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莫慌!一文讀懂布魯氏菌病

新京報快訊(記者 許雯)據蘭州衛健委通報,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4人確認布魯氏菌病隱性感染,共65人(含前述4人)呈現血清學陽性。什麼是布魯氏菌病?何為隱性感染?普通公眾該如何預防?

1.什麼是“布魯氏菌病”?

布魯氏菌病(以下簡稱布病)是一種由布魯氏菌侵入機體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群眾稱之為蔫巴病、懶漢病。人類對布氏菌屬中的大多數細菌都是易感的。

2.布病的傳染源有哪些?

目前,已知有60多種動物可作為布魯氏菌貯存宿主。羊、牛、豬作為傳染源最為常見,其中羊是人類布病的最主要傳染源。除了病羊、牛、豬外,其他患病動物也可作為人類布病的傳染源,但一般只引起個別病例,人與人之間不會傳播。

3.布病是怎麼傳播的?

(1)經直接接觸傳播:直接接觸病畜或其排洩物,或在飼養、擠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過程中沒有注意防護,可經皮膚微傷或眼結膜感染。

(2)經消化道傳播:主要是通過食用被布魯氏菌汙染的食品、水或飲用生奶以及未熟的肉、內臟等感染。有的人喜歡喝生奶,吃生奶製品及生肉或做飯過程中生熟案板不分,均有可能引起感染。

(3)經呼吸道傳播:常見於吸入被布魯氏菌汙染的飛沫、塵埃。皮毛加工企業職工、圈舍打掃以及布魯氏菌實驗室操作人員容易通過該種途徑感染。

4.什麼是布魯氏菌隱性感染?

隱性感染是指由與疑似布魯氏菌感染的家畜、畜產品有密切接觸史,或生食過牛、羊乳及肉製品,或生活在布魯氏菌病疫區;或從事布魯氏菌培養、檢測或布魯氏菌疫苗生產、使用等流行病學史,且符合實驗室確診結果。隱性感染期間無發熱(包括低熱)、多汗、乏力、肌肉和關節疼痛等臨床症狀。

布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比較複雜,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很難以某一種症狀來確定診斷。對布病的診斷,應結合病人流行病學接觸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等情況綜合判斷。

5.如何預防布病?

(1)養殖戶要做到科學養殖、規範屠宰。養殖區與生活區要分開,牲畜圈舍要定期消毒處理,清理圈舍要溼式作業,做好個人防護,防止氣溶膠傳播。

(2)購買牲畜要檢疫,飼養牲畜要免疫,嚴格控制病畜流動,避免患病和未患病的牲畜混養。嚴禁徒手直接接觸病畜流產物和死胎,病畜流產物、胎盤等應消毒或焚燒後,挖坑深埋,病畜要及時撲殺處理。

(3)對普通民眾而言,儘可能減少與牛羊等家畜接觸,牛羊肉要煮熟後食用,特別是吃烤肉、涮肉時,一定要烤熟煮透,家庭加工過程中案板、刀具等做到生熟分開。布魯氏菌在乳及乳製品、皮毛中能長時間存活,但不耐熱,在高溫下即可殺死,因此,生鮮奶要“煮沸”後才可以放心飲用。

新京報記者 許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