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一個普通工人在一個孤獨的小城,用一支筆定義了全宇宙的命運!

一個普通工人在一個孤獨的小城,用一支筆定義了全宇宙的命運!

劉慈欣與他的粉絲奧巴馬

“看了《三體》我覺得我平常的工作,是如此的渺小和不值一提!” 美國前總統貝拉克·侯賽因·奧巴馬。

讓奧巴馬這個站在世界頂峰的男人,發出感嘆的是一本來自中國的科幻小說——《三體》,它是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同時它又被稱為“互聯網黑暗聖經”,被雷軍、李彥宏、柳傳志、馬化騰、周鴻禕等一眾科技大佬所深深著迷,甚至專門開會研討。但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本被稱為“震碎了所有科幻小說”的偉大作品,卻出自於中國的一個小城中一個普通的工程師之手,他的名字叫做劉慈欣!

一個普通工人在一個孤獨的小城,用一支筆定義了全宇宙的命運!

劉慈欣

劉慈欣,1963出生,原籍河南省信陽市羅山,在文革期間隨父母從北京遷居到山西陽泉,並在那裡紮根。大學畢業後劉慈欣進入離陽泉一個多小時車程的小城娘子關的電站中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他大多數科幻作品也都是在電站辦公室中完成的,直到電站被關停。

劉慈欣是一個孤獨的行者,不善言辭、不善社交,固執甚至有一點木訥。他擁有自己的世界,並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如果不是因為《三體》的獲獎把他推到了公眾面前,他也許永遠會是陽泉這個小城中一個默默無聞,甚至有點不走運的普通工程師。儘管他用他的瑰麗的想象構建了一個宏偉的宇宙,創造了最黑暗的武器,揭示了最恐怖的真理,但在現實社會中他並不是一個能適應社會發展的人。

一個普通工人在一個孤獨的小城,用一支筆定義了全宇宙的命運!

劉慈欣

如果用一件事說明劉慈欣的性格,莫過於他最輝煌的時刻雨果獎頒獎現場。作為這個地球上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亞洲人,2015年8月23日在第73屆雨果獎頒獎禮上,《三體》獲獎的消息特別由美國航天局宇航員 Kjell Lindgren,從漂浮在地球之外350萬公里的國際空間站裡用視頻連線宣佈。如此大的陣仗,如此光榮的時刻,然而此時作為主角的他卻在陽泉一段泥濘的小路上開車,只能由《三體》英文版譯者劉宇昆代為領獎。原因是在他提前得到組委會通知後,劉慈欣給人家發了封郵件,問是不是一定要過來參加?對方的答覆是:不一定,照您的意願來。於是他就決定不去了。

很抱歉我用“自卑”來形容他真正不去的理由,他不併不是一個職業作家,他也並沒有很大的名聲,他也不願意別人打擾他的生活,他只是中國一個小城中一個不走運的普通工程師!

一個普通工人在一個孤獨的小城,用一支筆定義了全宇宙的命運!

劉慈欣

《三體》的成功給劉慈欣帶來了巨大的聲譽,甚至為他帶來了山西省和陽泉市作協副主席的職位,他的工作甚至為當地領導親自過問,然而他並不是一個善於利用自己聲譽的人,並不會運用自己巨大的名聲為自己謀求更大的利益,像一個孤獨而單純的行者。高曉松在談及此事的時候非常遺憾,甚至痛心疾首,說出了:連我這個銅礦都由好多人圍著我,為什麼大劉這座金礦就沒有利用好的話。也許大劉(劉慈欣)並不是不懂,而是不想,他不想為了名利而奔走於迎來送往的名利場,只想簡單的活著。

一個普通工人在一個孤獨的小城,用一支筆定義了全宇宙的命運!

劉慈欣

劉慈欣並不是一個討人喜歡的作家,他的作品黑暗而恐怖。人類圈養、降維打擊、規律打擊……天馬星空的想象背後是讓人脊背發涼的恐懼;但同時劉慈欣也是偉大的,為什麼《三體》會被雷軍、馬化騰、李彥宏等一眾科技大佬所推崇,因為他寫自與2006年的《三體》,對當下互聯網的發展及經濟走勢有著驚人預見和啟迪。

沒看過《三體》的人永遠不瞭解《三體》的偉大,他其龐大架構和天馬行空的想象使得所有的科幻小說在它面前都相形遜色,這個冷靜的工科男描繪的不是世界大戰,更不是星際大戰,而是超越人類想象之外的宇宙輪迴。如果說科幻文學代表著人類思維的解放,那麼劉慈欣給人類帶來的則是一次人類思維的巨大拓展與飛躍。

一個普通工人在一個孤獨的小城,用一支筆定義了全宇宙的命運!

劉慈欣

最後用一段文曰小強節目中,我非常喜歡的話向這位行走於人類思維邊疆的孤獨行者致敬:嘿我叫程心,這是我的回憶,一些往事的框架,我將它封在瓶中,希望有一天會有一個人會將所有的細節補充進來,那一天不在過去,不在現在,也不再未來。感謝你劉慈欣,打開了這個漂流瓶!”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讀一讀《三體》。

致敬影視,致敬策劃,專注新媒體,歡迎有夢想的人一起同行,歡迎關注微妙唯笑夢工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