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唐詩宋詞為啥寫得那麼好,現在感覺沒那種詩詞了?

Lw恆遠


這話也不全對,因為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語言,詩詞,和文化。如現代詩歌,詩詞等……就是這個新型的時代所產生的,同時也是為這個時代和社會所服務。

再說唐詩宋詞時代,就連一家人同坐在夜晚的火塘邊,大人和小孩相互間的談話,聊天也都是講古言古語的。那個時代自己的丈夫稱自己的妻子也叫:大姐或哥哥,夫君,娘子……

所以說難道今天的你我非要去這樣做嗎?更不能開會時去講一些古詩宋詩吧?當然也有一些專家教授在一些演講席上也會用一首古詩或者宋詞來圓場上氣氛,這是很好的。也能讓聽者感覺新鮮而富有文路……

但其次本人倒覺得這個時代的人,只要你講好這個時代的語言,寫好這個時代的詩詞也就足也!總用不著再去夫君,娘子,哥哥之類的之呼者也吧?這樣反而會讓你的子孫後代覺得很不解吧?同仁們有何見解?


茶壺哥2


唐詩宋詞為啥寫得那麼好?主要是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促成的。那時的人們學的是文言文,出門靠的是馬車步行,生活節奏比較慢,人們有了更多的思考時間和對人生的感悟。藝術來源於生活,有了好的文學功底,再加上豐富的見聞,所以就有了我們看到的優秀作品。

試問,如果李白沒文化,不喝酒,很難寫出《將進酒》。如果李白坐的是汽車或飛機進四川,能寫出《蜀道難》嗎?如果孟浩然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叢林裡,每天面對著快節奏生活帶來的壓力,真的能感悟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的意境嗎?還有唐後主李煜,如果不是面對著國破家亡,也很難寫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的千古絕唱。當然,其中做主要的還是要歸功於我們漢文學的偉大。短短的五言七律,就可以寫就:“萬里江山,美人如畫,俠客仗劍,文士飲茶,歲月蹉跎,青絲華髮”。。。。。。

而當今感覺沒有好的詩詞作品,不是沒有,是我們沒有發現或發現不了。其主要原因就是自五四和新文化運動以來,所謂的現代文化對國學的衝擊。大多數人包括一些專家都對現代詩推崇備至,甚至有的人因為一句詩就變成了“大詩人”。而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腦癱詩人”徐秀華了。

那麼,古體詩和現代詩在寫作和意境上有哪些差別呢?徐志摩是現代詩的代表人物,我們就用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做一下對比。

《再 別 康 橋 》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下面的是壞小孩應朋友邀請寫的一首七律《再 別 康 橋》,雖是戲作,但感覺與原作的意境差不多,敬請朋友們品鑑:

《再 別 康 橋 》

倏忽來去別雲彩,

柳眉新娘蕩心懷。

願作康橋青荇搖,

揉碎浮藻彩虹夢。

撐篙草叢間漫溯,

船載星輝歌無聲。

夏蟲無語康橋靜,

悄揮衣袖棄雲去。

個人得現代詩的表達方式比較直白,可直達其意。而古體詩,卻需要我們細細的品讀,方可明白其所表達的意境。好在有徐志摩的珠玉在前,壞小孩就無需對拙作再做解釋了。

謝謝你的閱讀,祝健康快樂。


我不像壞小孩


【人魚薇沫】唐詩宋詞寫得好,是因為那是古人的生活、娛樂消遣的方式,就比如,你現在隨口就能哼唱一曲流行歌,相信沒有任何一個人連一首歌都不會唱的,每個年代有不同的流行歌曲,而唐朝流行詩,宋朝流行詞。


1.心情不好來一首

古人用詩來言志,所有的詩都不是表面的意思,這個要從詩人的背景和詩的語境來講。

比如這兩天和女兒一起背的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這可不只是一首描寫西湖風光和單單送別的詩。

林子方是楊萬里的一個學生,兩個談起天來那可以說是三天三夜不帶閤眼的,太合拍了,不止是師生還是朋友。


這樣一個人要離開自已,被皇上調到別處上任,不止是捨不得,更擔心他此一別前途受影響。

所以楊萬里就用心良苦地寫了兩首詩,明裡寫西湖這裡多美好,”畢竟“兩字用得非常之奇,把重點標在了西湖這裡,這裡是天子腳下,這裡的蓮葉、這裡的荷花是不一樣的。

接的什麼天?天子的天,映的什麼日?皇帝就是日,所以你別走了,想辦法留下才是正事兒。


也不知是林子方沒聽懂老師的苦口婆心,還是帝命難違,他還是走了。結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短短的兩首詩,言簡意深。

所以唐人每首詩後面都藏著許多的小故事。


2.試探教官心意

古時考試前有個規矩,要把詩先呈給考官,這詩要能證明自已的能力。

如果詩得到考官的垂青,那必然會高中,板上釘釘的事兒。

所以只要想考取功名,詩這一項拿不下來就會扣很多印象分的。

唐代朱慶餘的《近試上張籍水部 / 近試上張水部 / 閨意獻張水部》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這詩明面是一個新婦早起問丈夫,你看我這眉毛畫的好不好,如果不莊重的話,婆婆會不會責怪於我?

其實這詩是寫給考官的,看題目就知道了,考官啊,請看看我這詩如何,給個意見先?

朱慶餘呈獻的這首詩獲得了張籍明確的回答。在《酬朱慶餘》中,他寫道: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這位採菱姑娘的一串珠喉,才真抵得上一萬金哩。這是進一步打消朱慶餘“入時無”的顧慮,所以特別以“時人”與之相對。朱的贈詩寫得好,張也答得妙,可謂珠聯璧合,千年來傳為詩壇佳話。

這就是考官對他的肯定,所以在古時不會作詩,想升官發財成為高富帥,那是不可能的事。

好比今天的孩子,但凡有點才藝的,都會去參加個選秀啥的一個道理。

如果詩也做為選秀的標準,你再看看大家會不會有出色的作品?


3.在民間是可以救命的

到了宋代,出現了詞,因為宋的藝術比較發達,而金融經濟也不落後,所以人們升官發財娶嬌妻已經不再是唯一追求了。

人們追求的是藝術享受,這樣,民間就把詞當成歌兒來唱。

講一個小軼事,證明詞可以在關鍵時刻能救命。


宋徽宗喜歡熱鬧,經常在民間搞些喜歡慶活動。

某年的正月十五,看過花燈,一高興,就賞賜了當時在場平民御酒,這可是個光榮的事兒。

但當時有個小婦人(古代並不是我們想的那麼封建,上街看花燈,約會找情郎什麼的都是公開的事兒),這小婦人不知出於什麼心理,喝完酒順手就把金盃放進自已的衣袖裡了。


其實那些御用的製品都有專人看管,立即就被官家揪出來,帶到徽宗面前,當時徽宗坐在簾帳後面,略帶怒意問這小婦人,為何做出如此苟且之事,壞了他的雅興。

小婦人倒是不卑不亢,從容回答:因私自出門,又飲了酒,面頰緋紅,身帶酒氣,回家後無法自證清白,特拿金盃為證。


皇上一聽,氣消了幾分,他本是風雅之人,就說,那你做個詞吧,做得好,我就放了你。

婦人沉吟片刻,就隨口詠出:《鷓鴣天》‘月滿蓬壺燦爛燈,與郎攜手至端門。貪看鶴陣笙歌舉,不覺鴛鴦失卻群。天漸曉,感皇恩。傳宣賜酒飲杯巡。歸家恐被翁姑責,竊取金盃作照憑。’

徽宗大喜,以金盃賜之,令衛士送歸。

出自《大宋宣和遺事》

詞做好了,真能救命啊!


所以在古代,詩與詞不僅僅是一種文體,更多的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簡單就如同吃飯喝水一樣的事,更何況還有競爭,還可以讓人脫離自已的階級。

拭問,如何不會做得很好呢?


人魚薇沫談成長


大家好我是雅趣邢軍,很高興跟大家討論一下這個話題。

因為欣賞群體漸漸稀少,古體詩詞從唐宋以後逐漸衰落,但是劇本,小說這些群眾更容易接受的文學漸漸興盛了。最後一個憑著古典體詩詞,征服全國讀者的人,是毛主席。毛主席以後,即使有個別人,個別時間寫出一兩首像樣的古體詩詞,也沒人宣傳,沒人欣賞的。但是,湧現出了汪國真,余光中,北島,包括海子,古城等各個流派的新體詩人,紛紛各領風騷,各有讀者。

首先,古代 書面語言文字必須凝鍊

古代,筆墨紙硯那個年代,印刷術雖然有,但是也很落後。保留,傳播文字量太大的信息很麻煩,所以書寫著作,都追求凝鍊。有限的字數,儘量反應出更多的信息量,就是好文章的重要標準 。春秋左傳,經常有, 王親征,北。您看,四個字,就記錄了一場400甚至電視劇能講好幾集的事。就大王親自帶兵出征,打敗了,叫敗北。詩歌詩詞,恰恰是最凝鍊的語言精華。

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最最凝鍊

道德經,論語都是薄薄的一小冊,幾千字而已,已經被後人學者解讀出幾百萬,書千萬字的含義了。

時代在前進,印刷成本,筆墨紙硯逐步成本逐步降低。書面語言,要表達詳盡,凝鍊過分,容易產生語言理解的分歧。

宋代以後直到今天,古典的,詩詞創作水平是逐代下降,確是不爭事實。不要創作水平下降,主要是廣大欣賞群體,古文,古文字閱讀理解能力逐代下降而造成的。所以就逐步喪失,減少了培植的土壤。廣大普通百姓,學生們,排除掉因為義務教育的升學,功利因素,不需要國家提倡 真正發自內心喜歡這些的,百分比太少。

截止大清滅亡,歷代還在延續科舉取仕。廣大平民學子為了翻身,為了為國效力,為民請命都努力學儒家道家各種經典,苦練書法,文言文。尤其宋代,想考取公務員,當官,不但考核文章,對書法,寫詩,甚至畫畫。所以那時代造就了歐陽修,蘇軾這類詩文,書畫,從政各個領域無一不精的全才。逐步,我們需要各個方面,尤其是從政的專才,不需要琴棋書畫的風雅全才。

今天選拔領導幹部,我們要他解決米袋子,菜籃子,控制房價這些實質問題,至於他詩歌寫的怎麼樣,書法是不是很棒,基本不用考慮。

語言過於凝鍊是一種美,但是也有比較大的缺憾。就是解讀起來比較難,比較類,特別容易產生歧義,產生爭論。所以,古代文言文,包括詩詞,逐漸就被白話文,被表現更精準的今天的漢語淘汰了,其實某些角度看,是一種文化損失,也是一種進步。

當年,電報普及到民間,因為按字收費,都很凝鍊。今天,信息時代,要講的越詳細越好,合同越完善越好。

回答完畢,謝謝閱讀。


雅趣邢軍


每個時代都有它特有的主流的思想表達方式,從唐詩到宋詞到元曲到明傳奇,這種主宰文人的表達方式的潮流始終在發展。現有的經歷讓人的言辭沾染難以隱藏的現代氣息。

近代和現代並非沒有好的詩詞,毛主席詩詞在我個人看來是當代的人難以超越的,相比古詩詞,現代古體詩詞又是一個高峰。毛主席的沁園春.雪比古人的詩詞,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僅指在格局與氣勢上,他的遣詞造句絕對是與唐宋風格迥異的。

我不能也不願說今人與古人相比語言應用能力上相差甚遠,但古人的語言韻味早已喪失殆盡是事實,只能用古今風格不同來概括這種現象。

我個人理解的詩詞絕妙是靈魂與血肉相統一,不能瘦得只剩靈魂或是綿軟得只餘血肉。靈魂是指詩詞內在的高度,血肉是指詩詞本身的詞句。靈魂需要經過世事的錘鍊和淬鍊,血肉是要靠閱讀來源源不斷地供給養分,一興一嘆皆是心血。

反觀今人,缺靈魂的多,缺血肉的也多,有血有肉有骨骼的人偏偏受限於時代。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科學技術的興起,對古文學帶來了現代文明。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傳承歷史,繼承古詩詞是我們不可缺少的必修課。


穆如清風53509524


時代在發展,人類在進步。導致了精神娛樂方式的多樣化。唐詩宋詞的繁榮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的大環境,如果想考取功名,實現階層的跨越,寫詩是一條必然的通道,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像現在考公務員一樣,大家都把精力放在詩詞歌賦上,自然成就比較大。另一方面,咱們文化中的傳統,四書五經是每個讀書人都要學習的基礎。《詩》《書》《禮》《易》《春秋》,詩以言志,整體社會氛圍影響。現在人精神文化生活太豐富,文學,影視,音樂,繪畫,歌舞,八卦娛樂等等,鑽研詩詞歌賦的很少了。傳統文化教育的丟失,更是主要的問題所在。











神往61242502


唐為中國古代最為開放最為自由的朝代,文藝新潮不斷引領時代方向。而宋是中國的封建王朝的國力首次達到極致。這兩個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有著不可複製性,之前之後都不再有這樣的經濟、政治都發達,同時對文學和文藝都比較寬容,也就是思想禁錮比較少的朝代。相比之前的漢魏及至五代十國和隋,都是戰亂頻仍,北方少數民族的遊牧部落不斷襲擾,國力始終沒有達到唐宋的程度。而其後的元則是蒙古貴族把中原大地當做了掠奪的夜宴。明清更是在宋朱理學的影響下開始對人的思想有了強大的禁錮。

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歡樂與憂愁,而詩詞都是每個時代氣韻風格的承載,唐詩是盛唐的記憶的遺痕,宋詞展現的是時代理性的變遷,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喧囂浮躁的時代,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人都無法完整的複製屬於那個時代的別樣情韻,斯水已逝,人是不能兩次同時跨進一條河的。


所以唐詩宋詞很難超越。



天天讀詩


唐詩宋詞一語,是唐詩與宋詞的並稱,唐詩與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顆明珠,唐代被稱為詩的時代,宋代被稱為詞的時代。宋代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對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強烈。 唐代的詩人多是供皇室及其統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宋代的詞人已由被別人欣賞而一躍登上了政治舞臺,成為宋代政治舞臺上的主角。宋代,皇帝個個愛詞,大臣個個是詞人,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等都是著名詞人,女詞人李清照也成為一代詞宗,名垂千古。到了當代,唐詩宋詞仍然影響和薰陶著我們,仍然融入我們的生活工作和社會實踐中,而且得到發揚光大。這裡我最推棒的是我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主席,他的詩詞可以說是古今結合的產物。中國的傳統文化深厚的土壤,與毛澤東的壓倒一切、不為一切所壓倒的大度氣概,不僅成就了他的千古詩作,而且彰顯了他偉岸的人格,濃縮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波瀾壯闊與驚心動魄。毛澤東的巔峰之作是1936年2月創作的《沁園春?雪》,汪建新教授用朝氣、豪氣、浩氣、正氣、膽氣、骨氣、底氣、心氣、血氣、志氣、勇氣、義氣、大氣、虎氣、神氣、運氣、福氣、才氣、意氣、俊氣、秀氣進行概述和讚頌。”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具有捨我其誰的氣勢磅礴和氣吞山河的豪情壯志,空前絕後。毛澤東主席的詩詞說明我們當代人的詩詞不一定比古人差,只是時代久遠,社會、生活、觀念等都發生了根本變化,我們不能停留在古代的寫作環境,對唐詩宋詞的傳承和發揚,必須結合時代現狀,既保持古詩詞的韻律,又要體現時代的色彩。格律詩平仄、對仗、押韻三大要素中,平仄、對仗沒什麼爭議,但是對於押韻,我覺得是時候更新了。我看到詩詞界的大咖們一直推棒平水韻等古韻,我認為很不必要,已經是老八股,過時了。漢語拼音頒佈施行已經有幾十年了,我認為應該以漢語拼音作為押韻的基礎,押同韻、鄰韻和鼻音韻,不要再去推行平水韻等古韻了,這樣,我相信詩詞寫作將會有一個飛躍的發展。


浪花李


老夫認為,寫詩作詞,對於古人來講是科舉取士的敲門磚。而對現代人來說是娛樂,文字遊戲。各位既不必厚古薄今,也不必妄自誹薄。請看唐代最高水平的詩作:李白所寫,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今仍遵原平仄,並以對仗和:

靜夜思

楊妃胸露光,

李太汗洩霜。

千杯蕩幽月,

一心入夢鄉!

又,李商隱的錦瑟被譽為七律之首。現仍遵原意,並用全對仗和之:

七律,錦瑟。

有詩為證:

杏雨千聲奏錦弦,

桃花萬朵述綢年。

輕煙嫋嫋飛黃蝶,

嫩柳依依越紫鵑。

日射山峰霜化淚,

雲移海浪霧成煙。

灰塵滾滾休回憶,

粉世茫茫不自然!


老張35536


題主的問法是存在一定問題的。

唐詩宋詞的美在於韻律與格調,意境與感情。

現代人通過表達感情的不同,把唐詩分成了詠懷,詠史,山水田園,邊塞,送別思鄉,愛國抒情,頌詠愛情,閨怨等等,把宋詞按詞風分成豪放派,婉約派,以此來區別表達不同感情的詩詞。

單論內容來說,每個時代都有屬於各自時代的特色文學形式。如果你要在現代找表達同樣意思的詩歌文學作品,我想還是能找到一些佳作的。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算是佳作?我想這就是題主這個問題的癥結所在。

我們現在主流的文學和那時候表達感情的形式是不同的。你之所以被唐詩宋詞吸引,是感動於它絕美的意境,洞徹心扉的情感表達,但要注意的是,這些東西在現代作品中也是存在的,只是沒有了韻律和平仄,(可以理解為欣賞方向決定創作方向)這是文學自然發展的結果。下

面做以下幾點分析:

  1. 首先,詩詞的書寫有非常嚴謹和精確的要求,這些屬於很小眾的知識,在當時和現代都是。唐詩分為律詩,絕句,古詩三類,之後又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它們在語言,韻律,對仗,平仄等多方面都有要求。這裡就不展開講了,總是規矩很多就是了。絕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寫好的。目前,小中高階段都只講賞析,很少教學生去寫,這些屬於很小眾的知識層面。而宋詞,在做成之時,不僅有詞,詞牌,更有曲,唱法(這些東西基本失傳,成為了更為小眾的東西)。在文學百花齊放的今天,不紮根於廣大人民的文學註定無法成文主流,也就會缺少作家的關注。

  2. 第二,主觀情感不能代表客觀事實。現代人只能在一知半解的文言文基礎上通過唐詩和宋詞的文字表達(僅僅是文字!)配合相隔千年的時代背景感受作者當時的心理和情感變化,和內心一些感情產生共鳴,加之朗朗上口的韻律,便認為這就是中國語言文學的巔峰之作,這是一種很片面的想法。事實是,文學一直在發展,更貼近生活,更親民,這是在當年毛爺爺整風之後奠定的基調,是現在的主流。這是文學史上的一大發展。
  3. 第三,時代背景不同。有一種很極端的說法,叫國家不興詩家興,說的就是時代背景和文學作品之間一種不可分割的羈絆。在和平年代的今天,和千年前動亂流離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一部分古代佳作的創作動力在今天根本不存在,比如戰爭,青樓,閨怨,和一些表達政治思想的題材所以,我們只能通過在這些背景下的作品感受真實的情況,所以很朦朧,很美。
  4. 第四,流行程度不同。在唐宋時代,文人的成長之路上必不可少的一步就是作詩,作詞,練習對仗,反覆體會韻律,所有作家(幾乎)都會學過這些東西。而現代,作家的選擇太多了。現代作品,小說,快餐文學,不拘於格律的現代詩詞(與古典詩詞相對)等等等等,不需要作者拘泥於形式,這是文學更開放,更發展的體現,這絕不是退步。這種情況導致作家中鑽研古典詩詞的人很少,作品很少,少到不為外人所知,可能只流傳和存在於一小撮人甚至是某些人的手稿中。沒有龐大的創作基數,談何佳作?

綜上,在目前時代的背景下,只有小部分人會專注於古典詩詞,如果硬要把現在的古典文學(只算詩詞)發展情況同千年前處於主流地位的詩詞形式進行比較而說出現代人無法寫出唐詩宋詞那樣美得文字,我認為是一種形而上的觀點。

結論:現代作品佳作很多,有些作品的美不亞於唐詩宋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