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為什麼要住大城市,是湊熱鬧?(文摘)

一線城市有三樣寶:創業、投資、路演,靠能力翻身的人大有人在。

三四城市也有三樣寶:醫生,教師,公務員,這就是這個城市最體面的職業。

一線城市更加開放,機會很多,有能力的也很多,所以大家互相制衡,所以彼此只能遵守規則;二三線城市相對封閉,多是拼爹和潛規則,更講究人情世故。

一個地方規則越不透明,“潛規則”生存空間就越大。關係比能力重要、算計大於努力;攀比高於生活;其實,這個世界根本沒有安逸的生活,一線城市的人累在節奏,三四線城市的人累在做人。

從表象上看,一線城市,高樓林立,燈紅酒綠,人群熙攘,發展的平臺大,資源多,但是繁華背後也隱藏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可能今天登上巔峰光彩照人,明天就可能跌落神壇失去一切,無情地被淘汰。

四線城市,悠閒緩慢,不喧囂,人少,雖然工資不高,卻也沒有高房價高物價的壓力,沒有裝修豪華的大商場,但一兩個小商場也足夠滿足人們的需要。沒見過豪車奢侈品,即便真拿出Coach上街,都沒有多少人認得。

一線和四線,差的最重要的不是物質,而是是格局和眼界。

生活在四線城市,最可怕的是憑關係人緣和父輩資源常常可以輕鬆奪走普通人想靠努力得到的大部分東西。

一線城市能讓人看到,如果努力,終有一天我也能得到我想要的東西。畢竟相比之下,大城市更看中的是個人能力,也會提供更多發展機會,看到優秀的人會見賢思齊,思考我和優秀的人之間到底差在了哪裡,我要如何才能夠獲得提升。而不是用背後有人這種揣測來麻痺自己,為自己放棄努力找藉口。

一線和四線城市,各有各的好與壞。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待的地方。沒有什麼對與錯,優與劣。真正可以獲得知識,思維成長的地方 有著非凡的吸引力。這種奇妙的感覺就像是《約翰福音》中的那句話,

“whereas I was blind, now I see.”

“從前我是瞎的,如今我看得見。”

“如果你足夠幸運,年輕時候在巴黎居住過,那麼此後無論你到哪裡,巴黎都將一直跟著你。”——海明威

你年輕時候去過的地方,居住過的城市,它們都深深地影響著你。巴黎也好,紐約也好,北京也好,又或者是大理,桂林或者其他三線小城。

因為每個城市都有它與生俱來的氣質,並且這樣的氣質將在你年輕的時候,悄無聲息地浸潤你,影響你,改變你。

如果你問我,對於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來說,什麼最重要。

那麼一定是:眼界。

如何才能有更寬廣的眼界?

來北京混,是我人生前 28 年做過的最正確的決策之一。雖然,作為一個農村孩子,我花了很長時間才走出自卑。

年輕時選擇的城市會影響自己一生,20 歲到 28 歲這八年,我在北京重塑了自己,也必將影響我後面的人生。

每次看到逃離北上廣的話題,我都想說:留下來吧,不管現在有多苦,多年後你會感謝自己那個選擇。

我也建議,那些還沒來但渴望來一線城市的年輕人,來試試吧。成本只是一張高鐵票。如果不行,你再回去,又能損失什麼。當然,若連這點勇氣都沒有,人生再失敗也沒什麼奇怪的。

一線城市到底有什麼好?

我總結出 4 點,第一點你比較熟悉,後面 3 點可能會給你更多啟發。

為什麼要住大城市,是湊熱鬧?(文摘)

1

見識決定命運,格局決定選擇

很多人工作時總是會遇到瓶頸期,然後有人建議說休假出去走一走,回來能做得更好。

我很喜歡這個建議。你可能覺得,這兩件事有毛關係。但我明白,一個開過眼和沒開過眼的人,做事的格局自然是天壤之別。

大一寒假,我去青島打工賺零花錢,和同學一起,在雲霄路做巡街保安,一天賺 80 元,如果願意晚上加會班,120 元一天。

雲霄路上車很多,豪車也很多。

和同學一起在街上站崗時,

我倆經常互相一個問題:

你說這街上的車都多成災了,

為什麼還沒有一輛屬於我們?

這個問題後一般緊跟著另一個意淫的問題:

來,選一輛,你想要哪個?

19 歲之前,我從不會問自己這樣的問題。因為我見都沒見過,19 歲之前我沒去過城市,從小生活在農村,讀高中也是在農村小鎮上。

人不會渴望在他的世界裡不存在的東西。

對我來說,這就是見識決定命運的最好解釋。

五月份見投資人,我講起自己大學做保安、擺地攤的賺錢經歷,他問:為什麼會做這些?那時候你有其它更好的賺錢機會啊。

我回答:是啊,好的賺錢機會從來都很多,只是那時候我沒見識,很多好機會你擺在我眼前我也看不見。

關於見識的重要性,羅振宇講過一個段子。

兩個農民坐在一起聊天,

一個農民吹牛:我見過皇帝的金鑾殿?

另一個農民問:皇帝金鑾殿長啥樣啊?

第一農民回答:金鑾殿那厲害了,

左邊一個油條鋪子,右邊一個燒餅鋪子,

皇帝想下來吃那個就吃哪個,

吃完都不給錢的。

一個農民,

他能想象到世界上最好的生活就這樣。

一個撿糞的坐路邊上聽見了,

說:TMD,我要是當了皇帝,

這撿糞的叉子得是金的,

而且路兩邊的糞都得歸我一個人撿。

打倒四人幫後民間也有這樣的笑話。

說江青這個老婆娘,真不是東西,

床頭放一個紅糖罐子,床尾放個白糖罐子,

夜裡起來都吃,真是太腐敗了。

那時候窮人覺得,

能這樣吃糖,就是皇帝娘娘的生活啊。

這就是沒見識對一個人的阻礙。

有個知乎網友說:

你見過這個世界上的好,你見過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在過著你想要的生活,你知道你值得一切更好的東西,所以你會更加篤定,更加心無旁騖的努力。

你只有見過一切,你才有資格選擇。

2

群體的智商,比個體的智商更重要

一線城市裡聚集了更多的聰明人,而群體的智商,比個體的智商更重要,這也是為什麼你要留在一線城市。

這點怎麼解釋呢?有個著名的分錢實驗:

實驗時,把受試者分成兩人一組玩遊戲。

一組的兩人分別用 A 和 B 代稱。

遊戲規則如下:

實驗人員先給 A 五塊錢,B 沒有錢。

然後 A 要把錢分給 B 一部分,

分多少都可以,

不論 A 給 B 多少錢,

實驗人員都會把錢數乘以 3 給 B

比如 A 給 B 兩塊,B 就會拿到 6 塊錢。

B 拿到錢後,

可以選擇回報一部分錢給 A,

但一點都不給也沒關係。

這個遊戲其實就是在模擬真實世界中的投資:我借給你一筆錢,你把這筆錢發展壯大後,再回報給我。但是這個投資能不能做成,完全取決於雙方的合作意願。如果 A 不信任 B,或 B 不回報 A,投資就無法很好的進行。

研究證明,智商越高的人,越願意合作 —— 高智商的 A 願意給 B 更多的錢,高智商的 B 也更願意把更多的錢回報給 A,這就叫“ 雙贏 ”。

這其實是一種博弈遊戲。如果雙方意識到將來還要打交道,就不至於做拿了錢就跑的一錘子買賣。而聰明人對這種重複博弈的遊戲尤其敏感!研究證明,在多次博弈的遊戲裡,如果 A、B 雙方如果都是高智商,他們雙贏合作的可能性會比低智商的小組高 5 倍。

聰明人選擇合作,並不一定是因為他們更善良 —— 他們只不過更理性,知道長期贏得更多。

任何人在這個社會上都不是孤立存在,人和人在社會上的一切合作,都可以看作是一次次博弈,聰明人和聰明人的博弈,通常是雙贏,而且是長期的雙贏。

如果一個大群體中,更聰明的人佔比更高,這個群體每天就是無數雙贏多贏的疊加,創造價值的效率是驚人的。

如果你很聰明,做事水平又很高,但你在一個三四線城市的小公司工作,那你就很不幸了,跟你合作的老闆、同事、合作伙伴會折磨死你。

這種地方的合作水平通常是很差的,每一次博弈中,大家想得更多的不是雙贏,而是單贏。

你和老闆的關係也是博弈啊,小地方的老闆更傾向於讓你付出更多的同時給你支付更少的薪水。

這個理論可以解釋很多現象:

像喬布斯、扎克伯格這類頂級的聰明人,都會給人才開高價,讓他們留下來,聰明人都喜歡和聰明人合作,這個公司就會吸引更多的聰明人加入,而一旦你和一級人才打過很多交道,你就知道那多順暢多爽,最後這就變成一個正向循環,一個公司裡大多都是聰明的人才。

而另一些老闆,在和人才博弈中總是有僥倖心理,希望自己多贏一點。結果就是優秀員工流失,優秀員工不斷流失的結果,平庸的人佔大多數,這會導致一個惡性循環——即便你招到一個優秀人才,他還是會很快離開,因為和他配合的人都很平庸,合作的流暢度之差會讓他崩潰。

你在這個社會上不是單打獨鬥的,儘量把自己放在一個更聰明的環境吧。

3

越複雜的環境,越能發揮你的才華

美國頂級名校範德堡大學找一群學生做了兩個遊戲:

第一個遊戲是簡單的做買賣,一人賣東西,一人買東西。

第二個遊戲是假設一個人是開發商,開發了一片商業區,另一人作為一個商家想要入駐商業區,在其中開店。兩人要共同商定店鋪出租的合同。合同有很多細節,比如營業時間多長、如何進行裝修等等。

這兩個遊戲都屬於博弈,有什麼區別?

第一個遊戲是簡單的零和博弈。賣東西的人希望價格越高越好,買東西的人則希望價格越低越好,雙方討價還價。特點是,一方贏得越多,另一方就輸得越多。

第二個遊戲則屬於複雜博弈。複雜博弈的特點是,雙方協商得越好,雙贏的程度就越大。

研究者真正想知道的是這些學生的智商水平和他們在遊戲中的表現有什麼關係。結果發現,在第一個遊戲中,學生討價還價的能力和智商高低完全沒關係。

而在第二個遊戲中,智商越高的人制定的合同水平也越高 —— 特別是如果兩個人都是聰明人,他們商量出來的合同就有更明顯的雙贏特徵。

研究證明,在簡單博弈中,你再聰明也佔不到什麼便宜。

聰明人真正的領域是在複雜的事務上。

更關鍵的是,把聰明人和聰明人放在一起,他們處理複雜事物的水平會非常之高。

你很聰明、水平很高,這還不夠,如果不把你放在一個複雜環境中,你的聰明毫無優勢。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恰巧做過很多屬於簡單零和博弈的工作。2014 年 10 月到次年 7 月,我在西單大悅城做過近 10 個月的服裝店員工作,就是每天 12 個小時站在店裡賣衣服、鞋子。

這家店一共 8 個銷售員,只有我是本科學歷,大部分是高中學歷。我本以為我很聰明、學歷又高,可以形成降維打擊,業績會甩他們幾條街。但結果你們猜到了,我被虐的很慘,我再多的聰明都沒有用武之地。最後,我想拼命拿一次銷冠,然後辭職,結果死活拿不到。

後來我做了新媒體小編,再後來做管理,後來做課程,然後做內容創業。這個過程中,工作越來越複雜,我的優勢越來越明顯。

只有在複雜的環境中,我的能力和優勢才被釋放甚至放大。若是做相對簡單的工作,我的競爭力未必強,很可能被別人幹掉。

一線城市肯定是比小城市更復雜,各種複雜。一群聰明的人,在一個複雜環境中,解決複雜問題,這才是最美妙的事。

而且在一線城市,天然的高度競爭,會讓你不得不向上生長;而在小地方,競爭程度天然就小,讓你不自覺地就跟大家一起混吃等死,反正大家都這樣,你也沒什麼愧疚。你在一群懶人中勤奮,你就是個異類,甚至你太努力都會被笑話。

有人會說,這樣競爭是不是太殘酷了?

但我就喜歡這點。競爭殘酷,說明這裡真實,不靠人情。中國,越是小地方,越是人情社會。一線城市,可以不靠關係,不靠乾爹,你只需要付出真實的努力,換取等價的回報。

做為一個從農村出來的 8 年北漂,我就有這樣的感受:

小地方,有關係的人可以不用努力,就奪走你拼命努力才得到的東西。而在一線城市,像我這樣的普通人可以通過努力,爭奪本不屬於我的優質資源。你想贏,你就有機會贏。

4

如果你竟然是一頭怪物

一線城市允許你做自己

如果你在一個小地方。

三十歲不結婚,你就是怪物。

結了婚不生孩子,你就是怪物。

女喜歡女,男喜歡男,你就是怪物。

好好的事業單位不幹,你就是怪物。

你大學畢業後不考研,你也是怪物。

你夏天穿個超短裙,你個不要臉怪物。

你花倆月工資紋個花臂,真他媽怪物。

你有錢竟然不買房,你是個傻逼怪物。

說實話,小地方怪物真不多,為什麼?

因為小地方不允許怪物存在啊,

你若是個怪物,你就完蛋了,

人人都要挽救你,教育你,隨時隨地,

為了你好,他們要你變成跟他們一樣的人。

一個人教育你還好,

說不定你還能對抗一下,過過招兒,

但10個人100個人都要教育你時,

孤立無援的你,會徹底崩掉,

每次被教育後你可能都要經歷一個

漫長得像一生一世的難眠之夜。

這座城市雖然競爭激烈,但是不管你是何種層次的人,你都可以在這座城市找到自己的位置,只要肯努力,這裡會給你很多的機會讓你施展自己,沒有人會嘲笑你的平庸,沒有人會嘲笑你的夢想。

這座城市大家都很忙,在這裡沒有人去關心你個人的私事,沒有人催婚,沒有人問你一個月多少收入,也不需要顧及那麼多人情往來,只要遵守規則,只需要活在當下,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累了睡上一天都沒人管你。

如果你有自己的追求,你的生活還可以過得精緻一些,你可以接觸到小城市接觸很少的演唱會、幾十塊錢一張票的音樂會、無數免費的展覽、講座、論壇、行業交流活動、讀書會應有盡有,只要用心去安排,生活可以過得很精彩。

如果你累了,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高鐵四通八達,機場通往全世界,只需要稍作準備就可以去你想去的地方。

這些就是我留在一線的理由,或許有一天我會離開,但是我從不後悔當時的人生選擇,或許會有遺憾,但是至少我來過,這就夠了,因為人的一生,除了房子,還有很多很多值得去追求。

如果有機會的話,千萬不要貪戀安逸和溫暖,你要在年輕的時候,住在一個大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