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在北方農村,種一畝小麥大約能產多少斤?

嘎子哥聊核桃


我國北方地區的主要夏糧作物就是小麥,華北地區的河南、河北和山東地區是我國主要的小麥主產區,其平均畝產多在1000斤/畝左右,遠超全國平均水平,而且品質優良!

以筆者所在的河南省東南部某縣為例,小麥的平均畝產一般都是1000斤,遇到風調雨順的年頭,小麥畝產1300斤都不是什麼問題,雖然比不過滑縣、溫縣這些全國知名的優質麥主產區,但是比全國平均水準還是高出一些。

2017年,全國小麥平均畝產不過720斤!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小麥播種面積為24000千公頃左右,摺合3.6億畝,其中總產量為1.3億噸左右,平均畝產為5410kg/公頃,摺合361公斤/畝,也就是720斤/畝,所以,可以這麼說,我國北方地區絕大多數的小麥產區都能夠達到比國家平均畝產高的小麥產量。

即便是如此,我國的小麥平均畝產在全世界來說已經算是佼佼者了,雖然只有區區720斤/畝。

華北平原:名副其實的小麥糧倉!

華北平原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糧倉,提供了中國一半以上的小麥產量,僅河南省一個省,每年種植產出的小麥佔據全國小麥的4成左右,全國每消費十斤小麥,就有4斤來自河南。

上文中也說了,我國小麥播種面積在3.6億畝,其中河南一個省就佔了8000萬畝以上,是全國小麥種植面積的23%左右,但是由於河南省小麥單產要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所以河南省的小麥產量佔到了全國小麥總產量的40%左右。

望周知!讓自己的親屬、朋友瞭解。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05.15


糧油市場報


相對於稻穀和玉米來說,小麥是三大主糧作物裡面單產水平最低的了,而且主產區比較集中,河南是第一大小麥主產省,產量佔了全國的將近四分之一,其次是山東、河北、安徽、江蘇、湖北等,這6個省份的產量佔到了全國小麥總產量的將近80%。

從單產水平上來看,近些年來,我國小麥單產水平穩步提高,在小麥播種面積增長有限,特別是近些年持續下降的情況下,小麥總產的穩定提高,與單產水平的提升有著很大的關係。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7年全國小麥平均單產在721.3斤/畝,2016年是710斤/畝,2010年是633斤/畝,2005年是570斤/畝,2000年是498斤/畝,1990年約426斤/畝。

以山東、河南為例,從統計部門的數據來看,2016年河南全省小麥平均單產在845.5斤/畝,山東全省平均單產是816斤/畝。具體來看,黃河沿線及以北地區的小麥單產水平相對高一些,基本上在每畝1000斤偏上,高的能達到1300-1400斤;黃河以南地區大多在1000斤偏下,安徽中南部、河南中南部、江蘇中部等地區多在700-800斤/畝。


糧小咖


實事求是的說,整個北方小麥的產量無法回答,因為地域性的差異和廣袤的種植面積無法確定詳細的數據。但是具體到某一個地區,還是能說個大概。

拿我所在的河南省太康縣來說,每年夏收季節小麥畝產平均能達到500公斤左右。當然,因為天氣、灌溉、病蟲害、施肥等各種原因,可能會有所減產。但是再差也不會低於300公斤,除非苗沒有出齊,而且還不管不問,任由雜草生長和病蟲害的侵襲,或者不施肥、不灌溉,還有就是經歷冰雹等惡略天氣。

反之,如果對小麥進行悉心的照顧和管理,那麼到收穫的時候它也會給你一個驚喜!

舉個例子:我們村裡的一個養殖專業戶,在播種完小麥之後,經常去地裡面查看小麥的長勢,比如說最近的墒情如何、小麥的出苗率如何、是否有病蟲害等等。如果出現問題,立即處理。墒情差澆水、有病蟲害打藥、缺肥立即施肥。由於自己是養殖戶,所以他家的小麥施肥全部使用雞糞和豬糞。到收穫的時候,畝產達到了700公斤。

個人認為,北方大部分種植小麥的地區,畝產最多也就700公斤左右,差一點的也就在400公斤左右。當然,一些地理條件差的地方就不得而知了,比如說山區,因為山區的土質較差,光照條件和氣候條件也不都不如平原,所以他們的產量可能會低一些。

總之,現在的種植技術和種植條件都比以前要好,只要悉心照料,產量都會很高!





豫東家庭


我國北方的範疇比較廣泛,一畝小麥的產量恐怕也會有不同。

比如我所在的安徽省淮南市廣大農村,種植小麥的產量要看前一季的茬口:水田和旱田。如果前一茬是種植水稻的田地,小麥產量要低一些;如果前一茬種植的是玉米等旱田作物,小麥的產量要高一些。一般而言,旱田種植的小麥一般畝產1000斤上下,水田種植的小麥大約在800斤左右。

另外,小麥的產量還和種植時的天氣條件、小麥品種、化肥施用、後期管理等等關係重大。比如,這兩年由於種植小麥時節天氣陰雨連綿,墒情特別差,導致田間積水嚴重,小麥苗稀少、小麥苗長勢弱,再加上春季以來氣候多變,小麥赤黴病嚴重。今年的小麥產量預測普遍不理想。我估計,今年我們這兒的稻茬麥產量大致在300至800斤,懸殊很大。

然而,與我們淮南市一河之隔(茨淮新河)的亳州市,由於大部分都是旱茬小麥,估計小麥的產量會達到800至1000斤。

不知道我的回答能否令你滿意?


午夜驚鴻


關於小麥的產量,好的和差的,能相差一倍以上,以我們河南平原區域來說,每畝1300斤的也不少,再高的1500斤/畝的也有(不過不是很普遍),當然,每畝5-6百斤的也有出現,7-8百斤是常態,900-1000斤左右的是最多,還記得以前麥子收穫時,鄰居們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問今年小麥打了多少袋?為什麼說袋呢?

因為說產量的話,誰也不會去仔細稱重,那種裝麥的袋子,裝滿大概是100斤左右,所以,就以袋為計量單位,8袋就代表800斤左右,9袋半,就說明950斤左右,記得前些年,誰家要是能產量在10袋以上,大家就會很羨慕,另外,也有小插曲,假如某戶人家,今年的收成不好,只打了5-6袋,當別人問起時,就會說,今年產量還可以,夠吃的,然後就過去了,因為不敢說實話,怕別人笑話。

那麼為什麼,都是同樣的一畝地,小麥產量差距這麼大呢?主要原因還是在管理上,就看你重視不重視,種莊稼和其他的還不太一樣,你要細心管理了,它就給你回報高產量,你要是不認真,那就給你低產量,以小麥來說:

從整地(犁地、耙地、旋地)開始,到選種、拌種、施肥、除草、殺蟲、防病、澆水、收穫等,這麼多步驟,真正一季種下來,是很累的,何況每戶還不是一畝地,都是好幾畝,多的好幾十畝,前面的一些文章中,小幫手針對每一個步驟都詳細講解了注意事項,比如除草劑施藥時期、用藥量、追肥時機和追肥量、“一噴三防”的選擇和使用等等,不是說,種下去之後,打一遍除草劑,就等著收麥子了,當然,你可以這麼做,但最終的產量不會騙人。

所以,小麥畝產量的多少,並不是一個確切的數目,你認真管理了,一般情況下千斤每畝是有保證的,如果隨意管理,畝產500斤也正常,當然,管理技術也佔了很大一部分,如果對於小麥高產管理技術,不是那麼熟悉的話,可關注小幫手,查看相關內容。

最後問下種植小麥的朋友,你往年的小麥產量畝產是多少呢?

【我是農民的小幫手,瞭解更多小麥種植相關內容,可關注查看哦~】


農民的小幫手


在北方農村種一畝小麥能產多少斤?

我來回答!我是個農民,別的問題回答不夠準確,這個問題還算是我本質的活,還可以說個大概不離壺。不過題主說的北方具體到哪裡,我地域分佈不很清楚,如河南,河北,內蒙古可以算吧,可以說說。


這三個地域的小麥產量,甚至一個地域的產量都不盡相同。因受多方面的條件影響,如土地的肥沃力、水、品種、及整個生長期的管理,和天氣氣候的影響,即使一個村的產量也不同,甚至地鄰,兩戶的麥子畝產能相差100~300斤,這是我親眼所見,看著他們直接把麥子收穫後,拉到我村的糧食收購場過得大地磅。

說河北麥子產量(都按一般的說),從南部邯鄲到北部保定,大部分畝產在800~1100斤左右。其中邢臺市多數畝產在900~1100斤左右(少數戶達畝產1200斤)。河北麥田的澆灌方法,以大水漫灌具多,噴灌是少部分。



河南雖然說是產麥大區,但畝產量稍低於河北,河南大部麥區畝產量在700~1000斤左右,超過畝產1000斤以上的是少數戶。河南麥田灌溉方法,多以手持水管帶漫淋的方法多,多數麥田不扒畦界,就是一塊地裡沒有界坎。

內蒙古麥子(屬於春小麥為多,大部分是春天播種的)。畝產多數在500~850斤左右,超過1000斤的是極少數。春小麥因生長期短,產量就是低。灌溉方法,多以水渠漫灌。

各地產量有所不同。如果是特殊情況的麥子,畝產就沒準了。如不澆水,憑天收的,開荒地種的也不施肥,又不澆水的,也可能收個畝產200~300斤的,遇到天年風調雨順,就多收點,遇到大旱年麥種也得白扔的龜孫。

以上是我所知道的,如有不脫之處,望友指教交流!謝謝!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北方農村範圍也很廣泛,小麥產量除了受地域限制影響以外,還會受到品種,水肥管理,病蟲草害防治,栽培技術落實等等的各方面的影響。因此產量水平會千差萬別。以北京地區為例,小麥每畝的平均產量在700斤左右,這是統計局的官方數字。筆者在北京地區接觸到農戶的比較多,小麥畝產最高的可以超過1200斤。但是低的也就300-400斤。北京地區處於北部冬麥區的最邊緣,受氣候因素的影響,小麥產量潛力非常有限,目前經過官方認可的,最高的畝產紀錄是680公斤,而全國冬小麥目前最高記錄的超過了800公斤,來自黃淮海麥區。

從地理位置上來講,黃淮海小麥主產區的畝產是最高的,這裡指的是有水澆條件的正常生產田,旱地山區小麥不包括在內。風調雨順的年份,黃淮海麥區,即使是農戶自己種植,小麥畝產也很容易超過1100斤甚至1200斤,這主要是因為當地的光照,溫度條件非常適合小麥生長。另外,這個區域小麥種植面積大,適宜規模化的應用新品種,新技術,國家高產創建萬畝吃飯房。這個地區比比皆是,而且有的是萬方面積會超過10萬畝,這就為統一播種,統一管理,統一病蟲草害防治,統一水肥調控,統一的收穫奠定了基礎,小麥整體的生產管理水平處於全國前列,是我國小麥的主產區。


南繁北育2017


歡迎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座標定位在山東西部農村。我們這農村畝產小麥在800斤----1200斤左右。屬於一般產量吧,小麥的產量跟土地肥沃和小麥種子,施肥管理等因素有很大的聯繫。

作為老農民沒誰會承認不會種地,但是真的種起來,同樣的土地裡的莊稼,同樣的種子和肥料還真的就不一樣,是不是很奇怪?其實農民之間的水平還真是有待於普及科學種田。




我認識一個朋友,家有5畝農田,除了種小麥就是玉米。但是地塊很分散,但都是黃土地,有土壤肥沃的,灌溉方便的,也有一部分沙土地。


從種植收益來看,沙土地明顯畝產要少,同樣是上肥料施肥,澆灌,鋤草加上打藥,到收割的時候明顯能看出兩塊地的莊稼成分有區別。

所以在未來想要有競爭力,真的要學習科學技術知識,讓自己不斷進步,要做到活到老學到老,希望更多的農民能學習到科學種田。


最三農


在北方農村種一畝小麥能產多少斤?



小麥是單子葉植物,冷溫作物,喜歡高肥水農作物,靠風力傳播授粉。是三大糧食作物之首,是北方人的主食,可以烙煎餅、蒸饅頭、做麵條、包餃子等等麵食,幾乎人人都喜歡吃。

在北方能種小麥的土地太多,包括平原、丘陵、山地等等,因為地的肥沃程度不一樣,水源不同,所每畝所生產小麥總量不一樣,有的多有的少,還有氣候原因,風調雨順的年代產的多,大旱大澇、倒春寒、冰雹等自然災害都會造成小麥減產,甚至絕產。



比如今年“倒春寒”現象,特別是陝西一帶,由於倒春寒多次發生,造成了部分出現大面積凍害,小麥出現了白穗,乾癟癟沒有成熟,好像發生了赤黴病一樣,甚至有的小麥開不了花,直接造成絕產。



總之,對於北方農村小麥生產絕大部分是好的,尤其是小麥主產區冀魯豫三省,一般畝產量在每畝1000斤左右。具體一點,平原地帶小麥畝產1000斤以上,丘陵地帶小麥畝產在800斤左右,山地小麥畝產量在500斤左右。


三農一姐


相我們大中原,十里地八里地土地都有變化,畝產自然不同,

相黑土辮泥地,保墒把子,平均畝產在一千斤至一千三百斤。黃土地的小麥稍微會產量底一點,最高畝產一千斤。沙土地一般情況下,都在六百至八百斤。


無論北方南方,種植什麼農作物,都是根據土地性質來定,而不在施肥多少來下結論。古人說的好,三里不通俗,十里改規矩。土地的變化也是很大的。每畝地小麥產多少斤,同樣種植的話,確定按地理位置來定。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天災人禍,另當別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