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果一個國家國土長度不夠5000公里,如何試射洲際導彈?

None______




國土長度夠5000公里的國家也很少在自己國土上試射洲際導彈。大家好,歡迎關注兵器知識譜,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關於洲際導彈試射的話題。以我國為例,我國領土最東端約在東經135 度05分, 位置在黑龍江省撫遠縣以東烏蘇里江匯入黑龍江處的耶字界碑東角, 最西端約在東經73度40分,位置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恰縣以西的帕米爾高原,東西跨經度62度,長達5200公里,時差4 小時以上。理論上在這個跨度上是足夠洲際彈道導彈飛行的,但實際上在這個直線長達5200公里的跨度中擁有許多人口密集的聚居區,實驗中一旦出現突發情況勢必引發嚴重的災難性後果,因此即便幅員遼闊如我國一般也不會本國國土上搞全程洲際彈道導彈試射活動。下圖為我國第一次中程彈道導彈帶彈試射實驗,實驗期間撤離了彈道飛行區域內所有居民約50萬人。下圖為我國東風-3中程彈道導彈準備進行實彈打靶實驗(彈頭為原子彈),實驗開始前總共疏散和撤離域內民眾50萬人。



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洲際彈道導彈試射方向都是公海

具備在本國國土範圍內全程試射洲際彈道導彈的國家恐怕只有蘇聯,蘇聯東西長為9000公里,橫跨11個時區,南北寬為4000公里,跨越4個氣候帶,而且因為地廣人稀,解體前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具備本國國土範圍內全程試射洲際彈道導彈的國家。因此其他國家如美國、中國、英國、法國等擁有射程超過5000公里彈道導彈的國家在進行試射實驗時彈頭落點都選擇在大洋深處。下圖為正在升空的法國M51潛射/陸基兩用彈道導彈。



我國首次實彈試射洲際導彈實驗的彈頭落點選擇就在太平洋海域深處

1971年我國試射射程為12000公里的陸基東風-5洲際彈道導彈,該型導彈全長32.6米,彈徑3.35米,起飛重量183噸,採用二級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發射井發射,最大射程12000公里,可攜帶1枚3000公斤的威力為300-40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或4-5枚分導核彈頭(東風-5A),命中精度500米。實驗打擊目標為南太平洋公海某海域,為了降低國際社會對導彈試射實驗的敏感度,當時我國宣稱進行的是“運載火箭試射實驗”,實驗取得圓滿成功,導彈所搭載的模擬彈頭(即返回數據倉)被提前到達的海軍艦隊成功打撈出水。1981年向太平洋相同海域試射了射程為15000公里多彈頭的東風-5A;1988年同樣向太平洋該海域發射了射程為5000公里的巨浪-I型潛射彈道導彈。下圖為我軍潛艇部隊發射的“巨浪-3”型潛射彈道導彈,該型導彈射程10000公里,打擊精度誤差在30~50米之間。



導彈技術相對落後且國土面積較小的國家採用的試射辦法

像美、俄、中這樣的火箭技術大國在火箭或導彈試射的試射上主要以追求打擊精度為重心來展開實驗,而一些小國因火箭或導彈技術尚在突破階段,火箭或導彈性能的可靠性具有太多不確定因素,因此在技術和國土面積的雙重製約下只能採用高彈道低射程的方法來實施火箭或導彈的試射實驗。比如朝鮮于2017年11月試射的“火星-15”型洲際導彈,該型導彈最大射程約為12000公里,可搭載常規彈頭或者核彈頭,本次實驗就採用了“高射低程”的彈道設計,導彈射高達到45000米,彈頭在太空運行後返回大氣層,彈頭落點為距離日本青神縣以西200公里的海域。朝鮮不敢像我國那樣讓導彈略過多國上空的原因就是上述的可靠性,既擔心導彈出現故障突然墜落在他國領土或領海造成國際糾紛,更擔心被他國防空系統攔截造成實驗失敗或數據洩露。下圖為朝鮮導彈部隊裝備的“火星-15”洲際彈道導彈。



洲際彈道導彈技術屬於尖端國防科技,是結構複雜且殺傷力巨大的武器裝備,在高達5000至10000多公里的射程裡導彈大概需要飛行30到50分鐘才能到達預訂落點(攻擊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導彈存在著發生不可預知情況的風險,倘若發生意外,勢必對本國公民造成人身安全和財產損失,因此不論是大國還是小國都不會在本國領土上進行試射實驗,更不可能在本國領土範圍內實施實彈打靶。下圖為美軍潛艇發射的“三叉戟”潛射彈道導彈,它的目標是10000公里以外的大西洋深處海域。


兵器知識譜


很無奈的說,即使領土有5000公里,也打不出全射程,洲際導彈按照我們中國的標準最低射程也得8000公里以上,但是世界上擁有領土面積在這個長度的除了俄羅斯就沒有了,而一些擁有海外屬地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則可以在自己的海外屬地設置靶場,所以這些狗大戶在試射洲際導彈的時候可以肆無忌憚的打出全射程,比如俄羅斯從歐洲摩爾曼斯克基地一路打到遠東勘察加半島,美國人從西海岸的范登堡基地一路狂飆到中太平洋的誇賈林環礁導彈靶場。


(美國洲際導彈攔截試驗路徑圖)

但是對於一些領土達不到洲際導彈射程又沒有海外屬地的國家,他們想要進行洲際導彈試射該怎麼辦呢?這當然難不倒我們聰明的人類,他們想出了一個法子叫高彈道發射,大家都扔過石頭吧,想測試自己力氣有多大,地形寬敞你就可以往遠了扔,而地形狹窄你就可以往高了扔,你能扔的高,自然也就能扔的遠。而洲際導彈試射也是同一個道理,你沒辦法打遠,那就就想辦法往高了打,通過計算消耗的能量,同樣能換算出你常規彈道時導彈的射程。
(這張圖很形象的說明了高度與距離的關係)

這個方法使用的最多的就是我們國家,中國雖然領土廣闊,東西距離也達到了五六千公里,但是這樣的距離依舊滿足不了洲際導彈全射程試驗,而且我國渤海灣和山西五寨導彈基地到新疆靶場之間的距離更是隻有2500到3000公里左右。在2015年進行的東風41試射中,我國就是利用了高彈道發射驗證了該型號14000公里的有效射程,從東北發射,中段飛行直接到達了1900公里的高空,在接近西北基地時,彈頭再入,這樣的發射不僅能夠打出全力,還能夠較全面的驗證各種飛行參數和姿態,是一種性價比極高的試射方式。


如果說中國面積廣闊,靶場設置還能夠有三千公里左右的選擇餘地,那麼對於半島某國來說,其面積只有福建省那麼大,最大長寬不超過五百公里,它又是怎麼發展出洲際導彈的呢?只能很悲催的告訴大家,往海里打,而且還要儘可能的打高,往死裡高!拿去年最出名的火星14來說,往日本海發射,只打了900公里,但是射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4000公里!美國人也依據這一數據得出了火星14最大射程超過10000公里的最終結論。那麼半島國幹嘛不稍微降低點高度,打遠點呢?只能說稍微遠點就落到日本本土了,再遠就落到太平洋,到時候美國人會把你的彈頭殘骸全部打撈出來,你什麼秘密都不剩,與其這樣,還不如就近打在日本海,又嚇唬了日本,又便於自己觀測和打撈,何樂而不為!

最近閱讀量感人,是我寫的很爛嗎,請大家告訴我,哪裡不對,還望批評指正,謝謝!


軍武吐槽君


老題啊,答過好久了。其實早關注W君就早知道答案了

首先呢,國土(跨度)長度不夠5000公里的國家多如煙海。

首先,我們是大國了吧?

看中國地圖,我國家東西跨度由5200公里,而南北跨度為5500公里。當然了,這裡南北跨度有很大水分,要跨過整個南海到達曾母暗沙的位置。

如果只看東西方向的情況下,我們的東部還是沿海大城市集中的區域因此也不具備試射射程5000公里的導彈的條件。

以上是第一點。

第二點有意思了——一個國家到底需要不需要洲際導彈。例如彈丸小國印尼。他們家要洲際導彈去打誰啊?或者非洲的各個酋長國,似乎也沒有需求使用洲際導彈吧?

第二個問題也就是——洲際導彈並非是所有國家都需要的“剛需”,大部分國家如果要有彈道導彈的話也更青睞於裝備近程彈道導彈。即便是中程彈道導彈都屬於用不上的武器。


第三點,彈道導彈的射程試驗不一定要真得射那麼遠才能測量出來。

原因就是導彈公式——利用導彈公式完全可以從基本物理學的角度對洲際導彈的射程、精度、打擊範圍作出直接計算。因此完全不需要導彈飛行完整個的飛行軌跡就可以知道一枚彈道導彈的大致射程。

彈道導彈的飛行在大多數時間內其實都是慣性飛行只要知道了彈道導彈上升段火箭發動機結束工作時候的速度就可以推算出彈道導彈的射程。這是有公式可以推導計算的。

大家一個彈道導彈的計算公式:

通過這個公式,完全就可以計算彈道導彈的射程了。

詳細說一下:

公式裡面的β是導彈飛行到末端對應地心的夾角。

也就是一枚彈道導彈在釋放彈頭時候的地心夾角

R很簡單,就是地球平均半徑,6371000米,一般的情況下都是這樣計算的,當需要提高導彈的精度,那麼這個數值會根據地球的重力場圖譜進行變化。

當然了,地球重力場的圖譜基本上都是靠人造衛星進行收集和測繪的。目前最好的地球重力場圖譜是在日本,我們也有一份,不過進度的確是沒有日本的精度高

不同的重力場環境下導彈的飛行軌跡會有略微的偏差,不過通過重力場引起的導彈偏差數值並不是很大。

公式裡面的r,是關機點到地心的距離。這個公式還是把地球當作一個質點來計算的,其實如果結合重力場的計算後,那麼這個距離應該是實測距離。

公式裡面的V也很直白,就是導彈上升段關機點的速度。這個速度是可以用儀器來測量出來的。

公式裡面的Y一般是個綱量,根據速度和到地心距離結合μ=3.986E14出一個計算數值:

知道這個關係,我們就可以進一步的推導在沒有大氣影響下的導彈射程公式:

最後就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簡化公式

在這個公式裡面其實我們發現射程僅僅就和關機點的速度V有關了。也就是關機點速度V決定了導彈的射程。

當關機點速度為5700米/秒的時候,導彈的射程為5000公里

當關機點速度為6900米/秒的時候,導彈的射程為10000公里

當關機點速度為7400米/秒的時候,導彈的射程為16000公里


所以如果要知道彈道導彈射程能夠打多遠,那麼就只需要通過遙測技術測定彈道導彈在火箭停止工作時候的速度——很簡單,利用多普勒雷達。

這是一個典型的遙感多普勒雷達系統。

當一個物體快速移動的時候,各種波會隨著物體的遠近方位的變化而產生頻率變化。因此一個雷達射出固定頻率的雷達波後,再接受回波通過回波的頻率改變就可以知道移動物體的速度。這個事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見的最多的就是:

交通警察也是依靠多普勒雷達測定一輛車是不是超速的。導彈在空中飛,其實也是這麼測量的。


不過有的導彈會飛出國土範圍,那麼——航天測量船也就登場了!

看到測量船上面的大球天線了嗎?一樣也是一個多普勒雷達。

當然了,我們的國家有這種航天測量船也有高精度高跟蹤能力的多普勒雷達,所以我們可以在彈道導彈的設計上有很多創新。

測量彈道導彈的射程其實還有一個土辦法,就是打射高。一些小國都是以打射高來測量彈道導彈的射程的。

能把彈道導彈打到多高的高度,其實也可以換算彈道導彈的最大射程。


這就是一個放穿天猴的過程了。

測量彈道導彈飛多高的方法有很多種類,火箭測高儀、無線電高度計、光學測高儀都有。只不過精度都不算太高。

例如印度的烈火導彈測試就使用了光學測高儀測量,最後給出了一個3500公里到5500公里的射程距離。這就是因為印度當年使用的光學測高儀精度不行。

為啥印度不用多普勒測量呢?主要是他們的航天測量船還有點耽誤工期

估計還得再修個十幾年才能完工。趕不上測試印度導彈了。


基本上就是這樣的信息,不知道大家能理解不。


軍武數據庫


有條件的往海里射,沒條件的使勁往高了射。

根據美俄簽署的《中導條約》中的定義,射程超過5500公里的彈道導彈就是洲際導彈,而實際上目前洲際導彈的射程都在8000公里、甚至1萬公里以上。除了俄羅斯,沒有國家能在自家領土上實現洲際導彈的全彈道試射。

這個世界上只有俄羅斯有本錢在自己的領土上完成洲際導彈的全彈道測試。俄羅斯東西長約1萬公里,為了滿足洲際導彈測試,俄羅斯在遙遠的勘察加半島建造了靶場。

其它國家要進行洲際導彈測試就得想其它辦法了。歸納起來,洲際導彈的測試一般採用兩種方法:

1、有條件的國家在大洋深處設置靶場,從本土的基地發射導彈,也能滿足洲際導彈測試需求,代表國家就是美國。

美國在西南太平洋上設置了誇賈林靶場。誇賈林環礁是太平洋中部馬紹爾群島上的最大島嶼,整個環礁由100多個小島組成,陸地面積14.5平方公里。這個靶場距美國西海岸約8000公里,可以模擬洲際導彈全程飛行。而且導彈飛行沿途沒有密集居民區,基本沒有風險。也不必發出禁航通告。

值得說明的是,中國也是用這種方式完成了首次洲際導彈全彈道測試。

1980年5月18日,我國首次成功地向南太平洋發射了東風-5洲際導彈,就是著名的580任務,試驗取得圓滿成功,這標誌著中國擁有了可靠的戰略威懾能力。吃下定心丸後,中國就可以心無旁騖的搞改革開放、經濟建設了。

2、沒條件的國家可以選擇高彈道測試,就是把洲際導彈打的足夠高,彈道足夠彎曲,雖然地面上彈著點的距離很近,但是彈道全程足夠長,也能滿足測試洲際導彈的射程的目的。

東亞半島某國就是用這種方式進行了火星-14洲際彈道導彈的實驗,雖然地面射程不足一千公里,但是彈道頂點4500公里,換算下來整個飛行距離也是超過1萬公里,滿足洲際導彈的測試要求。

除此之外,以運載火箭的名義進行的發射活動也是高彈道實驗的變種。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披著合法的外衣模擬、測試洲際彈道導彈的性能。在軍控環境越來越嚴格的當下,很多國家用這種貌似“人畜無害”的航天發射活動驗證洲際導彈技術。

1970年4月24日,中國用長征1號運載火箭將我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號”送入太空。實際上,執行發射任務的長征1號就是一枚東風-4彈道導彈,東方紅1號衛星重量173公斤,除了在太空中播放歌曲《東方紅》,沒有其他作用,本次衛星發射活動的真正意義不言而喻。

印度、以色列就是用航天發射的方式掌握了遠程彈道導彈技術,所以對於日本的航天發射活動,大家應該給予足夠的警惕。上圖就是發射重量超過110噸的日本H-2運載火箭,用來做洲際導彈夠用了。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洲際導彈試射三種方式:預先發布國際公告,本國向公海全射程試射;高空換算試射及電腦模擬,不排除海底試爆。

先進的洲際彈道導彈最遠射程過萬,最小射程也過5000公里。別說中國,就是領土最大的前蘇聯進行試射領土也不夠。

世界五常全是擁核國家。在核不擴散條約簽訂以前,試射里程不夠就採用事先公佈彈著點及區域,宣佈禁航。已國艦隊遠出執行禁航任務。從本國發射,向公海延伸的方式。如1980年我國東風5洲際導彈向南太平洋公海試射,海軍出動測量船隊編隊前出回收。此試射稱為全程試射。

第二種就是高彈道試射。將導彈垂直髮射向擬定高度,得出最大射高。再利用全程試射的公式進行換算。以最大射高推算出最遠射程。這是大國主流試射方式。



第三種就是計算機模擬。模擬前題必須有真實試射過的參數為依據。並非每個有高性能計算機的國家都可。否則憑德日韓的計算機能力也早擁核了。已知以色列核彈試射模擬是美國提供參數。印度呢核試射很明顯是公海,反正沒簽約。而日本呢用美國和俄羅斯高官的話就是:日本海嘯導致核電洩漏美軍不救援就是日本海底核試驗引發的。


戰爭走廊


洲際彈道導彈的試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高拋彈道試射,另外一種則是全射程試射。如果採用常規的全射程試射,別說5000公里了,就算是1萬公里也不夠現代洲際彈道導彈來飛一次。目前世界上裝備有洲際彈道導彈的只有五大國,其中美俄中裝備有海基和陸基兩種洲際彈道導彈,而英國法國則只有海基。但是無論陸基還是海基,五大國的洲際彈道導彈射程都超過了1萬公里,實現了全球主要目標城市的全覆蓋。


洲際彈道導彈射程如此之遠,連國土面積世界第一的俄羅斯都不夠,那怎麼進行試射呢?解決的辦法有兩種。第一種,設置海外靶場。以美國為例,美國是一個擁有眾多還在軍事基地和海外領土的國家,它在太平洋的馬紹爾共和國境內有一個海外導彈靶場,叫做誇賈林環礁靶場。這個靶場是美國的國家靶場,佔用15個島嶼,擁有眾多設備,用於收集數據。美國一般試射洲際彈道導彈從西部的范登堡基地發射,一路飛行到達馬紹爾群島的誇賈林環礁靶場。這一路,民兵-3洲際導彈導彈會飛行6800公里,已經遠遠超過5000公里,但是依然沒能達到民兵-3導彈13000公里的最大射程。

所以,美國利用海外靶場為洲際彈道導彈試射拉長的距離依然不夠,還是需要用到另外一種試射方法,即高拋彈道試射。彈道導彈的飛行軌跡其實和火炮的炮彈差不多,仰射角越高,炮彈飛行軌跡最高點越高,同時落點就會越近。而且這個關係可以通過函數關係準確的表達出來,也就是說只要確認洲際彈道導彈在試射時飛行軌跡的最高點高度,就可以推算出這一次試射的最終落點。進而根據最高點高度的和射程的關係得到該洲際彈道導彈的射程。因為沒有海外靶場,國內靶場的距離又不夠飛,所以這種試射方式我國其實經常玩兒。我國的洲際彈道導彈測試發一般有兩個基地,一個是位於山西的五寨導彈基地,另外一個則是渤海灣。一般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發射是在五寨,而渤海灣則是032科研試驗潛艇試射潛射彈道導彈的基地。▼這是032型科研試驗潛艇,雖然是常規潛艇,但裝備有潛射彈道導彈發射筒,專門用於新型潛射彈道導彈試射。
我國洲際彈道導彈試射的落點是位於新疆的導彈靶場,距離發射基地只有3000公里上下,根本無法滿足全射程試射。所以我國試射時採用的都是高拋彈道,將洲際彈道導彈送上1000多公里的高空,最後落在3000公里之外的新疆靶場,然後通過計算機運算,得到其彈道的相關係數,然後計算出最大射程。除了高拋,我國也進行過全射程試射,只不過因為沒有專用的海外靶場,我們事先和周邊國家打好招呼之後,在南太平洋附近設置了一片海域作為東風-5洲際彈道導彈數據艙靶場。當時東風-5導彈從我國大漠深處某導彈基地騰空而起,經過超遠距離飛行,最終落入南太平洋海域的指定落點。在附近等候的我海軍艦艇編隊第一時間發現彈著點和數據倉,相互配合擋住了前來搞破壞的澳大利亞護衛艦,成功撈起數據倉,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所以說,只要國家實力夠,國土面積不夠又如何?不想惹麻煩用高拋彈道自己玩兒,想露臉了來個全射程的,讓全世界一起跟著心跳加速。誰讓我們是五大國,誰讓我們擁有洲際彈道導彈呢?是吧。


赤焰噠噠噠


使用高彈道、短射程模式

先舉一個東北亞某半島國家為例子,該國家國土面積僅相當於浙江省那麼大,地處地球online的地獄模式區域,周圍國家不是敵對國家,就是根本惹不起的大國。你一個彈道導彈從其領空上經過,人家隨手一記反導攔截系統把你打下來都是最和平的處理方式了。

所以人家採取的方式就是採用高彈道、短射程的方式,朝日本海方向的公開海域打。彈道導彈本身就是扔石子的拋物線式的一錘子買賣,扔的高距離近與扔的遠高度低,消耗的能量是一樣的,只要修改下彈道規劃,最多命中精度上有差別,不影響射程。射程超過2000公里的北極星導彈試射時的彈道軌跡,彈道高度達到550公里。

試射舞水端導彈時,射程僅787公里,但是彈道高度達到驚人的2118公里,如果採用低彈道模式,換算後最大射程可以達到4500公里,因而被認為可以打到美國關島。

而在試射火星-14導彈時,射程僅為960公里,彈道高度卻達到4500公里,換算後最大射程可以打到1.2萬公里,因而達到洲際彈道導彈標準。

上世紀80年代,我們搞東風-5彈道導彈全程彈道飛行試驗,要跑到南太平洋海域去撈回彈頭。但是之後再也沒有搞過這種行動,就是因為現在計算水平的提高,在自己國內,採用高彈道模式搞半程彈道飛行試驗就足以滿足相關測試需求。例如東風-41彈道導彈試射時,從山西五寨發射場,打到新疆庫爾勒靶場,全程約4000公里,取得數據足以滿足定型要求,整個彈道射程全部處於我國國內腹地,可以保證機密性和安全性,如果再搞南太平洋試射,恐怕下面密密麻麻一排美軍偵察艦來圍觀吧。


五嶽掩赤城


洲際導彈是近些年才發展起來的一款非常相當強勢的武器,根據美俄兩國簽署的《中導條約》規定,凡是射程超過5500公里的彈道導彈就是洲際導彈,然而現在的洲際導彈一般情況下都在8000公里甚至10000公里以上。大家都知道,一般情況下武器問世之前都要進行測試,那麼對於這些國土面積不足的國家,難道就沒有辦法進行試射洲際導彈了嗎?中美等國給出了別具一格的答案。

其實現在世界上能夠讓洲際導彈在自己國土上進行全彈道試射的國家只有俄羅斯一個,其東西長度大約有一萬公里,為了滿足對這一武器的試射,他們便在遙遠的堪察加半島建造了靶場。然而對於其他國家來說,他們只好另想其他辦法對這一武器進行全彈道測試了,主要就是向海裡和天上進行發射。

對於有條件的國家可以在大洋深處設置靶場,從本土的基地將導彈發射出去,這樣也能夠滿足洲際導彈測試的需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美國。這個國家在西南太平洋上設置了卡賈林靶場,其陸地面積有14.5平方公里,距離美國西海岸大約有8000公里,完全可以模擬洲際導彈全程飛行,而且飛行沿途上也沒有密集居民區,因此風險極小。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國家便是近些年發展迅速的中國。他們第一次發射這類超遠程的導彈是在1980年5月18日,雖然說該國的國土面積比較大,但其最大直徑才五六千公里左右,因此只好選擇向南太平洋發射東風-5洲際導彈,也就是非常著名的580任務,並且試射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而對於沒有這一條件的國家並不是不能進行這一測試,他們可以選擇高彈道試射,也就是將洲際導彈往天上打,這一方式同樣可以滿足這一武器的測試。就比如說東亞半島的一些國家就是採用的這種方式進行了火星-14的實驗,但是採用這一方式進行測試的導彈並不能直接獲得射程數據,需要經過一系列的換算,但滿足要求並不成問題。

總的來說,雖然說洲際導彈的射程較遠,想要在自己國家完成全彈道試射非常困難,但這並不代表無法對其進行測試,還可以選用向海的深處以及天上進行發射,從而獲取相關的信息。


諸葛小徹


既然不能打遠,那就射高,用高彈道來替代全射程彈道!對於洲際導彈來說,射程都是在8000公里以上的,而今天核大國的洲際導彈為了能打擊全球目標,射程基本上都在10000公里以上,但是世界上的所有國家中,國土縱深能達到8000公里以上的好像沒幾個吧,比如俄羅斯這個擁有世界第一國土面積的國家,亦或者是美國這種把太平洋當後花園霸主才可能有這個條件(太平洋上也有美國的領土),那麼,既然洲際導的射程已經超過了自己國家的領土範圍,這些導彈又是怎麼試射的呢?
第一就是使用高彈道來替代全射程!因為根據導彈發射傾角的不同,可以把導彈的彈道分為高彈道、最小能量彈道以及低彈道,如上圖所示,其中高彈道和低彈道的射程都比較近,不過高彈道的飛行時間較長,而低彈道則是飛行高度較低,至於最小能量彈道,則是具有最遠的射程,打個比方,我們以相同的力度扔東西的時候,呈45度角扔出去時是最遠的,而不管是大於45度還是小於45度的拋射角,扔的距離都沒有45度時遠,那麼,為什麼要用高彈道就可以大概推測出洲際導彈的最大射程呢?低彈道就不行嗎?

其實導彈的最大射高與最遠射程之間有個近似的“二分之一原則”,意思就是說把導彈的最遠射程除以二,得到的就是導彈的最大射高(大概的數據,並不是精確的),所以,反過來也一樣,如果知道了導彈能打到的最大高度,再把這個高度乘以2,就能近似得出該彈道導彈的最遠射程,比如上圖所示,L的長度就是H的兩倍,一款洲際導彈的最大飛行高度是5000多公里,那麼我們就可以大概推測出這款導彈的極限射程應該在10000~11000公里左右!

除了上面那種用最大射高來模擬最遠射程的方法來試射洲際導彈之外,還有一種就是往公海試射了,往公海打就是導彈的全射程試射了,相比於打最高彈道,全射程試射得到的數據將會更加的精確,但是,往公海試射的不確定因素就太多了,萬一出了意外,彈頭掉到了別國手裡,那可是會引起國國際爭端的,而且自己的測試數據也會被遭到洩露,就是哪怕是順利打到了公海的預定目標,也要防止數據艙之類的東西被其他國家給弄去,所以,這種往公海試射的方法也是有弊端的!


哨兵ZH


距離不夠就用高度來補充,提高角度打出高彈道低距離的彈道軌跡,然後根據彈道達到的高度來計算射程。彈弓都玩過吧,角度高飛的近但是高度高;角度低飛的遠但是高度低,既然你有力氣打的高就意味著你這個力氣也能打的遠,下面這張圖表徵彈道高度與距離的問題。地面第二張圖借用科普中國的動圖。

這種用提高彈道高度來計算射程的辦發是一種很常見導彈射程測試的手段,即便美國俄羅斯中國也沒有能力每次都進行全射程試驗,更不用說那些小國家了。就拿俄羅斯來說,俄羅斯導彈實驗通常從拜科努爾或者普列謝茨克發射(海基從巴倫支海),目標靶場是勘察加半島,距離大概在6000公里左右,達不到洲際導彈的8000公里甚至一萬公里以上射程,所以一般是將彈道適當提高補足距離不夠的問題,然後根據升高的彈道計算射程。美國的情況好很多,他的靶場在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誇賈林環礁,從美國本土內達華州計算為8000公里,海基從加州方向大概是7000公里,試射1.2萬公里的三叉戟2也是需要適當提高彈道高度彌補距離問題,但是因為距離和射程相差不大,所以彈道高度適當提高即可。中國情況比美俄情況略糟糕,如果從山西向新疆發射距離2000公里,海基從渤海發射那麼就是3000公里,遠遠達不到1萬公里以上的射程,那麼就需要將彈道高度調的高一些,當年東風41試射的時候彈道高度可能達到1900公里高。英法從本土向外海指定地區發射,也是要適當提高彈道高度。

下面說一個極端的例子,朝鮮這個國家領土面積很小,沒有能力在自己的領土內實施全射程實驗,周圍的國家又不怎麼好惹,所以他就一直採用高彈道低射程的方式試射導彈,然後計算出射程。2017年11月29日,該國試射火星15彈道導彈,導彈飛行時間53分鐘,射程只有950公里,但是彈道高度卻達到4500公里高。如果按照這些數據計算,那麼火星15採用正常模式發射很有可能具有1萬公里以上的射程。

那麼大家為什麼不向公海直接進行全射程實驗,向公海發射必須要提前申報,既然申報大家都知道了,然後大家都盯著你的彈頭然後測算你的數據甚至想要搶你彈頭,那麼你還有什麼秘密可言。畢竟離自己太遠不是個什麼好事,洲際導彈本身機密程度非常高,還是打的離自家近一些好。像朝鮮這種國家本身海軍實力就不強,打到那麼遠的地方遙測和遠洋打撈都是個問題。中國在1980年進行過一次某型運載火箭(大家都懂)全射程試驗,目標點是南太平洋所羅門群島附近,雖然中國派出了一支艦隊前往目標點,然而還是遭到美國等國家近距離監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