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20多歲姑娘遺書引發數萬人關注:非法高利貸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

20多歲姑娘遺書引發數萬人關注:非法高利貸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

20多歲姑娘遺書引發數萬人關注:非法高利貸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

資料圖

5月21日,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在北京某醫院急診科工作的一位20多歲的青年女子,在其微博上發了一封遺書,迅即引發了全國數萬名網友的高度關注。

這位女孩的父親借高利貸欠下不少錢,房子也賣了,還連帶著讓女兒名下也揹負了很多債務。無奈之中,全家人選擇了自殺。據最新消息,這家三口人在海口被警方發現,並送往醫院緊急搶救,目前已經脫離危險。相關閱讀點擊▶《20多歲姑娘發佈遺書,一家三口凌晨自殺!熱心網友生死營救,剛剛消息傳來…》

這是一個令人揪心的消息。雖然目前的結局還不是太悲慘,但是從中傳遞出來的面對高利貸的威脅,一家三口放棄生命的現實故事,卻引發了很多人的憤慨和關注。

高利貸,或叫大耳窿、地下錢莊,這個非法的民間借貸行為,古今中外都屢見不鮮。我們在一些影視劇,特別是香港電影中,常常看到,很多人因為突發的生活窘境,而不得不借了高利貸,結果還不上就遭到放貸人的追殺。

據有關資料介紹,目前高利貸在我國相當多的地方是比較嚴重的,特別是一些經濟不發達的農村,很多人因為生活無著落,不得已借了高利貸,但結果卻是多年都還不上。

高利貸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高利率”,這決定了它長期以來的“非生產性”特點,即借高利貸的目的不是為了擴大再生產或投資,而是為了保證生存。據調查,借高利貸者真正用於再生產的只有百分之十一,百分之八十九的錢都是用於消費,尤其在農村。曾有人將借高利貸的原因歸納為幾種情形:一是生病,二是婚喪嫁娶,三是子女學費,四是償還舊債,五是天災人禍,六是維持正常的家用。

應當說,一般人對高利貸的危害還是清楚的,但是為什麼高利貸在我國很多地方還是有如此大的市場?有專家指出,高利貸的存在也是市場經濟下利益的必然驅動,很多有頭腦有機會的人先富起來了,但由於這些年銀行利息的不斷下滑,證券市場的不景氣,投資機會的匱乏,因此轉而投機取巧採用傳統的高利貸借貸方式,高息放貸,以此獲得更多的利益。一些人面對突發的生活狀況,比如突然破產,突然生大病等,苦於借錢無門,有時也是怕人笑話,因此選擇了找高利貸解燃眉之急。

但高利貸看似是救急,實際上是在人們面臨危難之時,向需要被救助者身上的傷口撒鹽;看似是救人,實際上是在敲竹槓,是乘人之危,謀取不當之財!高利貸的存在,顯然是在秘密渠道中進行,也不敢堂而皇之。但是它的存在實際上破壞了社會的穩定和團結,破壞了社會正常的金融秩序,帶來很多極端的社會危害。

我國法律規定,借錢行為本身是合法的,但超過銀行同期貸款利率四倍的利息是不受法律保護的,所以雙方簽訂的協議中關於利息的約定實際是無效的。在《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民間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中規定,出借人不得將利息計入本金謀取高利。審理中發現債權人將利息計入本金計算複利的,其利率超出規定的限度時,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一方以欺詐、脅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形成的借貸關係,應認定為無效。借貸關係無效由債權人的行為引起的,只返還本金;借貸關係無效由債務人的行為引起的,除返還本金外,還應參照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給付利息。《合同法》也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

然而,很多當事人借了高利貸還不上,或者還的利息離譜,並沒有想到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利益,而選擇了輕生之路。

面對高利貸的多發,立法機構和政府相關機構應當高度重視,並在法律法規方面繼續給予完善,讓高利貸者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同時在社會救濟方面加大救濟力度。

作者為時評人

圖片/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