤青綠髮灰。失蠟法鑄造,工藝成熟。

三星堆出土的銅器已然做到了十分精美程度,都屬於青銅器。

③成都金沙遺址出士一件最珍貴的玉器一《玉琮》。玉琮此種玉器,只為《中原地區》的皇親貴族擁有的珍貴玉器。

而西方出土文物有寶石,無玉器。而三星堆有大量玉器,而無寶石等。

由此,雄辨地說明古蜀的主流文化,與中原文化的淵遠流長。

④中西方文化有巨大的差異。除建築風格上迥然不同之外,從藝術品和飾物上也可反映。中國商代己有禮器如玉彛,玉琮等。而西方講究金銀器,寶石等。

三星堆和金沙遺址均未發現一點寶石類的文物。

綜合上述分析,當地的少數民族,中原移民以及波斯西域人的進入,三種人組成了古蜀國。各種文化的高度融化,方才產生了三星堆文化。


匯雁1


三星堆遺址位於成都平原的廣漢,這個遺址包含了三個文化時期,寶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和十二橋文化,寶墩年代在公元前2800-公元前2000年之間,三星堆文化年代在公元前1700-公元前1150年,十二橋文化年代在公元前1150-公元前600年之間。十二橋文化年代太晚了,己抵到周王朝了。由此表述一下:

夏文明: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

三星堆: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600年。

顯然,這兩個文化,無論是從分佈範圍、年代,都不滿足夏文化的界定(其中寶墩文化太早,三星堆文化年代只能相當於中原地區夏晚期到商晚期),所以肯定不是夏朝。由此看來,三星堆早過夏王朝就己經存在700多年,夏王朝比三星堆文明提前1000年滅亡。這樣一比較,實在是嚇人一大跳,這究盡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無疑,這是一個孤懸於夏朝文明之外的存在,夏朝文明被它存在的時間覆蓋了,三星堆向遠古伸向神話傳說洪荒時代,朝來後延長至周王朝時期的前600年。這就不能不聯想到三星堆文明滅亡於怎樣的滅頂之禍患,似乎就不再那麼神秘了。至少與秦國早期開發古蜀國就有些淵源了。

三星堆文化的標誌性存在,就在於出土了若干的青銅器,也只有青銅器,才能彰顯出這個文明的非凡成就。

它就是一個自己獨立形成的一個地域性的封閉環境中存在的青銅文化體系。實在讓人歎為觀止,匪夷所思。

那麼這個神秘的三星堆文明在淤埋了兩三千年後是怎樣重見天日的呢?

三星堆位於四川廣漢南興鎮,馬牧河如鉤似月靜靜流淌,行經此地,宛轉駐步,不肯離去,因此得名“月亮灣”。三星堆之如夢似幻的名字則得名於河道南岸的3個大士堆。

時間倒流於1929年2的一天,有村民燕氏父子在澆灌農田的過程中無意中鋤到了一塊石板,撬開石板,竟然發現滿坑光彩奪目的玉石器,他們卻肯定這是寶物,於是在深夜將300多件玉器取出搬回家中。一年後燕氏父子見周圍並無異常反應,便將這些玉器偷偷販賣,這些被他們變賣的玉器至今仍下落不明。事情不脛而走,引發一股尋覓寶物的熱浪。此事讓華西大學地質系任教的葛維漢先生無意中得到了幾塊玉器,他感覺這些東西不一般,認定這些玉器是周代禮器,是稀世珍寶。於是在1933秋,葛維漢對三星堆遺址進行考察,考古隊發現了許多陶器、石器,玉珠、玉琮等稀世珍寶。1936年他們整理並認定為此文化為“廣漢文化”。但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中斷了考古。1963年又分別進行大規模考察挖掘。考古學教授馮漢演認為這裡極有可能是古蜀人的“都城”。後來的考古發掘證明了他的預言是正確的。1980年,在全面發掘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對三星堆遺址搶救性的發掘全面展開了。這次歷時3個月的發掘,收穫了不少的陶器、玉器、石器,並且還發現了大量的房屋遺址和4000多年前的墓葬。這些向人們證實了4000多年前古蜀人的文化特點,從而也從他們身上見識到了古蜀文化和古蜀人的生活方式。

1986年7月23日,考古人員又有了一個重大收穫,考古學家現了一小點在燈光照耀下閃閃發光的黃色物體,慢慢這個物體顯示面積越來越大,顯出花紋來,先是一尾雕刻逼真的魚映入眼簾,接著人們又發現了一隻振翅欲飛的小鳥。這彎彎曲曲的黃色物體不斷竟長達一米多,令人驚奇的是,上面除了有魚,鳥紋外,竟然還刻有一個王者之像,考古人員將這一發據物稱為“金腰帶”。而後又發現大量跟我們平日看到的形狀和圖案不一樣的奇特卓異的文物。

後來考古學家又陸續發現了一具具神奇的青銅面具,金魚、金葉子,大型青銅人。另外最神奇和最神秘的是一顆顆被稱為有“不死”和“通天”功能的神樹,這些神樹由青銅製成,最大的高4米,上面落有小鳥和果實,簡直令人不可思議。

三星堆遺址重見天日,令世界震驚,但是它為什麼跟其他中國文物不一樣,成了一個迷。因為在4000年要將青銅冶煉成這種高度,簡直不可思議,難道古代蜀國真的有能力來完成這些,於是眾說紛紜,有的甚至說成了外星文明,當然這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假設。歷史學家認為三星堆的文化表明了商的勢力和文化已經影響到了成都中原。但又一個問題出現了,經過研究商王朝根本就無能力攻入四川這樣的遙遠地帶,那麼它是怎樣將文化傳播到這裡,雖然經過種種猜測,到今天也沒有明確答案。最認可的一種答案是商文化可能再從東向南的推進過程中,經由漢河流域,進經洞庭湖沿長江流域逐漸到達四川。

與此同期的,就是成都西面的金沙遺址,裡面出土文物中的雕像,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耳朵很大,眼珠很長。這個面具,實際上是“蠶叢崇拜”。蠶叢,蜀人先人老祖宗。大家可能知道,李白的《蜀道難》“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明確意思就是蠶叢是古蜀國的開國之君之一。

後世的古蜀人,只不過是把蠶叢氏的特點放大了而已。比如他的眼珠可能很凸出,而耳朵又很大。還有一種可能,就崇拜眼晴,崇拜聽力,就把面具擴大,以彰顯與眾不同。這與中原帝王崇尚衣冠同出一理。

總之無論是三星堆,還是金沙遺址,都有大量文物證明,古蜀國有太陽崇拜。這同世界其他地方的崇拜太陽的埃及,兩河流域,印度,希臘,瑪雅人等崇拜太陽一樣。而這些文明也是一個又一個地謎……

三星堆的神鳥崇拜,也是類似金沙的環繞太陽的飛鳥形象。只不過,金沙遺址的鳥是一足的,其他地區出土的有兩足的,也有三足的。三足烏是中國神話傳說中駕馭日車的神鳥名,《山海經》: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這裡的烏,就是這種馱著太陽循環的鳥。漢代的畫像上,總有一隻三足烏,位於西王母的座位旁邊,只不過這三足烏,是西王母的食物。

西王母的鳥休息在一棵樹上,那就是三星堆出土的青銅樹。

青銅神樹與扶桑樹、太陽神鳥有關,傳說在遙遠的東方和西方各有一棵巨大的扶桑樹,是太陽神鳥升起和棲息的場所,每天早上太陽神鳥從扶桑樹上升起,晚上就落在扶桑樹上休息。這與中原人搖錢樹相似無二?這又是為什麼呢?

最後該說一下,三星堆以及金沙遺址的關係是互補。這兩個文化遺址,其實就合併成一個文明古國,這無疑就是古蜀國。它孤懸於夏商周之外,與中原有關係,但關係不大。就在於進入古蜀國非常不容易。地勢往往是阻隔文明往來的第一殺手。一個存在了那麼久的古代文明,竟然未被各種典籍——哪怕是那麼輕言淡寫地提幾句也行,但是一點資訊也沒有。這讓後人見物起疑,好奇迭出。

也許,三星堆及金沙遺址,在封閉發展中毀於一場大地震,這並不是不可能的;也許就是被秦人早期開發西南給征服的過程中,當地古民不屈服,倉促把財寶埋好後,迎戰外來征服,不敵外人而被滅了種族和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