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七葉一枝花有什麼功效,如何種才能高產?

美女電商


七葉一枝花,又叫枝花頭、七葉蓮、蚤休,多年生草本百合科植物,分佈於我國的湖北、雲南、貴州、四川、重慶、廣東、廣西、江西、福建、陝西等省。根莖含多種甾體皂苷,為薯蕷皂苷元和偏諾皂苷元的二糖苷、三糖苷、四糖苷,還含有生物鹼、酸性成分和氨基酸等。重樓味苦,性微寒,有小毒,歸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肝定驚的功能,主要用於治療疔瘡痛腫、咽喉腫痛、毒蛇咬傷、跌撲傷痛、驚風抽搐等症。七葉一枝花花期5—7月。果期8-10月。喜涼爽、陰溼、水分適度的環境,既怕乾旱又怕積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氣溫5℃、最低氣溫2.6℃即能出芽生長,最宜在腐殖質含量豐富的壤土或肥沃的砂質壤土中栽培。

七葉一枝花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1.栽種七葉一枝花一定要蓋草、鋸木屑或穀殼等,達到保溼、隔離陽光與空氣、防止雜草生長:草、鋸木屑或穀殼腐爛後是最好的腐殖肥:有雜草後要及時除草。

2.七葉一枝花可栽種在樹下或空闊地,栽種在樹下的七葉一枝花自2月初出苗後,直到12月底才倒苗,1年可生長lOb 11個月;栽種在空闊地的七葉一枝花在6~8月就倒苗,幼苗在5月中下旬就枯萎倒苗,沒有結果的七葉一枝花在6月中旬左右就倒苗,有果實的七葉一枝花可在8月前後倒苗。

3.七葉一枝花既怕旱,也怕澇,所以畦面要高出排水溝15cm以上,實現排水良好,這樣在春夏雨水季節七葉一枝花地下部分就不會被浸漬,如果浸漬時間過長就易造成病害,影響七葉一枝花的年生長量或導致七葉一枝花植株死亡。


日月恆升


七葉一枝花為百合科重樓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中醫認為,七葉一枝花味苦性微寒,有小毒;歸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肝定驚等作用,適用於疔瘡癰腫,咽喉腫痛,蛇蟲咬傷,跌撲傷痛,驚風抽搐等症;一般內服用量為3~9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對於七葉一枝花的藥用功效,對我記憶最深刻的是小時候的無名腫毒,體表突然發生紅腫,症狀或癢或痛,嚴重時焮赤腫硬,患部附近的淋巴結還會腫大,那時爺爺就會用七葉一枝花9克,蒲公英30克,煎水給我喝,另外還將七葉一枝花的根在磨石上磨汁後塗擦患處。這種方法不僅僅可以用於無名腫毒,爺爺說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及疔瘡也可以用這種方法。

七葉一枝花的一個很重要的作用,也是一個帶有傳奇故事色彩的作用,那就是治療蛇咬傷。一般可以用七葉一枝花的根10克左右,研末後,用開水送服,每日2~3次,與此同時,以七葉一枝花的鮮根搗爛,加甜酒釀搗爛敷患處。

還有,七葉一枝花對於新舊跌打內傷有獨特療效,這是因為七葉一枝花的止痛散瘀作用較好。一般可將七葉一枝花放在童便中浸泡四五十天,然後再洗淨曬乾,研為細末,每次服用1.5克,酒或開水送下;也可將在童便中浸泡的七葉一枝花曬乾後,在磨石上磨汁,外敷患處,效果也不錯。

對於七葉一枝花的作用曾有這麼一句話,“七葉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男的治瘡癤,女的治奶花”,意思是七葉一枝花可以治療男子的瘡癰,可以治療女子的乳癰。七葉一枝花在治療婦人奶結,乳汁不通,或小兒吹乳等症方面具有獨特療效,可以用七葉一枝花15克,水煎後,點水酒服。

當然,七葉一枝花也是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不要隨便使用。尤其是體虛,無實火熱毒症狀,陰證外瘍以及孕婦都不易使用。由於七葉一枝花性味苦寒,有小毒,使用不當可能導致中毒,中毒症狀主要是噁心、嘔吐、頭痛,嚴重者可能引起痙攣、抽搐等症;輕者可以用甘草15克先煎水,後與白米醋、生薑汁各60克混和,一半含漱,一半內服;或者洗胃,導瀉,內服解毒藥物,如果出現痙攣的話則需要使用解痙劑等進行對症治療。


本草世界


上述圖片中植物應該不是重樓。重樓又名獨腳蓮,七葉一枝花,蚤休、草合車丶兩把傘、重一枝箭。為延齡草科,重樓屬。多年生草本,自生於山野陰溼處,莖高2尺許,圓柱形,帶紫色,葉輪生兩臺,下臺有葉7一9片,上臺有葉5一7片,有柄,卵圓形或倒卵圓形,頭尖銳,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夏季開花,生於頂端,黃綠色,花片有六、秋季開花,生於頂端,黃綠色,種子紅色,甚多,根塊肥大,橫臥土中,首明顯的節,節上生圓柱狀鬚根,外皮黃棕色,內心白色,藥用其根。重樓味苦辛性微寒。有小毒。為我省區民間最常用的藥物,具有清熱解毒,息風定驚,散結消腫,止血止痛等作用。常用於瘡毒,化膿性炎症,胃病及潰瘍,跌打損傷等。併為雲南白藥主要原料之一,近來有用於癌腫的治療。附註:重樓植物品種很多,昆明地區有重樓,雲南重樓,金沙重樓,狹葉重樓等種,均供藥用或混用。



重樓因生長年限長,畢竟是野生的。如何才能高產,現尚缺乏成熟經驗,望廣大的種植戶互相總結交流。


dai春華


七葉一枝花,就是咱們中草藥學上常說的蚤休。土名叫:土三七、七葉蓮。最明顯的特徵是,由一圈輪生的葉子中長出一朵花,而花的形狀和樣子又像它的葉子。葉片從4片一14片的都有。說"七葉”只是名稱。主要生長在高海拔的西南省區林中樹蔭下。



性味:苦,涼,有小毒。

歸經:心、肝、肺、胃、大腸經。

主要功效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肝定驚之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疔瘡腫痛,咽喉腫痛,鎮咳平喘,蛇蟲咬傷,跌撲傷痛,驚風抽搐等症。

目前,是製作我們大家知道的雲南白藥的主要成份之一。

一般常用量:5一10克,煎飲。

亦可搗汁或入散劑外用。



至於,怎樣種植高產的問題。敬請其他高手做答。


巍巍太行5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