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書法為什麼有人說不選趙孟頫?

傲世寶寶


不是學習書法一般不選趙孟頫,而是書法初學者一般不選趙孟頫。近現代學書者,入門幾乎都是以唐楷為首選,因為唐楷三大家歐顏柳的楷書各自成體系,且結構嚴謹,乃是楷書之楷模。尤其自清代以來,學唐楷者最多,從而導致了清代館閣體書法的空前盛行。

趙孟頫的書法宗二王,他對王羲之《蘭亭序》的研究非常深入,雖未能全得其中神韻,卻已得其妍美之氣。後世眾多學王羲之的書家,都不能出趙孟頫之右。因為只有趙孟頫能寫出《蘭亭序》的影子,其他書家只限於臨摹,《蘭亭序》裡面有的字,他們能默寫出來,而《蘭亭序》裡沒有的字,他們就寫不出感覺了。

趙孟頫的字有較濃的妍美之氣,初學者基本功不紮實,又不是天才,容易把字練得媚俗。因此,初學者一般不選擇趙孟頫楷書入門。待到有了基礎,要是喜歡趙孟頫書法,還是可以潛心學習的。畢竟,如果大家都只學唐楷,那麼大家的字都只會千遍一律。


倚齋聽風雨


書法為什麼一般不選趙孟頫?

你說的這個情況確實存在,但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不具有普遍性。


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趙孟頫書法妍媚柔弱,沒有雄強的氣勢。實際上是對趙孟頫”肉中帶骨”的書法缺少了解。趙孟頫書法在現代之所以有人存在偏見,和康有為有很多的關係。

在六七十年代,康有為在當時是作為改革派進行宣傳的人物。康有為對趙孟頫的書法極不待見,把趙孟頫書法說成是隻適合閨閣中的女子寫,鬥草玩花,沒有舉臼拿鼎的男子氣概。康有為寫的什麼樣呢?死蛇亂麻一樣玩意,就是他認為的雄強之氣。因為康有為在那個年代的形象十分正面的英雄。他對趙孟頫書法的觀點自然影響了一些崇拜者。使這些人對趙孟頫書法存有極大的偏見。


明末清初,罵趙孟頫最狠的人莫過於傅山。傅山書法早年學習的就是趙孟頫。他為什麼要罵趙孟頫呢?當大明被滿清滅亡之時,遭遇了亡國之恥的傅山,拒絕為滿清朝廷賣命。把心裡的怒氣發洩在趙孟頫身上。不過,他罵的是趙孟頫沒有骨氣。對他的書法,還是承認屬“二王正脈”。

現代的人,就不要拿趙孟頫的人品說事了。沒有任何一個人有傅山一樣的資格去指責趙孟頫。更何況,趙孟頫本人也不是大奸大惡之輩。他只是自己的有趙氏皇族血源而已。他們家在當時,比普通人家好不到那裡。

趙孟頫書法有“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的美譽。在明清時期盛極一時。現在學習趙孟頫書法的人也很多,而隨著大家對書法學習的認識越來越深入,趙孟頫書法會成為今後的一個主流。

在我的專欄中,有趙孟頫《後赤壁賦》教學視頻專欄。喜歡學習趙孟頫行書的朋友,可以去觀看,對學習的方法有所幫助。


子衿書法


趙孟頫確實位列楷書四大家之一,其聲望和地位非一般書法家可比。但同時,對於趙氏書法的批評之聲也一直不絕於耳。

人們對於他的評價應該是愛憎參半,甚至一個時期內被批得一無是處體無完膚。從明清以降,更是遭致了最為嚴厲甚而是最為苛責的批判,尤以王鐸等一干所謂的遒勁派批評詈罵之聲更甚更毒,恨不得刨了他的祖墳挖了他的骨殖。

但就是這麼一位飽受爭議的書法大家,卻一直以來在民間有著廣泛而深厚的群眾基礎,人們對於他的喜愛也從來不掖著藏著,把他當成至高無上的書法先師也是常有的事。

這就是所謂的角度問題,也是個人欣賞層次和自我書寫水平問題。喜歡他的,將他奉若神明,一直以北斗的心態對其仰望,使其越發的高山仰止高不可攀;怨懟他的人則把他貶損得一無是處,說他動搖了整個書法的根基,是對於書法顛覆性的破壞,這些人往往是小有成就的一些所謂的當時書法俊彥,在社會上也有相當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他們的話語甚至被一部分人奉為圭臬尊為至上,這就形成了勢同水火的兩派爭執,迄今也未曾平息過,消停過。

之所以趙孟頫的書法爭議這麼大,就是因為老趙的書法太過秀麗,就像一個絕色美人,增一分則長,減一分則短,修度適中,娉婷婀娜,卻缺乏應有的陽剛之氣,和史上那些鐵骨錚錚的書法家相比較,其骨力尤弱,故而飽受詬病和質疑。

而且,趙氏書法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是不易學不受控,往往是隻學得一些皮毛,看起來表面光鮮亮麗,其實柔弱無骨,就像一尊雕塑,遠遠看去威武剛猛虎虎生風,近瞧則一堆腐肉,立不起來,形如呆鵝木雞,了無生機,禁不住仔細端詳,越發的俗不可耐,自然就敬而遠之,轉而去追尋顏真卿等人的寫法,看起來雄渾厚重、威武剛猛,邊邊角角都像帶了利刃,英氣逼人,自然就獲得尊崇無數,體現出勃勃生機。

但這卻是一部分人的看法和作為,並不代表全部,趙氏書法還是有著其不世出的歷史地位的,在四大家之中,也是別具一格的上上之作。


龍吟148119260


說不學趙孟頫的原因只有一個,人品受到懷疑!!!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在書法,繪畫,金石,鑑賞等方面皆卓有成就,尤其以書法和繪畫的成就最高。在繪畫上,他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趙孟頫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無疑是後人學習書法藝術的楷典。

但為什麼後世有人說學書不學趙孟頫呢?主要原因是認為趙孟頫兩朝為官,特別是入元朝為官,投降外族,人品不端。就如同蔡京的字雖好,但不被推崇是一個道理。

文人講究氣節,所以後世有些文人認為趙孟頫沒有氣節,而字如其人,趙體的圓潤被稱為圓滑,沒骨氣!

到了現代,中華一統,各民族團結如一家,我們可以不用糾結這種事了,可以理直氣壯地說:

趙孟頫的字,好!!!!


夜來聽雨285


說有元一代的書法,完全籠罩在趙孟頫一人之下,一點也不過份。

從某種意義上講,“尚意書風”成就了趙孟頫。尚意書風強調性情,忽視技法,而不重技法的惡果終於在宋末顯現,彼時的書法一撅不振,此刻趙孟頫站了出來,大力倡導復古書風。

趙孟頫取法二王,他簡化了王羲之筆法,成為“書法史上最接近王羲之的書法家”。

趙孟頫書法成就雖高,但歷來對他有異議的人不少,其原因在於:

1、其貳臣的身份,令其書法也為人所不齒。

2、其“日書萬字”,很多人認為他的字過“熟”。

3、乾隆學趙字不成,導致其演變成館閣體,故有人認為其字“俗”。

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改朝換代的潮流豈是趙孟頫一人所能阻擋的。

趙孟頫能“日書萬字”,表明的是勤奮,“熟”與“遲澀”並不矛盾。

至於館閣體的產生,只是後人學趙不精,豈是趙孟頫之罪?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趙體以趙孟頫深厚的臨帖做功底。變化靈動,是貼學之集大成者。但初學者學習容易內無氣質入凡俗之弊,又易犯纖弱無骨之病。加上趙體寫的較快,初學者很難控制筆速,快寫無形,慢寫無神。一般來說不推薦初學。初學推薦唐楷,我認為顏體最好,大氣磅礴,不拘小節,容易出貼走自己的路,寫的筆速不快不慢。歐柳容易把字寫僵化,也不容易出貼。由楷書學習轉行書學習時可以練練趙體或褚遂良這樣的字。也有從篆書入門的,石鼓文,鐸山碑之類可以練出中鋒,或從隸書入門,進步較快隸書風格較多,就看自己的眼緣了,推薦史晨碑,三頌或張遷碑好大王亦無不可。魏碑入門增強骨力,推薦張猛龍,學爨寶子或鄭文公也可。各有優缺。不必居於從楷書開始學習。


邁克爾趙趕驢


顏歐柳趙,四大楷書。不選趙體,理由是,身為宋家皇族,卻為官元朝,沒骨氣,人品差。

其實,書法與人品無關。候寶林相聲有關公戰秦瓊,說的是軍閥韓復渠的父親沒文化。見過韓復渠的魏碑書法,寫的還真不錯,不象是沒文化的人家。可日本鬼子來了,韓復渠不抵抗,被老蔣下令槍斃了。

趙體,本人五六十年代讀書時,上海地區寫趙體的人不少,許多商店的招牌為趙體字。還有寫董體的也不少,董其昌也是沒骨氣的,前事明朝,後事滿清。

藝術就是藝術,別拿人品說事兒。


有話少說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因為題中所指的一般人,多是目光短淺,審美標準太低的,對趙孟頫書法體系不瞭解,沒有涉足進去。還有一個因素就是,盲目崇拜當代名家,迷信偽大師歪理邪說……

請大家上〈書法欣賞網〉查閱一下,趙孟頫的書法是個大系統,字帖相當多,風格迥異。他不僅尤擅小楷,更善於書寫中楷碑文書丹,精熟楷書、行書……趙孟頫走的是正宗的復古求新之路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趙體無工楷,筆勢發軟,快寫可以,但時間久了就缺少骨力。





竇國書法


我在幾歲的時候,先父就對我說學趙體確時難於其它各體,初學還是以顏柳為最好。這是先父生前八十八十餘歲時所寫的趙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