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目前為止,美劇、英劇、德劇、韓劇、日劇、甚至是西班牙劇,可以說不同國家的劇自有獨樹一幟的風格。

所有美英日韓之外的其他語種的劇,基本都會被冠上“小眾”的標籤。

其實,所謂“小眾”劇也許並不比主流英美劇差,只是翻譯人才少,沒機會與觀眾見面。

今天,小凡就給大家介紹一部去年在國外熱播的西語劇

紙鈔屋

La casa de papel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這部劇目前被Netflix買下,它在豆瓣上的評分雖然不高(8.3),在IMDB上竟然得到了8.8的高分。

(一般都是IMDB的評分比豆瓣低)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該劇講述了一個策劃縝密的犯罪團伙搶劫一座印鈔大廈的故事。

不同於以往搶了就跑的罪犯,這夥人開創了獨樹一幟的搶劫方式。

他們劫持人質,常駐大廈內部,和警察展開了拉鋸戰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小凡總結了這部西語劇的幾個特點:分別是帥哥美女多、劇情節奏快、不按套路出牌。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人物介紹

說到帥哥美女,先簡要介紹一下這個犯罪團伙中的九名成員吧。

團隊Leader是一名代號“教授”的中年儒雅男。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他的性格一如他的代號,科學、智慧而嚴謹。

他精心策劃了劫案的每一個步驟。

然後招募夥伴,並用五個月的時間對他們進行封閉式培訓,力求做到萬無一失。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本片中,教授是整個行動的幕後指揮者。

本劇女主,代號“東京”,是一位有紅顏禍水氣質的小婊砸。

(所有隊員都選擇了城市名作為自己的代號。)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她既精緻又性感,渾身有股讓人無法抗拒的野性。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不得不承認,看慣了傳統英美的漂亮姑娘,這位西班牙妹子真是美的讓人耳目一新。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本劇中,時不時會加入東京冷靜的旁白。

這是另一位美豔小姐姐——假鈔專家“內羅畢”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這位是柏林先生,他渾身散發著一股邪魅氣質,是個經驗豐富、心狠手辣的搶劫慣犯。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在整個行動中,柏林負責對印鈔大廈內部人員的直接控制。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當然,這樣的團隊中少不了一名黑客,他就是年紀輕輕的小帥哥“里約”。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團隊組建沒多久,里約就和東京搞上了,雖然領導再三強調不能發展內部戀情。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並且,里約覺得自己找到了真愛,但大他15歲的東京可不一定這麼想。

接下來是“父子組合”——莫斯科和丹佛,他們負責乾重活:鑽個逃跑地洞、撬個保險庫門等等。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最後的角色是這對光頭雙胞胎,他們是整個計劃裡的士兵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劇情介紹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第一集開頭,劫匪團亮相。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然後,一眨眼的功夫已進入正題:他們穿著紅衣服,戴著畫家“達利”的面具,擠在一輛小車上,開始了搶劫之旅。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在之後的劇集中,除了講述印鈔大廈內發生的故事,還會時不時的插一段倒敘,講講這群劫匪每個人身上的故事。

一開始,主角們的計劃看似挺完美。

他們一部分人負責劫持運鈔卡車,躲在裡面進入大廈內部。

另一部分人直接從外面進入,行動時來個裡應外合。

與此同時,里約搞掉了大樓的監視和安全系統,切斷了所有與外部的通信連接。

然後,教授一聲令下,所有人掏出槍大喊搶劫,一瞬間將大廈內的人員全部控制。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按正常流程,接下來自然是撬保險櫃、往袋子裡裝錢什麼的,但這行人的真實目的不在於此。

他們想要的比這點兒多的多。

注意,他們佔領的地方叫“印鈔大廈”。

沒錯,這群劫匪試圖打“持久戰”。他們將人質變成奴隸,轉動一臺臺印鈔機,源源不斷的吐出錢來。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當然,觀眾肯定會質疑,難道警察被逼急了不會突圍嗎?

還有,他們打算怎麼撤退呢?

第一點早就被教授考慮到了。

一進大廈不久,他們就命令所有人質穿上和他們一樣的衣服、戴一樣的面具。

他們手裡還有另外一張“王牌”:來參觀的一群高中生中有英國大使十七歲的女兒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歹徒們將其稱為“小羊羔”。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他們先發制人的讓小羊羔給媒體致電,聲明劫匪們絕對沒有傷害人質的意願。

反而如果警察強行突圍,則絕對會造成人質傷亡。

這下警方變得極其被動,一時束手無策。

(畢竟全世界都看著呢,民主國家啊……人質中還有未成年人和那麼重要的人物。)

完美的計劃卻被各種意外打亂。

隨著劇情發展,每個劫匪身上的弱點也慢慢顯現出來。

隊員之間的矛盾和羈絆製造了一系列情況。

先是東京和里約乾柴烈火的愛情給了警察可以趁機而入的突破點。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接著,負責乾重活的父子倆——莫斯科和丹佛,也相繼捅了簍子。

面對想要墮胎藥的女性人質,兒子丹佛大動惻隱之心,苦口婆心的勸人家不要墮胎。

話說這對父子本來也不是心狠手辣的角色。

用父親莫斯科的話說,與其把他們叫做“劫匪”,不如叫做“盜賊”。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而丹佛因為自己的母親也曾打算“做掉自己”,沒法對墮胎視而不見。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但一旦跟人質建立了情感聯繫,再想動手做髒事就難了。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在這之後,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光頭士兵也犯下低級錯誤。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這位看上去兇巴巴的士兵在教授的質問下,人設陡然變的可愛起來:他試圖像小孩兒一樣撒謊、笨拙的掩蓋錯誤。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話說,這群劫匪確實算不上合格的犯罪分子,全隊只有教授一人負責智商,幾乎誰也不敢真的動手殺人。

很多觀眾因為歹徒們不夠狠、不夠專業而生氣。

不殺人質”在本劇中恰恰是高明的做法

因為一旦人質死於歹徒手下,警察也就有了組織武力突圍的理由。

並且,誰說搶劫犯不能善良、談戀愛、做事有底線呢?

他們信仰的理念恐怕是:只搶資本主義的錢,不能傷害同為勞動人民的無產階級。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導演並沒有向我們展現一場完美的犯罪,而是講述了預期的完美是如何被“人性”破壞的。

同時,這部劇對警察、人質的刻畫也是有血有肉,讓他們不再是臉譜化的存在。

本劇中主要塑造的警察角色是一位雷厲風行的女長官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她外表沉著冷靜,說話辦事一副女強人的樣子。

但私下裡,她竟是一名家暴受害者,和前夫爭奪著女兒的撫養權。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這個既堅強又柔弱的女警察也是頗有人格魅力的角色之一。

而在人質中,有私下偷情、因為女方懷孕而鬧翻臉的經理和秘書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這一對在經歷了搶劫之災後竟然冰釋前嫌,重新成了真愛。

全劇中,劫匪、警察與人質之間的互動極其頻繁

警察與歹徒的博弈就像下棋,人質甚至也和劫匪產生了感情。

他們的命運產生了各種奇怪的交錯。

看慣英美劇的孩子們來換換口味

本劇最大的特點就是,你永遠預測不到後面的情節。

這也正是看劇的一大樂趣:跳出固定的思維模式,接受不同種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