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日本人要吃鯨魚肉?

球妹


(文/海鮮進出口since1997)

日本捕撈鯨魚,對外宣傳一是維持歷史傳統,二是進行科研研究。其實,還有更深層次的野心。本文權且解讀一下。

歷史上,鯨魚曾經是海洋裡一個很大的群體哺乳動物。對鯨魚的濫捕最嚴重的是前蘇聯的捕鯨(1946-1986,180000頭)。

目前還在有捕鯨行為的國家不但有日本,還有挪威和冰島。這其中最主要原因的是經濟利益驅動。

不止是鯨魚,還有海豚,還有金槍魚……都是海洋裡最有經濟價值的種類。鯨魚肉,鯨魚油等都是高附加值產品。

臭名昭著的海豚灣,一直在譴責聲中存在。



雖然全球商業捕魚禁令從1986年開始生效,然而日本卻一意孤行,一直以科研研究目的捕撈鯨魚。

2014年3月底,國際法院禁止日本捕鯨船在南極從事捕鯨活動,認為日本捕鯨活動並非用於科研目的。

日本對於動植物的研究固然具有深度性和科學性(很多動植物的分類來自日本研究),依然掩蓋不住日本對海洋的依賴性和自身的民族危機感。

日本國土資源匱乏,只能依賴侵略掠奪外來資源。表現為戰爭與海洋捕撈。

日本歷史上的饑荒就是依靠捕撈鯨魚和海豚度過的。血腥的殺戮,一度被渲染為民族自強精神。

一點積極的貢獻是日本對瀕臨滅絕的藍鰭金槍魚和黃鰤魚的人工養殖。這也是在經濟利益驅動之下。


鯨魚肉好吃嗎?據說非常接近馬肉的味道。

中國市場很少見到馬肉,除了新疆有名吃馬腸,極少有直接標註是馬肉的。(大部分是掛牛頭賣馬肉)。

2017年,中國開始出口馬肉到日本。筆者親自嘗過出口馬肉刺身和馬肝刺身。沒覺得口感好。不如牛肉刺身。


國際動物保護組織的調查顯示,日本國內明確反對捕鯨的佔26%左右,明確支持的佔18%,其餘的56%是中立派。


可見,鯨魚肉意不再是日本的主要食物來源。那麼,為什麼日本不顧國際反對,堅持捕鯨呢?

最重要的原因,是對海洋的控制權。

鯨魚活動範圍極大,從北冰洋到南極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為了捕鯨,日本船隊可以堂而皇之地縱橫各大洋,停靠各大洲。一邊捕撈,一邊收集海洋數據。也許,就有二戰殘存的野心。

日本的“近江號”和“摩周號”大型補給艦,3艘“大隅”級運輸登陸艦,以及新“出雲號”,都是可以隨時改造成航空母艦。

秉性難移!切不可再做“東郭先生”!

歡迎關注《美食與美貌》,帶給您一份與眾不同的味道


美食與美貌


在我們的印象中,海里的鯨魚一直都是受組織保護的,而且很少國家會把鯨魚列入到食譜中。不過,日本人卻瘋狂的捕殺鯨魚,還要吃鯨魚肉,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近代,鯨魚隨著人類捕殺工具的進化,還有嚴重的海洋汙染,鯨魚數量銳減。半世紀前,全世界的藍鯨約有30萬隻,而現在只剩下2000只了。其中,北太平洋東部露脊鯨數量僅剩30只。

保護鯨魚已經是全世界共同的意願,但在日本數量越來越少的鯨魚並沒有被溫柔對待,在日本一些餐館依然會售賣鯨魚肉。因為捕鯨歷史長久,鯨魚肉也一度成為日本國民食物的代名詞,為此日本依然以科研為由,大肆捕殺鯨魚。

在他們看來,鯨魚全身都是寶,不僅是食物,更有著巨大的經濟價值。在日本,捕鯨業已經形成了一條巨大的產業鏈。一旦停止捕鯨就意味著有數十萬的人面臨失業。因此,就算遭到國際組織的譴責,仍然有人不顧反對地捕殺鯨魚。

更有甚者覺得,鯨魚處於海洋生物鏈的頂端,本身活著就是在危害附近的養魚場,所以捕殺鯨魚既能維持養魚業的穩定,又能給自身帶來利益。

如果有一天鯨魚這個曾經在海中暢遊的物種,真的從地球上消失了,未來我們只能從書本上看到它的存在,你會不會感到遺憾?各位小夥伴,你會支持日本的捕鯨行為嗎?


找靚機科普君


日本人喜歡吃鯨魚肉可以說是島國的地理特性以及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日本古代一直有肉食禁令,直到明治時期解禁牛肉為止。吃鯨魚肉從古就有,各方面的原因促成了日本對鯨魚肉的喜愛。

1、重要口糧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日本出現糧食危機,戰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鯨魚肉及其他魚類製品被視為價格低廉替代品的代名詞,成為日本人飲食生活中獲取蛋白質的重要食材之一。

2、飲食特點

鯨魚肉水分多肉質細軟,可塑性很強,日本常用的料理方法幾乎都可以用來處理鯨魚肉。另外鯨魚肉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又是富含鐵元素的紅色肉,被認為是高蛋白低卡路里的健康食材。

近年來,日本捕鯨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

據報道,南極的藍鯨數量已不足原來的1%,西太平洋灰鯨僅剩100頭,徘徊在滅絕的邊緣,而在南極海域每年都有近1200頭鯨魚被捕殺。除了被捕殺之外,水質汙染會使鯨魚中毒,船隻的噪音也會對其產生嚴重影響,這些都威脅到鯨魚的生存。

而日本認為一旦捕鯨活動停止,意味著整個捕鯨產業鏈上的大量工人面臨失業的可能,相關水產公司有可能面臨倒閉危險,從而減少日本的財政稅收。同時日本一直以所謂“科研”捕鯨為藉口,實際上在掩蓋其捕撈公海漁業資源的真相。

我們要呼籲全世界人們制止日本這種殘忍行為,來保護鯨魚免受暴徒的殘害。


菜菜影視


今天啊,閒來無事給大夥講這個事吧,說說日本人吃鯨魚肉這個習慣。

  這是個事的由頭是,前些日子,澳大利亞把日本告上了海牙國際法庭,說日本違反了《國際捕鯨管制公約》,濫捕鯨魚。海牙國際法庭受理了這起案件,並且做出了判決,判日本敗訴,今後不允許日本再捕殺鯨魚了。而且這還是終審判決,不許你再上訴了。

  澳大利亞、日本,按理說都是美國的盟友,在某些事上,兩國也是心照不宣,雖說不至於好到穿一條褲子、鑽一個被窩吧,但是礙著美國的這層面子,基本上也沒紅過臉。可在捕鯨問題,他們兩家的矛盾由來已久。

  澳大利亞政府曾經多次公開批評日本,捕殺鯨魚的行為,太血腥,太不人道,太缺乏良知。日本呢,高興了還兩句嘴,不高興了,連撣你也不撣你,照逮不誤。

  澳大利亞為嘛因為捕殺鯨魚這點事跟日本過不去呢,一來是因為兩國的文化傳統不一樣,澳大利亞認為日本的這種行為太殘忍,二來呢,日本的捕鯨活動,大部分都在澳大利亞附近的海域展開,離澳大利亞比較近,俗話說,眼不見心不煩,你別讓我看見,你讓我看見了,我就得跟你較情較情。

  澳大利亞民間還多次出動小漁船阻攔日本的捕鯨船,日本的捕鯨船,噸位大、設備先進,那在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幾千噸的大船,面對澳大利亞幾十噸的小漁船,踩一腳剎車激起來的浪頭,就能把你的小漁船打翻了,根本就不是對手,攔不住。

  最後終於發展到澳大利亞政府出面,把日本告到了海牙國際法庭,變成國際官司了。

  這場官司,不用打,勝敗就已分了。

日本有著悠久的捕鯨歷史,他們的捕鯨傳統可以追溯到數百年前,早期他們是合力包圍鯨魚,然後用長矛或木塞插入鯨魚的氣孔,由於技術和條件限制,那時候的捕鯨數量較為有限。

到了20世紀,日本沿海捕鯨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引進了蒸汽船和彈槍。到1934年,日本更把捕鯨領域擴大到南極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之後,鯨魚是日本公民重要的肉類來源。在1947年的時候,鯨魚肉幾乎佔了該國消費的所有動物蛋白的一半。直到如今,鯨魚依然是日本飲食的重要一環。


鞏貧煉鞏


因為日本人受到利益的驅使才會捕殺鯨魚。

鯨魚的油脂是一種潤滑油的主要原料。另外,鯨渾身是寶,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它的軀體為人們提供了大量的鯨肉、鯨油和其他產品,一頭100噸左右的藍鯨的價值達10000美元。鯨肉約佔鯨體重的一半左右, 除了研成粗粉當飼料或肥田之外,加工之後還可以供人食用,富含蛋白質,營養價值高。

挪威和日本等國的食品商場就供應新鮮鯨肉和鯨肉罐頭。日本研究美食的人認為,鯨肉味 道勝似牛肉,是世界上的美味食品之一。日本還利用鯨肉作原料,加工成人造纖維。

日本因為島內資源貧乏,而日本人捕鯨都在公海,所以沒人能管。


desinger


話說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日本人喜歡吃鯨魚肉的傳統使得日本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不斷捕殺鯨魚,日本是世界上捕殺鯨魚最多的國家之一,而且還在繼續捕殺。

至於為什麼日本人那麼喜歡吃鯨魚肉,這其實跟日本的環境和歷史有關,首先日本四面環海,海產品比較豐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環海的日本人養成喜歡吃海鮮的習慣,這海鮮當中就包括鯨魚。久而久之,吃鯨魚就形成一種飲食文化,代代相傳,所以今天的日本人還是非常喜歡吃鯨魚肉,鯨魚肉成為日本人肉食來源的重點之一。

日本人喜歡吃鯨魚肉除了環境原因之外,那就是歷史原因。早在數百年前,日本人就有捕殺鯨魚的習慣,那時候出海捕魚是很危險的,但是日本人為什麼要冒這個險,其實也算是被迫。在歷史上,日本在道教的影響下,當時是提倡素食的,不殺生,甚至天皇還頒佈過多次的“禁肉令”。所以一些家禽是不能吃的,但是鯨魚肉就可以吃,這裡我覺得就跟印度一樣,不吃牛肉,但是吃水牛肉,所以當時的日本人也是不把鯨魚肉當肉的,吃鯨魚肉自然就不違反“禁肉令”了。而到了近代,比如二戰時期,日本由於戰爭耗資過多,精力全部放在如何侵略別國上了,勞民傷財,導致戰爭過後食物匱乏,這個時候想吃肉都吃不上,更別說禁肉了。所以鯨魚自然又成為了日本人捕殺的對象,因為鯨魚個頭大,捕殺一頭就能吃蠻久,另外鯨魚的油脂也是很好的工業原料,捕殺鯨魚其實也是為了獲取巨大的利益。

隨著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以及環境的汙染,鯨魚是數量在不斷的減少,再加上歐美國家和日本的大量捕殺,大型鯨魚更加少了,國際捕鯨委員會為了保護鯨魚,制定了《國際捕鯨管制公約》。然而日本人不吃這一套,因為日本人認為吃鯨魚肉是他們的傳統文化,外人無權干預他們的自由,不給他們捕殺鯨魚就是不尊重他們的文化,所以日本人就打著“科學捕鯨”的旗號在到處捕殺鯨魚。

其實對於我來說,日本人吃鯨魚我是不反對的,就像玉林狗肉節一樣,同樣是傳統飲食文化,按道理來說我們應該尊重。但是日本捕殺鯨魚又不同於玉林狗肉節,因為狗現在還很多,吃一點確實沒有什麼影響,但是鯨魚不一樣,鯨魚已經算是瀕危物種了,如果再大量的捕殺,恐怕會因此滅絕。另外,我覺得日本人捕殺鯨魚可能還有背後的隱藏意義,藉著“科學研究”的旗號出到各個海域,考察各個海域的情況,甚至把捕殺範圍擴大到南極洲,所以他們捕殺鯨魚的目的也許不僅僅是拿來吃,背後的隱藏目的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範工聊美食


這裡是寫文章不愛放圖的長街小饅頭。簡單寫幾點大家都懂的看法。

首先是歷史原因,日本百年來多次食物匱乏,而鯨魚體大肉多。就像那句話說的,全社殺一頭,可以吃半年。有肉吃幹嘛吃草呢?

然後是文化原因,由於吃了那麼久的鯨肉,就逐漸形成了吃鯨肉的習慣,我看我國有些地區每年到一定時節吃什麼野菜吃什麼野草,祖上也很可能捱過餓。

再者是利益層面,捕鯨可以直接獲得收入。就像馬雲憑空整出個雙十一雙十二購物節,還有國內沒有聖誕老人參與的聖誕購物節,無非是商家為了自己的利益推出的活動,捕鯨業既得利益者一定會把此事往文化習俗層面上靠。宣傳日本吃鯨文化,其實日本網友說鯨肉也不是特別好吃的。

特別要提的一點是鯨這種地球上最大的動物其胃口也是驚人的。鯨這種生物大量存在對海洋漁業是個驚人的破壞力。每次進食的量以噸來計。一口吞下一噸的魚苗,就少了幾百噸上千噸的海魚。

原本人類捕魚技術沒上來的時候魚的數量與鯨呈一定的平衡。現在人口多了,技術也先進了,可魚還是那麼點魚,就不夠大家吃的了,怎麼辦?

日本這個島國土地狹小,特別仰仗漁業資源。日本人特別會吃魚,你看他們的筷子都是尖頭的,據說是為了吃魚挑刺,要是魚沒了日本的損失可就大了。

說了日本順便提一下我國,由於洋流的原因,我國的漁業不如日本,近年我國已經到了有海卻無魚可捕的尷尬境地。不得使用開啟休漁期的方法來保持一定的漁業資源。像浙江象山每年的開漁節,熱鬧的背後是無奈的捕不到魚。所以實際上中國是默許日本捕鯨的。


長街小饅頭


這個問題其實就跟問中國人為什麼非要吃大米一樣。首先,倭奴是島國,所以肉食相對較少,因為畜牧業畢竟不適合島國,而相對來說大海帶來的食物卻非常豐富,而且相對豬牛羊較容易獲得,所以天然選擇海物是倭奴不得已的選擇。直到現在倭奴也保持著海鮮類食物習性。然後就是風俗習慣,島國人危機意識強,崇尚強者,所以倭奴有臆想強者的怪癖,在其風俗裡有不少痕跡。而對於島國,危險往往來自海上,漁民也多死於海上,所以為了標榜強者,漁獵鯨魚這種性情溫順而又龐然大物的傢伙就成了倭奴的風俗選擇。就好像小孩子想要立威,去打大人不敢,打小孩又沒有太大的意義,所以當一個性情溫順,塊頭又大的有點智障的人出現後就成了目標,這也是為什麼壞孩子往往喜歡欺負大個子傻子。最後,鯨魚身上自身的價值也是倭奴喜歡漁獵鯨魚的原因。


墨蠡鞅


非常有同感,我是在班會上看到《海豚灣》的。我們來客觀的說說這是為什麼。

一,歷史上,吃鯨魚是日本的傳統,早在江戶時代以前就吃鯨魚。在日本歷史上,鯨魚製品是盛大宴會上和節日裡的美味佳餚。二,現實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的困難時期,鯨魚肉大大緩解了日本的糧食危機,併為當時貧瘠的日本百姓提供了寶貴的蛋白質。三,文化上,日本堅持捕鯨,是文化固執的表現。四,政治上,在日本社會,農業和漁業是旗幟性的行業,代表著日本的驕傲。而對於執政的自民黨來說,農民和漁民是大票倉,如果政府公開反對捕鯨會失去大批選民。日本堅持捕鯨,潛意識裡是要和歐美對抗。


萇卿


雖然因為歷史原因,不是很喜歡日本政府!但是說實話我們自己都沒有禁止吃魚翅,憑什麼讓人家日本不吃鯨魚和海豚?而且人家吃海豚吃鯨魚確實是有自身的資源匱乏!而且本身就有這樣的傳統,而我們吃魚翅有什麼實際意義嗎?不吃魚翅就沒肉吃了嗎?而且殺鯊魚的過程比殺海豚鯨魚更加的殘忍!更加的沒有人性! 所以在問日本人為什麼吃鯨魚之前,我覺得應該先問中國人為什麼要吃魚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