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國家太窮,自認首都位置不好,決定遷都,遷了50年都沒完成

位於非洲的坦桑尼亞,是古代人類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國土面積廣大,將近一百萬平方公里,人口也有五千多萬,是非洲地區的一個大國。

國家太窮,自認首都位置不好,決定遷都,遷了50年都沒完成

而提到這個國家和中國的關係,兩者可以用患難見真情來形容。尤其是我國,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一直大力援助這個國家,在所有被援助的非洲國家裡,坦桑尼亞所受到的恩惠最大,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坦贊鐵路,中國為了幫助他們修建這條鐵路,曾付出了數十人的人員傷亡,這樣坦桑尼亞很是感激。而且這座鐵路修好了之後,對坦桑尼亞國內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不過對於坦桑尼亞這個國家而言,雖然受到我們的大力援助,然而國內的經濟發展依然不是太景氣,甚至是聯合國所公佈的全球經濟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面對這項屈辱的“名譽”,坦桑尼亞自然要尋找原因,找來找去,他們認為是自己國家的首都位置不對。

眾所周知,一個國家的首都,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引領作用。因此在首都的選擇上,一般遵循著幾個規律。一個是古代人們所奉行的“天子守國門”的理念,作為一個國家的皇帝,就應該將首都扎到重要的戰略地帶,起到預防外族入侵的作用,這個事情也只有皇帝親自作出表率才有作用,所以有些國都的選擇就充分考慮了這一因素。

另一個規律就是國都的地理位置一定要便利,應該適合“四通八達”的原則,這樣有利於全國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進而成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

國家太窮,自認首都位置不好,決定遷都,遷了50年都沒完成

再一個規律就是適合發展和擴張。地處平原,有利於城市的外延,如果選在山區,風景倒是優美了,但城市的擴建就成了問題。

因此綜合這幾個因素,坦桑尼亞發現他們的國都選址有問題。因為在最開始的時候,坦桑尼亞的首都是位於東部沿海地帶的達累斯薩拉姆,這個地方的優勢在於地處沿海,經濟發達,劣勢就是有點偏,不利於國內其他地方的互動交流。簡言之,就是國都的輻射能力有限,對國家的整體發展帶動力不強。

既然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了,坦桑尼亞也很快決定,將首都從這裡遷到多多馬,這個地方處於國家的中心,一旦發展起來,都周圍的影響和帶動能力很有效果。

國家太窮,自認首都位置不好,決定遷都,遷了50年都沒完成

決定了遷都,坦桑尼亞也非常重視,開始了一系列的遷都工作。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們的這次遷都,耗費了將近五十年的時間,而且直到現在,坦桑尼亞的遷都工作還沒有全面完成,很多基礎設施建設都沒有到位。

之所以如此拖拉,一是非洲人固有的懶惰性格,做事散漫,沒有工作激情和合理的計劃安排;另一方面,還是太窮了,缺少必要的配套資金。而一直得到我們大力援助的坦桑尼亞,實在不好意思開口請求我們的幫助了,如果遷都的事情自己都搞不定,說出來太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