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7至9成終末期癌症患者遭受癌痛,癌痛應該怎麼治?

7至9成終末期癌症患者遭受癌痛,癌痛應該怎麼治?

作者丨王昆

來源丨醫學界腫瘤頻道

生活中一些慢性疼痛、與腫瘤無關的疼痛,不影響生命,愈後相對良好;大多數慢性疼痛表現為間斷性的疼痛加重,一般不會對心理和生活造成很大影響和干擾。

癌痛則不然。

它病因特殊,來自腫瘤,一旦出現,很多患者/家屬會認為疼痛是腫瘤病情有進展的信號,愈後很差,過程痛苦。一方面疼痛導致心理壓力增加、不思飲食、睡眠障礙;這些問題會使患者營養不良、虛弱、乏力、對疼痛感受愈發敏感,疼痛加重。持續存在的疼痛會使痛覺感受器官發生變化,出現痛覺敏化,臨床表現為小的痛覺刺激變成難以忍受的劇痛,觸覺變成痛覺,成為難治性癌痛。因此,癌痛要及早有效控制。

為什麼癌痛比普通疼痛更“痛”

痛覺作為感覺之一,是如何產生的呢。正常情況觸摸自己皮膚感受到的是“觸覺”,如果被燙起泡,感受到的則是“痛覺”。

多數癌痛是炎性疼痛的一種,類似於發炎,如牙發炎引發的疼痛。腫瘤釋放的除了最常引發疼痛的炎性遞質,也可以產生很多腫瘤壞死因子,這些稱為痛覺遞質,持續存在會造成痛閾下降,痛覺敏感。加之腫瘤常常壓迫或侵潤神經,導致神經感受進一步敏化。

此外,腫瘤是代謝紊亂性疾病,必須在酸性環境下進行增殖。因此凡腫瘤活性增強、增殖過快時,腫瘤周邊PH值都很低。“酸”是一種很強的痛性遞質,也影響痛覺,如同人皮膚接觸並被醋酸損傷後,產生劇烈疼痛一樣。

重重因素疊加,癌痛變的很“痛”。如果不干預,對患者生活會造成很多幹擾,例如食慾下降、失眠、因疼痛減少活動,身體將越發衰弱,進一步加劇情緒紊亂,引發焦慮、抑鬱。這些最終導致的,是機體功能下降、免疫細胞能力下降,對腫瘤的抑制力下降,促進腫瘤擴散、增殖。

終末期腫瘤,七至九成患者遭遇癌痛

疼痛表達是人類與身俱來的能力與功能,是一種生理功能,對人體起到保護作用。例如,觸摸五六十度的熱水,會感覺到疼,此時就會及時躲避,起到保護人體防止進一步發生損傷。做飯時滾燙的熱油濺到手上,會出現水泡,也覺得特別疼,一般會給予治療,防止觸摸,保護傷口。但這種疼痛稱之為“好痛”,是生理性疼痛,其特點是疼痛可以隨著時間逐漸減輕,傷口癒合。

此類疼痛也稱為急性疼痛,具有如下特點:經過簡單治療能緩解,疼痛損傷到達極限後會逐漸減輕,是可以自愈的。例如手術3天后,疼痛自然緩解;骨折後出現劇烈疼痛,甚至活動受限,經一段時間治療和休養,會逐漸緩解。

慢性痛統稱為“壞痛”,常伴失眠、便秘、食慾不振、心慌、肢體活動受限,非常劇烈的疼痛會出現四肢厥冷、冷汗血壓下降甚至休克等;慢痛在生活中也很常見,如,老年人的腰腿痛、椎間盤突出、帶狀皰疹等,這類疼痛時而加重,經休息後可緩解,過一段時間又會突然加重。壞痛更應引起重視,一旦出現需積極治療,不是忍耐。

慢性疼痛中一種特殊類型,就是癌痛。文獻報道,癌痛佔慢性疼痛的3%-5%。比例看似不高,但在腫瘤患者中佔多少呢?從出現疼痛到經診斷為腫瘤的患者,約有1/3有癌痛問題;經治療後,仍有50%的患者有癌痛;終末期患者,70%-90%會遭受癌痛困擾。

很多時候,醫患都認為癌痛是必然的,無法逃避,必須忍受的。但持續不緩解的癌痛,會導致患者生存時間縮短几倍甚至幾十倍,這也是為何應加強癌痛管理的重要原因。出現疼痛後及早給予治療和控制,打破癌痛惡性循環是腫瘤治療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醫患應樹立正確理念,將癌痛治療與抗腫瘤治療等同起來,甚至一些情況,應先控制癌痛,再接受抗腫瘤治療,以提高患者獲益,這也是國內外疼痛專家一致的意見和推薦。

大多數的癌痛通過規範化的藥物治療可以獲得有效的緩解,但有些患者由於腫瘤對組織器官、神經系統的侵襲

,導致嚴重的身體功能損傷,單一的鎮痛藥物治療不能獲得很好的治療結果,需要多學科及個體化治療

不同的癌痛由於疼痛機制和病理生理功能損傷不同,需用不同疼痛治療技術和理念。例如胰腺癌,非常疼,因腫瘤侵犯胰腺後方神經——腹腔神經叢,患者疼痛難忍,食慾下降,胃腸功能下降,不能隨意保持體位,只有跪姿或蜷縮才舒服。患者很容易營養不良,體重下降,惡液質,加劇機體功能下降。如何打破惡性循環?就需要疼痛專科技術治療。

其實最大的問題是腫瘤侵犯神經,神經遭到壓迫或破壞,加之腫瘤釋放的痛性遞質,痛感非常強烈。此時只用藥,疼痛可緩解一部分,但功能不能緩解,患者食慾不振、大便困難、體位和活動受限依然加重。對此,特別強調及早微創治療,阻斷腹腔神經叢,改善內臟神經痛。

癌痛治療在腫瘤治療全程中起畫龍點睛作用,打破了癌痛導致的惡性循環,除了解除疼痛,更重要是改善功能,改善生活質量,改善整體治療效果。

主任說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疼痛治療科開設癌痛專欄,今天是第一期,分享何為“癌痛”,什麼叫“好痛”,什麼又是“壞痛”。以後的內容將逐漸深入,更貼合臨床實踐。下期內容,我們來聊聊腫瘤患者常見的骨轉移痛。敬請期待!

專欄科室簡介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於1994年成立除痛門診,2008年建立國內首家癌痛治療專科,目前在麻醉性鎮痛藥物的處方和管理,癌痛患者在家治療,癌痛的微創治療技術等方面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癌痛治療方法已經從單一採用阿片類鎮痛藥物,逐漸發展為以規範的癌痛三階梯治療為基礎,微創介入疼痛治療、腫瘤姑息症狀治療相結合的整體治療模式。

科室先後開展了射頻熱凝毀損系統用於腫瘤導致的神經源性痛治療,經皮椎體成型術治療骨轉移,CT或C型臂引導下行各種交感神經叢毀損術(治療頸肩部癌痛;胸部癌痛;腹部、盆腔及會陰部癌痛、下肢癌痛等),溶骨性骨轉移的射頻消融治療,蛛網膜下腔植入式鎮痛泵緩解各類難治性癌痛。2017年9月,由疼痛治療科王昆主任牽頭,完成了國內外第一部難治性癌痛專家共識,發表在《中國腫瘤臨床雜誌》。

7至9成终末期癌症患者遭受癌痛,癌痛应该怎么治?

王昆 教授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疼痛科主任、營養科主任、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常委、癌痛學組組長、中國抗癌協會康復與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常委、難治性癌痛學組組長、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腫瘤姑息治療與人文關懷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心理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與支持治療專業委員會常委、腫瘤營養支持學組組長。專業從事癌痛診治近20年,擅長癌性骨轉移疼痛、癌性神經源性疼痛和內臟痛的診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