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人的哪幾條血管最容易堵塞?怎麼預防?

健康全梓


歡迎關注麻醉醫生談健康,為您科普健康知識!

人體一些血管相對容易發生堵塞,也就是我們臨床中較常見的血管栓塞性疾病主要有:頸動脈斑塊、下肢深靜脈血栓!


下肢深靜脈血栓高發原因主要是靜脈血流緩慢且處於遠心端,特殊職業因素(長期站立)、疾病臥床(下肢骨折、重大手術後)、長時間手術全麻肌松狀態、妊娠等加重發病風險;血液高凝病理因素()以及血管壁損傷(機械性、化學性、感染性損傷)等!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措施主要是鼓勵患者下肢主動活動,促進肌肉收縮、加速血液循環;手術後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早期下床活動;合理擺放下肢體位,避免長期受壓影響血液迴流;預防性穿著醫用彈力襪等!


頸動脈血栓狹窄的主要原因有:“Y”型分叉解剖結構;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因素;吸菸及年齡因素等!頸動脈斑塊狹窄可直接影響顱內供血,導致頭暈、頭痛、短暫腦缺血發作、暈厥、缺血性性腦卒中。栓子脫落可直接堵塞顱內血管引發腦梗塞,嚴重者危及生命!治療及時也有大部分患者遺留肢體活動障礙後遺症!屬於高致殘高死亡率疾病!

針對於血栓的高危因素進行預防:改變不良飲食生活習慣(低鹽低脂低糖飲食、戒菸限酒、控制體重等);規律用藥控制“三高”慢性疾病;預防性應用抗血小板藥物等!

個人見解,歡迎指正! 健康中國,預防先行!


健康科普小醫生


大家好!血管醫生回答血管問題!

血管分為動脈和靜脈,理論上都會堵塞。

動脈粥樣硬化是動脈堵塞的根本原因,而最危險的幾處血管要數心臟和腦血管,因為心臟血管堵塞會心臟驟停,腦血管堵塞,人會立刻有生命危險。所以我們一直把心腦血管掛在嘴邊,當然這個腦血管包括頸部大血管。

所以不是最容易,而是最可怕的堵塞部位就是心腦血管,預防堵塞就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主要原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年齡,性別,吸菸,遺傳基因,腎功能不全,高同型半胱氨酸,肥胖,代謝綜合徵。



那問題轉了一圈又回到我們反覆強調的預防:

1.戒菸限酒;

2.低鹽低脂低糖健康合理飲食,以植物食物為主,以植物油為主,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五穀雜糧,配合魚肉,堅果,少量禽類,更少的紅肉。

3.減肥,運動鍛鍊,堅持有氧運動,是有效的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辦法。

4.早發現三高,早治療,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查體。普通人每年查三高。

大的原則就這些,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這幾句話,做起來需要我們每一天,一點一滴組成,而不是為了嘴饞,為了多躺會就改變計劃。

靜脈最常見的是下肢深靜脈血栓。

主要是靜脈血流緩慢且處於遠心端,特殊職業因素(長期站立)、疾病臥床、長時間手術全麻肌松狀態、妊娠等加重發病風險。

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措施主要是鼓勵患者下肢主動活動,促進肌肉收縮、加速血液循環;需要抗凝治療的一定抗凝治療。

無論靜脈還是動脈,都是血流,簡單理解: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心血管王醫生


最容易堵塞的血管不一定是最容易產生血栓的血管,血管堵塞的部位不一定是受害最嚴重的部位。

這太繞口了,頭暈頭大,看得我腦血管都堵塞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

8樓的馬桶堵了,不一定是8樓住戶自己造成的;8樓的馬桶堵了,最倒黴的不一定是8樓住戶。

總之,血管堵塞會造成血液流通受阻,甚至是完全斷流,進而導致下游器官缺氧或者細胞壞死。今天重點解讀最容易堵塞、以及堵塞後危險度最高的血管。

一、頸動脈

[1] 容易度指數:五顆星(★★★★★)

頸動脈源於心臟,將新鮮血液不斷地運送到頭部和麵部,是連接心臟和大腦的中軸線,因此相對於其功勞來講,頸動脈略顯狹窄;

流經頸動脈的血流速度較快,容易造成血管內膜受損,進而形成粥樣硬化斑塊;

獨特的“Y型”分叉解剖結構,分叉處容易出現管腔狹窄。

[2] 危險度指數:五顆星(★★★★★)

頸動脈堵塞到一定程度,容易引發腦供血不足、頭暈耳鳴、血管性痴呆;

如果頸動脈中的血栓順著血流漂移到腦部,很容易造成腦梗,導致半身不遂、語言喪失、口角歪斜等症狀;

據統計,超過60%的腦梗與頸動脈堵塞有關。

二、下肢靜脈

[1] 容易度指數:四顆星(★★★★)

跟生活習慣和工作環境有關,比如長期站立姿勢、久坐不動;

跟其它疾病有關,比如術後長期臥床、惡性腫瘤引發血液高凝狀態。

[2] 危險度指數:三顆星(★★★)

靜脈堵塞後造成血液迴流障礙,引發下肢腫脹、靜脈曲張;

隨著病情進展,還會出現皮膚色素沉著、局部潰瘍、感染和出血;

如果下肢靜脈中的血栓脫落之後,經血液循環,可能會導致急性肺栓塞。

三、冠狀動脈

[1] 容易度指數:三顆星(★★★)

冠狀動脈很容易狹窄,狹窄之後就容易堵塞。

[2] 危險度指數:五顆星(★★★★★)

冠狀動脈血管堵塞,血流減少或消失,心肌細胞發生缺血性壞死,這就是心梗。


為什麼腦梗和心梗如此受重視?曝光率如此之高?

因為,血管堵塞而引發的後果主要取決於三方面因素:

一、血管堵塞的部位;

二、效應組織器官的側支循環情況;

三、效應組織器官對缺血的耐受性。

大腦和心臟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而且大腦對缺血的耐受性極差,缺血5分鐘左右大腦的神經細胞開始死亡;心臟表現稍微好一點,也不會超過30分鐘。

歲月無情,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中的垃圾逐漸增多,彈性逐漸降低,不可避免會堵塞血管,做好預防措施很有必要:

一、體檢的時候加一項:頸動脈超聲檢查;

二、少吃油炸食品,它含有“壞膽固醇”,容易造成動脈硬化;

三、多喝水、少喝酒、戒菸;

四、堅持運動、避免久坐、注意減肥;

五、多吃深顏色的蔬菜和全穀類食物。


梧淨天擇


之前在醫院跟著一個心腦血管科醫生實習,老師跟我說現在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人數有3億人,心血管病死亡率最高,佔40%以上,但是!最容易堵塞的血管卻不是心血管,而且這個血管一旦堵了,10分鐘就能導致猝死!

這個最容易堵的血管就是——頸動脈血管!

為什麼頸動脈血管最容易堵塞?

頸動脈血管在脖子前方,氣管兩側,約小拇指粗細。頸動脈血管作為血液從心臟流向腦部的主幹,是連接身體與頭部的必經通道,全身絕大多數血液都會彙集於此。

因而絕大部分血液垃圾也會流經頸動脈血管,所以與其他的動脈血管相比,頸動脈血管呈Y型又較為狹窄,在分叉處承受的衝擊力較大,且血液雜質容易在此處堆積形成斑塊,最終引起血管堵塞。

頸動脈血管堵塞的危害

頸動脈一旦堵塞,早起會出現頭暈、頭痛、肢體無力或麻木,短時間內言語困難、眼前發黑等。但是如果時間超過10分鐘,就會造成大腦嚴重缺血,導致失明、失語、偏癱以及猝死等情況!

如何預防頸動脈血管堵塞?

1、規律運動

運動可以控制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減少脂肪和膽固醇在動脈內壁上的堆積,預防心血管疾病。

2、控制飲食

在生活中要控制油脂、糖類、肉類、鹽的攝入,增加水果、蔬菜、奶類、穀物等食材的攝入量,儘量把血壓、血糖、血脂和體重控制在正常範圍內。


張玉大夫


我是小眼睛醫生

專注於心腦血管

致力於公眾健康

熱愛於健身的心內科醫生

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點擊左上角,查看更多關於心腦血管疾病的知識

小眼睛醫生首先告訴你最容易堵塞的血管是心腦血管和頸動脈血管。


為什麼心腦血管容易堵塞

可以說血管容易堵塞有3大原因。

第一點是,血管動脈硬化,從而引起血流變慢,導致血管內脂質堆積,容易堵塞血管至心肌供血不足,同時堵塞的血管導致心肌相對或者絕對缺血,一般來說,這個情況大多會發生在40歲以後的男性居多呢。

小眼睛醫生想告訴你造成這些血管堵塞最常見的原因可能是高脂血症,所以治療心血管堵塞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降低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只有這樣子才能從根本上降低身體受到的危害。


血管堵塞的第二大原因是因為飲食引起的。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都喜歡攝入過多的食鹽,而且大部分喜歡吃口味過重的膽固醇高的食物,這些食物能夠使得血管硬化,血壓升高,久而久之,我想告訴你,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塞,腦中風這些疾病都會伴隨你左右了。

因此小眼睛醫生想要告訴你,希望你能夠從飲食上調節,增強身體健康,來抵抗疾病的到來。

血管堵塞的第三大因素,是不良的生活習慣,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仗著自己身體的優勢,不把這些當會事。一般來說,小眼睛醫生想要告訴你,心血管堵塞的患者常常合併多種危險因素,比如高脂高鹽飲食,過度的吸菸喝酒,情緒波動,肥胖,悶熱環境等等,如果你不去控制這些危險因素,就可能導致冠狀動脈血管堵塞,造成心肌缺血,腦動脈堵塞,造成中風的風險。


所以小眼睛醫生建議大家最好能夠養成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來預防疾病侵害。

現在,小眼睛醫生想要為大家講解一些防止血管堵塞的注意事項。

第一點注意事項是,心血管堵塞之後,特別害怕再一次的堵塞。作為心內醫生的我,經常告訴我的患者,希望患者能夠在出院之後長期,規律,足量的選擇用藥,這些對於控制血管的進一步堵塞,對於目前疾病的管理可以說是重中之重。

在我的患者中,常常會有這些患者,在沒有經過正規醫生的許可下,就自認為血管舒張功能會隨著天熱好轉,就自行停藥,這樣的做法可以說是非常危險的,很多患者很快就因為沒有規律服藥,血管發生堵塞啦。

所以,小眼睛醫生呼籲大家,一定要加強自己對於疾病的自我管理和督促,及時更新防治疾病的信息,並且通過長期規律服用藥物來戰勝疾病,能夠享受自己的生活。

第二點,小眼睛醫生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飲食調節來改善,飲食要以平淡為宜。儘量的少吃鹹食或者醃製食品。



過多的食鹽攝入能夠使得血管硬化和血壓升高,還要儘量少吃含有膽固醇的食物,少吃甜食,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或者肥胖的發生。

血管堵塞的患者可以多吃一點含鉀多的食物,能夠減輕鈉對的有害作用,促進鈉的排出,能夠降血壓,日常來說這些食物包括香蕉,菠蘿,獼猴桃,山楂,西瓜。

我是小眼睛醫生

得覺得我的回答有道理,可以關注我

覺得我的回答欠佳,可以回覆告訴我


小眼睛醫生愛運動


其實人體內的任何一條血管都是有可能堵塞的,要說哪幾條更容易,在不同的情況下可能答案不是完全一樣。

一、動脈粥樣硬化

如果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導致的血管堵塞,最容易受影響的應該算是頸動脈,這是因為頸動脈入腦之前分成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兩支,在這個分叉的地方血流動力學改變,動脈內壁容易受到影響,脂類、血小板容易在此沉積形成斑塊。頸動脈堵塞或斑塊脫落,直接影響的是腦供血,所以應該重視。

全身動脈都有可能受到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另一個比較容易注意到的應該是冠狀動脈,一旦出現冠狀動脈狹窄或閉塞,會出現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症狀,後果很嚴重,所以會引起重視。

還有就是下肢的動脈,也容易受到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不過,如果不是嚴重狹窄或完全閉塞,我們一般感受不到症狀,所以不容易引起重視。下肢動脈閉塞會出現下肢冰涼、無脈、疼痛等症狀,慢性閉塞還可出現間歇性跛行。


二、血管炎

各種原因如免疫系統疾病造成的血管炎也可以影響全身任何一處血管,不過更容易出現症狀的是全身小血管,如皮膚、口腔、眼底等血管,我有個問答講到雷諾現象,就可以由小血管炎引起,影響的是手足末梢循環。

如果是鉅細胞動脈炎,最常受影響的是顳淺動脈,會造成比較嚴重的頭疼。

如果是結節性多動脈炎,最容易受影響的是腎動脈。

三、糖尿病等慢性病

糖尿病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危險因素,也可以影響全身血管,但最容易受影響的的是腎動脈、眼底動脈和手足末梢的血管。

四、靜脈血栓

因為外傷、手術、血流動力學改變等原因,有可能出現靜脈堵塞,因為長期臥床,最常出現的是下肢深靜脈血栓,表現為下肢腫脹、蒼白、疼痛等。

如何預防?

還是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險因素。如有免疫系統或炎症性疾病及時發現,及時治療。

詳情可參考我的問答:血管堵了,怎麼快速有效清理血管?


李博士和你談健康


一、所謂血管堵塞就是血液裡形成了血栓,血栓是隨著血流順這血管流動,當血管變窄了,血栓通過不了了就形成了堵塞,也就會導致這根血管遠端的組織缺血壞死,形成“梗死”。

二、人體最容易堵塞的中小型血管,包括動脈和靜脈。動脈常見的中小型血管堵塞常見的是:腦的椎動脈及頸動脈、心臟的冠狀動脈、肺的肺動脈、腹部的腸繫膜動脈等。靜脈常見的是:四肢的靜脈、眼底的靜脈等。



三、血管的堵塞是多因素引起的,與遺傳、年齡、性別、肥胖、吸菸喝酒、飲食習慣、精神狀態、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癥等均有關係。

四、除了遺傳、年齡、性別我們不可控制,其他因素通過自身控制,是可以調整的,沒病之前預防,得病之後及時診治,將異常指標控制達標,是防止血管病變及堵塞的最好途徑。


路標指向老年病


人體全身都是靜脈相連,任何一條血管都可以堵塞。 堵塞血管的罪魁禍首就是血栓,血栓就是血塊,它就像一塊塞子堵住了身體各個部位血管的通道。


正常狀態下,體內的血栓會自然分解,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大,常常坐著不運動 ,生活壓力大,嗜酒等,人體分解血栓的速度就會變慢,甚至不在分解。 血栓不能正常分解,就會附在血管壁上,時間久了,血液就不會流通了,就會隨時致命。 血管堵塞,如心肌梗死,腦梗塞,肺栓塞,靜脈曲脹,身體隨時都可能垮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