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怎麼鑑別全手工紫砂壺?

蛋小殼是誘受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要說明一下,並不是全手工壺就是最好的或是最貴的,在工藝師的標準中,全手工和半手工的差距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大。


全手工和半手工區別主要在於是否藉助模具,但並不是好壺與差壺的分水嶺,很多大師做壺都會藉助模具的。


不過既然題主問到區分的簡便方法,也可以來聊聊。咱們先來了解一下二者壺身的製作方法。


全手工壺壺身製作方法

▲首先將泥料展開成長條泥片,根據所制壺型需要的相關數據,用工具畫出所需要的泥片長度、寬度和弧度。

▲再把泥條圍成筒狀,用木製的拍子打拍成所需要的形狀。這一點非常重要,全手工的壺是慢慢拍打出來的,而這個過程並不簡單,要反覆進行多個步驟,不停的調整、拍打,不斷地接近最終的成型,每一步的要求都是不一樣的。

▲經過反覆的拍打後,壺身成型。


半手工壺壺身製作方法

▲先將泥條拍打出大致的形狀。

▲然後同樣也是圍身筒。需要注意的是,半手工因為後續要藉助模具,這裡要先將壺身外面的接頭處理好。

▲只需將壺身拍打出大致的鼓形後,將鼓形泥筒放進石膏外模內,再把左右外模對榫夾緊,然後固定外模。

▲最後就是搪身筒。和全手工壺從外面拍打不同,半手工壺是從裡向外用力。利用手或工具將壺身往外推,從而使泥同完全貼在模具的內壁上,直到最終成型。


現在就很好了解全手工和半手工內壁接口為什麼不同了。兩者都是由泥片圍成身筒,外部的泥片接口可以在拍打或者拼接後處理掉。但是因為圍成的身筒有了一定的形狀,壺內的接頭有的地方會看不到,又難以用工具去完全處理平整,所以後續成型的手法造就了兩者的差異。


上面介紹到,全手工壺因為是在外部拍打,幾乎不從裡向外發力,所以這個接頭就會被保存下來。而半手工壺因為需要從裡向外“推牆”,讓壺身緊貼模具,所以這個受力的過程會讓接頭慢慢地消失。最終讓紫砂壺內壁的接頭,成為了全手工有,而半手工沒有的一個標誌。

▲全手工壺內壁的接口

當然了,因為這個差異的存在,後來就出現了茶友這樣的半手工作假成全手工的壺。這種半手工壺在壺把對應的壺內壁處,再貼一條泥條,仿製成全手工壺接頭的樣子,企圖以假亂真。這樣的手法有時候的確會讓人難以辨別,所以大家看到內壁有接頭的紫砂壺,也不要馬上就確定是全手工。



懂茶帝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叫全手工,什麼叫半手工。我的理解是除去灌漿壺和拉坯壺都應算是全手工,包括藉助模具成型的壺。因為即使用了模具,也離不開工匠的技藝,沒有好的明針和開孔,粘接,整口等技術,壺也做不好。還沒聽說有機加工的壺,所以我不認為有所謂的半手工壺。個人看法,


立馬兒開涮


全手工紫砂壺鑑別

紫砂壺一般都是手工的,只是分全手、半手之說,全手、半手不是很重要,只是成型方式不同,不影響價值和使用。不用刻意追求全手工,要綜合多種因素來考慮壺的價值。

一、製作工藝

全手工紫砂壺的製作過程是先將泥片打平,再根據壺的形狀切好,將其圍成紫砂壺的身筒,因此會有泥條相接的痕跡,通常外面的痕跡會被處理掉,因此在挑壺時應看壺的內壁,有時這個接頭位置會在眼睛看不到的地方,這時就要用手去摸。

這個接印,往往是裝“把”的那個位置裡側,可以用手摸到,往往會有凸起的一條豎線。

二、內壁處理方式

全手工紫砂壺的內壁如果不加以處理可以看到一種自然的皺褶,有時工藝師也會為了使壺內顯得更加平整而刮一下,但模具成型的紫砂壺內壁則十分均勻平整。

全手工的壺,因角度而看不到的內壁上部,會有條狀的皺褶,用手可以摸到。

三、內壁嵌章

在內壁嵌章是全手工紫砂壺的一個重要標誌。因此,很多的制壺者在拍打泥條之前,都會在泥料上刻上自己的印章,以便人們在選擇紫砂壺的時候提供全手工的依據。雖然現在也有模具成型後再印章的做法,但後刻的章深淺度不夠均衡。雖然拍打泥條前蓋的章因為在拍身筒時還會被手碰到,所以會或多或少有些模糊不清,但仔細辨認還是可以看出來的。

(在打好的泥條上敲內章)

四、看泥門鬆緊度

全手工紫砂壺是用竹拍子手工拍打使身桶成型,所以壺身外壁的泥料顆粒分佈十分緊密,而內壁由於沒有受到力量的擠壓,泥料顆粒分佈相對鬆散,整體呈現出外緊內松的特徵。而模具成型的紫砂壺在製作時壺體各處受力均勻,內外壁泥料顆粒分佈的鬆緊度相差不大。

從壺底來分辨是否為全手工紫砂壺,主要指的是“上假底”的紫砂壺,因為在接上假底後,常常需要以脂泥來粘合、抹除銜接痕跡,在燒製過程中泥料收縮,成品或多或少會留下細微的痕跡。


宜興紫砂壺yxzs20100



如何區分全手工和半手工紫砂壺?這個問題的答案網上眾說紛紜,相信絕大部分壺友看了半天也是暈頭轉向,摸不著頭腦。這裡結合自己制壺經驗和感受,簡單梳理了3點供大家參考。

一、最直觀的角度:看價格。
“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又好又便宜,只能是上當,每天上一當,噹噹不一樣!”這句調侃的玩笑話其實是我們分辨紫砂壺全手工和半手工最直接的方法。現在我們就來簡單計算一把原礦優質料、做工型體都比較到位的全手工紫砂壺成本到底要多少:
泥料成本150元,整口、2遍燒製以及中間運轉費用共60元,3天房租150元(按宜興丁蜀鎮現在比較偏僻的門面計算,年租金18000),3天手工費500元(就按照不含社保,每月5000的工資計算,差不多是沿海地區工廠上班的觸底水平),簡單包裝10元,總計870元。如果,加上燒製損耗、刻繪等其他七七八八的費用,最最最保守的成本也都1000元左右了。
所以,1000元以下,你基本上買不到一把原礦頂級料、做工型體都很到位的全手工紫砂壺。當然,你要說泥料差一點、做工型體差一點,是不是就可以便宜些?像這類破罐子破摔的問題,這裡我們就不抬槓了,畢竟作假和做差都是沒有下限的,我只是作為一名做壺人,闡述了我自己對一把壺的基本要求。當然,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某寶小几百的“全手工壺”肯定是在忽悠人!
二、入門的手段:接頭、內壁章、泥門。
內壁章的收縮形變程度、接頭的痕跡、收縮紋的狀態、泥門的鬆弛緊緻程度等等,這些可以作為判斷一把壺是否為全手工的依據。這方面,之前講過太多,這裡就不再花篇幅贅述了。
萬事皆有因,其實全手半手的判斷也是一樣的。簡單說:以圓壺為例,全手工是拍身筒成型,在壺身外部用力,然後修整型體,這個力始終都主要是“由外向內”施加的;半手工是把身筒放在模具裡,通過內部用力使壺身緊貼模具,初步成型後,再進行修整,這個力是“由內向外”施加的。這兩個不同的“力”才是我們判斷全手半手的根本原理,想通了這一點,再去咀嚼消化那些辨別技巧就會更加容易些。
三、最佳的辨別方法:系統綜合。

受利益驅使,目前市場上各類作假手段層出不窮,甚至許多老頑童都在上面反覆跌倒。做壺是個系統工程,各個方面都要兼顧到,同樣的,解決“如何辨別全手半手”這個問題的關鍵也是要系統地去看,既要會識物,各類辨別技巧要融匯貫通;更要會識人,對制壺人藝德的考量往往還要更多一些。

絮絮叨叨說了不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最後附自己的壺圖一張與大家共賞!


氿岕紫砂


最近有人問我 怎麼鑑定一把紫砂壺是不是全手工製作 這讓我怎麼回答呢 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這幾年紫砂壺的製作越來越精良 有的半手工紫砂壺經過經驗豐富的師傅的製作 基本上與全手無異 就連制壺多年的老道的師傅一時間也分辨不出 這是很常見的 當然除了少部分 一些製作較粗糙的紫砂壺還是較為容易分辨的

有的人看內壁章 覺得有內壁章的肯定是全手工紫砂壺 沒有的肯定不是 這個是非常常見的誤區 現在的內壁章很容易仿製 劣質壺在生胚完成後 用一個軟制橡皮章輕輕一印 即可仿製內壁章 而有的全手工手藝人 卻不常用內壁章 只在底把蓋上印上印章 但所制的壺確實實實在在的是全手工紫砂壺

新手購買全手工紫砂壺 可選擇一些經典的款式入手 因為簡單的款式 比複雜的造型 更偏向於全手工製作一些 一些花裡胡哨的造型更多的出自模型等半手工製作 當然不是絕對的 全手工紫砂壺造型多的也比比皆是 這裡僅僅只是適用於新手

有的全手工製作的紫砂壺 手工痕跡較為明顯 是半手工紫砂壺複製不出來的 比如內蓋的線條 壺內部底與身桶的銜接線條 身桶本身的一條縫合線條 等等 這些都有鮮明的全手製作痕跡 有的制壺人手藝嫻熟 能較好的光掉這些痕跡 但也有的制壺人熱衷於保留一些痕跡 這也恰恰是全手工的痕跡 並不是所謂的瑕疵 畢竟每位制壺人的風格不一

這只是部分鑑別的小方法 並不是說以此為標本去鑑別 現在的一些制壺師傅技藝高超 所制的全手紫砂壺應該是完美的 所以說一些痕跡更是談不上了 最根本的 還是要靠大家多看多比較 不要急著入手

下圖為全手紫砂壺的一些線條 僅做參考 有則說明全手 可能性較大 沒有 也不說明不是全手 這點要謹記 謹記 !!!!






宜興初心紫砂


當我們辨別一把紫砂壺是否是全手工時,你能瞭解以下這幾個專業詞彙,你就差不多能分辨是否是全手工紫砂壺了。

泥凳紋、收縮紋、哈夫線、推牆刮底、內壁章。

泥凳紋:

木桌上都有木紋,拿木搭子錘泥,緊貼桌子的泥面上會印上木紋,就是所謂的“泥凳紋”。手工製作紫砂壺時,一般將有泥凳紋的一面作為壺的內壁。

收縮紋:

全手製作的壺,身桶拍打成型,燒成後由於紫砂的特性,會有收縮,這些連接地方就會留下紋路,而拍子拍打壺口形成的自然收縮紋路就是收縮紋。

哈夫線:

哈夫就是half,一半的意思,就是指模具分成兩半拼合的。而模具分型線即上模下模的分型線,即開模線也叫哈夫線。

推牆刮底:

推牆刮底是紫砂壺製作中的一項工序,其目的是為了刮掉壺底的接片殘留的脂泥痕跡和接片的不平整,也有一些是為了裝飾,或刮掉內壺壁上不均勻的收縮紋,但刮底往往是不可能刮的很乾淨。

內壁章:

泥條打成泥片,劃泥片,在劃好的身筒泥片上蓋上章,然後起身筒,剛蓋的章圍在了身筒內壁,就成了內壁章。

而泥凳紋、收縮紋、哈夫線、推牆刮底、內壁章,這些只是辨別全手工紫砂壺和半手工紫砂壺的經驗之一。

其實很多情況下,半手工紫砂壺也可以把這些痕跡模仿的惟妙惟肖。再看看我開頭的話,就算你知道了這些詞彙的意思也斌不能真正分辨紫砂壺是否全手工。

所以這些只是一個參考意見,並不能當為一個標準去套用。

關注@古悅堂旗艦店,一起來玩壺!


古悅紫砂文化


全手工壺的初鑑可以從以下幾個部分入手:

  1.從價格方面入手:打開全手工分類,竟然有很多賣家把一二百的壺都標為全手工壺。買家可不要上當啊,這樣的價格買到全手工壺是不可能的,價格在500元以下的壺基本都不是全手工壺,除個別小品壺以外,有的賣家還會提出種種理由說是虧本賣的,那是不可能的,沒有誰會專門開個店送錢的。

  2.現在有些工藝師為了讓藏家更容易區別全手工壺,特別在壺的內壁蓋了章

這樣的壺基本上可以判定是全手工壺。

  3.從壺的工藝上判斷。全手工壺是由泥片打平後,根據壺的形狀切好後再圍起成壺身(也叫身筒),所以壺的身筒上會有泥片接頭。

這個接頭在壺的外面是看不出來的,一定要在壺裡面。因為外面的接頭可以通過手工處理掉,壺裡面因為有的地方看不到,一些工具也用不上,所以很難處理平整,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去眼睛去看,有的眼睛不一定看出來,就要用手去摸。

越往上看不到的部位,會越明顯,用手一摸至上而下會有個條狀的皺摺突起。

4從壺內的處理情況來比較,全手工壺的壺內處理有時不太相同,具體表現為全手工壺的壺內壁不多加處理的話會出現一種自然的皺摺,而半手工壺通常是一些人工刮的痕跡。但有時候為了讓壺內顯得更平整、好看一些,工藝師在製作全手工壺時也會刮一下,這樣的話這點就沒辦法區分了。

  以上說明只限於區分全手工壺和半手工壺。近期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內壁有印章和接頭線的仿全手工,無法以上面方法區別。買家朋友可以查找壺外部是否有模具線。(仿全手工壺常常會在壺把或壺嘴處留下模具線)

  下面也給壺友們分析一下兩種壺之間的工藝區別。

  所謂的仿全手工壺其實就是半手工壺經過一些處理去冒充全手工壺。

  主要有兩種方法去處理:

一是在壺內壁蓋以前只有全手工壺才能蓋的那種章,不過仿全手工壺的章是在壺成型後才能蓋,而全手工壺在泥條狀態下蓋好後再把泥料製成壺的。因此在兩者之間會有區別。下面就來對比一下兩者的區別,因為仿全手工壺是在壺成型後再在壺內壁蓋的章,所以會受到很多限制。製作成型後的壺身會通常會帶有一定的孤度,這個時候再蓋章就不能蓋太大的,通常會是1釐米左右見方的章,或者更小。而且章也儘量會蓋在便於處理,孤度小一些的地方。(有時候因為蓋在有孤度的地方還會使印產生兩頭深中間淺的現在,但也有故意把章做成一定孤度的)而真的全手工壺因為是蓋在泥條上就不受這方面的限制,小的可以蓋,大的也可以蓋,而且印章不會出現兩邊淺中間深的情況。如(圖一)這樣的大章仿全手工壺是沒有辦法蓋的,所以碰到超過2釐米見方的章就可以判定是真的。(當然如果是小章也不能說就不是全手工壺,那就通過看章的形態和結合其他的特徵去判斷)

  二是在壺把對應的壺內壁貼一條泥條仿製成接頭的樣子。所以碰到壺內壁有接頭的壺也不能馬上斷定這就是一把全手工壺,還要結合其他的地方去鑑定。


逸品壺ypzs971


首先,作為一個職業制壺人,很明確的告訴大家,沒有任何簡單的方法來判斷一把壺是全手工還是半手工。

雖然我們家以全手工壺為主,但不是說全手工一定比半手工好。實際往往很多壺,由於半手工有了模具的規範,會做的比半手工更為工整標準。

判斷一把壺,是全手工還是半手工,一定得先了解此壺型,半手工和全手工在製作流程上的差異,然後去找對應的痕跡。就憑壺身的接縫,內壁章等來判斷,就是一派胡言。甚至懷疑這就是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故意混淆視聽,讓壺友上當,被他們忽悠。

最後,壺友要想了解全手工和半手工的差異,那麼多關注一下制壺人,看看不同的壺到底如何製作,只有瞭解了真正的制壺過程,才可能準確判斷。



逸品坊紫砂匠人鮑雪琴


不要輕易去否認一把半手工的紫砂壺,實際上,半手工紫砂壺,由於縮減了製作的時間,在傳播紫砂壺文化的過程中,半手工的紫砂壺起到了居功至偉的作用,半手工紫砂壺在製作的流程上,有一些是跟全手工一模一樣的,所以經濟實力有限的朋友,不妨直接購買半手工的紫砂壺;

言歸正傳,有很多全手工紫砂壺在視頻網上琳琅滿目,下面講四點,也虛心接受大家的不同意見;

01

看略微變形的內壁章

內壁章家喻戶曉,實際上是否打內壁章跟藝人的製作習慣有關,不見得所有的全手工壺都一定有內壁章,也不見得有內壁章的就一定是全手工,全手工壺的內壁章,由於在身筒完成之前直接打章在泥片上面,然後經過了圍身筒以及拍身筒的整個過程,所以,它的章有一定的變形,不會特別的清晰規整,這是第一點;

02

看泥片接頭

泥片接頭真正的全手工應該用若隱若現來形容,因為我們打好泥片圍身筒之時把泥片接到一起,很多藝人是習慣把泥片接頭給它光的比較乾淨,所以有一些高端的紫砂壺,甚至你用肉眼都無法看到清晰的泥片接頭,用手去摸才會有點感覺到,泥片接頭,真正的全手工不會像臥蠶一樣,粗的跟蠟筆小新的眉毛一樣,那就有東施效顰之嫌。

03

紫砂壺內壁收縮紋

匠人在拍打泥片的過程當中,如果是跟泥凳接觸對面朝裡,那麼形成的一般是木紋加收縮紋,如果朝外,形成的就是收縮紋;

04

看壺底

全手工的紫砂壺由於是上底,所以它的成品看上去跟身筒內壁上,會有一個相對明顯的界限,不會是完全的一體;


lzw217629


大家對半手工一直有個誤區,認為半手工的就是機器做的。

半手工也是全部需要手來完成的,這次給大家錄了一個對比視頻,可以直觀的看到半手工和全手工的區別~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5570598e58f8f4d908788bcb2a1578a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